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4.4.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

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我设计周晔在追悼会上的这种情感,在“预习检测”这一环节用回忆引出每一个小故事,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上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在“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这两环节中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抓住词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去挖掘,与学生产生共鸣还不够深入;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

改进。

篇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往事”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周晔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表达了自己对伯父深切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篇幅比较长,按照现在的课改,一节课要完成教学任务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前,我对本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抓住重点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和重点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

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幅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被又一次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我在课堂上一直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

篇三:

这次有幸得到教研室蔡老师和员村六小张老师的到校指导,使我上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收获良多。听了她们中肯而精辟的评课意见,静心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总结本课教学得与失如下。

本次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我 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 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 年的泪——佣人的泪——老人的泪”#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情感主线,现实与回忆交织,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与今日悲哀之间穿行。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出自,此链接!。其次是相关资料的引入。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和鲁迅先生名言诗句的引入,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运用了图片及音乐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三段配乐朗读令学生在忧伤的乐曲声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在 第三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跪,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闪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在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 同时,我还适时地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阅读习得的技巧在写作中得到迁移。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 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佣的话品味鲁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个别字发音未够标准,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篇四: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一个传递信息、讲书本知识复制给学生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文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子在教学时要注意点拨学生理解。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句的含义,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揣摩鲁迅先生的内心的心理活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悟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

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1、先让学生说说体会,然后引导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庞)

2、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学生谈感受)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心里想些什么?

生: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生:这都是社会的黑暗造成的。

生:现在的社会怎么这么黑暗呢?

生:现在的社会这么黑暗,不知道以后我的孩子还会不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这时,如果教师不作适当的点拨,学生的理解就只能在这里停滞不前了。于是,我就顺势做了引导:从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中,你一定对鲁迅有了很深的认识,你觉得在面对旧社会的黑暗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位战士。

生:他用笔写文章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师:对。他是一个积极斗争的。即使“碰壁”了也不放弃希望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此时此刻,他回想些什么?

学生再思考,再发言。

生:从他的叹声中,我想象鲁迅先生可能想:唉,我这一辈子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生:他想,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推翻呢?

生:他想,我们老一辈没有推翻旧社会,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进行到底。

生:他想,我们决不能再让下一代过这种痛苦生活了。

生:他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下一代将来一定要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政府。

生:他想,我已经老了,希望寄托在这些娃娃身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jiaoxuefansi.htm。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篇五:

今天我执教《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促进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鲁迅的幽默、乐观和关心大众疾苦的品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质,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走进鲁迅”,于是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上完这节课,反思自己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我觉得自己上课重点抓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教学,以文中重点词语为主线,并结合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目标落实的还比较到位。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到理解课文,到感受人物形象。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了词语除了本意之外,在具体语境之中,有蕴含着深层意思,比如,有语境意思、深刻含义、象征意思、引申意思等等。但是上了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将单元进行整合形式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相对就较多。每个教学片断抓重点词语,为中心句展开教学,有整体感,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

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学习其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片断,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

但是这节课虽然词语教学很突出,但是我觉得理解词语教学有的地方教的太细,像词语深层意思如:语境意思、象征意义、引申意义等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不必细讲,只要让他们知道词语除了表面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还有深刻的含义就可以了。这样也许能腾出一些之间为后面的环节更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还有,在理解词语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教学放手不够,从扶到放,应该梯度要明显。这可能是自己在上课时不够放手。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引起重视。上课的时候,多多给予学生放手学习平台,更有利学生自学、自主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李吉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深圳美中学校:李吉辉

金秋时节,我校开展了探讨“三五制”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老师们围绕这全新的模式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各抒己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有效途径。带着对“三五制”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浅显心得,我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课堂实践。这节课将我对“三五制”生态课堂的理解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第五单元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专题性单元。对于鲁迅先生,现在的学生了解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课前准备了鲁迅先生的详细资料,以供学生阅读,为这单元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还极力鼓励学生们去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朝花夕拾》、《呐喊》等。这些课前准备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对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感受到位,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跃然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可见,课前的资料收集积累对课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课堂”完全是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要求必须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它应该是“生本课堂”,是实现学生最有效学习的课堂,是一种原生态的模式。其中合作学习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会认为自己是小组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可以体现出来。在这种理念下,我认为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必须明确几个观念:

1、教材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学生训练学习技能的工具,只有走出语文课本的范畴才能教好语文。2、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必须尽力压缩,不得超过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要更少。老师的讲授必须是启发式的,要做到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应围绕一个有趣的问题展开辩论,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3、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必须有条不紊并高效的。只有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有高效的学习效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小组内的每个组员有事可做,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小组的“首席”,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4、评价不再流于形式。应让它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应是一种“成功”的体验。“生态课堂”本就是“体验”课堂——体验成功、体验合作的课堂。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成效果很明显,学生用前所未有的热情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回顾本节课,我觉得有几点点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下去!

