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7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记录片。(记录片解说词: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根据录像内容教师步步设问:

从刚才的录像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段录象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缺陷,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并利用录象中的最后一句话“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来点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

2、概况: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旗帜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

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怎样重铸国魂呢?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19xx年上海某报刊登‘陈烈女殉夫’之事”和图片“裹脚的小女孩”。

设问:这两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列举实例)

?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设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同学们能不能从下面这段材料中找出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教师点拨: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说明批判旧道德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一位看过《狂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用什么来救孩子?用旧道德行吗?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提倡______与_____反对____与___;提倡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再一次突出主题:重铸国魂;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教师指出内容和代表人物:宣传十月革命;李大钊

结合教材的材料《庶民的胜利》设问:“新纪元”、“这种潮流”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性质,对中国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把中外历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如何看待这场重铸国魂的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

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设问: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你能找出这方面的论据吗? 学生思考、举例。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课件展示: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点拨: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回答。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总结】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知识结构(板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兴起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

主要阵地:《新表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性 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 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题组练习】

1、康有为著《孔子该制考》推崇孔子;陈独秀等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B.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把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扩大自身的影响

2、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为了

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B.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之所以说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4、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思想抨击最猛烈的一次是

A.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C.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


第二篇:《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于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展开。它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引出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二)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1.《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袁世凯祭孔和祭天坛的影像资料。

教师设问:为什么要祭孔、祭天坛?

学生回答:为了复辟帝制。

教师点拨: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民主共和观念是势不两立的。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当时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学生回答:结合教材53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政治方面: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再让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概况

要求学生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设问: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

学生回答:学生依据教材54页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点拨: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影响作铺垫。

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前期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教师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吗?

学生回答:学生结合教材54页的注释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这也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此外,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即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来。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教材P55之资料卡片)

材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教师设问:这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学生联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学生活动:同学们开始情不自禁地朗读这两段材料。

教师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

学生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

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师生合作探究: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2.后期内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应图片和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材料并思考。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1918年,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的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师设问:我们应如何去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认真地读材料并联系教材思考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先相互讨论,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图表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归纳小结,情感提升

课堂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意义)。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四)学以致用,巩固创新

1.教材后的测评题和材料题。

2.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非常丰富,有人说,这又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圾。你对此有何看法?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小结

(一)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问题情景和反馈练习中设置了不同的思维含量,引导鼓励学生整体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体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历史课题研究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衔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

更多相关推荐: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李松竹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李松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一环相比于洋务运动器物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而言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方面的大变革器物方面的变革可以通过近代企业的建设来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制度方面...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新文化运动做为一节组内公开课已经在组内上完了回顾本节课教学有几点值得继续发扬1上课之前做了一些准备编写了学案精选了课堂练习题2新授中利用小故事胡适妙释白话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一环相比于洋务运动器物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政治制度变革而言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方面的大变革器物方面的变革可以通过近代企业的建设来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学反思自从20xx年通过特岗考试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这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是起初最困惑的问题这三年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的反思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的反思摘要在今天匆忙的全球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有理由停下来思索一些关于文化的东西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百年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并没有安静地隐退于历史博物馆中相反...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今天我在八五班上了这节课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思维敏捷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在这节课中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石岘一中王学文20xx1012在教学中我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历史学习学生身边的历史学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5课 新文化运动 教师版

第2页共2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刘波丽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更直观的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文化运动一课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它既是资产...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理念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体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补充适当材料降低教学内容难度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在思维水平能接受所学习在历史概念从而...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新文化运动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

新文化运动教学反思(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