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别 康 桥

时间:2024.5.2

再 别 康 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 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再别康桥》,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重点分析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路。

难点分析 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导语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我们前面通过《雨巷》的学习,品味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配乐朗读录音等与课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以画外音。如:

"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徐志摩(1896~1931),189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商人家庭,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遵循“三美”的诗歌创作原则。17岁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江沪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20岁留学美国。22岁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感受到了康桥的秀美风光并邂逅才女林徽因,两人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并没有酿成甜果,而康桥柔美的自然风光却在诗人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诗人在此期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以及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为他日后的创作积淀下丰厚的情感素材,学成归国后他先后任教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不幸的是徐志摩的生命仅如烟花般绚丽而短暂。19xx年年仅35岁的诗人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那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等。“新月派”的主要人物还有闻一多《一句话》、朱湘《情歌》《关外来的风》等。

关于徐志摩,胡适有一个概括性的评论。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

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

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关于他的爱情,我们都知道什么?在他死后三个女人扑倒在了他的墓碑前:这三个人分别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还有,哪像天上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他波心的,但转瞬就消失踪迹的,没有结果的才女林徽因,这是他灵魂的伴侣啊,他曾经有一首诗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她奢靡的生活,努力兼职都还养不活的交际花陆小曼。他的逝世也为了省钱养家而导致的。我们知道在19xx年11月19日,徐志摩要从南京回北平,为了省钱,经朋友介绍而搭坐上了免费的邮班。但不幸的是途中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终年,34岁。太可惜了,是吧?

徐志摩的一生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他最终象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

一个是美:如果说他对爱的追求献给了三个女人,那么他对美的追求就献给了他的诗歌。他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尤其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

本诗创作于19xx年诗人第三次归国时的海上。此时徐志摩正陷于婚姻与爱情的危机之中,他借旅欧来排解自己情感上的苦闷,再游康桥这个被他视为精神故乡的地方,想在和谐的自然风景中消解自己的烦恼。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康桥的碧波勾起他的无限情思,于是诗情奔泻而下,《再别康桥》就这样浑然天成。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 1 )学生自己介绍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诗人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 2 )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

(这首诗美在情感,美在意象,美在韵律。)

(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4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此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 - 屏绣康河。)

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四)整体把握全诗结构与思路

⒈ 理清思路

启发:诵读全诗后你头脑里反映出来的最直观画面 是什么样的,请描绘一下。

2.把握结构

全诗共分七节

第一节为总起,用三个“轻轻”为全诗营造了一个 宁静的氛围。

第二~六节是作者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第七节与第一节呼应但又有深入(轻轻→悄悄)物我两眷之情溢于言表,以优美的意象平和的心态写出了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五)欣赏全诗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1. 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象(逐层分析)。

① 提问:第一节中哪一景物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意象融入了作者哪些情感?

明确:云彩→纯真的的爱。

② 诵读第二节并明确意象及被作者赋予的情感

明确:金柳→赞美之情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明确:将金柳比做新娘运用暗喻,突出对康桥的赞美。动词“荡漾”的运用精确地概括了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③ 诵读第三节找出这一节的突出意象是什么?以及其中注入的情感?

明确;青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喜爱之情。

注意这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运用“招摇”一词表达了水草的多情可爱。

④ 诵读第四节找出突出意象并明确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潭水→叙述满怀的梦想和希望。

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梦象征作者昔日的愿望和理想。

⑤ 诵读这一节找出意象及作者借以传达的情感?

明确:星辉→理想的破灭感到失落。

⑥ 诵读第六节找出其间突出的意象及表达的情 感?

明确;夏虫→沉默的夏虫是康桥的一部分,康桥沉默似乎也在为离别而惆怅,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了沟通,达到了共鸣。

注意运用了暗喻将无声喻为有声更显无声,加深了表达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康桥人性化,将康桥视为有生命与感情的个体,可以倾诉的对象拉近与康桥的距离。

⑦ 诵读最后一节感受作者当时的心绪?

明确:作者依依惜别不忍但又无耐的心情。

2. 明确“三美”创作主张的体现

3. 纵观全诗体味作者流淌的情感中侧面,反映出的徐志摩其人的个性特点。 明确:浪漫、多情

4. 归结诗人对康桥的情感

整首诗扬溢的都是诗人对康桥深挚的爱。他不忍占有它,不忍心破坏它,因此虽挚爱却不肯带走“一片云彩”而只愿远远地望着它,对康桥爱得纯、爱得真、爱得充满善意、爱得心疼却又为它的美掉下了欢快的泪滴。

(六)小结全文

作者再别康桥通过云彩、金柳、潭水、星辉等意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副柔婉可爱的康桥风光,巧妙地运用了荡漾、招摇、揉碎、沉淀等词语准确传达出作者起伏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音韵的和谐优美。另外全诗结构错落有致,意象融于变化,体现了“三美”的创作原则,同时诗歌也从侧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多情、浪漫的诗人徐志摩,全诗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柔和秀丽之美。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体验情感美

( 1 )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2 )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言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一节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诗人心目中崇高而伟大,诗人用自己的形象烘托了剑桥大学。最后一节用"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之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与康桥宁谧的意境相符;他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喜爱眷恋之情相吻合;叠音词"轻轻"与"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

2 、感悟意象美

( 1 )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意 象 感 情

云 彩 难舍难分

金 柳 欢喜、眷恋

青 荇 对康河永久的眷恋

潭 水 将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长篙、星辉 感情达到高潮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桥永久的恋情。作者甚至想永久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 2 )听老师诵读,想象夏夜星光下,诗人独自泛舟康桥,默然寻梦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 、品味韵律美

