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时间:2024.5.4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刘 琴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相关人物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探究说明事理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告诉人们只有目标 1

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查找相关人物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我们人人都有人生的理想,大家汇报下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实现了理想,我将成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讨论交流)

2、师板书: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读题、质疑)指名说成语“滴水穿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意思是一个个水滴落下来把石头滴穿成小洞,往往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做某件事。其实在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叫滴水穿石!这一奇特的景观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请打开课本p119页。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注意生字读音。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

(3) 出示词语,指名读。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微不足道、炉火纯青、接连不断、 挥毫作画、半途而废、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3、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习滴水穿石的故事,明确作者的观点。

2

(1)、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滴水穿石)

①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在安徽省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ppt课件

师:这个句子里,提到了哪两样东西?

(石头和小洞。)

师:怎样的石头和小洞?(状如卧兔的石头和光滑圆润的小洞。) 师:你觉得这两个词用得怎么样?(准确、生动、形象)

②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出示:第一小节最后两句。

读一读,找出最能体现小洞成因的词语。

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万年,几千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师:小小的水滴为什么能滴穿坚硬的石头,总的来说可以用哪两个词语概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机板书

(2)、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你想对这小小的水滴说些什么呢?

师:看来,你们都很佩服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问: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指生回答)

3、了解名人的成功之路,证明作者的观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同学读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他们的哪些行为和水滴相似呢?画出关键的字词。

李时珍:立志学医,不懈努力。

3

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

齐白石:始终没有停止,坚持每天作画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还能帮作者再举几个例子吗?

(2)、作者所列举的事例令你信服吗?为什么?

①列举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的事迹真实可信,经得起考究。 ②这些名人涉及多个领域,有医学家,有发明家,也有画家。

③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成就伟业的。

(3)、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总结了能成就事业的原因:

出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齐

4、讨论交流:雨水从高空落下,它的力量肯定要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地上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呢?

(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就是三心二意,也不能持之以恒,也就是半途而废。)

5、师:如果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就能成就事业,如果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成功。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样一个观点,能令你们信服吗?

6、总结“滴水穿石“的精神,内化作者的观点。

(1)、师:那就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出示第五小节,齐读第五小节。

师:“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哪,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吗?

四、总结

滴水穿石的奇观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渺小,但只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同样能够成就大事业。课文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正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不懈努力,才登上成功的巅峰。 4 读。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使之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写生字、指导描红。重点指导“恒”“予”“勉”

2.抄写词

3. 熟读课文 。

板书设计:

水 李时珍 立志学医 不懈努力

穿 目标专一 成就事业 石 爱迪生 迷恋电学 孜孜不倦

的 持之以恒 实现理想 启 齐白石 始终作画 坚持不懈

七、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为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做成一件事需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考虑到课文的脉络,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在这堂课中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训练和感悟并举。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一点,抓住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理解,然后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来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学习李时珍这一片段时,我先叫学生先自读课文划出表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 5

以恒的词语。这一问题的提出,我真意想不到学生理解得这么透彻。一个学生找了:“翻山越岭,走了大半个中国。”他从“翻山越岭”体会到艰苦,从“走遍大半个中国”体会到路走的多,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持之以恒。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谈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明代,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李时珍走了大半个中国,我想他肯定花了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可能脚磨出了血泡,可能走到荒山野岭,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还有一些学生找到了“二十几年”“访名医、尝草药”等等。最后通过朗读训练来加强对三位名人事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

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中,1、谈话激兴导课出现交流汇报障碍,教师的提问寓意要明白,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去思维、去推进,激发学生谈理想,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2、板书设计太简单,从板书中不能反应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应顺势推进完成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3、由于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朦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对艰巨的困难,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他们对人生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在这方面的渗透在我的这节课上还不是很到位。 6

7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第二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让学生生命在课堂上拔节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作者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文章脉络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简洁。

【设计理念】

忽略学生学习生态的课堂,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天性,将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学生“物化”成了一个个知识的“容器”。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生本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是尊重学生自然蓬勃成长的过程,是交流与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是欣赏、鼓励、援助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交互活动的过程,学生增进了智慧,优化了个性,陶冶了情操,而这些,正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航标。它真实、具体、鲜活地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凭借有限的文本语言,联系课外拓展阅读,感悟三位名人身上小水滴的精神。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进一步学习说理文这一文体的独特结构,以及正反两面来论证观点的说理方法。

    3、从文本出发,联系自身生活、学习经历,写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读后感。

前置性作业:

1、阅读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的相关资料与故事。

2、话题:从文章提供的三个名人事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凭借有限的文本语言,联系拓展阅读,想想,他的身上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小水滴的精神。

(语文学习真正的源头应当是广泛的阅读积累。语言问题无非就是阅读问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肯定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面才应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有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就会提高,理解和驾驭语言的水平也就自然提高,进而能获得自己最原始的,真实的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论点

