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时间:2024.5.9

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20xx年11月1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正荣 李继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被各国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受着诸多质疑甚至责难。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话语权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我封赏的,更不是他国赠赐的,而需要精细塑造、培育和争取。特别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获取手段快捷多样,信息内容规模丰富庞杂,更需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热点,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在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等方面主动设置议题,熔铸和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视角、风格和气派,方能有效构建中国话语权。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话语的基本叙事结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西方文明仍是核心话语,主导着整个世界,全球仍习惯于用西方价值和逻辑来评判是非,诠释国际和国内议题,国际话语体系仍处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格局。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席卷全球,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很可能滑落到一种基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话语极权。

实际上,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空前提高,世界权力结构也在调整、变化,国际话语权正在重新分配,新的信息传播秩序和格局正在形成,多极化趋势也日趋明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可以说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渡之中。这期间,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向世界解释自己“从何处来”与“向何处去”的疑惑,这不仅关乎通过解答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和理性地认识、理解和评价中国,更影响到未来构建和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话语新体系和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但当前,中国话语权构建存在着三大问题。首先,中国国际话语设置的统领性不强,尚未形成一个有机协调、高效运转的系统。一直以来,中国对外的声音多头、资源分散,在国际传播事务上涉及部门众多,形成了一种归口管理、层级分割的结构,这种多头行政层级化的模式导致沟通、协调难度增大,难以形成合力。其次,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不强,习惯于被动跟随国际强势媒体,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常常保持沉默,抑或言辞隐晦、不温不火,对国际社会关切度不够明朗,也就无法像CNN、BBC和半岛电视台等国际一流媒体那样设置国际事务议程,进而难以影响、引导国际舆论。第三,话语传播模式创新性不够,表现在叙事方式不够成熟,话语传播体系不够完善,在国际交流中说教色彩过浓,空泛直白,简单僵硬;同时,对新媒体认识不够、研究不多进而重视不够。鉴于此,我们亟须强化顶层设计,主动设置议题,提炼中国核心价值,发挥多元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和联动功能,创新传播模式,以便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权。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对外传播资源,凝聚中国核心价值。在日益纷繁复杂的世界,话语权建设应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际组织、政府、民间团体等多元主体,而且关系价值观、渠道和方式等多种因素、层次及其相互关系,这就需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更有权威地对中国话语权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优化资源、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唯其如此,方能逐步解决目前中国话语建设中统领性不强的问题。而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好中国核心价值的顶层设计,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传播实务中,我们需要超越传统和现代价值,实现多价值内容凝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协同并进的现代社会价值体系,形成熔铸社会共识的中国核心价值。 其次,主动设置国际议题,诠释自己,解读世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角色、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我们不仅需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需要明明白白讲中国故事,大大方方塑中国形象,堂堂正正传中国价值。进一

步讲,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自我形象,而非任由他国来构建,或用他国话语来诠释自己;应当更加主动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积极传播和塑造自己的国际角色、身份和责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解释清楚、传播到位。同时,大众媒体等国际传播机构要关注国际事件、世界大势和人类命题,及时迅速、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报道、分析和诠释这些事件、趋势和命题,为世界提供观察国际社会、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的中国视角,让全球准确理解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主张。特别是要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和普遍关切积极主动地表达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彰显中国价值。

最后,发挥多主体联动力量,创新叙事方式,形成复合传播模式。当前的国际传播主体日趋多元,渠道日渐多样,方式日益丰富,已经步入全媒体和全球治理时代。因此,在话语权建设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发挥国家领导人、政府、媒体、智库、民间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主体联动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大众媒体、正式渠道和民间交往构成的全介质、全平台、全方位传播渠道,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媒体,增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非国有企业参与中国话语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面向国际的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在更多更广更高层次的国际话语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同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促使中国话语与新生代、新型受众无缝连接、全面贴近。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研究和贴近国际话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寻求中国民众与国外民众需求及利益相契合的共同点,增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西方国际传播对话与接轨的力度,采用国际化、故事化、富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面向外国政府、民众和国际组织的多元对象组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总之,我们的话语权建设既要牢牢扎根于本土,又要有全球思维,与国际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使之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充分接受。

(作者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课题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第二篇: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胡正荣 李继东 《 光明日报 》( 20xx年11月17日 11 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被各国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受着诸多质疑甚至责难。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话语权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我封赏的,更不是他国赠赐的,而需要精细塑造、培育和争取。特别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获取手段快捷多样,信息内容规模丰富庞杂,更需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热点,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在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等方面主动设置议题,熔铸和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视角、风格和气派,方能有效构建中国话语权。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话语的基本叙事结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西方文明仍是核心话语,主导着整个世界,全球仍习惯于用西方价值和逻辑来评判是非,诠释国际和国内议题,国际话语体系仍处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格局。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席卷全球,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很可能滑落到一种基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话语极权。

实际上,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空前提高,世界权力结构也在调整、变化,国际话语权正在重新分配,新的信息传播秩序和格局正在形成,多极化趋势也日趋明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可以说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渡之中。这期间,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向世界解释自己“从何处来”与“向何处去”的疑惑,这不仅关乎通过解答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和理

