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1教学反思 鄂教版

时间:2024.3.31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感谢为我们服务的人

第七课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各行业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为达到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板块:

第一、游戏导入,引出话题。首先与学生交流:在家、在学校都是哪些人来照顾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和老师。然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每天除了享受父母和老师的爱,还享受着很多人带给我们的方便。”在音乐声中,老师讲述自己曾被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的经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第二、调查交流,自主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各行业的人带给我们的方便,并通过三个活动:1.假如没有清洁工;2.我当服务员;3.动画配音。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服务行业的工作,懂得其必要性,从而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感激,并尊重各行业的劳动者,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自主总结,话题延伸。通过以上几个活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在此通过一组各行业劳动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次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在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的激情衬托下,学生发自内心的大声呼喊:“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感谢你们!”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同时也使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得以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我在努力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走进社会”。学生们从观察生活入手,通过各种真实的活动,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 教学中,孩子们在情景中去体验劳动者为我们生活提供的服务----服务员的模拟,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服务员的默默无闻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更是他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从而揭示劳动者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在问题假想中去发现如果没有清洁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在这些与孩子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原来我们的生活一刻都离不开这些劳动者呀!”这就是我执教这一课希望看到的。孩子在用心感受着生活,思考着生活,这些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到某种知识,感悟出一定的道理。

1


第二篇: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到哪儿去买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10.到哪儿去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到那儿去买》第一子话题《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各类商品到那儿买》。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城市大中型商场超市居多,乡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居多,商品内容城市比乡村更琳琅满目些。且城乡家庭收入不均衡也存在购物差异,故教师教学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排教学活动内容。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三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接触过商品,也参与过消费,但其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不理性。表现在对商品的认识还不太清楚,对选购所需商品的很多方面还缺乏关注,只会选较近的地方购物,购物方式更是单一。但是每个人终身都是一个消费者,几乎每天都要与商品打交道,所以对学生的引导就很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商品的分类,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从而能独立地顺利消费是本课教学主题目标。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商品,了解不同商品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知道超市的商品非常丰富,购物方便,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可以在相应的购物场所买到;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教学难点是:学会观察生活,调查购物场所种商品分类等各种信息,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做个“有心”的消费者;调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做有心人。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由于学生家庭存在一定的贫富悬殊,存在高消费和低消费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应该突出,回避或巧妙引开话题,防止学生攀比和自卑心理的产生,引导学生知道消费所需的钱从那儿来的,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帮助学生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不盲目攀比消费。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活动是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到那儿去买》第一子话题《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各类商品到那儿买》如下要点设计:

一、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及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应该到什么地方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二、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

三、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

四、知道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并会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适合的购物场所。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具备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与习惯: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及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购买自己需要的

商品。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知道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并

会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适合的购物场所。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说、议、想、做等形式。结合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件,认识商品的丰富和特性,

了解科学分类的好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丰富的游戏,了解不同购物场所,并

会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合适购物场所;充分运用多媒体,了解购物场所特点,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商品,了解不同商品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知道超市的商品非常丰富,购物方便,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可以在相应的购物场所买到;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调查购物场所种商品分类等各种信息,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做个“有心”的消费者;调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做有心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和调查任务;课前调查家庭附近主要的购物场所以及商品,进行记录;

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调查家庭附近主要的购物场所,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分为商店名称、

卖什么类型的商品、选择的理由。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

1.导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CAI视频播放:超市里、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2.说说:同学们看到哪些商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商品?

师总结:因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市场上买卖的商品即为“商品”。

3.说一说,议一议:平时同学们跟着家人去购物,都买了些什么?

4.你们购买的商品挑选几样贴在黑板上。(分组活动),(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商品图片贴在黑板上)。 5 . 议一议。

(1)这么多熟悉的商品呀﹗可是我只买其中一种,假若让我到购物场所到处找,可真浪费时间啊!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把它们分类摆放。)

(2)怎么给商品分类?(小组讨论分类)

6.动一动,说一说:(分小组将黑板上图片分类摆好,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食品、学习用具、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家用电器??)

CAI游戏:请学生将杂乱商品操作归类,对错学生共同评判。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有的按商品的性质分,有的按商品的用途分,都很合理。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商品, 初步认识商品丰富的种类。

活动二、想一想,做一做。

1.想想,说说:分类摆放商品有什么好处?(美观、方便??)