1、将课文所在的单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

在制定本节课学习目标时,我就考虑到本单元是以“初识鲁迅”为主题编排的,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又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我把“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并把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设计成本课的高潮环节。实践证明,这个环节成为了整节课的亮点,取得满意的效果。在学习“救助车夫”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拓展到日积月累五中的句子“俯首甘为孺子牛”。通过对这句话的拓展,学生既对鲁迅先生的形象很好的认识,也彻底地理解了句子的寓意。将单元知识在学习中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连贯性,对知识的掌握有莫大的好处,也是高效学习的体现。

2、细致入微的设计学案。

一份好的学案,既可以指引学生的学习;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养成反省的习惯;同时还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各项能力的工具,提升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可谓一份学案多种用途啊!由此可见对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尽心尽力,考虑全面。在设计这套学案前,我给自己制定的设计理念是:细致、全面、引导、检测、评价。细致,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到课堂知识的检测,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我都斟酌再三,做到没有一丝的多余文字,没有一丝的遗漏。但还是存在一点不足: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环节的第一个问题: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应改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样问题就更准确了,学生在学习中思路就会更明确。全面,我希望这份学案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方法;到学习内容;到知识巩固;到学习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涉及并能有效实施。一份全面的学案才能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引导,在学案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我将学案设计了五步骤:回顾、合作、升华、落实、评价。利用学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使整个课堂自成一体,成次分明。检测,是一堂课学习成果的验收,是一堂课是否完成任务的试金石。一份完整的学案,难易适中的课堂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在“回归落实,转化提升”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大题,既有词语的基本训练,又有句子的理解训练,难易均有,适合所有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评价,“生态课堂”应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课堂。学生就应在学习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建立学习的信心,而这种成功就来自于学习评价。但以往的评价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中,那些学习潜能生很难从老师手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评价。所以我在设计这套学案时,把评价的权利下放到学生自己手中,下放到小组长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和课前小练习的完成性评价,我交给了学生自己。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我分为参与性评价和完成性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组长。最后,则有老师进行学习的总评价。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证明,这套学案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老师鼓励的眼神,对这样的眼神,希望我们不要在吝啬。

3、老师应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课堂是随息万变的,难以把握。很多老师习惯“牵着”学生走,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学生完成学习,这样就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生态课堂”中,应是师为学而引,生以问而导。这说明老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引导学

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措施。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阶段,我找准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以启发性的问题: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以此为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的速度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使教与学处于和谐共振状态。在利用”品读小练习”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使得学生在感悟鲁迅先生高尚品质时实现了效率最大化。在反馈环节,学生按照品读小练习进行了学习成果反馈,既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了巩固,又训练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而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中,我以平等的关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对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好习惯及时加以鼓励,而出现的小问题拨乱反正,及时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是本节课时间比重最大的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正好印证了“生态课堂”的开放性原则。

4、教学设计应从学生需求出发。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我认为“生态课堂”就像大自然一样,学生是自然中的一棵树、一根草,老师就是阳光与雨露。当学生需要阳光时,老师就是一轮骄阳;当学生需要水份时,老师就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当学生生病时,老师就是啄木鸟??总之,生态课堂以需要为准则,合理利用一切生成性资源,而不是机械性的操作。在课堂开始,我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明确自己的所需,再在自主学习中进行解决,最后再是评价收获阶段,让学生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问与大家交流。强调每个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智慧。整节课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自成一体,实现了学生“生态”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5、及时多样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法宝。

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合理的、鼓励的、引导

性的评价,会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老师的评价应当鼓励质疑、鼓励创新、鼓励合作、鼓励互助。既要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保护,又要体现对学习的正确引导。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奖励机制,实施小组间的竞争,用累计积分奖励,来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将自评、组评、师评三者结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无论在任何学习环节中,都有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一措施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不少的老师,在课堂上奖励随意而为,没有下文,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我在设计时,特别注意到这点,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我对各组竞争的结果加以总结,评选出学习优胜小组,并在学案上记录下来。在学习结束后,老师根据学案上的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总的评价(注:对于学习优胜小组的成员有评价加星的福利),并把这次课堂的总评价登记在册,一周汇总一次,对杰出的学生和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做到了奖励不再流于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

任何的教学设计都不是最完美的,课后我也发现了不少的不足之处。在课文自主学习中,我能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关键词来进行品读。但对鲁迅先生个人的品味仅仅限于课文,没有很好的拓展出去,导致对鲁迅先生个人的品味不足。学案中对问题表述的语言不够精炼,如: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课文从哪里”改为“从课文哪里”就更加严谨了。小组合作学习中,仍有极个别学生无所事事,未参与学习。说明小组长的管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应该对小组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升小组长的管理能力。老师对时间的把握还是不精准,在“回归落实,转化提升”如果时间再多出2分钟就合理了,这样学生就会全部完成,而不是因时间不足只好选做了。

我觉得设计一堂课,可以让你深刻的了解教材,了解学生,会让你觉得教学也是要细致入微的,也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工作。但课后反思一节课,却可以让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成功,同时也发现自

己的不足。反思之后,将是提升的一个崭新的你。

作于20xx年12月10日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爱戴之情上了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章海玲20xx年10月28日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高频率地在课内互...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促使学生多读以读悟情学生在我为他们作以简单时代背景介绍后学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了较深的认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深刻了从而很容易理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山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教师王培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课文通过周晔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作者先写由鲁迅先生的逝世看到的场面引起的回忆接着分别叙述了伯父鲁迅生前的四件小事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爱戴之情上了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高年部语文老师本周我们高年级组就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进行了说课上课现就此活动反思如下首先是优点一采用主题教学凸现教材特点1教材特点这是一个在文化上以认识鲁迅在知识体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先生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陆续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次复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以读为本平等对话真切感人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于老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继续学习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