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子

时间:2024.3.19

感悟老子《道德经》 感悟老子《道德经》《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五千言,却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它洗涤了不少迷惘 的心灵, 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 纽约时报更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 首,其地位可见一斑。之前听人说中层人士学论语, 高层人士学老子。 其思想的高深令许多成功者与企业的老 总所推崇,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外在研究老中,首当其冲就是老子。我曾上当当网查过,竟然 有许多外文版本。作为中国人有打心底的那份自豪感。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有不少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被动,柔弱不强势。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老子所说 的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的治理,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为了更好的有为。“有” 所以能够给人便利是因“无”发挥它的作用,无的作用更大。老子认为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因为无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无创生出有。我认为就像周易阴阳哲学中的 一而二,二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两者并不矛盾。功夫之王李小龙习武到最后悟出武 术最高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其实也是源于老子的思想。例如,杯子中间的 空虚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 若杯子里已经有物体, 则无法再盛物了, 我们经常讲的空杯心态, 就是说不要持“盈”,水太满就要溢出来,甚至是倾覆之患。《新三国演义》中有一集讲到曹丕与曹冲的故事。曹冲一贯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 曹丕为争取世子之位,竟下毒杀害弟弟曹冲。司马懿看在眼中,他说“真正聪明的人是不表 露于外的”。我们尚且不论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故事表明一般常人只追求事物的显象,求全 求盈, 因而引起无数的纷争,人应处柔守柔,谦下退让。老子说委屈能保全、少取反而多得、 贪多弄的迷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你不去跟人争,别人也不会跟你争。这 正是不争是争的道理。所以大智若愚,一个智者应表现愚鲁,太聪明就会招人嫉恨。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十分崇拜老子。 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 许多人不 解,而后的记者采访才表明了心迹,他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身退并非隐匿行迹,引身 退去,而是敛藏、不露锋芒、不占据功劳。一个人成功之后,不能得意忘形,应保持平和, 淡然处之才能长久。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完善人格的人像 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从来不跟大自然相争, 停留在卑下人人都厌恶的地方。 别人不愿意去的地

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 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理想。“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我 们经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最早应出于老子“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低洼才能得以充盈,你在低处高看别人,别人反而更尊重你。 水能方能圆,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像水一样,能融入任何容器当中。我认为容纳的根源在于理 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避免自己的怨恨跟无谓的争执。也许有人会说,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一族, 老子的大道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不管重 要与否,他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还有部分老子的外国“粉丝”。人的修养要靠后 天培养,没人天生就很有涵养。无论你想干大事业还是只想好好为人做事,都先要修身,而 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上纯属个人领悟,道家思想在清朝学者纪晓岚看来是综罗百 代,广博精微,我只是理解了一些皮毛,人会因为自身人生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成长,相信终 究会深入理解老子想灌输给人们的思想,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


第二篇:老子


《老子》前言

摘要: 《老子》全经,无论名道言德,无论名智言用,都无不集中在“有无”二字的转变之中。

老子

留的珍典。

李耳,据司马迁《史记》载,姓李,名耳,子聃,是楚国苦县(现河南鹿邑县)人,曾从任周王室藏书官。因其相传天孕八十一载,生来就是白发的老者,并有先天地生之说,故名老子。他“介然有知”,超时空演义着道,开天为三皇的天师,黄帝问道时名广成子,春秋末称李耳,始终不离中国这块沃土,是中国道文化的创造人,是人类迄今为止能揭示宇宙万物本体的唯一至尊圣哲,冠人类文化的圣顶。

《老子》全经五千字,寓五千运,分上下两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体,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凡经,特别是本体之经,绝不是着识于字,而是全存字里行间不可言名至及的境和义。 没有吃过“辣椒”,把这两个字读一千遍、悟一万年,也无法说吃的真滋味。水字很好写,但渴了不能喝、旱了不浇田,是字并非水,都是非常名。钱学森超三维,爱因斯坦证十维写广义,用我们欲执境界中的三维思维看老子,好比我们地球人并不会感觉到地在转在动中。老子处全维的本体心,自彻时空始末,万物动变,是绝对真理的知者,而我们处在欲障的小小千里,外有无尽所不见,内有无尽所不知,故必难知难解无内无外的老太上。有障之心不了无障之义,这是捧经的理性和必知,用唯心唯物的我卡之尺判量老1

子,如若说太阳一米高的时候。事实中太阳永远没有一米高的时候,那么到底是太阳错了,还是说者错了?这叫位置比量不同的自量说。所以学经首先要开放自己,要善能既学既习的认识老子,是解经义。不解老子不入经义,不入经义不解老子,老子处时空零动状态,这是本参读使用《老子》书名的所在,亦在提出一个可能太需思索和禅解的命题,或许大有益。

《老子》经境义身不二,为万物苍生说,为直观天下域中四居其一说,为德政道在天下说,是绝对本体真理说,是德普天下真知宇宙规律说,是彻一切知的无有能比了然说。天地间老子开道,释迦证道,墨子欲效道,孔子在礼中欲用道,

大千多元识生在找道,道生一、二、三,太极三有生易经,演证万物天道左旋的动变七律欲执轮回。释迦承道直虚了性,中国道教丹术隐传,都在归行中显证了道用的起人之智和大德品行;黄帝内经为世表道逝复合二十五友的生运之理,其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深湛理法,亦为政治经济普用通行通效的无为之法;孙子是不得已兵道客处恶逆之法,亦为抗事的奇用通则。总之道用无限量,背逆取自亡,大千万物无一不在共同演说如是法。

