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时间:2024.5.2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默认分类 2009-07-02 17:25 阅读533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

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

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

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

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

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

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

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总结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

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摘要:多年的大学扩招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大学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脱节使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更给当前大学生就业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任何机构都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政府教育等职能部门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只有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只有有了足够多的岗位,才能维护就业实测稳定,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安定团结。

关键词:大学扩招 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1 大学扩招

1.1 大学扩招的原因

19xx年普遍高校计划招生达到153万人以上,与19xx年的108万人相比增幅高达44%,实际招生增幅高达47.8%,至使该年度高考生的录取率达到了58%左右,成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现象。这一现象是政府决策导致的偶然结果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呢?正确分析产生对高校扩招原因的深层次的分析,

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表面来看,这次高校扩招原因似乎是政府基于拉动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需要的一种政策手段。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消费疲软,投资减少。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界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呼声很高,对利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些专家甚至估算,通过扩大招收自费生300万人,将扩大内需270亿元,加上边际消费,总共可扩大内需1350亿元[1]。因而, 拉动我国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导致19xx年扩招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如果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可以这样认为,这次“扩招”是在特定历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非常规、跳跃性发展。

首先,在我国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并将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带动下,大众高等教育已呼之欲出。由于经济、政治、社会、人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的实质越来越体现在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良好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教育视为促进自身社会地位变动的基本手段,尤其是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人们历来重视教育对改变自身命运的作用。当知识经济即将来临之时,越来越多的人着眼于将来的职业而希望获得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希望获得更高的学位。对于这种接受教育的社会需求心理,理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缩小人们的需要与能力(包括其自身的能力与社会的供给能力)间的差距。

其次,产业的迅速提升和结构性就业矛盾,促使教育重心的上移。随着我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施,传统产业正在进行改造,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发展,经济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文化素质低的劳动者正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中国的就业模式将从高就业模式向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正常就业模式转变,人力资源的分析与利用逐渐走向市场化,教育与就业间的联系紧密度将大大提高。据统计,中国总人口就业率19xx年为56%,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xx年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总人口就业率分别为40.2%、51.8%、31.2%和43.7%,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为49%,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46%),属于高就业模式[2]。而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高人

口就业率已形成巨大规模的劳动力供给,造成了持久的就业压力。所以,我国今后的就业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就业人口的适度增长和就业结构的迅速改变,这是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我国就业模式在转变过程中带来的总人口就业率呈长期下降的趋势,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的基础上,应面向更多的人,建立起更灵活的、更实用的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推进教育重心不断上移,提高劳动力的转岗能力和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高失业率,这是今后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当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时,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就有了更现实的社会基础。

第三,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的巨大压力下,规模太小的高等教育必将进行指数震荡式的扩张。从人口因素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与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给大学招生带来了压力。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指人均GDP),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均比我国高,一般达到13%—18%

[3],而我国19xx年仅达9.1%。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xx年,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初中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及适龄人口高峰的同步出现,高中入学人数及毕业生人数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将以10%左右的速度急剧上升,因而对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形成巨大压力。据测算,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18—21岁)的高峰期为2006—20xx年,年平均数为8955 万人,峰顶为2007 年,达9200万人,20xx年为8660万人[4]。按照毛入学率15%的目标,2010 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300万人左右(19xx年为642.99万人,仅包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学生与研究生)。可见,要实现这一规模目标,高等教育必需有一个指数震荡式的发展过程,扩招不可避免,但扩招幅度应控制在各种条件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四,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办学矛盾,也需要通过外力来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突破。“扩招”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寻求到的一个最佳“突破口”。这次扩招,老百姓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皆大欢喜,但对于高校而言,却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压力。要让学校的“扩招”压力转变为动力,关键要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几个突出矛盾。一是部分高校(主要指民办高校)办学的市场化、社会化定位与其管理运作的非产业化、非经营性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些学校在招生的数量、种类、规格及收费标准等方面不具备足够的自主权,如同企业对自身

的产品开发规模没有选择权就不可能具有市场竞争力一样,学校难以真正引入产业化运作机制。二是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作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解决高考的“指挥棒”问题,前提首先是高等教育规模要扩大。三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控制与办学模式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只有实现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同一质量标准模式下,高校的办学模式难以分化,各自的办学特色更难以显现。高校扩招原因提高了学校与学生的选择性,促动了学校办学模式的分化。到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约24%,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1.2大学扩招的后果

我国高等院校从19xx年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自那时以来高校招生数量每年递增。当初高校扩招原因是让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实现上大学的理想,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另外国家这样做也是为了刺激我国居民的消费。上大学收费的做法在高校扩招前已经开始实行了,人们为自己子女上大学是不惜花巨资的。那么大学扩招后的社会影响及其造成的结果如何呢?我认为高校扩招原因后果弊大于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教育质量下降。

