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时训练 人民版选修1

时间:2024.4.14

20xx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专题九 戊戌变法(人民版选修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表是1870~19xx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格反映出( )

20xx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课时训练人民版选修1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解析:从机械进口数量的增加上,可排除A项;“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都属于列强商品输出的范畴,由此可排除B项;棉布进口数量呈减少趋势,反映不出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没落,由此可排除D项。

答案:C

2.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解析:郑观应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

3.19世纪末,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 )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19世纪末维新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显著发展: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实践上则是从著书立说发展到政治运动。

答案:D

4.光绪帝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咸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

A.要挽救民族危亡

B.要为人民改革政治

C.要向西方学习

- 1 -

D.要利用民众的智慧

解析:从材料中的“兼采西法”“补我所未及”等内容可以看出,光绪帝接受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从《定国是诏》可以看出,光绪帝所学习的内容与维新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并非为人民改革政治。

答案:C

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解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主张就是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6.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说:“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

A.变法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最高统治者变法的愿望迫切

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政府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提出许多建议。康有为的叙述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答案:A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强”,据此可知D项正确。A项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B项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C项为康有为的思想。 答案:D

8.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

A.培养维新人才

B.创办新式学校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治体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意为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就必须实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答案:D

9.百日维新之初,慈禧太后颁布了三条上谕:“一、割除翁同龢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二、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这表明慈禧太后( )

①只是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②牢牢地控制着人事权 ③随时做好镇压维新派的准备 ④仍然掌握着清政府的实权

- 2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慈禧太后上谕的内容反映出她压制维新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B

10.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办轻工业。如在生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A

11.在戊戌政变前夕,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以游历的名义来华访问,其来华的目的是( )

A.索要《马关条约》的赔款

B.帮助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C.谋取在华更多利益

D.帮助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解析: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它们的任何言行都不可能是真正要帮助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

答案:C

12.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斗争

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解析:从材料中的“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了妥协。

答案:B

13.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1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A、B、C三项所表述的都是戊戌变法的主观意图,甚至也可以认为在这三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它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才能称得上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答案:D

15.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 - 3 -

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 )

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

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解析: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康、梁等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

请完成: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12分)

参考答案:(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

(2)措施: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8分)

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参考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仿。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仿 - 4 -

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5 -


第二篇: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讲练通】20xx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提升训

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2013·烟台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2.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

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

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5.(2013·苏州高二检测)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6.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7.19世纪末,在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 )

①要求救亡图存 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45)

- 1 -

材料 19xx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备选习题】

1.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013·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所同意的观点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变法必然会触及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各 - 2 -

省官员抵制新政的原因:一是官员本身是封建顽固派,二是若推行新政可能会招致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影响自己的利益。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干的每一件事情,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悉照旧制”“经济特科”“即行停罢”,再结合清末的政治事件,可知是戊戌政变,政变后各项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其他全部被废除,据此本题选B。19xx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无科举考试相关内容,排除C;预备立宪是清政府19xx年的一个骗局,也和科举制无关,排除D。A与题干正好相反。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分析理解能力。A是指清军入关;B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中指的是戊戌政变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

6.【解析】选A。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A;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B和D与题干意思不符。

7.【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排除含④的A、B、D。

8.【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和材料归纳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可,可以从改革的内容、对西方的学习、改革的方式等几方面归纳。第(2)题分析二者结果差异的原因时,应主要从改革的主导者不同分析,前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者则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腐朽反动势力,另外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背景不同等,作答时应要点全面、到位。关于清末新政的实质的分析,一看当时的背景:是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势下的被迫变革,二是新政的结果:所谓君主立宪只是一场骗局,《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专制皇权反而加强了,内阁也是皇族内阁,因此其实质是抵制革命、维护专制统治的一场立宪骗局。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备选习题】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现重要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了中国旧的腐朽的思想体系,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及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政治进步方面的贡献。第(2)题从变法的具体内容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等方面考虑。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2)①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②(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回答)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

(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

- 3 -

【规律方法】把握题眼,攻克材料解析题

(1)特点: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查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想通过这一题考查哪一知识。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把握思考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解题思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先阅读材料后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要简练,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

- 4 -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复习总结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及学习心得必修利辛一中陶瑞虎老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学习讲究基础和能力最重要基础好基本功扎实最理想能力超群融会贯通欢迎批评指正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从容进取快意人生实现美好愿景20xx0901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高二部陈永亮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工作方面点点滴滴的得与失总是每学期必不可少也是尤为必要的事情回顾短短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工作及...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20xx----20xx年度工作总结泸溪五中龚勇军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教学方面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

转眼间,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八个年头,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我仍旧不敢怠慢。回首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思古而忆今,追忆以求自励。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

高中历史大总结

高中历史大总结,内容附图。

高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高中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以前,教师把教学的重点环节放在了备课上,总认为课前备好了课,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备课准备得很充分,甚至连教师怎样讲…

高中历史总结资料(经典)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经典必修1纲要1必修1纲要2必修1纲要3必修1纲要4必修1纲要5必修1纲要6必修1纲要7必修1纲要8

高中历史改革总结

历史改革世界一梭伦改革BC6世纪初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1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尖锐平民VS贵族贵族VS工商业奴隶主平民VS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导火索萨拉米斯危机2内容经济领域解负令公民群体鼓励农工商业发展政治领域按财产...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

高考化学辅导网专题四实验设计与评价备考目标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化学实验的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要点精讲知识点1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的模式为在解题时首先要对...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满意答案:摘录了一点,还有很多,基础的提高的都有,给我QQ号,给你发过去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xx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xx年…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分封...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