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 全章

时间:2024.5.9

第一章 对设计素描的把握

第一节 何谓设计素描

一、丰富的素描语言

1、不同的表现对象对应不同的情感表现

描绘的对象有人物、有景物、有人造物它们之间相比较,那些被表现的人物、景物、动物,显露着作者的激情,表现出作者的智慧。

2、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完整度

3、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视觉传达,有素描石膏像、静物、头像写生等。有创意、有观察思考、有分析实验。

二、设计素描的类型

1、设计预想图结构素描

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不是参照自然物象的描摹,而是从设计师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是用素描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的构想形象。它的目的是通过把将要变为客观实体的创造物事先展示出来进行推敲,事前的一种准备,是设计的范畴。

2、创意素描

反生活规律,充满荒诞的臆想,制作上吸收了现代绘画技巧,它们为平面设计服务。围绕宣传某一商品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商品广告的前期准备或前期训练。

3、设计造型训练

设计院校设计素描课程中的作业,它与纯绘画专业所训练的石膏、静物、头像等相比,训练、研究的方向大多围绕形象语言构成原理,有着明确的为设计服务的目的。

4、设计速写

潦草、不完整的——草图,是大脑构思的外在反映样式,其不追求技术上的深奥,只是快速地把头脑中的构想记录下来。

三、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区别

1、情感表达的程度不同

设计素描与素描相同,都是用单色表现对象为特征的。设计素描与素描之间的不同点又在哪里?

绘画类的素描画面,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具体对象的感受及画家个人感情色彩的渗透。

设计素描中表现创造物一类的画面情感色彩就不明显。

2、创作的动机不同

纯绘画是画家从生活中感受到生动、感人的事情,从内心有感而发,是一种自发的创作行为,是“我”要画,而设计是由厂家、商家委托设计师为产品宣传进行设计,是“他人”要我设计(其中包含着他人的要求)。

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一、设计素描的源起

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都曾参与过产品研发活动,那些产品的构想草图成为他们素描作品中的一部分, 也反映了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历史。

二、设计素描的发展

人类的产品创造史中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造物者以匠人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物不仅能用还要有美的外观,对创造物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构想越来越丰富复杂。因构想的表现难度增强,需要造型能力强的画家加入创造活动,使达.芬奇那样的既是画家又是设计师成为可能。

到了欧洲产业革命阶段,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促使了社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对造型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强。

随之而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建表明了设计学科的开始,专门的设计人才有专门设计学院培养。相关的设计理论,具体的设计教学内容逐渐形成,其中包括设计素描教育、设计素描训练。

三、中国的设计素描教育

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西方设计素描的一部分内容当称结构素描一线为主要 在探索素描与设计相融合,为设计服务的过程中,设计素描的名称有各种各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自然地统一到“设计素描”这一称谓中。

第三节 平面、立体设计与素描

一、平面设计与素描

平面设计的范围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等。

平面设计以纸为媒体。包装为商品宣传,目的是向消费者推销商品。平面设计围绕形象成为正确、生动的、有新意的语言而展开。

二、立体设计与素描

立体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立体的样式;

平面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平面的样式。

立体设计的范围有: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

立体设计要求素描能够把头脑中的构想在平面的纸上产生正确的、立体的效果,需要借助透视知识来强调立体性。

第四节 设计素描的功能与要求

设计素描的功能是把头脑中的构想表现出来。

一、将构想变成形象

设计素描不仅把构想变成形象的功能,还有激发想象的功能

二、激发想象

创造物的构想不可能凭空而来,它有一个观察学习积累的准备过程。头脑中偶发的灵感,也是建立在观察、学习、积累的基础上的。设计素描还肩负着观察学习积累的任务。

三、培养创造力

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相比强调了想象,由此具有增强创造力的功能。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创造力从素描开始是设计素描的特点,也是其功能。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构想的载体,并用记录的手段来表现。构想在反复推敲的阶段。

第二章 设计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对造型的认识

设计素描是造型活动,是在平面的纸上用单色工具制造一种物象的感觉,是表现画者的一种情感宣泄和审美趣味,是用形象说话,是把头脑中的创造物构想形象化的活动。设计素描在造型过程中围绕两个任务展开,一是形象;二是完成塑造形象的目的,即形象的传达功能。

一、造型的特点

初学素描者往往会片面地认为画素描的目的就是在纸上画“像”被画的对象,似乎是想把对象一模一样地搬进画面。造型就是把对象的感受通过塑造形象让观众去产生印象

1、塑造虚幻的真实

素描的塑造是用单色工具及相应的技法在纸上塑造物象的幻觉,并不是塑造一个真正的实体,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实体。平面造型还具有特殊性,纸面上任何的“真实”都是“欺骗”眼睛的幻象。

就透视来说,就是用一种视觉规律来制造立体感、空间感,从而产生“真实感”。所以,平面造型实际上是形象与眼睛的“统一”,与真实并不一致。

2、借助联想,概括地表达

素描因工具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或短期素描、速写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对象全部内容表现出来,而人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一点一画都有反映。造型的一部分是由观众完成的,如用铅笔描绘的深色调的苹果或人物头像中的深色调。不仅造型的局限性需要联想,造型的叙述性、玩味性同样需要联想。联想是由某个形象的激发诱导下产生的。那么,能产生联想必定是精心设计与精心塑造的。

二、造型的目的

造型活动有三大目的。

1、传达 形象信息的明确性与直接性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明确了造型的目的是传达,造型就成为形象语言组织行为。

2、创造 在纸面创造的各种形象虽然只有产品构想、建筑预想等等,但最终将成为真正的创造物。创造新的事物,构想生活中没有的事情,异想天开,人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创意,这就是造型的创造目的。造型有模仿的功能,在没有照相机、摄像机之前。

3、审美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造型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创造,美感也成为造型目的之一。

造型是个体的行为,必然受个人的情感因素与审美趣味的影响。造型不是机器铸造器物,造型是有情感的行为。在造型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会随着手的动作流入到笔下的形象中,同一个对象输入的情感不同描绘出的形象会不一样。爱与恨、欢笑与悲伤等等会驱使笔下的形象变得爱、恨、欢笑、悲伤,还会使笔下的线条产生硬与柔、粗与细、流畅与迟涩等等变化。

个人的审美趣味有一个形成过程,其中还有个人爱好、环境、性格等因素。个人的审美趣味也会左右造型的变化,包括造型的内容、造型的形式。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就是强调造型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会造成造型的千姿百态。

三、造型的实现

1、工具、材料

包括橡皮、擦笔、擦布、小刀等等。材料有专门的素描纸及其他各种纸质材料,也可以用非纸质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会产生不同性质的笔触、线条、效果,所表现的形象感觉会不一样。由此,工具材料对造型的变化、形象语言的变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绘画方式

素描一般分为明暗、线描两种画法,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如线描以表现物象的结构为主,线条的疏密、快慢可以表现出装饰味、情绪感,但却无法表现光感等;而明暗素描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真实感。认识画法的特殊性与局限性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

