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坑现最完整弓弩 解开学术界谜团

时间:2024.4.20

秦兵马俑坑现最完整弓弩 解开学术界谜团

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莫过于弓弩。在秦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次出现过上百件弓弩。但近日,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一件保存最为完整的弓弩破土而出,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以前只见诸史书,现在终于出现了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谜团。

弩机是青铜所做 弓弦弓背等轮廓鲜明

20xx年,秦陵博物院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每次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关注。近日,又一重大成果出现——最完整的弓弩亮相。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华商报记者,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他说,现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目前还埋在土里未清理完。 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对弓弩进行一点一滴的清理。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弓弩,绘制出弓弩的复原图,可以一睹弓弩的模样。

传说中的﹃檠﹄也首现真身 它能保护弓弩不变形

除发现最为完整的弓弩外,申茂盛说,价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确了弓弩上的“檠”(qíng),“檠”以前只在史书上记载过,从来没有明确过其实物到底是啥。而此次檠的发现,对研究当时弓弩的保护、运输等都有很大作用。

申茂盛说,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弓弩常有发现,但对其结构的认识,众说纷纭,尤其是“檠”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檠”是弩的辅助杆,但这样会把弓弩固定死,后来这种说法就不成立了,也有人说是“韬”(装弓弩的袋子)的撑木,但是韬比弓弩大很多,檠的作用不应该与韬有关。但檠到底是何作用,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谜团。

申茂盛告诉华商报记者,此次他们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在对弓弩进行清理时,惊喜地在每根檠木上都发现了三个等距离小孔,直径在0.6厘米,小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这样檠的作用也就解开了。申茂盛说,打仗时弓弩是张开的,而在平时不用时,如果保护不好,弓弩则容易变形,会影响威力,而檠则起到保护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时,通过这三个小孔

用绳将檠与弓绑缚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不变形。

在打仗时,则把檠取下来。类似于现代人对皮鞋的保护,不用时在鞋子里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变形。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的“檠”取下来,弯弓射箭;平时则用“檠”将弓固定,防止变形。运输时,也用檠固定,方便运输。

申茂盛说,此次发现也证实了古代对檠作用的描述,比如:《说文》:檠,榜也。??弛弓防损伤,以竹若木辅于里绳约之。朱熹《集传》:“以竹为闭,而以绳约之于弛弓之里,檠弓体使正也。”《淮南子·脩务》曰“需弓待檠而后能调”,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使用方法和弓弩的保存方法。

>>能射多远

强弩最远能射七八百米 是AK47有效射程的两倍

据专家介绍,弓弩很早就发明了,战国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弓弩与弓箭相比,可以分解发射,先把弓弦拉到弩机上,之后再进行发射,这样就提高了准确性。

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弓弩手拉弦、上箭、射击,之后密集的箭雨洒向冲锋的敌人,敌人纷纷倒地的同时,秦军中的步兵和车兵开始冲锋,就是依靠着这样的战术,在兵马俑一号坑中,弓弩手一般分布在最外侧,充当先锋。

据介绍,当时的弓弩也分很多种,按照张弓方式,弓弩分为三种:蹶张(手足并用张弦),腰引(身体平坐地上,弓弩放平,双脚蹬弓干,腰上挂钩钩弦,靠腰和手足三种合力拉弦),擎张(主要是靠人的手力和臂力开弓)。

弓弩在军事上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时期,楚国最先使用,射程是由弓的张力确定的,弓的张力是指把弓弦拉钩到弓弩弩机的牙上所需要的力。那么,在一号坑发现的百余件弓弩都属于哪种呢?申茂盛说,目前发现的弓弩大致都差不多,但是哪种张弓方式,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的弓弩射程有多远?秦俑博物馆原馆长、“秦俑之父”袁仲一曾告诉华商报记者,有的强弩最远能射七八百米。弱弩有效射程一般在百米左右。目前在兵马俑坑发现的只有这一种,但具体是哪一种弩目前还不清楚。史书上记载秦朝有连排弩,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袁仲一说,是不是强弩,主要看弓背的硬度,硬度越大射程越远。至于秦国弓弩是否在当时最先进,袁仲一说,当时各国的弓弩都差不多,秦国的胜利主要还是在于作战勇猛。

据专家介绍,强弩射程800米,是苏制AK47步枪4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的两倍。考古专家介绍,将来根据对弓弩的考古发现,复原出接近真实的秦代弓弩,可以根据机械运动学以及机械设计原理推算出弓箭的射程,这样就能对当时弓弩的射程等作出正确的评估。


第二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观察 品味 想象 探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在写法上,作者不仅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教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文章,看画面,品味重点段落和词句,发挥想像,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领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分析:

鄂西北的学生对地处祖国西部的秦兵马俑知之甚少,他们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古迹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本班学生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能较好地通过朗读理解,体会和品味,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表演欲望强烈;语言表达能力强,这些都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积累精彩的词句。

2、能力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资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受秦兵马俑的“恢宏气势”。

师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课文《秦兵马俑》把我们带到那举世无双的珍贵文物面前,使我们饱览它们的精美,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军千乘的宏伟气势。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播放秦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图像。

2、学生观看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图像,加上老师的讲解,产生真实的现场场景,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学习兴趣。)

二、自读感悟,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1、自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图片。

3、教师补充提问: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那么俑坑相当于几个学校?我们学校学生总人数约2000人,秦兵马俑近8000个,相当于我校学生人数的几倍?感受列数字,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4、指导朗读:假如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随旅游团来到了秦兵马俑坑的展览厅,你能利用书上的插图和文字给大家当一个小导游介绍兵马俑吗?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提供直观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难句。品析好词好句,让他们对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有深切体会,继而能读好这一段。)

三、读、议、演结合,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1)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4—7自然段,完成:①读一读,划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作的词。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如果猜对了,就请你把相关的文字有声有色的朗读给大家听。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相机出示各类俑的图片。(如将军俑、武士俑??)

2、学习第8自然段。

(1)观看视频:每一件兵能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出示不同神态的兵马俑图片)

(2)请同学们读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3)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4)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兵马俑还有很多种神态呢,你能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展开丰富的想像,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将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在个人探索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探究能力,朗读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三、升华中心,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1、(再次出示兵马俑全景图)师生接读: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为什么说“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设计意图:再次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投射兵马俑一号坑的全景图,目睹那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此时,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和民族自豪感已是水到渠成了。)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总结谈话:秦兵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19xx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让我们上网找到答案(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网站)。

3、作业(自选题)

(1)将本课中精彩词句摘抄下来。

(2)描述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兵马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专题性研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获得知识和形成的技能扩大到校外,课外,从而有效完善自我认知结构,最终完成“秦俑文化”这一知识的构建。)

板书:

14、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20000m? 14260?

八千个 六千个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将军俑 武士俑古今中外

骑兵俑 马俑绝无仅有

神态各异: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更多相关推荐: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周蔷薇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本着以学定教的...

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也是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重点...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与学生们一起感受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秦兵马俑教学反思合肥香格里拉小学方晓梅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说明文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和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

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

今天讲秦兵马俑第二课时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兵马俑的造型再让学生猜一猜演的是什么俑这一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争着要求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可知语文课堂上的表演...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14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秦兵马俑主要讲的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有两个1我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能说出秦兵马俑的特点通过学习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篇一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

《秦兵马俑》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风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课时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文资料二教学课题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14秦兵马俑学校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中心小学姓名徐仕玲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秦兵马俑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课设计体现了网络技术与语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樊红娇教案背景1学科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3课时两课时教学课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写会用这些词语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说课稿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

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