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9

课题《草船借箭》

第  一 课时

康城中心校小学                               主备人:辛明昊

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读写生字;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3、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课件出示)

师:完全正确,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一、激情谈话,直切入文。

师:打开课本,翻到19课,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把课文分成那几个部分?文章比较长,比一比谁能比较快速、高效地读好课文!

(出示分段:起因,1、2自然段;准备,3—5自然段;经过,6—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抓稳字。

1、反馈字词学习情况。

妒忌 私自 甘愿

都督 丞相

迟延 擂鼓 呐喊 支援

曹军 水寨 幔子

2、反馈初读课文情况,切入中心句。

师:读了课文,我们清楚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可面对这样的结果,一心妒忌诸葛亮的周瑜心情如何? (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声长叹,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师:是啊,周瑜自叹不如,长叹一声——(加入叹息声)

师:就带着这深深的叹息,周瑜长叹一声——

三、再读课文,深究字。

师:叹到这儿,同学们,你们叹出了什么问题?

师:总而言之一句话,同学们都想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划出来,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圈句中关键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好好体会体会,想想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知人心)

▲识曹操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抓住“笑着、一定、只管”有机展开)

师: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望着这条军令,诸葛亮在笑什么?他还在笑曹操什么?

师:是啊,诸葛亮就看透了你曹操(板书:谨慎多疑),于是乎,他笑着说——(一起读)

师: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难怪乎,周瑜要长叹一声——

师:一个笑字,让我们领略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看透了曹操,除了曹操,还看透了谁,要让周瑜自叹不如呢?

▲识周瑜

师:是啊,周瑜找来诸葛亮商议军事,问——

(课件出示)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师:周瑜为什么这样问?

师:诸葛亮会怎么答呢?周瑜又会怎么问呢?是啊,同学们读读这段对话,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诸葛亮没有上当,并让周瑜自叹不如?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师:谁来读读!再给自己找个伙伴。

师:诸葛亮啊,诸葛亮,周瑜这一问又一问,你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师生扮演读)

(抓住:“十天造得好吗?”反复地问)

师: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只要三天。

师: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师:此时周瑜的心情如何?文中就有一句话表达了这一点,读出来!

(课件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师:什么是军令状啊?望着这一纸军令状,诸葛亮早已想到了什么?还想好了什么?

师:是啊,这一切诸葛亮都想到了,对吧?究竟他看透了周瑜什么?(板书:妒忌心强)

师:是啊,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把周瑜本人都看得这么透,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识鲁肃

师:诸葛亮还看透了谁,要让周瑜自叹不如呢?(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课件出示)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抓住“果然”理解鲁肃)

师:诸葛亮料到了鲁肃什么?还料到了鲁肃什么?

师:是啊,诸葛亮究竟看透了鲁肃什么?(板书:忠厚老实)

师:于是,周瑜情不自禁长叹一声——

四、回首课题,回归字。

师:周瑜自叹不如,无耐地长叹一声——

师:是啊,望着那草船之上,成捆成堆的箭,周瑜,不由得想到了些什么?拿出笔用上两三句写一写周瑜当时的所感所想。(机动)

师:是啊,最终周瑜带着那深深的失落,长叹一声——

师:这节课,我们在周瑜和诸葛亮虚虚实实的较量中,认识到了曹操的——,

周瑜的——,鲁肃的——,更领略了诸葛亮的——

师:草船借箭之中,诸葛亮还有哪些神机妙算要让周瑜长叹一声呢?下节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谨慎多疑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周瑜 妒忌心强 知人心

鲁肃 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我们学校曾经在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中开展过一个主题研究,名字叫“让关键性内容起到关键性作用”。“关键性内容”,我们的理解是文本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或句或词等。基于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我从如何在《草船借箭》一课中,让本文的关键性内容起到关键性作用角度出发,试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

《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从网上参考了很多资料,有的从“借”入手,有的从“笑”入手,有的又从“词语”学习入手,总之花样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来展开教学的。所以对于这篇文章,关键性内容就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确定了关键性内容之后,就开始思考采取怎么样的关键性策略,来引导学生达成对关键性内容的解读。最后决定从周瑜这“长叹一声”的叹字来展开教学,进一步梳理出本课的关键性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

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要在一节课内讲完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设想了通过解读诸葛亮的“笑”,梳理出关键性的辅助问题——诸葛亮看透了谁?还看透了谁?这样来完成对诸葛亮“知人心”内容的理解。

有了这样的设想,再是通过找句、圈字、生生表演读、师生表演读的具体方式在第一课时里来完成周瑜“长叹”的原因——诸葛亮知人心内容的解读。

但是在教学过程,由于个人教学经验的不足和教学水平的不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

的是:

1、在引导学生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自然,显得有几分生硬,问题在于自己的课前谈话部分没有组织好,没有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三国人物”。应当在学生说出三国人物的名字时,再追加一个问题,“你了解他的哪些故事?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这样既让发言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让全班的学生都受到三国知识的熏陶。

2、课堂的应对技能还不够,教案意识还比较强。特别是在引出第二自然段“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时,显得相当生硬,其实可以在学生说出“周瑜设的是一条破计”这个时候,就追问学生一个问题“他设的是一条怎么的破

计?”,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出示“周瑜问诸葛亮的那句话”,这样教学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相当不成熟的课,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②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③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大雾漫天”,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④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⑤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敢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2)对词语的理解。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迟延:耽搁,拖延。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弓弩手: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辅佐君王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第二篇:草船借箭 教案


草船借箭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在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还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

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教学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人教社20xx年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课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寺坪小学孟君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

19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19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读文学名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本课第一课时设计的目标是一认识本课生字二理解课文内容说清借箭的过程这个目标的设定依据之一...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高密市周阳小学常明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一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范文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在教学时我也按照教材逐步分析力求把课文讲细讲透让学生充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学习他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说这让我们对全文的理解和对诸葛亮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诸葛亮之所...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

草船借箭 教学案例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横沽小学王丽娜20xx5草船借箭案例分析在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问生老师你们都说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师未回话看了看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学生面面相觑师同意诸葛亮...

20xx。4《草船借箭》设计、反思

211教学反思附课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文中归纳出借箭成功的原因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抓住前后句子的联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情感...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与反思意的语气并出示电视课堂里的小朋友的示范读2教师小结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