素描造型同样是意在笔先,画什么,怎么画,产生怎样的效果,事先在头脑中营造。造型是从动脑开始,这种“造型”也就是所谓的构思。

第二节 眼睛与造型的关系

一、视线的移动

一般可分视平线以下、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上三种。

二、透视

透视是眼睛的构造特殊性造成的,透视使眼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变化,前人通过总结、研究形成了透视知识。透视造成物象形象变化的最大特征是近大远小,透视基本内容是眼睛怎样看,物象怎样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物象不同角度的形象及不同内容的形象。如果再变换视平线、视距、视角,同一个观物象我们还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叫做“步步移、面面观”,就是围绕一个立体的物象,进行运动性地观察。

眼睛不是孤立的,人体的其他部分会协助其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手是好帮手,一些能拿动的物体,可以由手来变动角度、朝向,让它产生形象变化。那些由两个部分以上组织的物体或软物质物体在手的摆动下变化将更为丰富。

如何观察成为一种造型前期准备,或就是造型的行为,当我们把握了透视的规律和“眼睛的运动性”就能主动地“变化”对象,为进一步造型作好准备。“观察”作为造型行为,与动手造型确有区别,其主要是造型的意识落实到观察的过程中。观察与造型相衔接,为造型打下基础。

第三节 线造型与人对线的感受关系

一、线造型的形成

1、用线造型是人类的天性

原始人类的洞窟壁画以及崖画上有着许许多多以线造型的例证。人们起初不会注意单一的线条,只会留意用线框出的形象,线只是由手使用工具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些用线框起来的形象,来自头脑中的记忆,没有具体对象的约束。当用线模仿对象时,才开始寻找对象的“线”。

2、物象的线

“线”与生活中的线是同一个字,只是同意不同质。生活中的线有许多,一般不会作为描绘表现的对象,但种种不同的线还是对纸上的线的变化产生影响。在传统十八描中就有游丝、铁线。似线的形象是指由光线造成的折光线,由线脚造成的阴影线或相似的阴影线及物象的纹理线,而所谓的轮廓线是看不见的。轮廓是物体的边缘,用线刻画轮廓成为轮廓线。我们所看到的物象身上所谓的“线形象”,只能帮助找到线的位置而不是线的范本。

3、线的产生

线是由手的动作变化、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纸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了毛笔的产生,线才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用毛笔构线的实践中发现了线的表现力,发现了线能与情相通。从早期的书法艺术中可以看到抽象的线条可以似音乐那样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抒发人的感情;从传统线描艺术中还可以看到对物象丰富感受的表现,无论是外表的材质、肌理还是内在的品质、情绪。虽然素描范围内的线条大多是由铅笔、炭笔产生,但其同样具有表现力。线不是简单地圈画轮廓,线要表现对象的感受,要抒发作者的情感。

4、线的形式

线是造型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在中国传统线描中,古人创造了十八描,即18种线条。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柴笔描、混描、橛头丁描、折芦描、橄榄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枣核描、、蚯蚓描。一些物象的形态、动态、感受融合到线条之中,丰富了线材料。再从那些用十八描绘制的线描图画来看,这些有了特定性质的线条,无论从表现作者的情感色彩,还是表现物象的感受都能恰到好处。

经验提示:线在手的动作和工具、纸张的作用下,会产生粗细、深浅、长短、曲直、枯润、滑涩、毛涩等等样式的线,会产生快慢、轻重、紧松、虚实、刚柔等等感觉的线。从线的运笔过程来说,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其中还有提按、顿挫、转折的变化。

二、线的情感表达

人对线条的反映是非常第三的,一个线描绘制的形象,笔轻一些重一点、按得慢一些、提得快一点,这些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对象内容的表达。尤其是线的快慢、轻重、紧松造成的节奏变化,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节奏变化相互之间能够有谋而合融

会贯通,使人情感的流露有了另一条通道。因而,很多线描作品被描绘的对象会隐退,画面中线条成了主角,奔腾、旋转、跳跃,宣泄着情感,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

三、线造型的特殊性

一个用线描绘的形象,仅仅是由轮廓结构的塑造成型,其与生活中相对应的物象相比,距离外表的“像”甚远,没有物象的光影、没有物象的色彩、没有物象的肌理等。线的表现能力使其能贴近物象内在的“像”,更接近作者真实的感受,来达到“丰满”,以及所谓的“神似”。

四、线的组织

1、线的疏密组织

疏密是线的密度在某一形象上的反映,疏密不同的程度能产生深浅明度的变化。

2、线的对比组织

首先是通过线的粗细、枯润、硬软、滑涩等等对比产生质感;其次通过曲直、长短、深浅等等对比产生形式趣味。

3、线的基调组织

所谓基调就是塑造的线或画面中的线大部分统一在一种线条之中,产生某种倾向——情感的倾向或形式趣味的倾向。这就是线的特殊性。

附:线造型材料与技术

一、材料1、铅笔2、毛笔3、炭笔4、钢笔、水笔、圆珠笔

二、技法

1、平面化装饰塑造,不追求立体感

2、立体塑造,追求立体变化

3、明暗分面,疏密塑造

4、横竖重叠,空间处理

5、强弱对比,疏密处理

6、光感色觉,疏密处理

7、变化线条与线组织,在对比中组织质感

综合练习:

1、线的观察与线的组织

要求:同学分组把对象——布(无花纹的背景布)进行线的组织,然后观察记录(在4开的纸上记录8个形象)。

2、线的表现

要求:用不同的线表现同一个对象,去感受被表现的对象各种不同的感觉。

3、线的探索

要求: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来产生各种线条,并去表现生活中的对象。

圆球体因全身都是圆的转折,所以由无数的面组成。由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其只有“一点”离观者最近。而正方体是方的转折,其有六面组成,在一个角度只能看到三个面。这二种形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两种典型的明暗变化形象。首先圆球体受左上方或右上方光线的照射,明暗交界线是倾斜的。受光部上亮下灰,暗部下方受反光影响造成上深下浅。明暗交界线是倾斜的。受光部上亮下灰,暗部下方受反光影响造成上深下浅。明暗交界线走向灰处(下部),明暗对比的强度开始减弱。正方形受光后,眼前的三个面明度对比分明,顶面为亮面,立面为亮部灰面,侧面为暗部。

3、光源的距离

明部的深浅、强弱和暗部的深浅、强弱还与物体的部分与光源的距离相关,靠近的部分相对亮(亮部)、深(暗部)而强,远离的部分相对暗(亮部)、浅(暗部)面弱。

4、明暗造型的层次

明暗中的还有投影、明暗交界线、轮廓线,它们也是形成明暗造型的要素。投影属暗部的范围,但与暗部有别。暗部是代表立体物的转折,投影是受光物体的影子。投影投在物体上,紧贴物体的起伏而变化自身轮廓。

