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时间:2024.4.20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作业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话语分析

小组成员:***

话语分析

【摘 要】自 Zellig 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 志 上 发 表 题 为 “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至今,在各个语言学家的努力下,话语分析的概念逐渐为人们熟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文较为详细的整理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有关理论,包括定义、主要流派、发展阶段,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了一些不足,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关键字】话语分析 理论阐释

一、话语及话语分析

1、话语的概念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及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的言语活动。“话语”一词的流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语言学转向”巴赫金( M.M.Bakhtin )贡献突出。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言说或表述的话语,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它的范围小到一个符号、一个词或单独一句话,大到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甚至无形的舆论等,其真实含义都只能通过社会交往与对话实践才能获得。

最终奠定流行性“话语”理论基础的是福柯(Michel Foucault)。他将“话语”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陈述整体”。在福柯看来,每一种“话语”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具有特定的实践功能,而“话语实践”又通过话语对象、陈述、概念和策略等可供分析的关系网络在动态运行中反映出来。福柯非常自觉地将他的话语实践即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加以区别。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新事物的确定;2.关于矛盾的分析;3.关于比较的描述;4.关于转换的测定。

2、话语分析的概念

“话语”和“话语分析”是棘手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相互冲突和重叠的定义,它们来自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科的立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逻辑,由于谁也不宣称对“真理”的占有,故谁也都不能被简单“排除在合理性”之外,这就更增加了今人选择概括的难度。

首先,“话语分析”的主流带有明显的后现代倾向,它把一切思想理论都平等地视为论述或陈述(一套说辞),把一切知识都一律地视为带有特定价值预设即主观性的陈述整体,否认所有被视为真理(或科学)的权威,并致力于淡化人们追求客观、确然真理的兴趣;其次,它往往否认话语对象内涵的实在性或确定性,强调话语本身的所谓 不自明性(一个模糊的、漂浮的“能指”)和建构性,重视揭露话语主体的言说或分析策略、政治动机、价值预设及其实践功能,致力于追究话语在社会实践中的权力关系、传播和运作的社会化过程、作用方式和形态等。与此同时,由于它是一种习惯于质疑一个陈述或说辞背后的思想预设、具有自我反思性和批判精神的研究路径,因而对于已有的各种权威解释和论断,它又通常具有某种解构性。第三,与上述强调话语内容的模糊性一点相关,它拒绝为其寻找历史上的相关物或相似物,拒绝进行延续性的探索和原有思想史常用的那种影响分析,也反对寻找与分析甚至同一命题下的各种话语之间内涵的同一性及其某些实在根据,表现出一种对断裂和离散的偏执。

二、“话语分析”理论要点

一)共识

1. 人们在进行面对面的交际或写文章时,往往不是用一个孤立的句子, 而是应用大量有组织的句子。

2. 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时,语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 不管是交际中的口语,还是成篇的书面语,小句和小句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都存在结构上的或语义上的联系。

4. 人脑中的语言是以语块(chunk)的形式储存的。

5. 篇章对句式及其变体的选用有制约作用,句中也存在着篇章现象(如有定无定的表达等)。

二)研究对象

话语分析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关注比句子更长的语言单位,强调借助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背景及人的思维等解读语言交际过程。话语研究既关注书面语(如,小说、新闻报刊、法律文本、商务函件等),也关注口语(如医患对话、电话交谈、课堂互动、政治演讲、电视访谈等),同时也关注网络语言(如网络实时聊天、博客/微博语言、电子邮件语言等)。主要研究的是话语分析者研究的是自然的语言,使用的例句也很少是由作者自己想出来的。研究时往往考虑语境,当然人们对语境的看法也有各种不同,一般来说 ,分析话语时各种语境的因素都要考虑,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语法分析往往是脱离语境来研究词句,这一点与话语分析很不相同。

选题示例: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性分析

教师课堂话语的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性分析

教师课堂话语的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四)话语分析的任务

①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

②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③会话原则;

④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⑤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⑥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⑦主题内容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分析

⑧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

五)、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1. 定量分析法 

话语分析者很少说某个句子“能说不能说”,而是观察这个句子“有多少人说”,从而看出人们使用语言时的趋向。

2. 语境替换法

同样一句话“我很冷”,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

3. 层次表现法 

整个篇章,是由一个个小句组成的,在组成篇章的小句之间,既有线性的特性,也有层次的表现。van Dijk 的宏观结构论,Mann 和Thompson 的修辞结构理论,都体现了这种篇章的层次性。

