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原创。中考必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时间:2024.3.31

7,衢州市中招: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xx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分)

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 (2分)

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8,金华市中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义 例句 入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3分)

答案:

15,①入:在国内 ②入:映入 ③入: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出自《 孟子 》,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孔孟并称,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2. 基础知识

(1)畎亩——田间、天地(2)举——举用、选拔 (3)版筑——指筑墙 (4)空乏——资材缺乏,即贫困 (5)动心——使心惊动 (6)曾益——增加。曾通增。

(7)恒——常 (8)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9)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0)作——作为、奋起。(11)征——征验 。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色,面色 (12)入——在里面。指国内。(13)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

(14)出——在外面。指国外。(15)发——举用、选拔 (16)士——这里指掌管监狱的官吏 (17)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 (18)然后——这样??而后

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重点论证了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5.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六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出身卑微贫贱,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大任”指的是什么?“是人”是指哪些人?在作者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的磨炼带给人什么益处?用自己的话回答。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使他心志震动,性情坚韧,才志不断得到增长,为承担大任创造条件。

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告诫人们磨炼意志是人们最需要的。

8. 一个人成才需要诸多因素,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什么条件?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孟子认为人才需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才能造就,这里谈的是客观条件,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又强调主观因素。因此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有主客观条件。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9.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文中提到“生于忧患”,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忧患”中所包含的内容。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思想意志)上的困苦。

10.“人恒过,然后能改”,应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即人的主观态度。请你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犯错误虽难免,只要及时改正就很好,这就需要主观努力,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自己,必须有自制力,有决心和恒心。

11.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里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导致国家灭亡很好理解。而“出则无敌国外患”为什么会导致国家灭亡呢?

如果没有敌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享乐,放松警惕,同样也会导致国家灭亡。

12.“法家拂士”“敌国外患”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福分,所谓“何遽不为福乎”,你认为“福”从何来?

有法度的贤臣总 提醒国君的不足,然后使国君改正;敌对国的入侵可以激励斗志,使人在斗争中成长,国家才会得以保全。

13.《朱子语类》中说:“人须从贫困中做来,方坚牢”。结合选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道理。

对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贫困艰苦正能促使他内心警觉,性格坚定,进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

14.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会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它的意思。 居安思危 无论国家或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

15.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受哪三个方面的艰苦磨炼?益处是什么?

(1)思想上要“苦其心志”;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2)可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战胜磨难,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认为忧患一定能使人生存发展吗?

不一定。因为影响人成长的有两种因素。客观因素虽起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因素。

17.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饱含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启示:物质条件优越,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可以懈怠。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一味追求享乐必会被淘汰。我们应具有忧患意识,磨炼意志,激发斗志,迎接挑战,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18.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举出古今中外逆境出人才的例子至少两例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2)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门外语 (3)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19.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一段)(2)道理论证(二段)(3)正反对比论证(三段)先从正面论述个人经受磨炼的益处;再从反面阐述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例子 李煜 商纣王

更多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所列举的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等等为自己的时代作出贡献的人们无疑都接受过生活精神上的考验我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对世间万物而言是个永恒不变的定律每个人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困...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在课前老师告诉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千字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亘古不变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阅毕孟子之文思绪飞扬心潮澎湃轻叩历史之门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穿越历史的尘埃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江苏南通市十三中王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写的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它的篇幅虽短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同时我也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逆境使人立志顺境使人丧志不是吗舜傅说胶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群众路线读书活动读后感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题是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开篇列举了一些古圣先贤的故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些人才都是来自基层经过艰苦磨练文章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知了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也是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文中孟子所举的例证分别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有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武我觉得看这本书的收获并不是要学它们任何一个人而是要认识到事物是瞬息变化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相应的思想心理和行动准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共 产 党员的先进性时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沈阳市第八十六中学孙恒教材分析本文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应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现实的教育意义全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非常清晰富有说服力可作为教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