外轮廓线是物象外轮廓的边缘,也不是一条似线的形象,但同样有线的意识。在物体的形体变化上,同样因前后空间关系有虚实的表现,因方圆转折关系也有强弱的表现。

小知识:明暗交界线是明暗交界处的暗部边缘,不是一条似线的形象,而有线的意识。明暗交界线除了是代表转折外,在形体的变化上,因前后空间关系有虚实的表现,因方圆转折关系有强弱的表现。

二、生活中的明暗现象

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火光等等,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房顶的吊灯。

2、物象的类型

从结构来分有复杂类、简单类;从形体来分有圆型类、方形类、方圆形组合类;从明度来分有深色调形、浅色调形、中间色调形。

3、光源与物象的组合

4、投影

投影又是明暗现象中不可少的内容,投影是光的照射形成的,是物的影子。投影由光源与受光物的照射形成的,是物的影子。投影由光源与受光物体的角度、距离及光源聚光或散光,或光的强弱的因素,会产生各种变化。如光源在物体的正上方,投影会变短;在一侧下方,投影会变长。

三、明暗素描的特殊性

明暗素描与线描相比,用明暗色调表现物象,与现实生活很接近。它虽然没有色彩但有明暗关系,物象的形象显得丰满。明暗素描是参照生活中的明暗物象及明暗规律进行的,亮部、暗部、亮部灰层次、暗部反光、交界线强强弱弱。

1、明暗素描是对真实物象的摹拟。

2、明暗素描以明暗色调为外在形式。明暗色调依附于物象本身,又听从于光的安排。因而物象自身的轮廓形状、凹凸起伏的形体、物象固有色的不同,加上光线高低、左右方位的变动,明暗色调的变化,形成的明暗形象是无比丰富而多变的。

附:明暗素描的材料与技术介绍

一、材料

明暗素描工具大致与线描工具相近,有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等。

1、工具(1)擦笔(2)擦布(3)橡皮(4)小刀

2、纸张(1)水粉、水彩纸(2)新闻纸、宣纸、毛刀纸3)彩色卡纸

(4)还有些非专业性用纸也能用于明暗素描,如包装纸、牛皮纸等等。

二、塑造

明暗素描是通过影响的不同、体面的转折塑造立体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具体是通过铅笔线条的排列组成不同深浅色调的面,表面立体的物象。

1、笔触

铅笔排线称为笔触,有“光”、“毛”两个部分。“光”是笔触线“身”的一边,“毛”是笔触线“头”的一边。

2、推拉

塑造技术是围绕立体感、空间感展开的,在此,简单地称为“推拉术”。

一般说铅笔的软硬、笔尖笔腹、用力的轻重所拉出来的线条会产生强弱虚实。

另外用橡皮、小刀擦、刮——加强亮度,用擦布、擦笔把笔触擦弱。

3、质感

质感的表现是素描塑造的另一个内容,画面上产生材质的感觉仍然是由素描技术制造的幻觉。质感的产生一般是用笔触的对比、物象光泽的处理、外轮廓的提示。外轮廓是物象的主要信息外,能点明对象是什么。光泽是物象质感的表现,不同的物象光泽的表现会不一样,尤其是生命物体,光泽的表现反映了质的变化。笔触是通过模拟对象的表面肌理,再由笔触线条的紧松、深浅、编织变化相互对比并结合轮廓信号产生质感。

第五节 画面与造型的关系

一、构图的基本内容

1、画面设定

动手造型应该从画在设定开始。初学绘画往往只注意画中形象的塑造,并不会认识到画面是造型的内容。

画面不是简单的长方形纸的横竖变化,画面是形象。画面形象的概念:

一是作画纸面的形状。

二是用线框出形状。

三是由画中形象的边缘形成形状

纸面的形状通过裁剪可以成为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可分横长方形和竖长方形,长方形的横竖尺寸由自己设定;正方形的尺寸同样可大可小(注:在平时的训练中,为了不浪费纸,常用8开纸、4开纸。但作为构图训练应该尝试纸的形状变化)。

用线在纸上框出形状,不受限制可以制造各种形状。除长方形、正方形外,还可以勾画图形、椭圆形和各种异形。用图纸成自然形状与前两种有区别,它是画完后自然形成,似乎事先没有行为,其实头脑中关于构图样式的思考早于动手。

2、轮廓与结构

各种各样的形状仅是画面形象的外轮廓。轮廓中的内结构是画面形象的布局,其称之为构图。

中国的传统艺术把构图换言之为经营位置,就是在轮廓中思考各个东西位置的摆放。 前人通过总结构图规律,抽象化地把文字等结构类型作为摆放的参考。

西洋有英文字的S型、T型、X型、Z型,另有三角型、横向型、竖向型、旋转型。传统有汉字中的上下结构型、左右结构型、左中右结构型、上中下结构型、包围结构型。种种不同的文字布局形式中还包含着形式美感即变化与均衡,尤其是用书法表现的汉字,一点一画精心架构,直到成为结构美的典范,成为构图借鉴的对象。

3、内在语言组织

画面形象的营造,不仅是外在形式的架构,又是内在语言的组织。如超长方形画面可以表现横向的开阔;超竖长方形画面适合于高、深的意境表达;X型容易产生动感;并延伸出热闹、激情;三角形显得稳重又有威严之感。进而言之,画面中被摆放在各个位置的东西,也有具体的内容及外在的表现。

(1)方向内容

物象有自身的朝向,朝上、朝下、朝前、朝后、朝左、朝右。朝向有一条无形的线在画面构架上起作用,又为内容变化起作用。

中国画中的“开合”、“呼应”也是方向内容,所谓开是方向朝画面外,所谓合是方向朝画面内。通过开合造成画面方向上的节奏变化,或方向结构上的对抗性形成画面的张力。呼应指物与物之间,上下、左右、前后相互顾盼造成结构上的联系。呼应对内容的变化同样起作用。

(2)形状与色调内容

物象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形状的大小和近似点、线、面的形状对构图最有影响。形状的大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轻重,因而是画面均衡构架的重要要素。

点、线、面是画面产生形式美感的基本材料,因而进入画面的具体形象应巧妙地迎合点、线、面的形状,才能营造出有美感的形象。具体的对象因固色或受明暗的影响会产生深浅色调。色调调的深浅可以和形状的大小相互调节改变轻重关系。

(3)简与繁:简单与复杂的内容首先指画面中摆放对象的数量、体量少、少为简单,大多为复杂;其次是对象的结构、轮廓变化多为复杂,变化少为简单;对象统一为“简单”,零乱为“复杂”。

再次简单与复杂的调节,简单要化为简洁,复杂要化为丰富,这种质的变化一般通过反复地推敲、精心地组织会达到。

(4)空间内容:分平面空间布局、立体空间布局。平面布局,主要是空间占有的比例。空间多显得空灵,空间少显得饱满。其次还有面形重叠造成的浅空间,线形交叉形成的灵动空间的不同。立体空间布局,主要是指进入画面物象的空间样式既不同的透视样式组织。是俯视还是仰视,是平行透视还是成角透视,画面的构成样式不一样,形象感觉也不一样。

