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时间:2024.5.8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辞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乐趣,理解作者的情趣与人生追求。

3、学习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掌握文章的艺术特点。

4、熟读并能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乐趣,理解作者的情趣与人生追求,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掌握文章的艺术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以及辞文体的特点。

2、读通全文,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乐趣。

3、研读文章的序以及正文一二段,当堂背诵一二段。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陶渊明这个人物吗?我们之前有学过他的什么作品?(《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解题

归去来兮的意思是回去吧,来是助词,无义。兮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吧。“辞”是一种古代文体, 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特点: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作者档案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名潜,一

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 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 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此外,他在五言诗方面也有很大成就。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四、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腐败贪婪的督邮来彭泽巡视,县吏要他束带迎接(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之后便辞官归去,进而作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五、播放朗诵音频,让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划分。

六、学生朗读课文,为生字词正音。

轻飏( ) 熹( )微 眄( )庭柯 流憩( ) 出岫( ) 景翳翳( ) 盘桓( ) 西畴( ) 窈窕( ) 遑遑( ) 耘耔( ) 东皋( )

七、研读文章的序。

1、朗读序()。

2、解释“余家贫??小邑”与“质性自然??自免去职”。

3、思考:文章的序交待了什么?

明确: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文章的序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隐的经过,交待了写作缘由。“余家贫??小邑”交待了出仕的原因是为生计所迫,“质性自然??自免去职”交待了弃官归隐的原因。

八、研读文章第一段。

1、集体朗读第一段。

2、解释重点词语。

将:将要(一词多义)

胡: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以:介词,使、让。(一词多义)

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古今异义)

悟:感悟,认识到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以:同“而”,连词,表修饰。(一词多义) 熹微:天色微明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3、解释“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六句。

4、特殊句式。

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乐乎天命复奚疑?(奚疑应该为疑奚,宾语前置)

问征夫以前路。(宾语后置)

5、思考:第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明确:讲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与归途中的心情。

二、研读第二段。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段。

2、解释重点词语。

衡:通假字,通横,横木。

就:接近(一词多义)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 引壶觞以自酌:以,表承接,连词。(一词多义)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词类活用) 审:明白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一词多义)

门虽设而常关:而,表转折,连词。(一词多义)

策:名词作动词用,拄着。(词类活用)

时矫首而遐观:而,表修饰,连词。(一词多义)

鸟倦飞而知还:而,表承接,连词。(一词多义)

盘桓:徘徊

3、解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4、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省略句式: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

5思考:第二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 (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文章第三四自认段。

2、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乐趣,理解作者的情趣与人生追求,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掌握文章的艺术特点

4、背诵课文。

一、研读文章第三段。

1、请小组朗读第三段。

2、解释重点词语。

绝:断绝 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今义)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古今异义)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把,介词(一词多义);及,到。

有事:古义,耕种之事;今义,有事请。(古今义)

棹:名词作动词用,用桨划。(此类活用)

窈窕: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古今异义) 木欣欣以向荣:以,表并列,同“而”(一词多义)。

善万物知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此类活用)

3、特殊句式

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焉”是“求”的宾语,宾语前置)

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介宾短语后置)

4、解释“既窈窕以寻壑??感吾生之行休”。

4、思考:第三段主要讲什么内容?

明确: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庭院之乐与户外之乐。

二、研读文章第四段。

1、集体朗读第四段。

2、解释重点词语.

期:期望、要求 耘耔:耘,除草;耔,培苗。

舒啸:舒,放;啸,高声叫。

聊:姑且

3、特殊句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应为“为胡”,何之应为之何)

4、解释“富贵非吾愿??复奚疑”。

5、思考:第四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 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6、思考: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怎么看?

三、写作特点

1、用辞赋的形式来加强抒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语言清新流畅,音韵和谐。

四、小结:《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五、课后作业。

做研讨与练习中的题目。


第二篇:教研组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2.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 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二. 解题

1. 作者简介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2. 辞赋(幻灯片)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三. 朗读课文

1. 放录音(听朗读的同时提醒学生结合画面加深理解)

2. 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放录音,学生跟读

四. 研习课文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

先作提示,本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所记叙的归途和归家后的生活都是作者想象的情状。

1.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B.思考:

a.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用原文词句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不谏”、“可追”。)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外补充的这首诗(幻灯片)(学生齐声朗读)陶渊明曾有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的痛苦。

b.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田园将芜”“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总的心情是“悲——乐”)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2.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此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我们先来捕捉作者的叙事线索。(归途——抵家——家中——园中)

“舟遥遥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速度渐快)“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高洁、不同流合污的逸士节操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

