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听课反思

时间:2024.5.2

听课反思

本周末,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院主办的开展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让我真正与众名师近距离接触了一把,真正感受到名师就是名师,无论是他们的教学报告还是他们的现场教学,无不让我受益匪浅.

活动一开始,特级教师吴正宪就展示一个专题报告“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用贴近平时教学的案例向我们介绍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各种方法.接着吴老师又上了三年级《重叠》一课,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自然,没有华丽的课件演示,用最传统的黑板加笔,最简单的教具数字卡片演绎了一堂不普通的课,让所有在座的孩子的老师们都意犹未尽。

吴老师曾说:“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收获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

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在大师们的手中却能演绎得如此精彩?而当我们去驾驭的时候,往往却不尽如人意,产生很多遗憾,甚至失败!吴老师告诉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就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原来所讲的“要精心准备”。我们做到精心准备了吗?反正我在这一点上是很惭愧!教了近十年的书,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好像从来没上过课一样,面对几十双天真的眼睛,有时真的感到很惶恐,不知能不能无愧于学生喊出的“老师”这个称呼?其实,批评孩子的同时自己心里也在琢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也许真的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没有好好安排教学内容,没有好好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方式,没有更进一步去了解教学内容背后更深层次的数学文化,让自己的课堂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没有吸引力,也就谈不上让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了。

吴老师以“重叠”这一内容为例,给我们讲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1、整体把握教材。

要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这一知识点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它是从哪来的,要到哪去?它在整个小学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本单元有什么作用,教材是如何安排这一概念的展示的,关于这一数论知识,各种版本的教材是怎样编排的?要专业地去读教材,读出不同,比较借鉴,纵向横向都要进行把握,要教授有根的数学。

2、直面学生现实。

要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了解多少,问学生:你听说过因数和倍数吗?你怎样理解的?试着举例说明。其实学生对这一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理解是:因数存在于乘法中,而倍数存在于除法中。这一认识就会干扰他对新知的认识,产生学习困惑。这时当我们了解这一情况时就要去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人教版的、苏教版的和北师大的,也就是说要求我们教师人手一份三种版本的教材,用心地读,读懂、读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而后进行有效设计。

3、动态生成的课堂。

根据专业地、用心地读教材后制定教学目标,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发现并掌握寻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所谓的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如何在课堂上把握教材,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是我们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之一,如何在课堂上智慧地解读教材最能体现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到位。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去完成,其实自己也想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的课堂,可总也做不到静下心来,而且我们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简单、零碎、无条理的思考里,如何做教学设计,我的理解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做好引领工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各位专家所做的精彩讲座仍萦绕耳旁,给我启迪,促我深思。除了吴老师,其中感触很深的还有数学大师华应龙的“融错”教育。作为一名数学大师,华老师依然能够沉下心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依然能够蹲下身来,聆听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声音,依然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错”中学习,在“错”中发展,在“错”中成长,让我钦佩不已。

追觅华老师成长的历程,不难发现,华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全国数学名师,就在于他能够做到耐得寂寞,坚守自己“当一名好老师”的愿望,坚持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遵循“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哲学思想,独创了“融错”教育——容错、融错、荣错,在“容错”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包容学生的错误,在“融错”中,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荣错”中,将学生的犯错作为一种学习贡献。他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文化,他不仅仅是引领学生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是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为学生积淀下创新的人格。

对照大师,我明白了为什么“心如止水,从善如流”。明白了为什么“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明白了为什么对学生要进行“融错”教育。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很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钻研教学,提升自己。而且在教学中,特别是出课时,最怕的就是学生出现错误,发出“不同”的声音,怕这种错误,导致自己教学任务完不成,怕这“不同”的声音处自己于尴尬之地。其实,细细究来,这不正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的不够,不能凌驾于课堂之上而造成的吗?如果自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那么学生的错误、学生“不同”的声音又怎会让自己避讳不及呢?