(5)紧松内容:画面布局中物象与物象之间空隙的大小形成的紧松感觉。另外,是物象与物旬之间的对抗力大小形成的紧松感觉。还有物象的材质肌理柔软、分量轻显得松,重而硬的东西显得紧。

(6)动静:画面布局中物象内容的意向有动感,物象视觉上重心不稳,或者呈波浪曲线状;或由方向、形状的不一致而具有跳跃的动感,与此相反同是具有静感。

二、画面的造型作用

画面的边缘在四周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框,或用线画出了一个明确的画面框。这个框不仅框了一个画面形状,又圈了一个画的范围。在框中描绘着各种各样的物象又拟打开了生活中的窗,它无法把比窗大的物象全部展示,更无法把窗外所有的物象展示在眼前。

我们把物象“剪”去一小部分,燕没有影响观众对物象的判断。“剪”去一大部分,会把一个熟悉的形象变得陌生,但只要保留原有的信号就能引导观众去联想画外在内容。把有意没画完的形象,通过观众的猜测由他们来“完成”。这是造型中的设计,预先准备好一块想象的空间给观众去缩放寻觅答案。

画面又像一面放大镜,或者是一面缩小镜,被画的物象依据画面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可大可小。大到成一个面,小到成一个点。画面中物象不同的大小还会产生大近小远不同的空间效果,尤其是被框切割去四边的形象(充满画面的个体形象被框切割去四边部分)会强烈地贴近观众。

经验提示:在构图过程中,一要竖立画面整体的形象意识,即画面外部形状与内部的构架形成的整体的又有个性的形象。二要把握构图语言和构图的造型能为表达的内容与意图服务。

第三章 设计素描与平面设计接轨

第一节 平面设计中的形象语言

一、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进行交流

时下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个各种商品信息由一个一个媒体向你发射过来;又通过一个一个生动可爱的形象和你进行着交流。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由它们带来的温馨。

用形象语言进行交流的历史很悠久,从原始人用红土涂抹的粗糙形象语言发展到现代用电脑绘制的精细形象语言,从简单地传达信息,到丰富地传达信息,再到融情感、美感、趣味于一身的发展,形象语言已成为人类交流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依赖形象信息。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的确是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空间性、无地域性等方面优于文字的传达。

在商品流通渠道,商品之间的竞争越演越激烈。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手册等仅用形象语言单一地传达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商业竞争的需要。如何把表象语言说得更生动,又富有个性,去吸引人的眼球,抓住人的心灵,直至发生购买行为,日益受到形象语言的制作者——设计师的重视,他们把如何提高形象语言的感染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任务。

用形象语言说生动的话并非易事,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长期的语言训练才能达到。笔者曾参加过学生的毕业答辩,有些学生的广告作用——用形象语言说话的作业不会说话,还需作者站在一边作解释。有些作业广告词与图形语言的表达自相矛盾,有些描绘的、拍摄的形象简单直白似一杯白开水,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生活中生动形象的积累及对形象语言的研究。

平面设计专业就是学习形象语言的专业,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必然围绕形象语言展开训练,与后续专业课程接轨,而不是单一的形象塑造能力训练。由此,从设计素描开始,就是学习研究用形象语言说话,说生动的话。

二、形象语言的构成要素

形象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它是用具体可视的形象进行编排组织,来形成语言的。生活中能用形象说话的形态很多,泛泛地讲,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共鸣的具体形状或姿态都能成为形象语言。在此,我们以专业的角度所研究的是在纸质等材料上,用手用工具塑造的形象语言。

1、形象成为语言需要的材料

(1)内容材料

即各种形象内容和各种形象的变化内容。构架形象内容材料的“数量”、“品种”决定语言的长短及丰富的程度,具体可分单一形象型与组合形象型。单一形象或相对简单,一般以个体的局部形象组成说话的内容。不同的个体局部的量有多有少或简单复杂,其中以人物、动物的表情、动态变化最为丰富。

(2)形式内容材料

即各种表现手法的外在形式和处理形式。以设计素描为范围的形式内容是指线描与明暗素描中的具体的形式材料包含构图形式材料。

2、形象语言构成的方式方法

(1)以生活为蓝本

以生活中各种形象及形象变化为依据,进行形象语言组织。把生活视作形象语言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因观众是凭借生活经验来接受形象语言,然后产生交流。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所涉及生活范围不一样,由此要依据对象的不同,摄取相应的形象。

(2)典型形象的组合 典型形象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能说明内容的形象。

(3)以情感人 画有情感色彩的形象。

(4)间接诱导 通过形象的关联性(时间的、空间的、画内外的)产生联想。还有通过因果关系、近似关系、接近关系产生联想。生活中有许多内容使我们能感受得到但看不到其具体的形象,无法直接地去表现它们。只能通过间接的形象来诱导。

(5)留有余地 在组织形象时把观众能联想到的、猜想到的省略不画,留出空间让观众去想象。还可以通过物与物之间的遮挡,或画框的“裁剪”来省略,由此产生生画面中的虚实及画的内外关系。造成虚实相生,内外联系。

(6)画中有趣

形象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准确,还要生动有趣,再要“有腔有调”,去感染观众,使之回味无穷。为此,在内容上依据设计意图作适度地夸张变形,用反生活规律的手

段进行幽默造型易见效果。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生活的联系,做到不合理却合情,这样才能让观众接受。形式上尝试新的表现方法,使用新的工具材料、新的制作工艺来产生有趣的形象。

(7)让形式说话

从表面上看形象的内容组织在对观者表达,人们不会去注意外在的形式也在说话。一个相同的杯子用粗线描绘,还是用细线描绘感觉会不一样。细线描绘的杯子像瓷杯,粗线画的杯子像钢杯,粗细线还会延伸出轻重、冷热的感觉。有感觉就有语言,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或一种形式不同的变化,形式就会说话。

(8)创新抢眼

首先注重创新意识,求新好奇是人的本性。在充满商业竞争的今天,创新是竞争的力量。为商业服务的形象语言肩负着竞争、创新的重任。抢眼是视觉上吸引人的眼球,它与传达无关,似语言中的“喂”目的是提醒他人,引起注意。一个没被人注意、没被人观看的形象,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节 形象思维从观察开始

一、事物的变化必然引起思考

1.形象源于生活

用形象语言说话必然与形象思维相联系。形象思维对于造型艺术范围内的形象语言而言,就是思考如何巧妙地组织设计形象,让形象说话,说生动的话生动的形象语言不是凭空去想象,大脑中必须要有生活的积累,生活中无数的形象储存在头脑中供形象思维所用。

2.观察积累形象

形象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获得。才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形象不似傻瓜相机的机械式照搬眼睛与大脑相连,观察的过程必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为生活中物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表白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事物自身的变化及受四周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在叙述着各种各样的内容,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象。事物的变化又与四周空间发生着关系,还与前后时间发生着关系,也会影响到周边的事物,它的复杂性是形成会说话的形象的根源,也是引起思考的原因。因此,“观察”不是一般地看,“观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

