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

时间:2024.5.1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木笛》教学设计

执教:康艺学校 范利玉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2、 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并学会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运用。

3、 以读悟情,体会朱丹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手抄报”资料展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考场”情境

1.导入:一个优秀的木笛手正在参加一个乐团的考试,经过激烈竞争他进入了终试,他抽到这样这样一个题目: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时,他却由于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挥泪离开了考场。让我们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一起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的内心世界。

2、板书课题:木笛

3、概述课文的大致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进入考试”、“放弃考试”、“破格录取”等词复述课文,用要素串联法,抓住重点词汇、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4、面对“放弃终试”“破格录取”,你有什么疑问吗?

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成一个大问题: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二、 关注对话,引入资料,了解放弃原因

(一) 关注对话,初步感知

1、 浏览课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

2、 引导学生悟读对话内容

3、 体会“沉寂”,追问学生考场为什么而:“沉寂”?(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日)

(二) 引入资料,课前资料收集“成果展”

1. 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介绍。

2、教师总结引入资料,学生引读

3、交流:这仅仅是一连串的数字吗?

(你从这一些血淋淋的数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你们心中有着怎么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在朱丹的心里 ,这是一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的耻辱的痛。在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

4、 朗读大师和朱丹间的对话,你怎么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角色转变:如果你是朱丹)

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会为你的前途担忧吗?你经过了初试、复式,你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样放弃了吗?

(注:抓住“悲凄”“深深鞠躬”等词,体会朱丹的难过,歉意。)

联系一二自然段中“要求苛刻”“竞争激烈”体会机会的来之不易。

方法总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动作对于了解人物情感特征的重要性。

三、 品味感悟,体会原因

1、 在考场上,朱丹放弃了什么,坚守了什么?

(放弃了---,坚守了----,考试、艺术前途、爱国之心、民族精神)

2、 过度:为了祖国的尊严,别说是艺术前途,即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无所畏惧!朱丹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默默地走了,当他走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仅仅是朱丹一个人在哀痛吗?还有谁? (出示课文片段,配乐朗读)

3、 品味笛声:读了这几句话,你对朱丹有了哪些了解?

(内心悲痛,充满仇恨,演奏水平高超)悲伤、难过、让人落泪,如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哪个词?(如诉如泣)

四、 受到感染,破格录取

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这位大师,让他做出如此的决定?

(高超的木笛演奏水平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 读诗升华,结束本课

1、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2、以著名诗人王久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作的长诗《致大海》,情感朗读。

板书设计:

心怀祖国 不忘国耻

铭记历史 爱好和平

教学设计简析:《木笛》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预习成果展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资料收集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遵循以“读”悟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文本教学中,以阅读写作的方法渗透为主,将阅读写作的指导以文本内容相融合。


第二篇:《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把记叙文的要素作为知识切入点,结合中考典型范例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

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题,在记叙文阅读方面主要考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基于此点考虑,特选取中考语段《第二次冒险》这篇文章,因为它的隐含信息点比较突出,所以学习此文就用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寻找本文的六要素,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等,那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三、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他们在记叙文阅读中往往失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缺少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只有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技法,学生才能够在解答上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即使学生做上千上万道题,也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本节课想从学生认为很

简单但又很重要的六要素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升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②用概括内容或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③由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性格及写作手法等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难点:1、学会找寻文中的隐含信息

2、学会从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品读法3、延伸拓展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很快就要迈进中考的考场,但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烦恼:“怎么我的语文成绩总也不见提高?我的语文总会在阅读上丢很多分?”有这种烦恼的向老师示意一下,(有很多同学举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摸索阅读技巧,找寻阅读规律,来尽可能快的提升你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呢?(同学点头示意)今天我们师生合作由记叙文的六要

素作为切入点对记叙文阅读分析做一尝试。

二、教师讲述:如何寻找记叙文的六要素呢?同学们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甚至不值得

一提,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下面的练习。

(一)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1、请你说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买桔子”一段的六要素。同学回答,最后明

确。

时间:开车前 地点:月台上 人物:父亲和我

起因:父亲怕我途中口渴 经过: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结果:我和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

教师归纳:这篇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在文中是找不到原话的,它需要我们根据文

章内容自己去概括。这是第一种情况。(多媒体展示: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2、第二种情况:时间、地点、人物需要我们寻找文中的隐含信息(多媒体展示)那么如何

去寻找呢?

①多媒体展示中考语段《秋天的怀念》

文段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春天。(根据文中的两个句子判断出来的。)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人们的常识:秋天大雁南飞,本文开花的季节、北归的雁阵就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春天。

②多媒体展示第二个中考语段《华老师,你在哪里》

这是一篇写实性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王蒙(文中学生的名字叫王蒙)

③结合中考篇目《第二次冒险》回答:第(10)段“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

望的”一句中“当时的情况”是指什么?同学研读,师生互动,最后明确:

①那时差不多天亮了(时间)。

②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地点)。

③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人物)。

教师总结:这个题是寻找文中的三个隐含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这个题的训练,

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寻找记叙文的要素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讲述:

(二)起因:不同于背景;

举两位同学因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打架的例子来区分。

打架的起因: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

打架的背景:两位同学原来就有矛盾

经过:人物+事件(语言精练即可);