要想向华老师那样将“融错”教育进行到底,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书,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懂得多一些,广一些,杂一些,要了解和熟悉所教学科及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因此我要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与智者交谈,将先进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充实自己的文化积淀,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其次,搭建学生展示思维的平台。课堂学习无差错,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如果不出错,那这个教学还有必要吗?所以在课堂上,只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就应该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创新。现代的课堂教学重视充分的预设与智慧的生成,而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正是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智慧、境界的一种考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紧紧抓住学生的“错”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教育是一种“慢”教育,我要让自己的教学“慢”下来,等待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思维。更要尊重自己的学生,敢于面对他们提出的“不同”,追问“不同”背后的解释,既然他们想到了,就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他们并不仅仅是在模仿我。我所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个“不同”的对与错,而是关注这个“不同”的价值所在,价值的大与小。我要细细聆听学生“不同”的思维,帮助他们分析正确与否,如果是正确的,又可以多出一种解答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下次不再出错,而且有助他们铭记在心。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智慧的老师。我愿做一名智者,心存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聆听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能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得到全面发展。

孙梅桂

2012.12.28


第二篇:吴正宪听课感悟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感受

前进中学 孙卫国

20xx年10月23日下午,在燕山少年宫礼堂,我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估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吴正宪老师上课,听后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吴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出一个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会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听吴正宪老师课有感

近日听了吴老师的课和报告,亲身感受她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并为之所动,引发了自身在教学上的深深思考。

一、“自主学习”是学生乐学。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吴老师执教的两节课中,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思考,他们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热烈争论,在探索新知的同时,学到了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在吴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真正智慧起来了。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引导学生在表演中自主理解“同时”、“相对”、“相距”和“相遇”后,出示例题,吴老师说:“同学们,这道题是老师讲还是自己试一试?”一句话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真可谓一语激起千层浪,大珠小珠落玉盘啊!然后吴老师就不同的算法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开始学生不会交流、不会质疑,吴老师给了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说:“你对我的算法有什么问题吗?”然后退到后面,让学生自主交流。在学生“心求通而末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侯,吴老师又适时站出来:“老师想助他一臂之力,给我这次机会吗?”“教——扶——放”循序渐进,处理的巧

妙而无痕。交流完毕,吴老师又以学生的姓给计算的方法命名为“王张李算式”、“李王吴算式”。朴素简明的命名,激励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

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吴老师提到的“合作学习”就给我们以明示。回想以前上课,我们还不是为合作而合作吗?在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听了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对合作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创设合作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然后在问题交流中,学会倾听、接纳、萌发数学思考;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能。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吴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吴老师问:“他们相遇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说在中间,有的学生说离着小丽近。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轻易否定,而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给错的同学以纠正的机会,给对的学生以展示才智的机会,使学生在倾听与交流、接纳与赞赏之中,获得了共识。听课者在吴老师营造的“互动”氛围中,感受着错误“生成”的美丽!

三、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总之,走近吴老师,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她的课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解放村小学 邱素婷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

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

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

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并要求老师签名,有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有时间来商丘玩,QQ聊天,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20xx年4月20日,在我校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节三年级的《估算》。

《估算》的教学目标我想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根据具体,实际的生活问题能采用合理的

估算的方法。

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我想我们一般的老师也会这样设计。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如:小估、大估、大小估、四下五上估….)这里的“四下五上”估,是学生在具体的估算中总结出来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四舍五入”估。课后,吴老师说由于考虑到学生对于“上”字的理解可能要易于“入”字,在课堂上也就承认他们的这种说法。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吴老师还是没有忘记告诉他的学生,“四下五上”就是我们以后会学习的“四舍五入”,两者是差不多的意思。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一个数学家差不多的名字,自己是很伟大的,会

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兴趣。

课堂上,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吴老师是一位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

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

无限空间。

吴老师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伴随着波澜迭起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大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争辩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

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她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吴老师的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而深远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外显而巨大的。她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给学生留下了