3.形象思维习惯与非功用性观察

物象的变化、物象的成因会促使大脑去思考。但生活中面对丰富变化物象的眼睛往往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引起思考。究其原因是指挥眼睛的大脑一般思考的是“用”,眼中的对象成了用的“符号”,物象的形象似乎会消失。生活中的物象不引起注意,就不会看到变化,就不会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形象语言说话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学会形象思维首先要从观察生活开始。生活中许许多多物象在我们眼前变化,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变化因素与规律。其中之一是事物的变化由内外两种因素造成,即事物自身要变和外在各种因素促使它变。比如植物自身的开花结果会产生变化,外界风吹雨打也会使之产生变化。事物的自身变化有体量的变化,即由小到大;有质的变化,比如毛虫变飞蛾。二是事物的变化不是孤立的,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三是事物的变化是有时间性的。四是事物的变化是有因果关系的。

另外,可以发现事物的变化有常态变化和非常态变化,生命形态的变化和非生命形态的变化等不同形式。

二.在比较中思索

1.观察产生感觉

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由眼睛进入大脑必然生成各种感觉,感觉是思维活动的材料,对于用形象语言说话的人会习惯地思索形象的感觉与形象的关系,去寻找眼前的形象说话的原因,

观察与形象思维成为一种相互联系的行为。如夜色中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大楼,会给人感觉学习的气氛非常浓烈。为什么?究其原因是事物的形象变化表现出了生动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白天的图书馆外表白墙深窗,无法判断室内是否有人在学习。如果从室内传出读书声,也无法看出来。形象语言是用眼睛读出来的,是靠形象所传达的信息让人感知的。白天的窗户与夜晚的窗户虽然是同一个对象,但给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正是许多图书馆窗户亮出了灯光,形成会说话的形象说出了学习气氛非常浓烈。

由此可见,在观察物象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感觉,激发形象思维就开始启动。形象思维在观察过程中是大脑的思索与眼睛的观察交替进行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捕捉会说话的形象。

2.比较使观察全面、细致、敏锐。在观察过程中,对一些变化缓慢的物象,或者非常熟悉的物象变化,大脑感觉会迟钝,反映会缓慢。为什么?原因是可比性太少或者无可比性,而感觉却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比较需要可比的条件:

(1)比较一般是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或几个对象相比。

(2)个体物象自身的比较一定是自身变化前后的比较。变化周期长的对象,需要时间条件,需要耐心等待。

(3)可以与可见或者平常的对象相比较,也可以与自己头脑中储存的对象相比较。 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比较可以是:

①事物自身变化比较。

②同类事物的比较。

③异类事物的比较。

比较的方向依据对象自身的内容可以各种各样。比如观察人物可以服装为内容,通过比较能够感觉到人物的性格、贫富的差异;也可以坐姿为内容,通过比较会感觉到体质的强弱、气质的雅俗。

比较不仅寻找相异还能寻找“相似”,尤其是与异类事物相比,寻找到相“似”点(此似不单指外貌上的近似,可以是行为动态或功能材质或由形象引发的气息、气质等等。相似程度会各不相同)。

3.多感官综合比较

养成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感觉的敏感度就会增强,同时会提高捕捉会说话形象的能力。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感觉,仅靠眼睛去比较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感觉器官协助比较。眼睛在进行比较时,耳朵、鼻子对对象的声音、气味同时会有反映,唯有触觉系统的手要在大脑的指挥下才会去协助眼睛进行比较。眼睛是通过事物的外表形象来感觉的,因而眼睛与对象的距离往往会对部分内容产生错觉,所以需要手的触摸去贴近对象,去比较、去感觉对象由材质、温度等不同,所带来的正确信息。

三.观察中的联想

在观察的过程中时常会由观察的对象激发出某一种联想,这种联想因近似关系,或因果关系,或接近关系会与眼前的对象接近,也会远离,成为形象思维的诱因。产生联想,首先与平时生活的积累、头脑中想象活动的活跃、各种形象的储存相关。其次,生活是个整体,个体必然与整体有关系,就是一丝的牵连也能相互有联系。

当眼前的对象牵动了头脑中储存的内容就会展开联想,范围可大可小,方向也各异。比如通过枯枝想到冬天、通过柳枝想到姑娘的长发。另外,个体物象自身也有一个整体,其有各个面,又有不同的局部,还有不同的阶段。眼前对象的形象仅是对象的某个局部、某个面、某个片段,而通过联想可以连接对象的各个部分。比如残荷可以联想到盛开的荷花,蝌蚪可以联想到青蛙。

产生联想的对象

一是有相似关系,具体为形象相似(相似的程度有外形相似、局部相似)、功能相似、行为动作相似、气息本质相似等等。

二是有因果关系,具体有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等等。

三是有接近关系,具体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等等。

四是有对比关系,观察中产生联想是自然而然的,而产生联想的形象还需要经过头脑的加工,朝联想的方向靠近。

第三节 形象语言的组织

用形象语言说活,不是一般的图解这是什么,更不是把对象搬进画面。语言是带着明确的交流目的的,要明确交流的对象及把握用怎样的形式与人沟通,由此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精心地组织,语言才能达到交流的作用。另外,语言还要悦耳动听,听者才会容易接受。

一、形象语言组织的基本类型

1.长短组织

语言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范围依据人的生活内容可大可小,语言就有长有短,形象语言也同样。形象语言是在纸面上用形象来叙述生活(泛指平面形象语言),它不是以纸的大小分长短,而是以摄入画面形象量的多少来反映。一般是用形象局部来表现的,短的称为特写;是用完整形象加适量背景来表现的,较长的称为中景;以用场景形象来表现的,称为远景。

2.组合组织

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体内容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内容,这种组合内容可以概括为:角色、道具、场景。角色在组合中是主角,一般以人物、动物或其他对象为内容,它们是语言的中心。而道具、场景是配角,是围绕主角而展开内容。

3.人物组织

是指以人为专门内容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书籍插图、广告招贴、包装、宣传手册等。人物是生活中的主角,也是形象语言描述的主要对象。人物的变化是最为复杂的,有外表的又有内在的。内在的变化是无具体可视的形象,一般通过外在的变化间接地表现出来。人物形象的各种变化是描述人物的语言之源,也是语言组织的参考。人物的变化可分脸部变化、服装变化、小道具变化、表情变化、动态变化、人物的组合变化等。

4.静物组识

所谓静物组织泛指以无生命的物象为主在此还包括植物在内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商业广告、包装等。在现实生活中以静物为主的形象语言天天与人交流,尤其在商品流通渠道以商品为内容的形象语言到处在说话,为商品推销服务。为此,设计素描中的静物类语言组识具有商品宣传属性。其具体方法有简洁化、拟人化,及色质形的强化组织。

