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耒阳市马水乡坪田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时间:2024.5.8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记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时间、主要民族和影响;

记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北朝政权更迭情况。

二、练习反馈:(3m)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各组由7、8、号二人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各组单双号交叉批改,正组长批改黑板,副组长统分。)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有( )、( )、( )、( )、( )他们号称( )。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

3.北朝包括( )( )( )( )和( )。

三、自学讨论(10-12m)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任务较多时,由小组长分配任务,难点可以讨论。客观题可以统一答案,小组长分配展示任务,最后小组内部小展示)

1、西晋实现短暂统一是在什么时候?西晋时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内迁?

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3.用箭头和方框简单画出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四、展示提升:( 23m)(第1组展示第1题,第2、3组展示第2题,第四组展示第3题1、2、3小题,第5、6组展示第3题第4小题,先小组展示,然后准备大展示)每组由3-4号,1、2号进行讲解,相互补充,其余所有同学注意聆听,任何人可以提问质疑,质疑多且恰当的多加分。科代表和教师点评,行政组长注意及时加分到各展示小组。

1、回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了黄河流域?

2、假设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北朝,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状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魏主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两则材料中的“魏主”是谁?

两则材料的中心问题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北语”和“正音”各指什么?

(4)“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五、梳理巩固 (课件展示)整理导学案,梳理本节所学知识,检查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记忆本课的知识点,科代表简单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小组长小结本小组学习所得和不足。(4m)

六、检测达标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

(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4.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

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B.创立了科举制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5.(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六、课后反思:1、收获、感悟:

A、有点成绩 B、不错 C、一般般的啦 D、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呢 批阅情况

【快乐链接】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这段话清晰表明: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以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有关。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关于 3

“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迁都洛阳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孝文帝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其结果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客观上,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方便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也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当然也促进了历史的前进。

4


第二篇: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案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初一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现象和孝文帝这一历史人物事迹

(2)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分组安排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中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鲜卑孝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巩固了鲜卑贵族对北方的统治,有力地加强了北方的统一,为以后隋朝的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本课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这种盛况是由各兄弟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法 引导讨论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具

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打开百度图片,

介绍北魏皇帝孝文帝从而导入新课

大屏幕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教授新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让学生阅读课本114一115页“导入框”以及“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插图《北魏骑马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打开百度图片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的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和相互影响,已出现了 的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阅读课本115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课文,打开百度图片

1、北魏建立以后,定都

思考讨论: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2、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

细读课本,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提到的洛阳的繁荣与发展外,引导学生思考迁都与民族融合以及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关系。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阅读课本115一116页“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文和插图《汉族服饰俑 鲜卑族服饰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文献资料·《魏书》摘录”等,

思考回答:

1、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内容呢?请你在课本上勾划出来,并找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六个关键词,写在下面 、 、 、

2、孝文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后,教师可生动有趣地讲述一项或几项改革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评价和感受。

(二)、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及注解部分,要求学生做出北朝更替的简单图示:

完成下列表格

北朝的分裂: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合作探究

1、请你“动脑筋”:北魏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多用“孝”字作为谥号,这是为什么?

2、大家来议一议: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这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我们应学习孝文帝的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

课后拓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得到了后世的赞誉。但同时你也可以看到,孝文

帝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小的。结合当前我国的改革情况,你认为进行一场改革,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3、下列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朝代是( )

(1)曹魏(2)南朝(3)西晋(4)北魏(5)北朝

A、(1)(2)(5)B、(2)(4)(5)C、(1)(3)(4)D、(2)(3)(4)

4、下列不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是( )

A、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B、孝文帝羡慕洛阳的繁华

C、迁都洛阳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迁都洛阳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5、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他是哪个政权的统治者?

2、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他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3、他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环

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大吴中学庄健川教学反思一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总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江南美人时光飞逝转眼又来到了期末今年我担任的是七年级6班7班8班9班和10班的历史教学回顾一年来所做的工作特作总结如下首先我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二道中学周淑兰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威宁县第三中学郭娟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1月29日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20xx年11月19日七年级历史组吴凯这段时间是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教师阅卷讲评以及反思都顺利进行七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的历史这门学科并初步掌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1月16日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20xx年11月16日七年级历史组吴凯这两周是本学期的考试周11月7日举行了期中阶段测试在这两个教学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黎母山中学曾兰兰又放假了回想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每当看到成绩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数还有孩子们考后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9月15日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20xx年9月16日七年级历史组吴凯这两周是开学的头两个教学周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级喜欢又陌生在前两个教学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