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数量必然要降低录取分数线,这就直接导致高校录取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在这方面重点名牌大学好一些。有些普通大学为了经济利益而追求招生数量,大幅降低录取分数线。不少成绩很低的学生也被录取。有些大学为了自己学校的声誉,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毕业时拿到文凭,千方百计让那些成绩本来不合格的学生通过考试。这就使大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滑坡,培养出一些不合格的大学生。现在有些大学培养的研究生也是鱼龙混杂,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在大学里也成了研究生。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身价相当于过去的高中生毕业,研究生的身价相当于过去的本科毕业生。当然这些说法有些夸张。但高校扩招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

高校招生扩招前,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能找到工作。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就开始变得严峻了,尤其是专科学校及没有什么名气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更难找到工作。另外来自农村和出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什么就业的门路也不易找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那些学习成绩差,若不扩大招生就不可能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家长有门路能获得好的工作,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的优秀学生却因没有任何就业门路而无法找到工作。由此可见,高校扩招原因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各高等院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根本就不可信。许多高校谎称自己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能找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学校的声誉,为了追求新生入学率,用虚假的毕业生就业率来蒙骗人们。一位在某正规大学多年任班主任的教师说,近几年他们学校的毕业生能找到工作的不足30 %。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就使逐年剩余的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滞留在社会上无法就业,造成人才浪费。可见我国目前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学毕业生。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2.1 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xx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华尔街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天文数字的薪酬和奖金。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

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投资异军突起,这应该算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危机,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这次危机的表面原因是泡沫经济的破灭。泡沫起因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换一句话说,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此,也可以将这次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归咎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即金本位制消除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脆弱的,存在隐患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因此,全球迫切需要健全的全球治理结构,包括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

2.2 中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策略

增强中央银行操作独立性。应该给中央银行以更多的相机抉择权,增强中央银行操作独立性,这将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国家对金融要管的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至于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是中央银行自己相机抉择的过程。经济周期波动是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源,但货币的过剩、信用的滥用、监管的缺失所造成的金融危机对经济危机也起到了诱发和加深的作用。

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原则。只有坚持这个原则,中国的金融业就能够健康发展,避免出现目前在美国发生的惨痛事情。在美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中,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主要表现就是金融业具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尤其到了衍生品阶段,金融创新已经找不到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在最大限度上杜绝这种情况。

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提升竞争力。面对金融海啸,中国危险与机遇并存,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在新兴工业化道路上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安排配套性政策措施。在落实目前4万亿短期刺激方案基础上,应在中期安排非投资性的政府支出计划,以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出台未来5至10年政府福利保障计划。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不能过快推出各种宏观税负减免行动,应当做出中期一揽子推行各种税费减免计划,适当缓和企业危机压力基础上,尽可能出台消费推动型减税政策;进一步提高政府支出力度,但财政增量的投入方向必须强化其就业导向和消费导向,而不是投资导向。要合理选择保障性住房投资出台时点,细化保障性住房申请细则,防止保障性住房投资对中产阶级购房预期的冲击,避免对商品房产生挤出效应。在出口方面,鉴于未来出口面临的冲击属于需求型冲击,政府不宜过度出台成本缓和型政策,因此,出口退税不宜大规模回调,可以采取其他配套性措施。

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策略

3.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3.1.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xx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xx年为212万人,20xx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xx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xx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xx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xx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3.1.2 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

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1.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3.1.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3.1.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3.1.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3.1.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3.2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3.2.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3.2.2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

3.2.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3.2.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3.2.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

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经过了本学期就业指导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的略读,对大学生如何获得职业规划能力有了些许了解,帮助了我认识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树立了科…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一、课程简介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任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荐材料

第一节个人简历的制作一、简历的主要内容?个人简历是大学生针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和自己的求职意向而精心设计完成的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集锦。一份优秀的简历会成为大学毕业生成功求职择业的助推器。要想…

大学生就业指导公益讲座活动策划方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公益讲座活动策划方案授课初衷及主讲嘉宾介绍:20xx年,中国大学就业形势紧张,国家发改委于今年x月份公布数据,全国约有15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全国各地大学及学院的学生开始积极展开就业或找项目…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理念与策略、机构与人员、原则与程序、内容与方式等角度,管理取向模式、指导取向模式、服务取向模式等方面具…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一)制定一个五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

我如何为就业做准备“在英国伦敦会议广场西侧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的众多纪念碑中,刻有这样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报告年级20xx级工商管理系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姓名学号完成时间20xx年11月12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报告目录封面1目录21导语32调查设计321调查对象322调查目的323...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提案

20xx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提案十八大提案案由关于重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提案类号12类别人事福利提案号0167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别研究办理提案人你自己主题词人才就业提案形式个人内容大学生...

20xx大学生就业指导试卷答案

河北科技大学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就业指导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8分1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经济收入专门类别的社会活动2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与组织和社会发展...

关于大学生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于大学生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既是民生大计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国家的整...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研报告时间20xx年3月24号地点学校课堂方式问卷对象应用技术学院11级物业管理1101全体学生人数35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专业方向地域选择期望薪资等几个方面总结一样本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

大学生就业指导(16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