4. 动态描写法 

人们在交际和写作阅读时,都是从一个小句开始,然后,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往上加。这种篇章的扩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话语分析者重视主位、述位的描写,重视信息结构的描写,力求在动态描写中,找出人们组织篇章的规律。

六)话语分析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1、话语分析和句法的关系

关于话语和句法的关系,通常有4 种观点:

①篇章话语与句法绝然无涉,句法研究根本不应考虑到篇章话语因素

②部分句法现象受篇章话语因素的制约,但那只体现在句法现象的一些非本质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 阐释句法特征时可以不理会篇章话语因素, 虽然此举并不意味着否认后者的存在。

③句法现象从成形到现状都受到篇章话语因素的制约,句法研究过程中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无法得到理论上富子洞察力的阐释。

④根本不存在相对独立于篇章话语的所谓句法成分和句法规则” ( 陈平, 1 9 8 7 ) 。

一般的情况是, 大多数人赞成第二种和第三种折中的观点。极端的人不多, 但也有一些,如T a n n en , 早期的G a r e i a 和G iv n 等。在探索句法形成的篇章/ 语用原因方面,饺有名的学者有: Sankof 和Brown ( 1 9 7 6) ,Hopper和Thomson ( 19 80 , 1 9 8 4 ) , DuBoi s( 1987 )等。

2.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用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廖秋忠( 1 9 9 1) 作了很好的归纳,他列出6 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主要是两种:

①话语分析包含了语用研究,如G i v 6 n 和T h o m p s on等人,因为他们认为篇章话语是研究实际运用中的语言,研究篇章话语就是研究语用及源于语用因素的结构规律。语用研究包含在篇章研究之内。因此他们的著作中,语用篇章经常不分。

②认为话语分析包括在语用学之内。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界限还没有划清,实际上也是很难或无法划清的,因为话语分析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和语用学有许多交叉重叠的地方。

三、话语分析的学派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及各自的研究重点,黄国文(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三个学派:(1)英美学派(the British—American schoo1);(2)福柯学派(Foucaultschoo1);(3)批评话语学派(the CDA schoo1)。

1.英美学派

以广义的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和根源,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话语分析角度有:衔接 (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语篇、话语结构(Textual/Discourse structure)、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语篇/话语类型(Textual/Discourse type)、篇章语法 ( Text grammar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 )、语类理论( Genre theory )、会话分析( Conversation ana1ysis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 Interactive sociolinguistics )、交际文化学(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Pragmatics )、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等。这个学派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并始终考虑到语言使用的场合即语境,包括语言成分出现的语境、言语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与言语活动参与者有关的各种因素(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研究重点从语言结构的使用( 如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逐渐向图式、语类( 如文化语境) 转移,但语言的使用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2.福柯学派

以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是话语秩序、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社会联盟等有关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问题。福柯学派更关心的是通过语篇、话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实践、社会事实以及相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3.批评话语学派

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更关注社会问题。该学派着重研究语篇和话语中语言的选择如何反映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 “ 权势关系” ( p o w e r r e l a t i o n ) ,认为语言的惯用( U sa g e ) 和使用( u s e ) 都带有意识形态因素。近年来,Martin(2004 ) 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主张对社会实践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应该采取积极、正面、友好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也有利于对立的一方;通过积极话语分析,人们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构建一个宽松、和解、和平共处的和谐人类社会。( Martin,2004;朱永生,2006)

以上这些话语分析学派的形成,说明话语分析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这些学派就研究角度来说,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即话语与世界的关系、话语与语言结构及规则的关系、话语和话语使用者的关系、话语(语篇)之间的关系、话语中介( medium)以及话语与话语意图的关系。(成晓光,2006 )

四、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以及各过程内的特点

自Zellig Harris发表了 “Discourage Analysis”的论文至今,话语分析已经有将近60年的发展历程了,回顾话语分析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兴盛阶段和近期研究,在最后我们还会加入对未来的展望。

1.萌芽时期

这个阶段从1952年Zellig Harris发表“Discourage Analysis”这篇论文为开端,从20世纪60年代末结束,前后大概有约20年的时间。这个阶段,话语分析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除了古希腊先哲们关于修辞的教诲外,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除此之外,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成套的方法可以依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所以各人所做的研究是零星的缺乏计划的,没有系统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2.起步阶段

