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学反思

时间:2024.5.8

走进《林海》

王怡珺

《林海》是六年级上册第14课。作者老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先讲了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然后又通过联想,写出了大兴安岭对国家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他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这一课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反思一下。

一、导入激趣,紧密联系生活。教学这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请见过大海的同学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学生会说,“一望无际”,这恰恰也是林海的一大特点,我随即边播放林海的视频,边说,“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一个特殊的海,那就是东北大兴安岭的林海,去欣赏一下那儿独特的美。”这样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了起来,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情境,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课文。

二、体现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学习这节课时,不管是对大兴安岭的认识,对词语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我都没有为学生设下框框,而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说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学习方法。我只是站在点拨、引导的位置,把学习的机会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保障了学生“读、思、议、说”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重视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习批注。如何结合课文内容来学习批注呢?我的教学策略是“根据主题,练习批注”。课文分别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我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请他们品读相关内容;圈圈画画相关词句,找出特点写好批注,然后在全班交流中谈谈感受。先以“岭”的学习为抓手,带领着学生一起学习,品读词句,在白板上规范地圈画词句,写上表明自己感受的批注。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举一反三,“岭”和“花”这两部分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批注这个学习内容也就内化成了他们自己的本领。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能重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将受益无穷。


第二篇:《快乐的杉树林》教学设计及反思


1、快乐的杉树林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积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

⒉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⒊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在理解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杉树林四季的特点。

⒉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⒈出示几幅杉树林的媒体画面,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生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板书:杉树林

⒉结合看到的画面,用一二句话说说对杉树林的印象。

⒊补全课题,齐读

说明:

媒体的情景创设,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杉树林,并在表达中说出自己对杉树林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补全课题——“快乐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并用“—— ”划下来。

⑶圈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⒉学生交流,师相机出示:

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板书:无穷的欢乐

⒊出示有关表示时间的语句,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⒋引读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和表示时间的语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表达顺序: 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

春回大地——

1

天渐渐热了——

一阵阵凉风吹来——

冬天来了——

我家门外的杉树林——

⒌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⒍完成填空:

?? (什么季节) (干什么)

板书:做游戏 避暑 赏景 玩雪

说明: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读读、划划的过程中知道文章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在“分述”部分又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一个填空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又让学生在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三、深入研读,读说感悟。

师: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杉树林四季的景色。

㈠ 默读课文2—5节,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划出有关句子并说说理由。

㈡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交流,随机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学习第2小节(春天)

⒈指名交流,说说感受。

⑴出示: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

①引导关注文中的“一??就??”,感受小伙伴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

②抓住“毫不在意”、“毫不在乎”两个词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对我们毫不在意,对我们在意、在乎的是 。

(孩子们尽情玩耍时心中充满了欢乐,指导朗读)板书:荡秋千

⑵出示:春天来了,杉树林长出嫩绿的幼芽。没几天,绿芽就渐渐地长成草绿色叶子,最后越长越大,就成了一根根针似的叶子。

① 读读这句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春天杉树叶发芽长叶的过程)

2

② 再读读,从作者对杉树叶变化的细致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杉树叶生长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中,感受他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

③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

说明:

本环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学生比较多的关注到的是孩子们在杉树林玩耍的内容,从“受了责骂也毫不在意,屁股疼上三天也毫不在乎”等语句中体会到童年的快乐,容易忽略对春天到来,杉树叶变化的描写,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观察的如此仔细,正是体现了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而对杉树林的喜爱正是源于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也为后文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第3小节(夏天)

⒈指名交流,出示: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叫着。 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⑴比较句子,哪个词用得更好?

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叫着。

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热,不断地叫着。

⑵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盛夏“天热”的程度,从而真正理解“酷暑难挡”) ⒉出示: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我们不约而同地带着椅子、板凳到杉树林里去避暑。??杉树林里凉快极了??有的下棋,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生机。

⑴读这段话,你从哪个词中最能感受到作者杉树林的喜爱?说说理由。

①理解“胜地”。

②结合生活展开想象,假如是你,你还会在树阴下做些什么?