思考:归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词句作答。明确:“恨”——迫不及待,归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乐,闲适安娱,怡然自乐,“盘桓”——流连忘返)

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在我们初中时学习过的《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学生齐声背诵)(幻灯片)此诗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在作者的想象中,归隐后的家居生活愉悦恬静淡泊自在,那么归后的乡居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

3.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作者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之乐;后又写驾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接着作者出游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铺垫。

乡间的生活自安自乐,既有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农人的劳作之欢,又有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休闲之乐。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有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为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躬耕生活的热爱。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感叹人生苦短,那么作者将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

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怀,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

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其他诗文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补充典故:东晋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为了谋生,几仕几隐,身陷其中。一天,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巡查,旁边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在弃官之后归隐之前写下了这篇辞。41岁的陶渊明并从此诀别官场。

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他的理想怎么样。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和抱负,他所描写的那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证明,然而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这样的乐观精神从另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当然这里边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以及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浅的冠以消极之名。)

五.胡适曾有这样一首写陶渊明的诗。结合我们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课外收集到的陶渊明的生平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按你自己的理解说说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躬耕田园、不流世俗、超然旷达、乐天知命)

六.品读课文

1.指导背诵技巧:学生根据背诵提纲自由诵读。

2.放背景音乐,学生在清新淡雅的轻音乐中齐声美读课文。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形象。

配音范读

(多媒体展示《归去来兮辞》全文,音乐响起,教师伴随音乐朗读《归去来兮辞》全文) (朗读结束,教师并未停止音乐播放,而是让学生继续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重难点鉴赏

教师:读完全文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那时什么?

学生:——归去来兮辞

教师:那诗人要“归”哪里去?

学生:乡间(家乡)

教师:陶渊明当时在哪里?

学生:彭泽,在彭泽县做县令

教师:对!本文是他将要辞官是的表达心志是想象之作。作者的归隐的决心是通过自然美来表现的,本文有关自然美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学生: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二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我们在共同解疑中理解课文,鉴赏课文。

学生1:(提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前路”是否在写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 写生2:我认为这里的“前路”是指回家的路。与后文的恨天还未亮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者清晨在陆路行进的情景。那么前文“舟遥遥以清扬,风飘飘而吹衣”写的又是什么景象呢?

学生:这里写的是在船上的情景。

学生1:我认为这里表现的是作者超脱的形象。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归家时是由水路再到陆路,而由水路再到陆路的切换为什么这么快速呢?

学生1:展现了陶渊明的归心似箭。

学生2:“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句中陶渊明为什么会有童仆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下注解一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贫寒,为谋生曾经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

就躬耕陇亩,不再出仕。本文写于他辞官之初。)通过注解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有“童仆”而且我们还看到家人也希望他归来。

学生:文中大量出现虚词“以”、“而”例如“倚南窗以寄傲”,那么“以”、“而”具有怎样的作用?

教师:这位同学从虚词用法的角度,提出了“以”、“而”的作用,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文中大量出现了这两个词语,而其主要起了连词的作用,表示承接和递进的关系。这是从语法的角度理解这两个词语,大家认为从鉴赏的角度看“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指的是作者“傲”的什么? 学生1:傲世

学生2:不屑于繁华的都市,厌恶龌龊的官场。

教师:前面通过大家的提问我们鉴赏了有关归家途中以及到家门口的诗句,那么作者回到家中做了什么呢?

学生1:“引壶觞以自酌”表明其回到家中是自斟自饮。

学生2:在饮酒中展现他在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学生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我认为借“松菊”傲寒飘香表现诗人品格,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归隐后,精神留存的一丝欣慰之情。但“三径就荒”又包含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准确的分析了“松菊犹存”这句诗歌的含义,而“三径就荒”描摹出的是院子里的小路就要荒芜了。隐含着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交往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三径就荒”实际表现的是诗人渴望远离城市,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即通过自然美展现人格美。

学生1: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松代表高风亮节。??在“抚孤松而盘桓”中,我认为松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但“盘桓”该怎样理解呢?是否表现的是诗人的迷茫?

(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中的诗句“景翳翳以将入”以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思考这三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能由此回答出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学生1:我认为倦飞的鸟儿表达的诗人叶落归根的情感。

学生2:我认为“景翳翳以将入”交待了当时已经是傍晚的光景了。

学生3:“云无心以出岫”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与厌俗。

教师:“无心”表现了云彩自然而然的飘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自然美中渗透了人生哲理。联系刚刚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出“盘桓”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学生:傍晚时,留恋园中美景不忍离去。

教师:纵观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归途、家中、院落。

教师:以上我们鉴赏了第二自然段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陶渊明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再次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请同学们思考他要同谁断交,同谁交往?