从70年代(包括60年代末),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这个阶段,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蕴含的关注,促使人们在传统的话语分析中,引入语境(context)、语域(register)、照应(reference)、指示(deixis)、回指(anaphora)、替代(substitution)、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和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语言研究大大超越了句子的范围。其中,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1974),Text vs Sentences: Basic Questions of Text 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1978),Cohesion and Semantics(外在接应和语义学,1978),Papers on Discourse(话语论文集,1978),Frame Conception and Text Understanding(框架概念和篇章理解,1979),Syntax and Semantic Discourse and Syntax(句法和语义学,1979)等。70年代的研究相对于60年代来说既有持续又有变化。传统的话语分析已受到挑战,话语分析者在传统话语分析中,加进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异、言语行为、会话、独白、篇章结构、交际活动、认知和语境等新的概念。这段时间的研究为80年代话语分析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话语分析进入了发展阶段,也就是兴盛阶段。这段时间无论从研究队伍、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的影响等方面来看,都胜于70年代。话语分析在这个阶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话语分析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人员的分布也从原来的欧美扩展到亚洲和澳洲。比较活跃的话语分析家有:美国的G. Yule,T. Givon,S.Thompson , J. S. Petofi , W. Chafe , W.Mann,R. Longacre;西欧的G. Brown,van Dijk , M. Coulthard , J. Sinclair , E.Ventola ; 澳洲的M.A.K. Halliday , R.Hasan,J. Martin,C. Matthiessen;俄罗斯的M. Bakhtin;中国的廖秋忠、陈平、胡壮麟、沈家煊、顾曰国、任绍曾、申丹、黄国文、张德禄、朱永生等。其次,话语分析自 1981 年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即由van Dijk 担任主编的TEXT,从此有了一块自己的学术园地。再次,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集层出不穷。国外影响较大的专著有:M. Bakhtin的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 R. De Beaugrande 和W. Dressler的An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G. Brown和G. Yule 的Discourse Analysis ,M.Coulthard 的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 R. Longacre的The Grammar of Discourse , M.A.K.Halliday 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A.K. Halliday。论文集影响最大的是van Dijk主编的四卷本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分别论述了话语分析涉及的学科领域、话语的诸多方面、话语与对话研究以及话语分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内影响较大的专著有:王佐良和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秦秀白的《文体学概论》,黄国文的《语篇分析概论》,程雨民的《英语语体学》,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张德禄的《功能文体学》,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论文集影响较大的有朱永生主编的《语言•语篇•语境》等。最新成果有朱永生和严世清合著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和朱永生主编的论文集《世纪之交论功能》等。

4.近期研究

话语分析这门新的交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批比较稳固的研究队伍。首先,各国的话语分析各有其特点。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话语分析受传统人种研究法的影响较大,强调仔细观察在自然环境中人与人的交际,研究语言事件的各种类型。在对话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 中并不强调建立结构模式,而是强调仔细研究谈话中参与者的行为,不少人研究叙述文、研究谈话的准则、话轮的转变等。英国的话语分析受Halliday的功能研究影响很大,Halliday的研究框架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口语和书面语的主题结构和信息结构,主要遵循结构语言学的标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话语分析者,用话语单位的不同层次对老师一学生、医生一病人、店员一顾客的谈话做了很多研究。其次,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分析本国的语言。由于话语分析能弥补传统语言研究的许多不足, 许多语言学者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各种语言。如研究Swahili, 研究古Greek等。我国的廖秋忠、陈平等, 在研究汉语方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当然从数量上看,以英语作为研究对象的为绝大多数,一是由于英语具有特殊的交际地位;二是由于主要的研究力量集中在讲英语的国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本国语言的论文、专著是用本国语写的,在本国语杂志上发表或在本国出版,不容易受到国际上的注意。

五、话语分析在中国—徐赳赳

70年代末,有人介绍了“话语分析”;80年代末,有关话语分析的译文、介绍性文章、研究文章开始在国内各种语言学杂志上出现;到了90年代,论文集、专著开始不断出现。现在已有一批学者专门从事话语篇章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著名语言学家徐赳赳在《话语分析在中国》一书中对近二十年来我国话语分析的研究作了回顾和评论。