③体会“胜地”文中的真正意义,理解加引号的原因。板书:“胜地”(我们的快乐天堂) ⑵朗读体会杉树林在酷暑难挡的盛夏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做作业 下棋 做游戏 说明:

本环节仍旧围绕“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并说说理由”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杉树林给“我”带来的快乐。这一部分的教学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字词从而理解盛夏的酷暑难挡,再引导学生关注“胜地”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胜地”原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作者将不起眼的杉树林称作“胜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树林给孩子们带来了的无限乐趣及作者对这片树林的情有独钟,从而也解决了“胜地”加引号的原因。

▲学习第4小节(秋天)

3

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色变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望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⑴自读,说说体会。

⑵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⑶秋天杉树林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引导学生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⒉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并通过合理想象感受秋天的杉树林能给孩子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从而体会到杉树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⒊秋天的杉树林真是令人向往,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着念念。

引读:秋天的杉树林是最美丽的时候,你瞧,杉树林更新换貌了!杉树叶子的颜色开始变化了——,秋风扫过又是无限美好——,夕阳和晚霞——,雨后的水塘——,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

⒋积累背诵这小节

①出示要求:默读这一节,能不能从树叶颜色的变化、落叶的无限美好、以及“我们”的感受背诵积累。

②媒体出示秋天杉树林的美景以及孩子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带这意境朗读、背诵。 ▲学习第5小节

⒈同桌互读第5小节,并说说从哪儿感受到了“冬日杉树林的美丽以及我们的快乐”。

⒉交流(美丽:引导学生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理解“粉妆玉砌”,体会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随机指导朗读)。(快乐:引导学生抓住“有的……,有的……,”以及最后一个省略号体会杉树林使我们的冬天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板书:堆雪人 掷雪球)

⒊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份快乐,来!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明:

对秋天、冬天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读感悟和教师提示性的引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教师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四 总结课文,拓展迁移。

⒈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回顾全文内容,再次点明文章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结构特点,并板书。 ⒉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与作者心灵相通,那么就请你选择一个季节,结合板书,联系课文内容并通过合理想象,介绍一下作者家乡的杉树林吧!

4

出示练习: 的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

(什么季节) (美景、愉快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春天捉迷藏;夏天捉知了;秋天拣落叶,制作标本;冬天给杉树穿上冬装……能仿照文本内容把这一画面说具体。

(课内交流以后对自己的写话作进一步修改,誊写在练习本上。)

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回顾中加深对文章整体性地把握,另一方面再次点名文章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最后一环节的写话练习旨在复习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表达课文有关内容,以写促读,加深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附板书: 1、快乐的杉树林

总 起 分 述 总 结

春天 做游戏(荡秋千)

夏天 避暑“胜地”(做作业、下棋、做游戏)

快 乐 无穷的欢乐

秋天 赏景

冬天 玩雪(堆雪人、掷雪球)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杉树林》是一篇优美的写景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我家门前杉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我们在杉树林活动的情景,并写了杉树林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抒发了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全文文笔流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本篇课文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全文紧紧扣住“快乐”展开。第一节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杉树林四季景色的变化和我们在林间活动的情景,充满了童趣。中间四节表达结构都先描写富有季节特征的林中景色,再写孩子们在林间快乐玩耍的情景,写作手法基本相同。文章最后再次点明中心。因此教学中 5

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那份意境,体会作者那份情怀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特点,进而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也逐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但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因而放弃字词教学,对于课文中学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的词、句还需教师适时点拨,从而协助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

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品词析句等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并适度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积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

字词教学虽然不是五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是正确地理解词义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句段含义的正确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等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领悟文章内涵。如:课文第三节中写道: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此处“胜地”加上了双引号。这里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胜地”原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作者将不起眼的杉树林称作“胜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树林给孩子们带了的无限乐趣及作者对这片树林的情有独钟,从而也解决了“胜地”加引号的原因。

“春回大地、酷暑难挡、秋高气爽、粉妆玉砌。”是描写一年四季的四字词语应该结合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积累。

