语文古诗鉴赏 部分(送别诗+意象 燕与雁和棋)

时间:2024.5.4

语文古诗鉴赏 部分(送别诗+意象 燕与雁和棋)

送别诗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1. 送 魏 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3分) 答:本诗的写景特点可有两种理解:①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产生对 比,也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散发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愤温馨;而到了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②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似写乐景,实为写“醉别”的哀情。〈两点取一即可〉

(2)请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3分) 答:诗人宕开一笔,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情景:在不久的将来, 朋友夜泊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即使入眠,两岸猿啼也会声声闯进梦境,因而梦中也难以摆脱不了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虚实相生,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3.试析《送魏二》一诗中“凉”字的丰富内涵。答: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

4.简要说明《送魏二》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主要特色。答: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特色主要在于虚实相生。本是橘柚飘香的秋日,偏偏一阵江风,凉意飕飕,接着一场秋雨,潇潇而来,这就形成了分别的情景:凄苦悲凉;继而作者展开想象,描写友人别后的情形:泽国水域,孤月在天,猿啼声声,撩人愁绪。先是真情实景,后是想象的虚景,虚实相生,共同营造了离别的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

5.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

个句子?(2分)

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

6.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7.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2.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 分)

答: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 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 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1)暮春 飞花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思念故乡之情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赏析: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4.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解析: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心所在。【解析】下片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 "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 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 注的事!用"只应"诘问,更力重千钧.后句仍紧扣送人题意:"江 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 哪有人间行路难呢?这两句寓意深刻, 包含了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和如 今闲居的种种生活体验. 答案:下阕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 事情千件万般,不只有

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 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所涉及诗句的内容,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步:对于相同或类似题材,前人(或一般人)的认识是怎样的. 第三步:揭示出本诗诗人观点态度中新巧或不同凡响之处.

5.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析】宋词的上片往往是写景,下片往往是抒情。从内容上看,上片一二句分别写了浙东之水、山,眼波、眉峰二喻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美;下片点明题意——送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极富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祝福。

意象 燕与雁

共同表示的意象:

1.表示忠贞的爱情

2.表现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鸿秋——张可久(元)【散曲】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残,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满庭芳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卫立中——《殿前欢》[双调]【内容】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 挂云和八尺琴瑟,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 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送陈睦知潭州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

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

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

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

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付与骚人发嘲弄。● 长 安 秋 望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②?

鸿雁几时到③?江湖秋水多④。

文章憎命达⑤,魑魅喜人过⑥。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⑦。

燕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象:

1.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2.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3.寄托对故乡有人的思念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天净沙 即事 作者: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 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析][①刘诗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②吴词笔姿盘旋空灵,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③赵曲在寓意上与刘诗相比并无新的开掘,依然是盛衰兴亡。赵曲对燕子的刻画,特别是用“寻”字将寓意表达得更显豁了。尤其是结尾二句,直抒胸臆。利用“山坡羊”句格的特点,将“兴”“亡”对比起来,抒发感慨更有力。和刘诗相比,有散曲的风味。]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1】: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

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详细解析】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这首诗并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透过数层,从深处拗折,在空中盘旋。

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祝融”是夏神,此处借用,指夏天。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其实,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诗人怀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一凉恩到骨”,直凑单微。“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

第六句是说穷居寥落之感。末两句宕开去说。“衮衮”,多也,“繁华地”指京都;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

诗歌鉴赏 棋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的“四雅”。许多时候,它也会与美女和才女联系在一起。用琴棋书画来形容女子们的多才多艺。说这些美女和才女们,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无一不晓。在《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四位小姐的四个侍女就是用琴棋书画命名的。元春的侍女名抱琴,迎春的侍女司棋,探春的侍女侍书,惜春的侍女名入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用于诗词中常有闲适,雅静之意,还常暗示斗智斗勇。