结果:分为两种情况

1、叙事类文章:只要事情的结果。如: 20xx年河北省中考题《木笛》事情的结果:朱丹

被音乐大师录用。

2、感悟类文章:事情的结果+感悟 如:举《中考复习指导》的一篇,文章《种一片树叶》为例,事情的结果:我知道我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即树叶长不出大树) 但我为我拥有的这

份童心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结合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第二次冒险》的六要素:最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时间:19xx年春(或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地点:法国诺曼底地区

人物:六个德国冲锋队员、安道特、法国一家人

起因:德国兵搜捕安道特。

经过:安道特向法国一家人求助,结果法国妇人的丈夫被击毙,安道特逃脱后又再次向法国

妇人求助。

结果:安道特获救。

三、教师讲述:寻找文章的六要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个阅读题,我们会发现,找到了六要素会为你读这篇文章开启一扇门。比如,我们发现,记叙文阅读经常考查的第一个题是: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概括文章内容)。那么如何概括呢? 老师在这里不妨教给你们一个公式:主人公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即:

人物+时间+事件+结果

结合公式,学生归纳,教师明确答案:安道特在德国兵搜捕时两次冒险向法国妇人求助,最

后安道特顺利获救。

2、“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教师启发:在当时根本没有逃生希望的情况下,安道特却得以逃生,谁的功劳?法国妇人。

明确:本文从一个侧面表现女主人的崇高品质。(提炼中心)

3、为什么“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xx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 教师启发:老师想问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法国农妇会奋不顾身甚至牺牲一家人的幸福去救一个陌生的美国兵呢?这还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战时期,法国人民深受德国法西斯暴行的蹂躏,而美国是法国的同盟国,法国妇人不止代表他们自己,代表的是法国人民,他们是法

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明确:法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安道特深受感动。(把握思想感情)

4、你认为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塑造女主人这个形象运用了什么法?同学讨论明确:

性格特征:镇定、坚强、勇敢、善良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

5、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的?(题目的双重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之后,又一次冒险到女主人家避

难;(2)女主人在救助安道特、丈夫遭枪杀之后,又一次冒险把安道特藏了起来。

6、本文运用第几人称及作用?

教师讲述:阅读中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读起来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写起来自由开阔,不受任何限制。

本文运用第三人称。

7、本文写作顺序及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8、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含义)学生品读回答,教师明确: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推进”表现了对法国农夫毫不犹豫行动果断的赞美。第二

个“推进”表现了对德国法西斯野蛮行为的憎恨。

9、“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学生

品读,最后归纳:

(1)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

(2)进一步突出了法国妇人的崇高品质。

(6—9题可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时间灵活处理)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结合《第二次冒险》进行了阅读分析,不仅找出了文章的六要素,而且以它为切入点引发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性格、分析写作特点等。找准了切入点,就为你的阅读开启了一扇门,运用这种方法,当我们读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里面的好文章时,不但能读出很多信息而且还可以编出一些题来,这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就更加深入,阅读分析能力提升会更快,找到了阅读规律,就为你的中考开启了一扇成功之门,相

信同学们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结合20xx年河南省中考题《让我看着你》试着用六要素这个切

入点来进行阅读分析。

教学反思

初四的同学很快就要迈进中考考场,在毕业复习这有限的时间里,怎么样为他们的阅读点睛,一方面引起他们对阅读的重视,一方面又不至于陷入题海战术,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多年的毕业班教学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这节课就是其中的一节,本节课以几个中考语段为典型范例,以六要素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等,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技法,但这节课还是有些地方开掘的不够,比如提炼中心,还可结合卒章显志、首尾提示、分析归纳、依托背景等多种方法加强训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办法把它展开,没有讲深讲透,再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也影响了一些课堂效果,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不断

完善,更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附板书设计:

概括 文章内容

提炼中心

把握感情

人物性格

题目含义

分析 写作特点

点评

复习课很难上,讲此课往往无头绪,尤其是记叙文阅读课知识点很多,切入点很难找。如果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这节课由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涵盖了寻找隐含信息、归纳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把握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等中考热点信息及题型,期间又穿插了大量的中考记叙文阅读篇目,看出老师丰厚的知识积淀,课堂上理性认识与感性训练结合,学生乐此不疲、学有所获。短短45分钟,记叙文的六要素一线贯穿,课堂上亮点迭起,六要素又似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记叙文阅读之门,教学设计新颖,有梯度,学生接受却无难度,实为一节效果颇佳的记叙文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非常成功。

更多相关推荐:
背影 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爱比较难但是如果从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他们的理解就相对比较简单背影是父爱的凝聚课文第六段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两次背影的集中描写所以第...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背影第1课时课时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课内比教学反思为了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教师间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发出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号召在全校65名教师间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比武活动在本次课内比...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分析课文要选好角度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

《背影》教学反思

永远的背影背影教学反思语文组冯言丽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自然见长每读此文我都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不同的时期读总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记得八二年第一次教读此文时喜欢辞藻华丽的我居然没什么感觉觉得此文平平更别...

背影教学反思2

背影教学反思2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感情深挚的美文教学前先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

背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课时决定尝试一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思路我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出作者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