5.场景组织

所谓场景组织是指以场景为专门内容的语言组织,一般用于书籍插图、旅游招贴等。场景与人物、静物相比范围广、面积大,还分室内与室外部分相对复杂。常利用气候变化、时间变化、光线变化、材质变化及物象的动势变化组织内容。

二.语言的幽默组织

幽默是生活中滋生出来的人生态度。人们在生活中乐意接受幽默的各种形式,尤其是幽默的形象语言表达形式,使他们在有趣可笑的氛围中接受信息、进行交流。

幽默的形象语言方法:

1.夸张变形

生活中幽默总是与生活中的常态不一样,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要用形象语言来表达感受,必须通过夸张变形才能到位(事物的外在变化有一个度,而事物的内在和人的感受却无比丰

富,由此常要夸张变形)。所谓夸张变形就是夸大和强调事物幽默性质的某一点,并通过变形手段来实施(按感受的方向进行变形来达到强调)。

2.反生活规律

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规律,绝大多数的事物又都有其外表形象变化的规律。所谓反生活规律从视觉的角度就是逆向改变生活中的常态形象,来达到幽默感。具体还可分为反比例规律、反时间规律、反空间规律、反行为规律、反秩序规律、反透视规律等。

3.加减法

生活中事物的形象都有数量的多少与形体大小的内容。所谓加减法就是通过添加与减少物象的数量与体量来改变物象,从而体现幽默感。

4.嫁接法

生活中事物的个体形象到集体形象,自身都有一个由各个局部组合的自然规律。所谓嫁接法就是另一对象,或另一对象的局部移植到不相干的某个体形象上,或一个组合的集体形象上,从而来达到幽默感。

5.拟人化

生活中物象的种种变化往往会使人触景生情,或看到人的影子,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而所谓拟人化就是人们把人的色彩投射到物象上来改造物象(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五官四肢或服装道具接近“人”),让物象具有人的“意和形”,从而体现幽默感。

6.对比法

生活中的事物各自的不同特点形成了相互的对比。所谓对比法就是通过强烈的不同性质的形象对比体现幽默感。

7.冲突法

生活中的冲突是矛盾的激化。而所谓冲突法就是有意设计形象内容的对抗性来达到喜剧效果,制造幽默感。

第四节 形象语言中的创新意识

形象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新意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对于形象语言而言是指与众不同、与以往不同的新颖,具体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新、组织形式的新。新是人的需要,新容易激发人的兴趣,抓人的眼球注意力。作为语言一定要与人产生交流,它的价值才能产生。新是实现交流的保证,而新不是想来就来,要靠长期的探索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由此,从设计素描开始培养创新意识成为必然。

一、设计素描对创新的把握

设计素描是广义的打基础的一种训练模式,而不是单一狭隘的素描技术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是设计素描的任务,并融于具体的形式创新训练之中。

不破不立,“新”的产生必然突破原有的框框。试想把原有的素描作为一种被改变的语言形象,可以从形成各要素来分析。首先是制作的工具,一般有铅笔、炭笔、炭精条、木炭条、钢笔,它们拉出来的线条虽然各具个性,但由于历史及其局限性很难有新意。其次是制作的材料,一般用铅画纸、新闻纸、打印纸、有色卡纸等也是常见的。再次是表现的手法,一般有线描、明暗素描,虽然它们表现力很强,但外在的总体面貌受表现模式的制约无法真正改变。这三大要素形成了一个框,只有突破才能出新。

二.创新中的思维方法与积累

突破框框首先在于有创新的意念,然后在于勇于尝试。在造型艺术的天地里,创新的空间是无限的。比如在平面设计的范围里,许多设计师用实物造型、剪贴造型、“真假”组合造型,还有勇于改变造型的载体—在手上画、在脚上画等等无奇不有,从中可以感受到在平面设计舞台上创新思维的活跃,敢想敢做新意层出不穷。由此,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是第一位的。

前人通过思维实践总结出了各种思维方法,其中发散性思维方法对形象语言的创新最见效果。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某一点出发,即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地任意辐射到各点进行联系和想象的一种思维的方法。其结合形象语言创新有八个基本发散点,也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

我们从那些有新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从中也可以看到发散性思维在创新中的应用。但有了思维的方法不等于有了思维的源泉,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多实践、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等等。其中学习前人的创新经验,是重要的积累。

第四章 设计素描为立体设计服务

第一节 立体设计对设计素描的要求

一、以准确表达创造物的构想为目的

以产品设计、环艺设计为主的立体设计与平面设计相比有所不同,它不是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设计,它的目的是要跃出纸面成为一个立体的有用的东西,是事先把未来创造物的形象展示出来。所以,从造型的角度强调被塑造对象的形象结构的正确、透视的正确,强调材质的表现。另外,产品设计构想的内容集中在产品本身,不涉及其他,显得单纯特别。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是其本身的职责,作为设计素描训练也必然要围绕设计的要求而展开。立体设计对设计素描训练的要求是:把设计意识融入设计素描训练,学会用素描的方法把创造物的构想快速地、正确地表现出来,为后续预想图设计与表现打好基础。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立体设计要求有专门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快速地在头脑中的创意构架出一个立体的图像,为快速转换可视的形象做好准备。

所谓专门的空间想象是指创造物的形象占有空间的不同体量及不同位置的想象,它以产品、建筑为载体,又以透视知识为基础,具有逻辑思维式的想象练习。它是以物象的结构规律、视觉的透视规律进行的想象。它还是用线描手段结合透视规律达到规律化的快速表现构想的一种方法。

1.添加与枢挖

空间想象训练从立方体的添加与抠挖开始。

为了能较完整地、“不变形”地展示构想的形象,一般采用二点透视(角度小一点),视平线以下(视平线略高些)的角度用线描绘立方体(立方体不要过大,便于后面添加)。然后把立方体设想为玻璃体,被遮挡的转折线用虚线表示,这样十条线六个面都展示了出来。

然后再尝试在六个面上添加小方块(小方块的透视要统一在与大方块相同的一条视平线上)。

最后再作对称性添加,可以选择对称的两个面。然后由四个端点引出的交叉线寻找到相交点即中心点;再从中心点拉出两条二分之一线(与透视要相合)形成米字形框架;另一面也同样画出米字格,从而来判断、画出正确的对称位置。由此可以类推,变化出各种形象,由简到繁任凭自己想象。

抠挖是添加的相反方法,画时要注意把立方体画大点,这样适合于做“减法”。通过空间想象训练,去体会似乎在触摸一个有生命的立体物像并使之发生变化的感觉,逐步养成快速的习惯。

2.轴线“生长”法

轴线“生长”法也是一种快速徒手描绘对象表达想象的方法。轴线在此泛指物体的“中心线”,它可以是直线的或曲线的,结合适度的成角透视(有一角为30度左右)再结合“十字线”(垂直线加有透视的二分之一线)。垂直的轴线是结合成角透视,再结合“交叉线”(与成角透视相吻合的二分之一线)。这样就可以把想象的对象在轴线上“生长”,并快速

