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堂改革的收获与反思

时间:2024.4.20

柳林之行

的收获与反思

西常中学

段志峰

2011-5-19

柳林之行的收获与反思

新一轮的课堂改革在教育局的正确引领下拉开了序幕,通过吕梁柳林之行我更加深刻领悟了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就是导学稿加小组合作,基本思考是“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应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上,基本做法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老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涌现了一大批积极投身于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的优秀教师。然而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程的能力各不相同,有教师认为,要实施新课程、新理论,就必须和传统教学模式划清界限,似乎不把传统教学模式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就无法体现教学改革的“新”。这种重现代、轻传统的现象,实则令人深思。我认为,要实施新课程首先应区分和避免下列问题:

一、“过程”不等于重形式

新课程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传统教学中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注重“过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是教学改革梦寐以求的结果之一,是从过分强调教师“会教”向“教会”的着力点的迁移。在此,新课改和传统理论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曲解了教学改革的本意,仅仅在形式上大做文章。

(一) 多媒体喧宾夺主

当今运用多媒体教学似乎已成为“时尚”,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人甚至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才是课

改。实际上,却不自觉地走入了误区。笔者听过许多老师的讲课,课件非常精美,可以说图、文、形、声并茂,从视频、动画到音乐、色彩都非常精美,教师与学生精神很投入,但是书本、笔记基本没用,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自主参与、师生的情感交流都不见了。多媒体本来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有些课上,却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宰,而许多课件实际只是板书的翻版。对评优课有时 采用无多媒体手段一票否决的标准,值得商榷。

多媒体以独特的优势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教学中若不合理施用,一味的只用热烈的气氛粉饰课堂,那充其量只是多了块调味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微乎其微。如果一节课双基教学不扎实,思维训练不到位,教育功能不体现,即使形式再完美,结构再精巧,也只是徒有其表。反言之,课堂形式比较普通,教学结构不尽完美,但只要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训练为主线的和谐结合,那也不失为一节好课。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二) 合作讨论哗众取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合作讨论的方式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青睐。沸沸扬扬的讨论场面随处可见,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有的政治教师不管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时机是否恰当,好像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

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转变观念。

合作讨论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上看似热闹,而有些学生就没有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只是乘机放松一会儿,因此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有时是讨论题太难,学生无话可说;有时是讨论题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时是讨论题太抽象,学生不知所云;有时是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刚进入主题,就被拖了回来;有时是即兴讨论,学生无所适从。总而言之,教室里看似轰轰烈烈的讨论,效果却并不理想,很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养成浮躁的学习心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很多人都认为讨论、小品等教学手段是为了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掌握知识的技能。但是,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动作的呼应,如果不能高效率达到课改的目的,只浮于形式,那就忽视了互动的实质。因此,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

(三) 提问对话形式化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对话,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问对话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倍受教师重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在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追求对话“形似”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教师一味追求提问题的数量、课堂气氛的热闹,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提问是单一的,一问一答,内容空泛、散乱、随意性较大。提问时,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答案离标准答案有多远,虽然也用启发式,但为的只是启发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话,教师仍在通过学生之口传授现成的知识。

二、重“学生”不等于轻“老师”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学生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学生的学习显然没有自主权,更谈不上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改强调改变教师的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似乎没有找到准确的色角定位,他们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新课程推崇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却是一种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主旨,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难。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更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为学生的任知、情感、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还很有限,大部分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这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个逐步适应和熟悉的过程,他们离不开教

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更应发挥教的主导作用。

三、新课改不等于彻底否定传授知识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中有一种观点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发展是对立的,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重大突破,其意义深远。但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是掌握知识的知识。所谓的能力则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产物。可见,没有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哲学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讲,我们所学习的大多是间接经验,是人类千百年来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博大,传授知识是便捷省时的最佳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复杂的知识,限于学生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使用传授法有时倒是较好的教学方法。新课改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教学行为,不能只要求学生记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新课程课堂教学依然需要“授渔”,只是“授鱼”的方法比以往更讲究,“授鱼”的过程更需要考虑“受鱼者”的爱好和态度,处理好“授鱼”与“授渔”的关系,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这充分说明新课改不等于彻底否定传授知识。

步入以上误区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对中国传统的教学模

式缺乏客观的认识、分析和评价,片面的认为实施新课改就是要斩断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切联系。因此,只有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廓清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四、新课改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理论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与落后,迫切希望改变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但是,当教师们冷静思考、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时,应该承认它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珍视的一面,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基础扎实,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一条简捷明快的途径。又如,建国以来,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精英,都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如果把传统教学理论看的得毫无意义甚至一团漆黑而加以彻底否定,无疑等于否定了几十年的教学成果,否定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因此,要辨证地看待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抛弃其不合理因素,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积极的因素,教学改革和创新决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在新课程实验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这对进一步澄清思想,消除认识偏差,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

要意义。

课程改革其本质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再探索,是对教育方针的再认识,是对基础教育的再定位。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稳中求变的渐进过程,而绝非是一场运动式的根本转变。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既要敢于实践,也要善于思考,还要站在新课程理念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处理好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篇:高效课堂的反思与收获


