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二)教学设计

感受诗性的光芒

                         ——品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

教学目标:

体会作品中诗意的漫想、诗性的意境、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识诗人,感受雨意

1、读人:余光中——“乡愁”——乡愁诗人

2、读题:

(1)雨——冷雨——那冷雨。读出作者的情感依归:前尘隔海,古屋不再。

(2)听——嗅——观。理清基本文脉。

二、品读片段,体会意境

读文:抓住学生喜欢的两三个段落,体会散文的意境。

总结:有意境的散文擅长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从景切入,给人以画面感、动态感、色彩感、朦胧感和空灵感。通过有限的物象、意境、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悟。

三、咀嚼文字,品赏诗味

1、品文字声韵:从题中“听听”二字入手,体会文章叠字运用的意趣。

(1)列出文中所有的叠字,感受其使用的绵密。

(2)品析例句: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

(3)总结:凄切哀婉的声律,节奏变幻的递进,珠落玉盘的碎声,营造出一种轻淡空濛而凄楚的氛围,传达出作者迷离而绵长的思乡之情。

 2、品语言对称:

(1)归纳对称性的类型

云情雨意  断柯折枝  乍现即隐                (词内成对)

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句内成对)

树香沁鼻,宵寒袭肘。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

那天下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句间成对)

   (2)总结:音节整齐、讲究对偶、词义对举,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节奏感、音韵感和对称美,既可以增添文采,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增强阅读的愉悦感。

3、品句式错综:

(1)比较长短句

①杏花。春雨。江南。

②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2)赏析长句,转文为诗

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富的效果,营造出大雨滂沱的景象。因为这种浓缩,语义也变得丰厚多元,可以有多种理解:

 

(3)总结:如此歧义、倒装又兼拟人的句式,增加文意解读的乐趣与迷离的气氛;如此刻意地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韵丰厚的效果,更显新奇有趣。

四、再说诗人,中文长城

他两度离乡,因此酿成了一缕无法排解的乡愁;他学贯中西,却坚守中文———这一中国文化的长城。

余先生在《逍遥游》后记里曾说:“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散文”。

五、课后研习:搜集整理有关雨的诗文,探究:雨中的文化情思。

附:板书设计

听听那冷雨 教学设计


第二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听听那冷雨》

执教者:玉城中学 ##

学习目标:

1、合作探究“冷雨”“听雨”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情感,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预习要求:

1、 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句。

2、 熟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和你有疑惑的地方。

3、 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直接出示课题《听听那冷雨》

师:雨是大家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春雨绵绵、秋雨潇潇。雨落在地上,有时也落在人的心上,引人遐想,勾人情思。文人笔下的雨更是词句优美,意象多端。谁能来给大家吟几句关于雨的诗句?请2—3位学生回答。教师幻灯展示以下诗句: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归纳:心喜而雨润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归纳:心乐而雨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归纳:心苦而雨寒

蒋捷《虞美人•听雨》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归纳:雨作为抒情物象贯穿一生一世

过渡:何时暖,何时寒?——心暖时暖,心寒时寒。

(前三首可能学生会讲到,教师只是强调一下,蒋捷的词是为了和课文的呼应。)

二、 解题

(再次呈现课题)师:当你面对“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时,会获得哪些信息?会产生哪些疑问?(请1—2位学生回答)

信息:内心凄凉、乡愁等。疑问:他是怎么“听雨”的?听到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听雨”,而不是看雨或思雨呢?为什么选择“雨”,而不选择风或雪?为什么“雨”的前面加了“冷”?„„

过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太多的问题,这是一篇值得大家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的文章。

三、 意象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个问题,也许它会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究竟作者为什么要选 “雨”作为情感的寄托,而不选风或雪?从中又寄托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朗读课文1—4节,从文中找出依据来。【PP3展示问题】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潇潇冷雨中去探求答案吧。

学生自读文章。圈划文中的关键词或语句。

预设:1、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追问:想到了什么?)

2、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断”的是什么,“连”的又是什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处可以扣住“二十五年”补充介绍余光中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那种思念缘何而来。)

3、“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这“雨”已不是大自然的雨了,而是汉民族语言中的方块字,对“雨”字的赞美,其实在赞美什么?)

4、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那“土腥气”又让作者嗅出了什么?