于诵读中感悟,诗节匀称,诗句整齐,用韵细蜜精巧,音乐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 (全诗共7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压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7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这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4 、总体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象和韵律美。

( 1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 2 )教师与学生配合朗读诗歌。

(走进《再别康桥》,我们能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清新如画的别离,淡淡如烟的哀愁,兴奋热烈的眷恋,梦幻般的惆怅;走出《再别康桥》,我们依然觉得唇齿留香,含蓄隽永。)

( 3 )背诵诗歌。

( 徐志摩的新诗以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铸就了其诗歌清新空灵的独特风格。以上教学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感悟美、体验美、品味美,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

四、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1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较,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等物象,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以上重点赏析的部分。) 这首诗歌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没有声音的存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连“夏虫都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点声音也没有,在这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的环境中,没有任何的叮咛执手,就会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

另外,这首诗歌,诗人悬着的独具特色的意象,诗中借以抒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有一种脱俗的清新感。

2 ,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 赏析文,并在全班交流。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要求学生通过将本诗与古代离别诗的横向比较和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的纵向比较提高鉴别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拓宽了学生的鉴赏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广泛地把握徐志摩的诗风、诗魂,同时还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平台。

四、“三美”分析

(一)音乐美和建筑美

这首诗歌特别具有音乐的美感。我们来看:全诗一共七节。每一节诗歌都押韵,而且首

节和尾节的韵又相同。这就造成一种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

形式上看,这首诗歌四行一节,每一届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很有建筑上的美感。

(二)绘画美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这三个“轻轻的”是否重复与累赘。为什么?——前两个“轻轻的”是指来的轻轻和去的轻轻。只是来到这里,又只身离去。没人相接与相送,都是很寂静与落寞的。 第三个“轻轻的”是什么?我们轻轻的挥手,有什么感觉?大家示范一下,挥动你的手臂。如果很重的挥手,“走了,走了”,谁一种什么感觉?很洒脱,很不在乎。而徐志摩的“轻轻的”招手,表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很不舍得离开。

第二节里面出现了一个意象。什么啊?“金柳”

我们看一下作者心中的金柳是一种什么感觉?(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美艳的新娘,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照映在我的心上。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像夕阳中的新娘。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 作者面对此景此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眷爱康桥里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半,深情痴迷。)

第三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荇”

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作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在里面写道“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一个老村子“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作者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一个甘心可见作者对康河的眷恋,

第四节, “潭” -—拜伦潭

作者的视角由岸边的金柳,低头转向了水底油油的青荇。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拜伦潭。 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淳厚的诗意。在这里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作者彩虹似得梦,作者过去在康桥的美好的生活,像梦一样的生活。作者曾经写道:“19xx年他在康桥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再会吧。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你是我难得的之际,我当年辞别家乡父母,登上太平洋去,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拼搏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如今都变成了梦里的山河。”

第五节 作者要去寻梦去了,寻找自己过去的美好的生活。他似乎忘记了,她是要离别康桥的。他撑了一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直到了星辉斑斓的,从夕阳一直到了星辉斑斓,可见作者在康桥停留的时间之长,这也说明作者不愿意离别康桥了。就在这种无意识中,作者忘记了他的即将的离别。而要在星辉斑斓里放声歌唱了。

第六节 作者突然从梦中回到现实,意识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了。心情顿时为之沉默。离绪重重,他不能放歌了,只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一切都寂然了。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别离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康桥的欢乐笑语,都将使人的离去而寂寞。

第七节 呼应开头,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使人却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的手法,表露出作者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

五 、情感分析小结

这首诗歌的感情是一种极平常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

感情主线是惆怅的哀惋的离情。第一节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第二、三、四、五节是对康桥美好的回忆,进而由此产生“寻梦”的幻想,第六、七节,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因此主线是离别之情的“愁——乐——愁”。梦醒了,

才知道无路可走的悲痛。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更多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莞城一中陈丽红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3学会朗读教学重点1诗人情感的把握2学会朗读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比较法自我感悟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

《再别康桥》的感悟

再别康桥的感悟康桥就是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19xx年之19xx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19xx年...

读《再别康桥》有感

一首诗一段意境读再别康桥有感读过很多离别的诗最喜爱的还是再别康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单言语充分体现出作者在离别康桥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让人读来感到格外的柔美并...

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别康桥读后感篇一再别康桥gt读后感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

再别康桥

由读到诵经历以下几个环节初读至意读扫清障碍感知内容把握节奏意读至情读体悟文意揣摩思想确定情感基调情读至美读技巧点拨发声方法声音的处理方式表情的配合音乐融合等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一文中说道一首诗到了...

再别康桥答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高一语文组20xx年9月6日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奏旋律了解新诗中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

《再别康桥》

优秀教案再别康桥教材分析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19xx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xx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

模仿《再别康桥》

模仿再别康桥轻轻的我来了就如我轻轻的走我轻轻的敲键翻卷心海的浪花那主机的轰鸣是沉寂中的歌谣思索间的词句在我的心头徜徉头脑中的辞藻漫漫的随情感舒展在博客的花园里我只愿做一棵小草那生命中的感悟不是梦幻是智慧的泉揉和...

再别康桥

2再别康桥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2课山东人民版必修第一册第8课广东教育版必修2第5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

再别康桥十分钟说课稿

再别康桥教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精僻的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读诗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文学悟性启神益智的一把钥匙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要...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题旨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

再别康桥感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