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4.5.9

第28课《观潮》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ɡ)..

二、词语释义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

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 1

《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五、背景探视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ínɡ) 震撼(hàn) ..

京尹(yǐn) .

B.艨艟(tōnɡ) 如履平地(lǚ) ..

崩山(bēnɡ).

C.为火所焚(f?n) 善泅者(qiú) ..

溯迎而上(su?).

D.鲸波万仞(ran) 罗绮(qǐ) ..

车马塞途(sāi).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 .

A.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

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

A.略不沾湿 B.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 D.长远战略

3.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字。

仅如银线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 )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5.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状语后置句)

C.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也(判断句)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二、整体感知

1.对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对的画勾,错的画叉。

⑴“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

⑵“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景。其中“倏尔”:指刹那间。“水爆”:指在水面点放的烟炮。“略不相睹”:指彼此全都看不见了。“略”与下文“略不沾湿”的“略”字同义。( )

⑶“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意思是: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就有一只船不见了,可能是被烧掉而沉没了。( )

⑷《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这是一篇以场面描写著称的佳作,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 )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以此表现大自然力量的伟大。

B.赞美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以此表现当朝社会的良好风气。

C.说明观潮是当时社会的一件盛举,以此表现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热爱之情。

D.赞美钱塘江海潮的壮观的景象,并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以此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 3

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

他很擅长讲故事。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如驱千百群小鹅 .

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

欲拍岸而上 .极雄豪(《观潮》) .

4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

⑵坐半日,颜始定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⑵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4.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5.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新题探密

巧填成语。

厨师的拿手好戏?????( )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

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 )

替人写春联??????( )

扭着秧歌打腰鼓????( )

卖桃子的和卖李子的打架??( )

答案:添油加醋;开天辟地;闪烁其辞;与人作对;旁敲侧击;投桃报李。

☆写作小练笔

寓言:有则寓言说,老鼠自感形象不佳,希望变得“伟大”。它来到山大王面前,苦苦哀求给予帮助。山大王动心了:它令老鼠变成猫。可猫怕狗呀,又经哀求变成狗,不料,狗是怕狼的,这怎么能体现“伟大”?于是又经请求变成狼,如此,老鼠一路请求,一路变下去,最后,它终于变成了动物群体中形象最为高大魁梧的象,可它万万没有想到,象最惧怕的,也是在它的眼光中视为最伟大的莫过于鼠了。于是,它最终的请求是:把自身复变为自己原来的样子。

请续写这段材料,阐明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字数100字左右。

☆作文素材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5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8 观潮


28 观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ɡ)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观潮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第二课时

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20xx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六、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观潮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说话训练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二、写作训练

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三、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以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荒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增添,补助)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 徊 铭 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②悉皆怪石

③植松与桂

④遂命之曰“右溪”

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两层,如何划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段): 。

第二层( 段): 。

参考答案:

1.pái huái mínɡ zhānɡ

2.①江合 ②全都 ③种植 ④就

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4.第一层为第1自然段,写右溪的位置、特点和两岸的景色。

第二层为第2自然段,叙述整治“右溪”的价值和开发的经过,点明“右溪”名称的由来。

附:板书设计

观 潮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场面宏伟 正面描写

武艺高强 与侧面烘

弄潮图-----身怀绝技 托相结合

观潮图-----盛况空前

教学后记:学生能掌握本课的词语,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注重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附: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观潮》全文共五段,课文选入前四段,最后一段内容如下:

禁中例观潮于“天高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散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台蓬岛也。

注:禁中:宫中,帝王居住的地方,禁止常人入内,所以叫禁中。

散:sǎn 伞的本字。

译文:宫中体例,(天子、皇后)这时是在“天高图画”堂上观潮。(他们从)高台上往下看,(潮涨、水军演习等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京都的游人远远地向(堂)上望去,(只见天子仪仗)黄伞、雉尾扇在九天之上,真像神台、仙岛啊。

文章第四、五段都是写观潮的盛况。先从民间妇女的打扮、游人的衣着、车马的众多、食品的涨价、地方的拥挤等方面写起,又写了宫中观潮的排场,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从而显示了观潮场面的热闹。

2.作者简介

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理宗淳祐中为义乌令,景定初任浙西帅司幕官。不久去职,退居湖州。度宗咸淳中,监杭丰储仓。宋亡不仕,移家杭州,与王沂孙、张炎、仇远等人共结词社。著作颇多,以辑录旧闻为主,《齐东野语》《武

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等,都富有学术价值,所选《绝妙好词》,也保存了不少词人的作品。词集有《频洲渔笛谱》二卷,又名《草窗词》。诗集有《草窗韵语》,又名《蜡屐集》。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其早期词作多表现旧时文人所谓风雅生活,立意不高,但音律和谐,文字精美,“独标清丽,尽洗靡曼”。晚年身逢国难,触目成愁,词风一变而为沉咽凄楚。《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怀古伤今,抒发思国怀乡之情,情景交融,深挚感人,是其压卷之作,唯格调稍见哀伤。周密能文工诗,《蹇材望》一文,为外示忠贞、内怀奸诈之徒画像,落墨不多,形象生动,讽刺辛辣。

