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时间:2024.4.20

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白池沟中心小学 巩德琴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19、20页,练一练1至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比的知识,在新课前我们来一个热身赛,请看屏幕。

(1)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学生的比是(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5(2)图书馆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 ),6

故事书与两种书总数的比是( )。

师:看来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生活,来了解一下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

2.师:同学们,上学期我和办公室的杨老师参加市征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学校拿出300元奖励我们。你们认为,这笔奖金该怎么分配?

生:平均分。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称它为“平均分”,平均分配体现了奖励的公平性。同时,徐老师和钱老师分获一、三等奖。学校也拿出300元奖励她们,也平均分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人获奖的等级不同,得到的奖金也应该不同。所以不能平均分配。

师:有道理!在这里,“平均分配”反而显得不公平,那么,你们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同桌商量商量。

师:同学们都认为学校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配奖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按比例分配(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自主探索:

情境一菜地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一块长方形地984平方米。计划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画出示意图。

2.读题,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结合示意图讨论:按3:5种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4.交流:就是把地平均分成8份,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师: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做做。 (学生做教师巡视,发现两种方法指名去板演。)

总份数:3+5=8 3+5=8

3种茄子的面积:984÷8×3=369(平方米) 984× =369(平方米) 8

5种西红柿的面积:984÷8×5=615(平方米) 984× =615(平方米) 8

(二)交流评价:

师:请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做解法一的):地一共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用984÷8=123,这代表一份是123平方米,根据题意,茄子种这样的3份,所以用123×3=369平方米;西红柿地种这样的5份,用123×5=615平方米。

生(做解法二的):在菜地的分配中,茄子可以分配到3份,西红柿地可以分配

3到5份。(教师趁机出示事先画好的线段图)种茄子地应是这块地的,所以用8

355984× =369平方米,种西红柿的地占这块地的,所以用984×=615平方米。 888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一共是8份?

生:从3:5看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在这里是将984按3:5进行分配,种茄子地和种西红柿的地分别

35占总数的 和 ,因此就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问题。 88

师:哪种做法更易于理解呢?(第二种)

做数学题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学会检验,你有办法检验这道题正确与否吗? 方法1:369+615=984(平方米) 方法2:369:615=3:5

情境二混凝土问题:

1.读题,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说一说与菜地问题有什么不同?2:3:5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三)建立模型:

师:比较两个例题的联系与区别。

对照板书,观察,小组交流。

1.相同点:都是已知要分的总量和分配的比例,求部分量,将比转化为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后再解答。

2.不同点:第一个例题是两个量的比,第二个例题是三个量的连比。

师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要认真审题,看给出的比是谁与谁的比,看要求的是哪一部分量。

(四)质疑问难:

通过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20页1、2、5题,3、4留作业

2.填空: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和

( ) 。

(2)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 。

1(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盐和水的比是( )。 9

(二)综合性练习: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0,甲和乙的比是7: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20米,长和宽的比是3:1,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有盐水1000克,其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10,盐和水各多少克?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按比例分配1


按比例分配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

(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

(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

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

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

(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信息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人人参与“画线段图分析”题意,这样的设计,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行动,同时也是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条件,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拓宽了学生解题的思路,为后面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探究算理

(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30千克 ?千克 ?千克 水占4份 其他物质占1份

解法一: 4+1=5 解法二:

430÷5×4=24(千克) 30× =24(千克) 4+1

130÷5×1=6(千克) 30×(千克) 4+1

(2)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4. 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一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

5.同学们都很棒,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设计意图:在探究阶段,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方法是灵活的。充分体现了思维的价值。很好地诠释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填空:

①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男女学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②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③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 )∶( )

2.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3.课后延伸

判断: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错,要分1010

的不是20厘米】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的教学反思By叶子发表于20xx1025102900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篇一按比例分配gt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所以...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本课内容由于是解决问题难免有些枯燥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导入新课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但按比例...

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故事是儿童最爱听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根据教学内容从课件中的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让...

8.《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讲授新课时先讲了一个最一般的按比例分配题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得心应手接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

按比例分配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的教学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1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的转化的教师在这样一个较高的立足点上设计教学就显得挥洒自如得...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说课者白丽娟一分析教材按比例分配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

按比例分配

实验中学小学部一课三案导学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反思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反思整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最大特征是知识综合性强概念内涵的包摄性大包括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几部分内容如何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使大家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

小学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单元分析教材分析内容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3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

按比例分配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