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仅存中国道,使命责任决定舍道无根弃道无性,中华民族的全部价值就在运载传承了必将承救造福整个人类以及所有苍生的道。注有太上血统的中国人,正是凭借拥有了这一无上的生存财富,才大律决定了东方中国的世界性必然崛起。

《老子》全经,无论名道言德,无论名智言用,都无不集中在“有无”二字的转变之中。从无生有知因生,由有还无归恒常。故经者常证,知律达理还到无,不可惑;德者常无,处能生不生之中,不可违;道者常常,能生之本不可失。是中,道者不德,德者不经,经者不义,义者不佛。只有德处无中自不欲、自虚下、自清静,自不自以为而能无以为。生活中很多文化艺术科技发明创作恰恰都是无以为的自然崩生。所以学经的要义就在无以为的虚静之中,就在无时不处的无以为定定之中。何其名解?此也;何其名德?此也。去彼取此为道动之反,不离虚中为道用之柔。此虚中自知常,此虚中自谷纳,此虚中刚亦柔为亦无,万物千川百流用力自然并作归之为。此乃彼之所不能及,此乃彼之所求不得,故天下生生的所求万信只一道,万法只一德,万难皆因欲,万寿独虚中。特别在身处大律极反中,智者皆应当下学中处中承中传中,否则就将国非国中经、经非经中义,谁知极所恶,悲佛非非望。 2

《老子》是人类社会科学、社会政治、社会哲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至尊读本、生根之本。此本无论学不学知不知,谁都无法抗拒、无法超越,规律的节拍已经自然的道动极反,人类已经在期盼着东归的大潮,道动道用已经到了天时地利人和重振道明的时候了。所以,中国人并不是仅在为自己,而是要为全人类“善贷”而“且成”,要首先完成社会科学读《老子》、社会政治读《老子》、

社会哲学读《老子》、社会经济读《老子》、社会文化氛围建设、自然科学读《老子》的中国道德觉行潮。以自觉觉他、觉社会、觉宇宙不可抗拒的大规律,以道引领人类的归。

老子自正处上不重、处前不害、取信天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原则;中不偏极有无阴阳七律的哲学法体;天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法则和知足食、服、居、俗的经济终极模式取向;权不自以生为不诱欲不生祸的“弗为而已”人文环境。其哪一个领域不具绝对的指导归正价值,其哪一个能在规律和实践被否认和推翻!中国化是最理智、最具有中国性的提法,只是这个能化的本体应当是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道及其化,而决不能是某种自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非道,不能引领人类规律必然的大归之潮。

中国文化,也既人类文化,是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包容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只有道和一的状态可言。出玄牝的一,过众妙之门的二,就进入了有界的三,就内外逐之成障,这是不可混淆的界别。此外,老子从未立教,无从名为道教的创始人,但道教尊圣信愿封为宗祖,这是中华民族的本所应当。再借“佛法东移”中,我们应当感悟到这是道佛的引归。这种道释儒马列基督伊斯兰的多元欲归之象当知当可见当从中以明而合抱之共。于是大势之中,中国人首先需要弄明白中国文化的本体、主体是什么,实体中包容的多元和浊低是什么;首先需要知道中国文化的道处在人类全部文化的什么位置上。以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看清了然老子、看清了然中国、看清了然所有的文化现象和层次分布,从中重立中国人,敬信中国尊,慈纳多元心,和谐天下人。且不可还敏敏察察封建外迷连中国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封锁、虐待、歧视自己的祖宗人类的太上寒牢久禁不得其明。这种名灿灿不容光奉瀚瀚不许动的历史性断承悲剧之耻,愿在复兴中华《老子》的捧读之中能立地而止,使中国《老子》的瑞光还彻普照宇宙时空的天地间。

以此为礼,愿诸校正共参。

无明

20xx年4月28日

注释:1、我卡之尺:卡尺,为机加工测量工具。我卡:我执自见。

2、非非:释迦金刚经描述如是的哲学用语,引意为佛愿众生得非非心而自解脱。

更多相关推荐:
读老子的感悟

读老子感悟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有幸能读老子五千言对我来说还有一段小故事04年我从局里到契税征收窗口负责税收业务当时我是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子每天对着数以百计纳税群众有些心浮气躁再加上年轻气盛刚来的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产生大大小小的摩...

读老子感悟

读老子感悟上了接近半个学期的清风老师的读老子课程我感觉我这个清风弟子在这李耳老子的道德经这五千多字的书上上学到了很多精辟道理更在清风老子的精心讲解中学到了身为大学生应该能做到的事情清风弟子在此甚是感激如果直接给...

老子感悟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与依道治国道是最高的实体而自然则是最高的实体所体现的最高的价值或原则道不依赖于任何外力也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左右它完全是自己成就自己的这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自然和无为在老子哲学中是仅次于道和德的...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为什么会选择读老子这门课程呢我喜欢中国文化我喜欢老子其实都对不过说到底我是奔着清风老师去的因为在上学期是清风老师教我语文再也没有上过这么生动的语文课了要说为什么喜欢呢是喜欢有这种这么生动的课堂不是书好...

读老子有感

做人当如水读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有所感很喜欢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那种平静中蕴含的强大所谓上善若水水至善至柔也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柔能变化于无穷并包容一切水刚故可滴水而致石穿水集善柔刚于一身...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老子又称作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

感悟老子的

感悟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五千言却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它洗涤了不少迷惘的心灵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纽约时报更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之前听人说中层人士学论语高层人...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

学习老子思想的心得感受摘要老子作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始祖而且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启蒙者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关键字老子无...

《读老子》课程感悟

线35170505231号学订莉马名姓班1学装险保31级班123456789

经典阅读——读老子三章有感

柔真能克刚读老子三章有感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

读《老子》《大学》有感

读老子大学有感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

老子感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