●杨柳枝·唐·温庭筠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 一渠春水赤阑桥。

【赏析】这首词咏长安郊外之柳,并写一美女因感柳而愁苦的心情。头二句写春柳的风姿,“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说长安宜春苑外柳条生得很长,无事而微吹的春风伴随着如舞女细腰的柳枝。这两句已画出长安郊外春柳婀娜多姿的特征。后二句写一美女因见远处柳色而引起的伤感心情。“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说这里正是美人最伤心的地方,又见一溪春水向桥边流去,更引起美人的伤感。玉人,此处指美女。韦庄《秋霁晚景》:“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肠绝,即断肠,形容极度愁苦。赤栏桥,据《通典》云,是长安郊外一桥名,香积渠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西北入城。顾况诗:“水边杨柳赤栏桥”。可见桥边也有柳。为何这里是肠绝处?这是写美人触景生情。第三句诗的意思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读者可以设想,或许美人见柳色而触发自己不如意的心事而伤怀,或是此地正是她往年与情人分别之处。春柳依旧,情人不遇,正该肠绝。末句则以景写情,写美人见到近处的春水和桥边的杨柳,加重了美人的伤感。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赏析】“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用飘荡空中的蛛丝和挂在枯枝上的蝉壳比喻下棋人专心致志的神情姿态。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黄庭坚诗歌的曲喻曾有精彩分析,他说:“例若?青州从事斩关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门兄有绝交书?,?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湘东一目诚甘死?,?未春杨柳眼先青?,?蜂房各自开户牖?,?失身来作管城公?,?白蚁战酣千里血?等句,皆此类。酒既为?从事?,故可?斩关?;笔既有封邑,故能?失身食肉?;须既比竹,故堪起风;蚁既善战,故应飞血;蜂窠既号?房?,故亦?开户?。均就现成典故比喻字面上,更生新意;将错而遽认真,坐实以为凿空。”上述这些新颖奇警的比喻,都能给

人奇幻生新之感,显示出黄庭坚借助奇思妙想创构新鲜动人的意象的艺术功力。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1],酒阑无奈客思家[2]。

【赏析】这首诗作于皇祐元年(1049),乃记述梦中之所见。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 ,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杨慎《升庵诗话》认 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意连句圆”,如金昌绪《春怨》;一种则是一句 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和此诗同属此 类。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这道题是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全诗主旨而作的一个铺垫。“怜琴”一般人都是喜爱琴的音声,“爱棋”一般人都是喜欢爱用它来娱乐、角逐,但作者却不,他在第一联中明确表示,他“怜琴”是因为它的“弦直”,他“爱棋”是爱它的“局方”,即爱棋盘的方正。第二联两句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较得失”一句是承“爱棋”句而说,因为“爱棋”是爱棋的方,所以没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一句是承“怜琴”句而说的,由于“怜琴”爱的是“弦直”,在不音声,故怎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徼羽五音呢?正是有了这第二联的两句,更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一因局方”的句意。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上一题的铺垫,使考生对作者的思想有了个了解,再加上注①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

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在三、四两联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

【赏析】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 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

更多相关推荐:
古诗文鉴赏演讲稿

赠少年温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

毛主席诗词鉴赏演讲稿

霜天迫冬梅花香我演讲的题目是霜天迫冬梅花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正是毛泽东主席19xx年12月用陆游的原调原题创作的卜算子咏梅梅花在中国人...

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

古代不同题材的诗词分类集锦一山水田园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边塞征战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

古诗鉴赏三招教会规范答题(讲稿)

古诗鉴赏三招教会规范答题讲稿一导入同学们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之前我们结合考纲认真讲析了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且也结合相关内容作了一些的配套练习但是...

诗意人生五典型演讲稿

诗意人生五典型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上台与大家分享关于我在莫砺锋老师的诗意人生五典型陶渊明中得到的体悟众所周知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如画似诗鄂前旗演讲稿

如画似诗鄂前旗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画似诗鄂前旗茫茫草原道不尽长河落日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滔滔黄河诉不完巍巍青山下蒙古人的壮志豪情她是什拉滩的广袤是明长城的巍峨是十三敖包的神圣更是红色的...

王诗艺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范县第二小学的王诗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阅读放飞梦想记得我小时候每次睡觉前妈妈常常给我讲书上有趣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儿迷恋于书中那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后来我慢慢地识字了书成了我形...

我的中国梦短篇诗歌演讲稿

当浦江的浪花摇落满天繁星点亮我们身后中国馆敞开的大门我们在流光溢彩的世博园内为迎来开学第一课的开讲我的梦在长城生长这梦想的长城正在延伸祖先的荣光长城的脚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长城的天界是一个名叫未来的地方下一个百...

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

古代不同题材的诗词分类集锦一山水田园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边塞征战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

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

古代不同题材的诗词分类集锦一山水田园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边塞征战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

古诗文大赛的演讲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夺目的光彩男它有如春日的春花散发着奇特的芳香女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那一篇篇...

读书节古诗词知识比赛总结发言稿

读书节古诗词知识比赛总结发言稿读书节古诗词知识比赛总结发言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听到大家比赛过程中的吟咏与背诵我不由想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之豪情壮志之辞更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古诗文鉴赏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