高效课堂的反思与收获 ————心动,行动,激动 听了幸兴专家的讲座,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有效、高效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合作学习、合作管理。 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高效的前提是有效。高效存于细节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要想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要牢牢把握以下的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要想使学习高效,那么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预习、讨论、展示、反馈只是自主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学生知识学习过程,而不一定是一节课的全部课堂流程,也不能机械地把自主高效课堂据此划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应该采用哪种课型要根据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 自主高效课堂是我们的理想课堂,我们要把高效课堂的理念熟记于心。理念只有转化为实践操作方法才能落地生根。高效存于细节,合作以架构和组织为基础 。自主需要引领。 作为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也有一点体会。如何科学的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很难得。 首先要制定好.班规:每项工作,全班要求的内容,可以制定班规落实,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对于班规的制定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共同制定。可以制定下面这样的班规:1.按时到班 2.入班即静 3.入座即学 4.起立发言 5.讲完坐下 6.坐下安静 7.行动统一 8.服从安排 9.课堂有序 10.人离凳进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帮助学生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通过制定班规,告诉同学们,并示范,养成良好习惯。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1.自主,就是自学、自治、自理。2.合作,就是合知、合情、合意。3.探究,就是究真、究善、究美。 二、对学生的导学要注意不同阶段,要求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组合形式不同。 第一项任务: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分条写出来;按顺序排列;导学按照以下三个流程进行 1.独学要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独学时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 第二项流程——两个人一起学,相当于对学。 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

互相帮助。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

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

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

。对学第三项流程——以小组为单位,汇集全组智慧,规定时间;3-5分钟 规定方式:小组围坐、小组围站等。组长或学科长安排任务或发言顺序,由一位同学做记录;群学后汇总一份成果。学与群学组内对学,在自学解决问题后,同桌对讲,强弱联合在说与做的过程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小组群学时需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决思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二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形成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组内解决不了的,注意记录好,以便在全

班展示时交流。群学时,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组长组织,建立秩序,动口、动笔,人人有事。做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三、展示形式:说、写、演等;(先写后说)任务布置:全班完成了任务,任务较多的展示,有区别的布置任务,分组完成展示;任务较少的展示,无区别布置任务;各组任务相同。 交叉点评:1评4,2评5,3评6;4评1,5评2,6评3;循环点评:1评2,2评3,3评4;4评5,5评6,6评1部分点评: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安排学生点评;部分点评后,老师要有总括

性点评,包括评内容,评学生的点评。 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科代表,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学生展讲要讲问题的信息点,讲应用了什么知识,讲过程与思路,讲注意事项,讲形成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人展讲,组内、组间都可以进行补充。质疑的问题,必须让被质疑者真明白 教师要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在学生不求甚解的地方,教师要追问,纠偏,拓展。 四、精讲(在初期,学生讲的能力有限,老师讲得多些,与导学的任务完成情况有关) 高效精讲,要求老师必须在课前有准备,对本课时的内容高度总结;讲三“点”:重点、难点、易错点;三讲:预习导学后讲、合作探究后讲、达标测评后讲;两不讲:全班会的不讲、全班不会的不讲; 五、检测 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不同层级学生要求不同。基础题:A、B、C、D四级学生都要做; 能力题:A、B、C三级学生要求做完,鼓励D级学生完成,对老师要求,学生D级完成了能力题,必须表扬。拓展题:A、B学生做完;鼓励C、D级学生完成,对老师要求,学生C、D级完成了能力题,必须表扬。有弹性地布置任务。 六、反思小结

做好记录,记录要详细。 哪位学生哪个问题那道题目不清楚;哪几位学生没掌握哪些方法;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补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补。

以上是我听了幸兴专家讲座的体会与收获,真正的用于以后的教学之中。努力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

更多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集中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

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并决定着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复杂性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超越了原有的认识范...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20xx20xx学年上学期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20xx年我校以县教育局有关精神为指针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推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语文组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数学组课堂教学改革反思英语组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文理综合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内容提要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学记就曾明确写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讲的教学相长并不是指现在理解的师生彼此可...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与总结-----修改稿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与总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乘着肥城教育教学改革的的东风所有的学校课堂无处不在涌动着改革的高潮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渗透素质教育观念的教...

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与思考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课堂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正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译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谈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一我校课堂教学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1教师无法跳...

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评选材料

孜孜不倦育人路历尽艰辛终不悔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材料女19年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19年参加工作现为街道办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区优秀教师屈指数来从教10年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收获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构建了61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昨天的观摩大家对61教学模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借此机会我想就几年来的教...

郭元祥---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反思与实践深化

郭元祥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反思与实践深化主讲人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

课堂教学改革该关注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该关注什么关注课改的3个意识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选择真正有助于学校发展的模式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强化以下3个意识其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中心意识新课堂倡导的学为中心就是要追求...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东辰一小李虹霞我从事美术教学已经有十六年时间从懵懂到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是苦乐相伴其实美术课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不是单纯的...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