目标二: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展开描述,点点滴滴都透露着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内容,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课文的语言,感悟文本、浸入文本,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目标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借助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手段,读 6

中体会,带着感受读”,这种“品悟读”的方式是本课朗读训练的特点。课中理解重点句的环节都体现着这样一种朗读训练理念。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从知识技能,还是过程方法,情感目标价值观,都作了整体的考虑,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四、关于教学设计

多次研读了教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堂教学。本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总览全文,整体感知。

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因为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重点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如:课开始,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出示一个填空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也让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初步感知中,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多维推进,板块聚合。

经过初步的整体感知后,需要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和几个相对集中而有独立的板块,把必要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要素聚集在板块中,整体推进教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维度都可以作为一条主线,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顺藤摸瓜、一石三鸟的效果。本课的教学以知识与能力主线,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渗透其中。本课设计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板块,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知道文章写作顺序,了解课文大意;第二板块,研读课文,找找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说说理由,在品读词句、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训练表达能力,并能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第三板块,总结课文,拓展迁移,并进行写话练习。在读、说、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读、说、写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激发起学生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三、以读促悟,沉浸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贯穿着这一想法。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之情。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的字词,在自读过程中用心感悟,在媒体的创设中加强直观感受,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情感,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及对童年快乐 7

生活的留恋。另一方面在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始终在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特点,进而让学生深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总之,在这堂课中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教学反思

⒈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用自己已有的理解水平、感情经验解读课文,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⒉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

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游离与文本内容,应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巧妙地加以运用,促使学生在迁移中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较易把握,学生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跟随作者一起在杉树林里嬉戏,感受到了那片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请学生选择一个季节,联系课文内容并通过合理想象,介绍一下作者家乡的杉树林。如果学生只交流文本内容,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是你在这一片杉树林中,你是如何游戏的,说来听听,在给了学生准备的时间后,再让学生交流,相信学生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他们眼中的杉树林,自己自由畅想着在杉树林中快活地做着各种游戏。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说的话写下来。我想,长此以往,经过举一反三地练习,不仅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训练材料

⒈按要求摘录文中的句子或词语:

⑴“吃苦头”的具体表现:

⑵“酷暑难挡”的具体表现:

8

⑶ 与“避暑”相对应的句子:

⑷ 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⒉把句子写完整:

⑴(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 )。

⑵( )是我们的天下喽!我们( )。

⑶ 下雪了,四周一片白。( ) 。 ⑷ 春天到了,公园里满眼都是绿的。( )。

3、把自己当作讲解员,向大家介绍杉树林四季的特点。(任选一个季节,100字以上) 9

更多相关推荐: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教学反思王新东在我们语文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构建朗读课堂活动中我和袁老师共同执教了林海这一课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选编这篇课...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教学反思杏林小学李秀川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教学反思兰西五小周丽林海这篇课文是老舍先舍的文章是一篇老课文这设计这节课之前看了很多教学参考的资料想法很多但总是觉得不合适最后我大胆的采用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成功点之一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教学反思林海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了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

08.1《林海》教学反思[1]

林海教学反思龙川县实验小学黄兰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多读短小精粹的诗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后反思九月份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为顺序生动细腻的描写了小女孩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刻画了人物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精选16篇)

目录1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陈凤霞12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陈凤霞23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于爱香34四个太阳教学反思陈凤霞75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赵敏96荷叶圆圆教学反思宋丽杰117夏夜多美教学反思赵敏128我们成...

《井冈翠竹》教学反思

井冈翠竹教学反思本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山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山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全文洋溢着作者对井冈山翠竹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情在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让收集了资料的同...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李妍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文章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孩子的童年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童年里鲜明的记忆我们真切地...

音乐第五册《大海的歌》教案说课反思

小学音乐第五册大海的歌教案黄晓誉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2学唱歌曲云3表演歌曲云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

音乐第五册《大海的歌》教案说课反思

音乐水手教案任课教师邹柏海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云2学唱歌曲水手3表演歌曲水手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云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2听唱法学习歌曲水手通过教师范唱学...

1.《看海》教学设计

1看海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

林海教学反思(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