1.研究人员

改革开放后,我国语言学界进入话语分析领域的主要有三类人: 一是归国学者,如廖秋忠博士,1978年从美国回到国内,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工作,从事话语分析的研究。他刊登在《中国语文》上的“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1983) ,是我国第一篇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的论文。二是留学生,如陈平,1986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语文》上发表“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1987)和“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 (1987)等系列论文, 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国内培养的硕士和博士。

2.研究成果

徐赳赳在这里分四个方面介绍国内有关话语分析的文章:介绍性文章、书评、译文及译文集、研究汉语的论文及论文集。

1介绍性文章

主要介绍国外有关话语分析较有影响的有“几种‘话语分析’理论介绍” (刘保山1983) ;“话语分析说略” (陈平1987) ;“戴伊克的话语宏观结构论” (钱敏汝1988)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 (廖秋忠1991) ;“修辞结构理论” (王伟1994) ;“话语分析二十年” (徐赳赳1995)。

2书评

进入80年代, 国外有关话语分析的论文集和专著开始大量出现。一些学者及时把这些书籍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3译文及译文集

在刊登译文方面,《国外语言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90年代以后,《国外语言学》刊登的译文开始减少,一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二是对译文的需求量也减少了。不过,该刊的“中国语文研究”栏目仍然刊登一些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汉语的译文。常有有关话语分析的译文出现。《话语? 心理? 社会》 (1993) ,施旭和冯冰译的收集了van Dijk 在80年代写的10篇论文,van D ijk 为中译本写了序。《功能主义和汉语语法》(1994),由廖秋忠和沈家煊等人翻译。本书的主编是戴浩一和薛凤生,共收入13篇论文,涉及话语篇章的有:“‘也’在三个话语平面上的体现: 多义性或抽象性”(毕永峨) ;“已然体的话语论据: 汉语助词‘了’”;“论汉语普通话的所谓‘主宾动’词序——语篇定量研究及其意义” (孙朝奋)。

④论文及论文集

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的文章,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纯从话语篇章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廖秋忠的系列论文; 二是把话语篇章和句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如陈平的系列论文。8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有关话语分析的论文集。第一本是王福祥和白春仁编的《话语语言学论文集》(1989),收文26篇(其中5篇是译文),并把内容分为四方面:1. 句子的实际切法;2. 超句统一体;3. 篇章分析;4. 话语语言学和话语修辞。陈平的《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 (1991)收入了作者的10篇论文。作者自序中说:“所选论文分为两大类, 一类讨论现代语言学中有代表性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另一类则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 描写与解释汉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语言事实,所涉领域主要是句法、语义和话语。”《廖秋忠文集》(1992)是廖秋忠去世后,由刘坚、卫志强、詹志芳、徐赳赳编辑而成的,在廖秋忠去世一周年纪念会前出版。《语言? 语篇? 语境》(1993) 由朱永生主编, 根据1991年7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系统功能语法研讨会提交的论文编辑而成,收入22篇论文, 涉及话语的有:“Text, context and predict ion” (龙日金,陈浩东) ;“关于英语语篇主述位结构的两个问题” (王慧芳)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的深层意义” (杨信彰)。《语用论集》 (199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是该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收入16篇论文。涉及话语分析的有:“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 (廖秋忠1991) ;“否定载体‘不’的语义—语法考察”(钱敏汝1990);“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徐赳赳1990) ;“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徐赳赳1993)等。

3.话语分析研讨会

四次话语分析研讨会

第一次研讨会于1991年6月在杭州大学召开。会上宣读了13篇论文, 可分为两个方面讨论话语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一是从认知的角度宏观地讨论篇章的理解,一是从功能的角度探讨篇章的连接。

第二次研讨会于1992年10月在杭州大学召开。

第三次研讨会于1994年10月在洛阳外语学院召开。

第四次研讨会于1996年6月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召开。

第五次话语分析研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澳门召开。

六、我国话语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目前我国话语分析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朱永生教授在他的论文《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做如下总结:

①关于话语分析的理论体系

关于话语分析理论方面的讨论很多,但在理论建设方面,它采取的依然是“拿来主义”。主要还是以评介为主,研究性的文章较少。话语分析家们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各种语言理论中寻找对话语分析有用的部分加以应用,但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引进多,创新少。这个缺陷对于一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障碍。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论系统?创建哪种理论体系?我国话语分析研究者是否要对话语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呢?是否能在同一个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内对话语进行综合性分析?这对话语分析的理论体系的完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②话语分析研究的方法