学生:他要与官场断交,与亲戚、农人相交往。

教师:与亲戚、农人相交往时心情怎样?

学生1:开心,充分享受着自然之美,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教师:正如同学所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领略。承接这两句诗歌,作者感到应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具体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1:我认为这个句子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然的顺应,但其中也有些许失落的情感。

教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我们共同鉴赏了《归去来兮辞》这篇千古美文,重点领略了二、三自然段对自然美的描写,进而通过自然美感悟到了作者的心境美。好,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在自然美的描写中所表达的感情。

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

师:请坐。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归去来兮,预备起!

(生读)

师:恩,读完了。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生点头赞同,兴奋。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见啊。

(生笑)

生:我觉得“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要读得更恬淡些,因为我觉得作者此时心情是平静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应该读得节奏更快些,此时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体现他回家的高兴心情。

生:首句“归去来兮”声音不应太高,应稍低一点。

生:“田园将芜胡不归”要读得更有变化,“田园将芜”声音要高些,“胡不归”要降下去。 (师要求生读,生说读不好,师又照生的说法读了一遍,众生笑,鼓掌)

生:“既自以心为形役,悉惆怅而独悲”,要将“独”字读得重一点,体现作者个人感受。

生:“怀良辰以孤往”到结尾,应该平和一点,此时作者上平稳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而你却读得太重了。

??

(学生一口气指出不下十处不妥之处,我有的表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

师:刚才大家指出了我的不足,看来大家对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我想请大家再大声的自由的将本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生大声朗读,有的摇头晃脑,非常投入)

师:停下来,基本上大家又读了一遍,刚才我说了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要找到共鸣,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就是共鸣,有了共鸣,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不管你的感触是什么,只要能引起感触就是好的。哪位同学说说体会?

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引起了我的共鸣。有时候一个人太自高自大,一旦从高处跌下来,将是致命的。那时后悔都来不及。(该生曾经中考受挫)

师:你由这句话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从而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不错!

生:“悦亲戚之情话??泉涓涓而始流”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来自农村,很喜欢农村的景象,尤其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到处散发着春意盎然的气息。??

生:我很欣赏“舟遥遥以轻样,风飘飘而吹衣”这句话,感觉非常飘逸。

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当时作者不同流合污,宁愿归隐,我觉得他有神仙风范。

师:哦。你很欣赏他的这种风范,是吧?(生点头)我希望你以后也像他那样有仙风道骨。 (生笑)

生:“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引起了我的共鸣。小时侯住平房,经常可以在家门前散散步,看日出、夕阳,可是后来住进了楼房,人们都用防盗门关着,没有了以前那样悠闲了。(她还说了对“门虽设而常关”句不太理解的地方,我也回答了,可惜不太记得中间过程了)

生:“乃瞻衡宇??稚子候门”特别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是寄宿生,一到周末,回家时的心情和陶渊明此时的心情一模一样,只想快点到家??

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天我从南郊公园走到新中路口(其他学生惊讶,有很远),看见立交桥下很多树上发了芽,不是黄色,也不是深绿色,而是一种油油的绿,感觉特别舒心,特别??(有点形容不出)

师:哦,你觉得那种绿像流水一样流入你的心里去了,是吧?

生:对!就是那种感觉,那天又下着细雨,在雨中欣赏,感觉特别美。

师:听你这么说,我都心动了,哪天我去试试。

(生笑)

更多相关推荐: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诵读背诵文本2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1诵读的准备指导2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3总结陶潜的...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一般会以教授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为重点这样就很容易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而本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要求的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篇一归去来兮辞gt教学反思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焦作市优质课比赛本次比赛我抽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让我为难本文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讲还是...

《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北省20xx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模块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

高一《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高一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高一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逃离官场的告别书是理解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一片重要文章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上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体会备案和上课较满意的方面1以读为纲纲举目张有目标...

《归去来兮辞》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高一语文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字句2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陶渊明的思想诵读感知借助学案通其大意师生探究解决疑难通过题目落实字词...

《归去来兮辞》教案打印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了解辞的体裁特点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王爱华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南华一中高一年级姓名王爱华电话139878720xx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把握辞中淡远...

高中语文 5 归去来兮辞教案 鲁教版必修1

5归去来兮辞设计说明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它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要准确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归隐情感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主备人钟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执教人傅开容执教班级连城县第二中学高二2班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而陶渊明在本文中主要抒发了辞官归隐之情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要求最好...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20xx级3班宋静宣20xx123081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其浓郁的彝族风格体会彝家姑娘热爱生活赶圩归来时的喜悦欢快心情2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