地成形。轴线、十字线、交叉线实际是辅助线,所以要画得轻一点,便于后续具体形状的添加。

3.室内外空间想象

室内外空间想象又是一种快速徒手描绘对象表达想象的方法。

(1)室内快速画法

又谓“由内向外延伸法”,具体为:

首先在画面内确定空间环境中“迎面墙”(面对观众的一面墙)的大小,及天顶、地面、左右墙的空间占画面空间的大小。

然后确定视平线的位置再按展示的内容的主次、多少的要求确定一点透视的消失点。 迎面墙的高度、宽度是后续摆放物件尺寸的依据(可以按具体尺寸缩小),迎面墙的尺寸(按米计算)可延伸至墙外,用视平线一端的余点引出线条与墙外的每一米相交,再与侧面墙脚线相交求出透视中的侧面墙的一米一米的大小透视变化。

还可以在每一米引出水平线至另一侧面,求出这一面的每一米的透视变化。

这样就可以正确地、快速地在空间环境摆放有透视变化的物件。

(2)室外快速画法

又谓“由下往上生长法”,具体为:

首先在画面下端画出成角透视式的方形并设定好空间尺寸。

然后似画平面图一般圈画好建筑物和相关的环境内容。

再用垂直线按对象的内容、高度“生长”。

对象如果是有曲面的,同样可以用垂直线的高低来求出。

然后再逐步画出建筑物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关心事物的机能关系

一、事物的机能关系

以产品设计为主的立体设计,是要设计真正有用的东西,因此涉及到机能关系。

所谓机能关系是指材质、结构、成形因素、运动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再与人体之间的、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

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去设计产品,其在构想和表现的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造型问题,但因造型内容是产品(写生的对象是产品、想象的对象是产品)必然与机能关系相联系,因而注意机能关系对造型的影响也是设计素描训练中的一个内容。

二.不同的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因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表面肌理、色彩会对造型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就拿生活中的各种椅子来举例,如钢质材料承受力强,用其做椅子支架的粗细就可以比木质材料相对细小;相反木质材料就要粗大些。另外,钢质材料柔韧度强容易弯曲,支架的造型可以任意变化。而木料的弯曲相对难度大,加工时又费工费料,因而用木料做的支架弯度一般以直线型为主。

另外,钢材与木料加工后的支架表面肌理也不一样,木料有美丽的木纹,钢材有漂亮的光泽。还有椅子的座垫、靠背采用的材料包括颜色变化更多,对椅子的形象变化起着作用。材料的不同不仅对造型起作用,还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因人们在生活中已形成了对材质的价值取向,高档的就有豪华富贵之感,低档的就有清淡朴素之感。材料的内容非常丰富,虽然设计素描不可能涉及这方面太深,但其必然成为观察、研究、表现的内容。

三.对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观察

进行造型设计需要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观察、学习自然形态、人为形态就是此过程的一个内容。大自然中万物的构造隐藏着无穷的奥妙,无数的人造器具同样展示着前辈设计师的精美构想,也是观察、研究、学习的对象。

1.观察自然形态

人类原始的器物创造是在生活实践中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开始的,逐渐地又受大自然的启发尝试着去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还会看到利用自然物制造的器物,倍感亲切。比如用葫芦做的瓢、用树枝叉做的弹弓架等。这类东西看似简单也蕴涵着机能关系,是复杂的基础。

向自然学习,去观察、去研究必定会带来启发。现代仿生学就是对生物的研究,对造型设计而言还要对生物的形态模拟、转化进行研究。

对于设计素描而言,就是把自然物象作为观察的、表现的对象同时又是研究的对象。比如生活中的昆虫因细小,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当把它们作为一个观察、研究的对象,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奇妙的构造及有趣的形态。

2.现察人为形态

1、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创造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造器具反映着人类的聪明和才智、创造能力及审美趣味,是我们观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前人在创造的过程中积累许多器具机能与美感相统一的经验并保留在器具上,为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再通过触摸、使用去加深体会。

5、剖视拆卸观察练习。

第三节 立体造型中的形式美

一、变化统一

人类在创造各种用具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创造物不仅手中能用,用得舒服,还要眼中有美感,让心灵愉悦。立体造型强调形式美感,反映了人的审美需求。人在探求美的过程中懂得了美感的核心原理在于变化统一。

1、对比

是指造型中利用形状、材质、数量、体量、方向、空间位置、重心垂线的差异进行变化统一。

形状对比可分简单与复杂、圆滑与棱角,直线与弧线、曲线,几何形与有机形、偶然形等对比。

材质对比可分为粗糙与细腻、光亮与灰暗、硬与软、透明与不透明等的对比。

数量对比可分单项元素数量对比与多项元素数量对比。

体量对比可分大小对比与轻重对比(视觉上的)。

方向对比以物象朝向对比与运动的走向对比为内容。

空间位置对比以左右、上下、里外远近对比为内容。

重心垂线对比以垂直水平的平稳与倾斜的动感为对比内容。

对比起着强调的作用,可以使造型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突出。

2.调和与对比

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调和是指变化中的统一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调和中仍然存在着变化,存在着对比,只是通过艺术地处理达到一种理想的、让人赏心悦目的——调和。在变化中运用平衡、节奏、比例、对比原理的同时寻求各种形态要素、机能要素间的关联、整体关系中的和谐统一。

3.平衡

原是指物理上支点两边的重量的均衡,就形态而言,则指其大小、质地、明度、色彩、方向等因素的均衡关系。平衡在造型上分对称性平衡和非对称性平衡。

对称平衡又可细分左右、上下、前后对称、重复对称、非绝对对称,生活中这些对称性在自然物象、人为物象中都有反映;非对称性平衡是由整体“力学”的安定,通过视觉达到心理的平衡。

4.比例

是指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体量、数量关系。比例反差大,对比强烈;比例反差小,对比柔弱。

5.节奏

是一种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的律动形式,原指音律、音乐、舞蹈的基本概念,对造型设计而言,是指形态要素的有规律地反复、有秩序地变化等。还有点、线、面的节奏变化,点、线、面与产品、建筑的机能关系融合形成的节奏变化组织。

二.对称性结构与非对称性结构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造物象的对称性结构除了给人以美感外,与其自身的机能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为此,我们研究美与机能关系的对象,也是设计素描观察、描绘的对象。首先是对称与人的关系,其次是对称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再次是加工制造的关系。

1.物是给人用的,必须与人的使用器官相对应。那些对称性结构的器具中有一部分是与人的对称性构造相对应的。

2.生活中许多物象的对称性结构与“力学”的性能相关。

3.器物的对称性结构与其加工装配相关。其是构造上的连接关系,便于加工装配过程中连接成型。

非对称性结构达到均衡同样能产生美感,非对称结构对于器物而言同样是其机能关系的反映。非对称性结构与对称性结构并非相互对立,其在生活中无论是自然物象还是人为物象相互结合的现象比比皆是,是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