二、课文赏析

1.《观潮》美点寻踪

周密是南宋词人,其词格律严谨,与文英(梦窗)并称“二窗”(周密号草窗),且能诗善文,著述颇丰。《观潮》是他的一篇精彩灵动的美文。文中的美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清晰的层次之美

全文三百来字,共有四个段落,可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第一层为前三段,描绘江中壮美之景;第二层为第四段,记述江边盛况。江中壮美之景分为三个典型场景: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三个场景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

文章的层次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构架的思路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局部的描述层次上。以“水军演习”一段为例:先写教阅场面宏大——继而写指挥调度灵活,后写江面上战火密布,最后写战争胜利,活现出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水军的赫赫声势。

(2)精彩的描摹之美

全文以描写为主,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大师,极善抓拍典型场景和特写镜头。作者笔下的浙江怒涛:登城越岭,浪涛排空,如玉似雪,如雷似霆。水军云集的场景:巨舰数百,分列布阵,旌旗刀枪,森严壁垒。江面激战场面:黄烟弥漫,炮声隆隆,声如崩山,势如破竹。吴儿弄潮则突出其踩波踏浪的姿势:“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其勇猛之态,阳刚之气,技艺之精,令人拍案称奇。写江边观潮的壮观场面则用简笔勾勒:“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席地不容闲”,观潮的热烈火爆场面,一览无余。文中无论是江中奇景还是江岸盛况,均描摹得气势恢宏,酣畅淋漓。

(3)精妙的映衬之美

作者于多处运用映衬手法表现江潮的壮丽雄伟、水军的骁勇善战和吴儿的刚健勇猛。第二段中,描写交战场面“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接着笔峰陡转,“烟消波静”“一舸无迹”,以倏然而至的静态反衬先前攻势的猛烈,蕴含着对水军行进速度之快、变化之奇的高强本领的赞誉之情。最后一段写江岸上人山人海,车马塞途,水泄不通,席地难闲,与江中的奇景互相映衬,更展示了观潮的无穷魅力,将一幅宋代历史风情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以上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语数外学习》2002.1~2,有删节,作者:章登享)

2.《观潮》赏析

本篇选自《武林旧事》卷三。《武林旧事》一书系周密于宋亡之后所写,内容主要追记南宋岁时风俗、市井琐细,兼及游观之盛、娱乐之资,相当详备细致;而渗透于其中的,又是一种“恻恻兴亡”的盛衰感慨。

本篇主要描绘“钱塘观潮”的盛况。对此,另外几部杭州的风俗志(《都域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梦粱录》)都先已有过记述,不过都远不如此文生动形象。全文可分四层:

第一层写潮来之状。它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来之状(“仅如银线”)、既来之状(“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又配之以“音响效果”(“大声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尽管简约而令人视听不暇应接的艺术功效。

第二层写教阅水军的场面。其中的“场景”又多次转换:先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和乘骑弄旗、舞刀弄枪于水面的雄伟场面;接着写两军(假设的军事演习)交战、硝烟弥漫的场面;最后写烟消波静、“敌船”匿迹的场面。使人如同亲眼目睹这一番水战那样,感到十分真切。

第三层写“弄潮儿”的竞技,他们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相逆潮而上;虽于鲸波万顷之中,却能不湿旗尾!读后使人为之咋舌鼓掌。

第四层写杭州市民和皇室的观潮情景,其中突出描写了杭州城的豪奢:请看,江岸十余里间,触处珠翠罗绮;而皇帝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远望去简直就像是在神仙台上那般。读到这里,虽然文字嘎然而止,但作者在提笔追忆往事时的那种“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的兴亡盛衰之感,却又“言在纸外”地悄然升起矣。

总观全篇,尽管篇幅不长,而场面热闹、内容丰富,这大大得力于作者善于剪裁、善于描绘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当,叙写井然,给人以场面多变而层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语言简练,却又描绘细致,又给人以“尺幅之中展千里之势”的艺术享受。应该感谢周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幅13世纪南宋优美的杭城风俗图画。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新闻两则新闻两则是毛泽东为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战所写的新闻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两则新闻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为了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gt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回想本学期六个单元的三十篇课文我觉得还是在讲授以战争为主题的课文时给自己和学生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现将我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首先这个单...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反思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反思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反思

语文课需要反复咀嚼品味老王一课教学反思张相青一缘由做了15年的语文老师每天都在上语文课但很少认真地去总结总以为一堂课只要有一两个亮点就足够可是最近上的老王一课让我猛然惊醒自认为这节课设计的独特课外资源的大量引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芦花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伤仲永》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伤仲永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一教学设想看云识天气是一篇通俗的科学说明文传统的教法通常把它纯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旅鼠之谜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蜡烛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分析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6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吴丽华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缺点和不足更是不容回避的现反思如下...

八年级上册语文 各课文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各课文的教学反思辛玉芬1既要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