2.有些商品放在一起还会有危险。(CAI错误商品摆放,如生食和熟食,食品和化学用品等。)

3.你们在图中还发现什么?(说说更细致的分类。如食品分生食和熟食,干货和水产品等)。 学生更细地分类。

欣赏:CAI播放各种分类摆放的商品,简单介绍。

小结:把商品科学分类,才会使顾客更顺利地买到满意的商品,生活中处处是学问。

设计意图:了解科学分类的好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活动三: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

1.同学们,平时购物都到哪些地方买?(学生回答)你们对这些购物场所熟悉吗?到底去那家购物场所更好呢?下面,我为大家设置了三道游戏题考考你们,如果顺利通过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一个精明的消费者。

2.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CAI出示各购物场所,要求学生在快速转换的画面中,尽可能多地记住其中的购物场所的名称。(学生回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对其漏掉的部分进行补充)(答案:菜场、商店、商场、超市、专卖店等)

3.具体了解家庭附近购物场所的特点。

(1)(媒体出示)这么多的购物场所、,它们之间有哪些可以分成一类,为什么?

小组讨论:试着给所出示的购物场所分类,并说一说理由。

(2)小组汇报。

(3)活动:小小参谋——这些东西上哪儿买?请你当个小参谋。

(4)多媒体出示:

①蔬菜②电视③肥皂④书籍⑤李宁运动鞋⑥可乐

小结:各小组交流完,师生交流总结一下各购物场所的特点,进行下一环节的游戏。

设计意图: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

活动四、了解购物场所的类型、特点。

1.分组活动: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是哪个购物场所。

2.竞猜活动开始,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 。

3.评评哪组购物场所的特点说得最好?学生评价。(一方面总结了购物场所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小结:同学们,我们光说不练可不行,下面我们要实践一下,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进行下一个游戏。 设计意图:用游戏竞猜的形式,了解购物场所的类型、特点。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

活动五、超市购物我熟悉。

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CAI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每组购物场所不同)。让学生置身与购物环境中。

2.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大门口当“导购员”。

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 “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及其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由小组其他助手帮忙承担导购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学生表演完毕,观众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给予必要的补充)

6.评出“最佳导购员”和“文明顾客”。

7.谈收获:通过今天的游戏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教师相机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小结:本次活动到此结束,你们(最佳导购员和文明顾客)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满意。教师颁发最

佳导购员和文明顾客的奖品。

结束语: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购物知识,下节课我们将探讨一下用什么方式购物和付款,这也是

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应该具备的,课后,同学们去调查一下,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认识购物场所的类型、特点,能根据所需选择合适购物 场所。 小结:根据学情导行,落实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承上启下,巩固新知,为下节课的 学习做好任

务铺垫。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商品

食品

学习用具

生活日用品

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

各种购物场所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专卖店、社区便利店、村里小商店??

更多相关推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懂得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以来感受颇丰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李佼姣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懂得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通过教学学习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

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反思

我爱我的家教学反思我爱我的家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上课之前我让孩子们收集一张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教材上可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一个孩子怎么也不肯拿出自己的照片原来...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8篇)

多彩的课间生活教学反思教师杨红泉多彩的课间生活一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第一个分主题主要是让学生愿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在上课期间上厕所喝水在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作者高欣雅发稿时间20xx1213102656阅读次数807来源当我执教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后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本课...

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上完本节品社课我颇负感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了一翻新的体验和认识首先认识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教师本身的丰富学识的需求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紧紧地把握充分利用教材的设计思路才能很好地...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十一个课题第一单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有四个课题第一课是我的家庭第二课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课是我成长的故事第四课是lt我会做的事情gt第二单元是可爱的学校有三个课题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是...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doc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教学反思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小学陈思依教材分析说声谢谢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三个活动主题说声谢谢这一课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自己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观察进一步体会各行...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教学反思拟写人赵明礼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一节外表华丽但内心复杂的课说它外表华丽是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服饰信仰等等是一节容易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师陈雪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家人的爱教学目标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教学重难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教法讲授法学法预习讨论课前准备挂图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