对非对称性结构、对称性结构的观察,对于立体造型而言,机能关系一般是第一位的,美感则是第二位。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日益丰富人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把自然物象,人为物象的机能关系与美感结合在一起观察,从中体会机能与美的关系。

三.对点、线、面的观察

点、线、面是造型美的材料,以器物为主的立体造型自身的各个部件,有近似点、线、面的内容,对器物的美感起着重要作用把生活中器物的变化看作点、线、面的变化,从中感悟美的形成关系并作为观察研究的一个方向。

一般对器物而言,面积小的部件似点,线状的部件似线,体积大的部件似面。单一的点显得集中,群体的点显得活跃。外露的镙帽或一个小装饰件等,形成不同的点。点的数量、位置形成轻重、多少、紧松、聚散、均称、有序等等形式的组织。

线具有动感,一般强调流畅线型结构具有“透明性”显得灵动。线有曲直粗细各种样式,能产生各种感觉。

面因大而相对显得稳重,面有各种形状感觉,也会有多样性。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点、线、面组织,前人的创造留下许多产生美的经险。

四.光线与形体变化美

万物都在光线的照耀下呈现着自己,并形成明暗的形象。光似化妆师一般变化着物象的深浅色调(那些黑色的对象或白色对象在光的照射下同样产生深浅变化),添加了投影,又使物象明实暗虚。尤其是那些单色物象,在光的作用下,轮廓结构显得特别的强烈。物象产生明暗是由立体的转折关系造成的,而不是对象固有的。

1、物象的转折

物象的转折分圆的转折和方的转折两种,方的转折明暗形象强硬,圆的转折柔弱。面的转折还有距离的深浅、面积的大小、形状的变化等等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明暗形象,形成近似点、线、面的明确形象。

2、光与形体的关系

把光与形体的关系作为观察研究的方向,我们会发现前人在立体造型中利用立体形状与光线的巧妙结合产生美感。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无论是在建筑还是在交通工具或家具、家用电器中都有表现。

第四节 关心生活与设计素质

一、用笔追求美好的生活

把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美好,是人生的追求。造型设计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具体行为,也就是设计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的形成是从点滴做起的,关心生活就是起步。

生活中哪些用具还不够理想?怎样让它的性能更好?更美观?作为一个未来设计师在使用每一种用具时要学会去发现不足,要学会去思考如何改进,或去设想一种更美好、更温馨的用具,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为今后的创造作好准备。

对于设计教学而言,设计的理念不仅是在专业课中开始形成,而更应该从基础课—设计素描开始养成。虽然设计素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它更重于造型训练。但设计素描与专业设计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是造型的设计活动。设计中的构思式的草图及单色的预想图就是设计素描的一种,只是它们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而已。

设计素描从观察、描绘的内容开始与设计相关联。

从浅层看,只是把产品作为写生的对象、想象的对象,训练造型能力。

从深层看,已进入设计的领域,开始关心设计,关心产品机能与美的统一,关心产品的改良与创造。

设计素描就是要把设计意识渗透到造型训练中去,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设计素质。当我们把握了这一点,手中的铅笔就不是简单地去再现对象,而是去关心生活、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无论是画速写,还是画素描,再是画构想图,作画的目的就很明确。

二.美好的生活与想象力的培养

追求美好生活需要人的想象力,美好的想象又是创造的动力。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想象,但想象的方向不一样,想象的层次不一样,想象的方法也不一样,从而反映了想象能力的高低。

设计素描把想象力的训练作为一个内容,并把生活中的用具作为想象的方向,目的就是提高想象能力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心生活中的立体设计。这种想象的训练与设计有区别,因为其没有相应的设计专业知识来支撑。这种想象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无条条框框地进行想象,不管可能与不可能,按自己的理想、凭自己的意志去想象。

想象不能仅停留在头脑中,还要把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因此想象又是造型活动。设计素描中的想象与写生有区别,写生是对着对象造型;而想象是凭头脑中的构想造型。

设计素描中的产品写生训练是一种研究、积累与造型相结合的形式,而产品想象训练是关心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想象力与造型相结合的形式。作为立体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想象式的造型训练是直接为其服务的,它与设计中的产品预想图的创作相通,可谓素描与设计接轨。

更多相关推荐:
技法范例(油画素描)-3

技法范例油画素描3字号小中大打印发布20xx3140153作者wan来源查看52次这幅画的前五个步骤所用材料和方法和示范八相同画到第五步原来以为可以完工但几经省察感到缺乏应有的温暖亲切的效果所以在薄薄喷上一层定...

素描临人物头像摹示范画教程

打造最优秀的中原艺术门户河南艺术网欢迎你素描临人物头像摹示范画教程临摹和写生互为补充对人像作业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临摹要在选好范本的同时对范本的形体结构动势和形象特征做充分的分析和观察然后按照写生作业的方法步骤来...

临摹素描静教案

临摹素描静教案丰华艺校张观堂教学目的素描是造型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它的作用和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

素描静物组合临摹

素描静物组合临摹,内容附图。

静物素描 —苹果 临摹

静物素描苹果临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了解苹果的作画方法及步骤2技能目标用光影表现形式去表现苹果的形式与结构学会用体块去分析与概括形体的结构与穿插关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

组合素描静物临摹教学设计

组合素描静物临摹学情分析鉴于学生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选择美术绘画专业学习的功底不是很杂实必须加强素描造型训练提高他们绘画技能为了能充分地吸引他们激发他们对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我决定用实物展示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静物素描_—梨子_临摹

4静物素描梨子临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了解梨子的作画方法及步骤2技能目标用光影表现形式去表现梨子的形式与结构学会用体块去分析与概括形体的结构与穿插关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

美术考试素描石膏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美术考试素描石膏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中国画室大全网hs71整理美术考试几乎是所有艺术院校素面科目是必考的一项常规来说会分为素描头像和素描石膏头像两种客观的讲后者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可供做画的石膏像是有数的我们只要勤...

《小学三年级下期结构素描石膏几何体的基本画法》教案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教案123注以知识点为单位每26学时撰写一份教案4

高中美术说课稿:《结构素描的分析与综合》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结构素描的分析与综合说课稿范文一说教学思想说教学思想长期以来我们在设计类学科的素描教学中沿用了造型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但教学中我们较难解决两者在观念目的和方法上的衔接与即以具象绘画能力为目的的绘画...

素描静物及素描头像临摹的六种方法

慢写慢写就是长期作业是考生学习掌握素描人像方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要求考生重点掌握结构造型比例明暗变化在把握人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基础上准确有序地塑造人物的形象用笔要熟练构图力求完整初学者可以将身边的熟人作为自己练习...

素描头像临摹的方法步骤

素描头像临摹的方法步骤民勤职专卢富林一设计思路临摹是学习绘画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必需的过程也是为后期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涉及的内容是头像写生四大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即构图打形阶段构图打形是头像素描的基础在高考品卷中...

素描范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