足够的思维空间。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这正是

吴老师教学设计艺术高潮迭起的体现。

听吴正宪老师的示范课有感

韩学桃 发表于 - 2006-4-29 14:44:05

上个星期六我在黄海影剧院参加了市第二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确实从黄爱华、徐斌、吴正宪三位特级教师的身上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特别是对于吴老师,本来她只是应邀而来做一个专题讲座,后来应广大听课教师的要求,临时为我们上了一节课。当我一看到吴老师要上的的课是《平移和旋转》后,心里很纳闷,这节课学生早已在期中考试之前学过了,如果吴老师再上一遍,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持都懂而不认真听或吴老师按部就班的上,课堂上没有新意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呢?一节课上下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吴老师不仅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而且还以务实又开放的教学理念、细致而严谨的教学设计,深刻而灵动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认识中感悟,在实践中发现,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吴老师是在“真中教”,学生是在“真”中学。确实让我开了眼界。我也从中进行了深深地思索,其实吴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去学,去钻研。衷心希望学校及市教科所能多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

一堂精彩的课——听吴正宪《平移和旋转》有感

作者:马海青 来源:隆安教育论坛 发表:2007-12-16 20:19 我要评论

吴正宪听课感悟

吴正宪听课感悟

当我一位语文老师,看到吴正宪这次展示的课——《平移和旋转》时,我感到十分兴奋。同时也直觉地感觉到吴正宪确实是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

今天,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她没有停留在理念上的学习,而是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展示出来。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习在于把学习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吴正宪不仅把原来她展示过多次的课在今天以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

的学习方法重新加以设计,而且勇于选择过去没有展示过、又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来作新的探索。我内心为她这种勇于不断作出新的尝试、新的实践的精神而喝彩。她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

在本节课中,吴正宪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晤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呈现一幅带格的平面图,两位小朋友分别在不同位置,学校处在中间,让学生想像两位小朋友如何到达学校。这是一个促使学生应用智慧的设计,因为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到学校的途中还要有旋转(转个方向),再平移,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总之。整个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更多相关推荐:
听课感受反思

听课体会永丰街中心小学张晓洁日前参加了区教研中心举办的小学英语教师听课活动认真聆听了东门大街小学倪敏房艳华刘明光老师和实验小学荆凤玲卢丹陆淳老师执教的英语课再加上英语教研员杨老师和蒋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听课反思总结

本周去听了辛安初中和中英文学校几位老师的课,现总结反思如下: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

语文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听课人时间20xx1114语文组于本周组织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上了四堂公开课并及时对课堂做了得当的点评这次活动使我获益匪浅四位老师的授课不仅让我领略到他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浓厚的教学特色也让我清晰...

听课后教学反思

跨越式教学反思韩辉上周听了王凤英史彦菊罗小枚齐树杰四位老师的语文课又加上专家领导的精彩点评我对跨越式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思路也清晰了很多通过上周的听课感触很多对这些课作如下反思还有跨越式教学模式也就是211教...

听课后反思

听课反思王颖今天听了六年级一堂课是魏洁老师组织的的秋天的怀念这堂课该课以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作为主线感受母亲的好好儿活史铁生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也是忍得最苦的母亲对于这样一位...

听课后的反思

七步课堂教学听课后的反思一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思路清晰语言连贯设计巧妙问题新颖巧妙设疑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就中心问题解决把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学生不能完整清晰的回答时教师点拨到位对于问题的提出和...

小学科学听课反思

小学科学听课反思东大封小学于修福120xx0926小学科学听课反思9月26日我参加了王瓜店中心小举行的小学科学示范课的研讨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以精心创设的情景导入新...

春联听课反思

春联听课反思陶吴中心小学袁娟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小品文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焊语言生动优美是引导学生去赏读春联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

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文昌中心小学荆兆云今年9月23日学校举行了教师讲课评课活动我在学校里先后听了四位教师的讲课包括二年级和一年级的语文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

对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反思

对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教师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目的是为了能让自己在教学中查漏补缺一教学中要...

一师一优课教学反思doc

一师一优课资料教学反思内容三年级上册27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

20xx课改教学反思范文

20xx课改教学反思范文课改教学反思范文一小学数学的课改体会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开始面对课改时茫然无知不过现在课改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也算是轻车熟路了悟出了自己的方法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现在我分配学习任务一般以小...

听课反思(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