1

性地认识、理解和评价中国,更影响到未来构建和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话语新体系和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但当前,中国话语权构建存在着三大问题。首先,中国国际话语设置的统领性不强,尚未形成一个有机协调、高效运转的系统。一直以来,中国对外的声音多头、资源分散,在国际传播事务上涉及部门众多,形成了一种归口管理、层级分割的结构,这种多头行政层级化的模式导致沟通、协调难度增大,难以形成合力。其次,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不强,习惯于被动跟随国际强势媒体,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常常保持沉默,抑或言辞隐晦、不温不火,对国际社会关切度不够明朗,也就无法像CNN、BBC和半岛电视台等国际一流媒体那样设置国际事务议程,进而难以影响、引导国际舆论。第三,话语传播模式创新性不够,表现在叙事方式不够成熟,话语传播体系不够完善,在国际交流中说教色彩过浓,空泛直白,简单僵硬;同时,对新媒体认识不够、研究不多进而重视不够。鉴于此,我们亟须强化顶层设计,主动设置议题,提炼中国核心价值,发挥多元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和联动功能,创新传播模式,以便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权。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对外传播资源,凝聚中国核心价值。在日益纷繁复杂的世界,话语权建设应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际组织、政府、民间团体等多元主体,而且关系价值观、渠道和方式等多种因素、层次及其相互关系,这就需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更有权威地对中国话语权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优化资源、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监督落实,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唯其如此,方能逐步解决目前中国话语建设中统领性不强的问题。而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好中国核心价值的顶层设计,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传播实务中,我们需要超越传统和现代价值,实现多价值内容凝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2

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协同并进的现代社会价值体系,形成熔铸社会共识的中国核心价值。

其次,主动设置国际议题,诠释自己,解读世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角色、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我们不仅需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需要明明白白讲中国故事,大大方方塑中国形象,堂堂正正传中国价值。进一步讲,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语主动定位自我形象,而非任由他国来构建,或用他国话语来诠释自己;应当更加主动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积极传播和塑造自己的国际角色、身份和责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解释清楚、传播到位。同时,大众媒体等国际传播机构要关注国际事件、世界大势和人类命题,及时迅速、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报道、分析和诠释这些事件、趋势和命题,为世界提供观察国际社会、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的中国视角,让全球准确理解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主张。特别是要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和普遍关切积极主动地表达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彰显中国价值。

最后,发挥多主体联动力量,创新叙事方式,形成复合传播模式。当前的国际传播主体日趋多元,渠道日渐多样,方式日益丰富,已经步入全媒体和全球治理时代。因此,在话语权建设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发挥国家领导人、政府、媒体、智库、民间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主体联动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大众媒体、正式渠道和民间交往构成的全介质、全平台、全方位传播渠道,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媒体,增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非国有企业参与中国话语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面向国际的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在更多更广更高层次的国际话语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同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促使中国话语与新生代、新型受众无缝连接、全面贴近。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

3

研究和贴近国际话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寻求中国民众与国外民众需求及利益相契合的共同点,增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西方国际传播对话与接轨的力度,采用国际化、故事化、富有人情味的表达方式,面向外国政府、民众和国际组织的多元对象组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总之,我们的话语权建设既要牢牢扎根于本土,又要有全球思维,与国际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使之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充分接受。

(作者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课题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4

更多相关推荐:
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

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作者刘坚彭程光明日报20xx年01月10日06版性别意识话语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一方面它建构以性别意识为对象的内容话语另一方面它建构以性别意识为主体的话语内容因此性别意识话语建构既是传播...

话语建构与意义争夺——香港双非婴儿事件话语分析

话语建构与意义争夺香港双非婴儿事件话语分析一选题的来源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开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交流内地对香港的扶持与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与香港社会各阶层的交流融合也愈发深入但是两地的摩擦矛盾却日渐频繁双...

试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

试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一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用原则之合作原则2一数量准则2二质量准则4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原则5一作为倾听者的谈话类主持人5二作为话语把控者的综艺类主持人81一合作原...

党的执政话语建构及其变迁

党的执政话语建构及其变迁作者唐爱军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85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话语实现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的历史性转型提升了自身的解释力和吸引力并且以建设为核心的执政话语内部也存在着变迁不断实现从基于发展实...

党的执政话语建构及其变迁

首页gt文库gt专家专栏gt政治gt正文党的执政话语建构及其变迁20xx01191257学习时报唐爱军字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话语实现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的历史性转型提升了自身的解释力和吸引力并且以建设为核...

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

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语境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受到日益强有力的挑战结果导致其领域的愈益狭窄甚至萎缩这无疑已经在我们的一些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实这不仅仅是中国学界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刘立华谢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29摘要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话语分析视角探讨近10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主流媒体相关报...

论近代西方书信体小说与主体性话语的建构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modernity和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的话题吸引了学界的注意通过福柯吉登斯等人的论述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权利一样并不像卢梭所说的是自然的或天赋的本质而是被人为地建构起来...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孙吉胜20xx0129235249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xx年5期作者简介孙吉胜法学博士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北京100037内容提要后建构主义以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

反语言:构建身份的特殊话语方式

反语言构建身份的特殊话语方式傅钊20xx2417454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xx年02月04日19xx年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在美国人类学家杂志AmericanAnthropologist第3期发表文章...

提高教师话语质量,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提高教师话语质量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星桥小学邓金萍摘要教师的话语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授知识组织课堂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话语质量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做到语音准...

语言如何构建概念

语言如何建构概念第一讲是为我的认知语言学奠下基础并不是所有的讲义都是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但是大部分是的让我们开始第一讲吧语言的形成是一个谜它具有独有特征或者是通常所说的语言特性如果你发现毛衣上有个线头然后你开始拉这...

话语建构(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