5、雨意迷离的情调(这种情调作者用了中国诗词的意趣、宋代山水画的意趣去表达映衬。其实表达的是“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呀。

教师小结:

“雨”能让身处异乡的余老先生想到什么?想到气象报告、太初有字,让人想起“江南、春雨、杏花”,想起中国的诗词、中国的山水画。可见选择连绵不断的“雨”作意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永恒的家园之思、难解的文化之结。(幻灯展示)

教后补记:学生的回答基本在预设之内,有一学生认为“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这一句的表达读起来特别亲切,很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心情之切。当时请同学们再齐读了一遍,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会这么亲切有味?”明确:叠词和通感的运用。这个环节完成得比较顺畅,是否简缩些,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下一个环节。

四、 补充介绍作者的经历和文化情结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19xx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xx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xx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xx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xx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语录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他在20xx年度散文获奖感言中说“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

五、 语言品读

师:余光中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心中有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情结。余先生庆幸,无论时光怎么流转,中国怎么变化,历史怎么发展,总会有一些东西会穿越时空,千秋传递,中国的文字就是其中重要的元素。他说:

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在这一类作品里,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

——余光中《炼石补天蔚晚霞》

师:今天我们读到他的这些文字,应该是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的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听雨部分(5-11节),选出你喜欢的语句来读一读,并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请四五位学生回答,特别好的语句不妨全班齐读品味。)

预设:

1、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诗词的化用以及想表达的情感)

2、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比喻、拟人的运用)

3、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叠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4、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无标点的长句与第二段的短句“杏花。春雨。江南。”的比较,体会语言的形式如何为表达绵绵不绝的乡愁情感服务。)

5、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背后的情感是什么?)

教师小结:

文中这样的语句比比皆是,余先生用他那支生花的妙笔,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中国语言的魅力,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了一个漂泊异国他乡者的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和赞美。

教后补记:当时采用的是一个小组学生轮下去说,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寻找与思考时间,所以学生说的句子只有以上的第2、5句是与我的预设一样,结果语言品读这个环节总共大概只花了15分钟的时间,没有好好品味,最后教师只把自己关于语言特色方面的幻灯很快地过了一遍,草草收场。应该让学生主动发言,找的句子可能会典型些,或者干脆教师自己出示几个句子或语段让学生品味讨论,如上面预设的第4句可以映证余先生说的“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

六、 作业

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句话、一幅画、一种情感、一份享受、一种启示„„

请你就其中一个方面写一段200字以上的读书感言。

教后反思

昨天自己上了这一课,同时听了丁玲琴、叶红珠和陈梁飞三位老师上的同一篇文章,同时听取了其他老师们的意见,感触颇深。发现自己有以下的不足:

1、就教学语言来审视自己,一是普通话太彩色了,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大忌,因此下阶段应该加强普通话的训练。二是教学语言的美感也有待提高提高,像《听听那冷雨》这样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的教学用语如果也能散文化、诗化,那就会相得益彰。

2、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不够,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待提高,平时要多读书,多看些文学尝试独立处理教材,独立解读文本,改变几十年离开教参就无法教学的恶习。

3、幻灯片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这节课的语言鉴赏部分如果做了超链接的话,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及时呈现内容,对学生回答中涉及的语言现象进行及时的总结概括。

从其他老师的上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或改进的方面。

1、教师教学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应跟教学的内容想吻合。像《听听那冷雨

2、问题的设计要清楚,外延要明确,如果含糊不清,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教学过程的展开就不顺畅。

3、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与引导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是否在点子上将影响到整个教学流程的展开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4、多媒体的运用不能一味追求画面的漂亮,有时色彩过亮的画面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注意力。配乐也要考虑与课文意境的一致,并且音量的大小都要控制。

更多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枣庄八中北校田家利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一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进行美的探寻即通过文学鉴赏来感...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当代学者熊川武教授提出思之不缜行而失当故曰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美国学者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如何体现熏陶感染这一人文性新理念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课后...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走上讲台半年多也陆陆续续接触了很多文体但是对于散文我总觉得自己不能教好散文在我看来是给予了作者许多细腻情感的文体教好它首先自己要有很充分的情感体会而这个情感体会对于我来说有时...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2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2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由于他语言上的特点很多学生全向我反映读不顺感觉不对劲写景散文只能靠读去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自己几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录1预习至关...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3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3听听那冷雨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但是我在第一课时中把它分解了让学生分段但其实对于这篇散文来讲分法是比较多的所以我觉得不分会更好还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体会课文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语句去掌握...

《听听那冷雨》经典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经典教学设计听听那冷雨因为其语言的过于复杂让人无从下手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学生找出动自己的优美语句进行品读的方式突出两点一要读出自己也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去品味去欣赏二要读出问题也就是去思考去研...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过程与方法1了解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分析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充分体现了余光中作为文学大家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从审美欣赏还是从写作借鉴等方面均对学生有很大的价值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语言表现力强综合运用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听听那冷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音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3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故乡的白雨乡愁是发上的白霜乡愁是心底那厚厚的苔藓乡愁是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的厦门的雨巷乡愁是雨窗子里的一盏灯...

四年级科学上册 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听听声音》

授课时间201年月日第三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