从方法上看,传统的话语分析从结构、认知、社会、批评和综合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些分析方式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来的。话语分析研究者并没有为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步骤。其研究的方法不够系统全面,手段和方法都很单调和传统,基于描写的定量定性的实证性研究甚少。话语分析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否要具备一套系统高效的研究方法呢?建立以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如何为具有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的学科建立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③对口语和汉语研究不足

交际中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都属于话语分析的内容。语言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话语分析中,书面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好操作,而口语的研究受到环境,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不容易进行。国内话语分析就语料而言,书面语料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口头语料。就本文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对话语的描写性和实证性研究仅几篇而已,尤其是缺乏对真实状态下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的分析,难以揭示日常会话模式和运行规律。运用国外话语分析理论对汉语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不够透彻范围不够广泛。我国学者应在这两个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由于话语分析能弥补传统语言研究的许多不足,许多语言学者用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各种语言。包括许多中国学者开始着手于汉语的研究。

④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话语分析的理论主要引用到语言教学,文学作品的分析,翻译等研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关于话语分析在这些方面应用的研究占绝大多数,但是对话语分析在庭审、传媒、涉外商务、广告语言、谈话节目、人际关系、电影中的对话、讲座、网络中使用的语言、机构谈话、学术话语等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的。新兴的学科不仅要在理论上要日益完善,而且应该在应用上具有可操作性,对分析和指导人类的许多活动具有实际意义,这有待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

结语

尽管现在人们对话语分析这门学科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从目前来看,话语分析这门交叉学科正处于充满活力,向前发展时期,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队伍不断扩研究成果也迭出不穷,相信话语分析在语内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正如Carter( 19 94 ) 所说的“人们一旦开始从话语的角度来观察语言,那么他的整个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永久性的变化。 ”

【参考文献】

1、福柯,《Analysis Discourse》

2、Gee.J.P,1991,《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杨信彰译,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徐赳赳,1994,话语分析二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4、陈平,1987,《话语分析说略》。《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5、陈平,1991,《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重庆出版社

6、胡壮麟,1993,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重点衔接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7、廖秋忠《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8、徐赳赳,1990,话语分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国外语言学》第2期

9、许家金,从结构和功能看话语分析研究主方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7卷,第2期

10、朱永生,2003,,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外国语》,2003年第3期

11、孙丰果,2010,话语分析整合研究,《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2、朱永生,2006,积极话语分析: 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

13、艾为珍,2007,近十年国内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4、刘立华,批评话语分析概览,《外语学刊》,2008年第3期

15、试论积极话语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16、王彦良,2009,科学世界的话剧构建——马尔凯话语分析研究纲领探析,山东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ircloughFow...

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论文题目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王熙凤的语言技巧姓名梁新珍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外语用翻译学号132119xx8520xx年4月摘要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1引言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xx年12月出版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

话语分析

广告语言中的语篇霸权分析以医药广告为例摘要本文尝试在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阐述广告语言中所隐含的霸权关系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互文性所体现的霸权斗争以及它反映的意识形态意义本文认为广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作者冉永平1两门交叉学科目前话语分析在研究超句现象研究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话语生成理解以及运用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格局和研究方法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这两门语言学的分...

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上个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语言学学科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发展做了一个提纲挈领的回顾同时就话语分析的研究任务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作出归纳关键词话语分析研究综述语用学引言话语分析Discourse...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关于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旨在透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揭示权利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以维护和获取支配和控制产生的各种...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翻译政治演说和访谈中的应用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翻译政治演说和访谈中的应用摘要自古以来语言一直被当权者用作一种精巧的装置来传达思想并控制听者的头脑正如冯戴伊克所言语言最能使意识形态得以传播因此通过检验语言来检验意识形态结构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当...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讲稿)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从文献上看学者们对textdiscourse和discourseanalysis或对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的使用没有一致的看法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致的或比较一致的观点因此有些学...

黄兴涛:话语分析

黄兴涛quot话语quot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提要目前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真正完全以带有后现代倾向的话语分析法去透视问题的还为数很少但受其影响的研究者却有越来越多之势话语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的积极影响...

话语分析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

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李魁海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鹰潭335000摘要多模态话语理论自世纪之交引入以来正在我国方兴未艾已经超出了语言研究的范围其研究对象扩展到了音乐图片影像网页设计建筑等多种符号系统对教学...

话语分析理论(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