1、出示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2、提问:回忆一下,柔弱的小水滴之所以能滴穿顽石,凭的是什么?作者被小水滴的精神所震撼,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论点,论点是什么?(板书: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事情都做得成。)

3、过渡:光以太极洞中这个自然奇观相信你们还不能信服作者的观点。于是作者列举出名人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就是文章的论据。(板书:论据)

二、走近名人,交流论据

1、快速浏览第三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①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②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③齐白石练就炉火纯青的画技。)

(生本课堂也需要语文能力的培养。本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在自读思考中有整体把握,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话题:老师课前已请大家对这三个名人事例进行了前置性学习,我们再来看看话题,出示:

从文章提供的三个名人事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凭借有限的文本语言,联系拓展阅读,想想,他的身上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小水滴的精神。

3、小组内学习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已通过阅读自学或家人帮助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滞后,他们在前置性学习中只有零星收获甚至一无所获。此时,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互相交流、碰撞、补充,生生间彼此获得、付出、纠正的过程 才是最富有生机的过程。)

4、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1:李时珍  随机出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草药,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李时珍昼行夜宿、餐风饮露,不管是荆棘丛生、还是虎狼出没,不管是多么遥远、崎岖,他都坚持着,用自己一双脚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编写《本草纲目》,造福百姓)

▲“访名医、尝药草”

他去拜访名医,也许名医不在家,他就等,也许名医不理睬他,让他吃闭门羹,可他用自己的坚持、不气馁终于赢得名医的教诲。他尝草药,有时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可他毫不畏惧,还是坚持着。

(他的目的还是只有一个,编写《本草纲目》,造福百姓)

▲“二十多年”:

这里的二十多年是整整29年,李时珍的满头青丝变成白发,由强壮的的青年变成了苍苍老人,他坚持时间之久就像小水滴。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经过29年的努力,才写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全书52 卷,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个药方。所以文中称之为“巨著”。李时珍写成如此的巨著花费的时间、精力是难以想象的。

教师总结:李时珍以一己之力,耗费29年心血,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凭的就是小水滴的精神:(齐读)

预设2:爱迪生   随机出示: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只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项发明专利权!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所以文中说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还为了生计卖报、卖蔬菜,经济条件非常差。他就像小水滴一样平凡、不起眼。

▲“孜孜以求”(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爱迪生为了研制电灯,他常常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五昼夜不合眼。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材料:竹丝、铁丝、棉线……甚至我们的头发丝。

▲爱迪生用卖小报挣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时,列车突然颠簸,使一块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烧。列车员赶来扑灭了火焰,也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打聋了他的双耳,他被赶下了火车,那时爱迪生才15岁。可即使这样也不能熄灭他对电学的痴迷。

▲爱迪生为了他痴迷的电学,为了发明创造,他经常20多小时不合眼,有时甚至30多个小时不合眼。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最终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教师总结:爱迪生能成为世界的发明大王,凭的就是小水滴的精神:(齐读)

预设3:齐白石   随机出示: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齐白石人到中年才开始学国画,跟别人比,他起步很晚了。就如小水滴般平凡、微不足道。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作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齐白石生日那天没作画,第二天马上补画了几张,真正做到了“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齐白石从60岁算起,直到逝世,共创作了36500余幅作品。90多岁以后,还创作了3600多幅。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他才能练就炉火纯青的画技。

大家想看看齐白石老人的画吗?(出示图,边欣赏图片,边提醒学生留意提款时间)

教师总结:齐白石之所以能成为国画大师,凭的就是小水滴的精神:(齐读)

5、提问:将交流的三位名人的生动的故事都放入课文,这样不是叙述得更加具体吗?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说理文论述语言要简明扼要)

6、提问:听着这滴答滴答的水滴声,还想到哪些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自己理想的人?

7、总结:他们都具有小水滴的精神,在失败面前———;在成就面前———;在挫折面前———;在困难面前———。

8、提问:这么多的名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择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这三人作为自己的论据呢?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过程。因此教师针对文本内容,应设计出既能紧扣住语言文字品读,又能由文字想开去,勾联到拓展阅读、生活经历的话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心灵感悟与生命的提升。本文是一篇说理文,三个名人的故事介绍得非常简洁,学生要充分感受三位名人身上那小水滴的精神仅仅靠文本有限的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充分的前置性阅读为学生的感悟储备了丰足的“能量”,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学生在用心倾听、积极思辨、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感悟、真正将学习成为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过程。)

8、学习反例

(1)提问:作者通过三个名人故事已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论点,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2)教师总结从正反两面证明自己论点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获得启迪

文章学到最后,相信我们已知道“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先自由交流,再映示齐读)

四、联系生活,说写内化

1 、教师谈话: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荀子教导我们要“锲而不舍”,无数成就事业的人以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可生活中,在我们同学之中,浅尝辄止,或者虎头蛇尾的糊涂虫可不少,这样的事是否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呢?(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交流)

2、课堂练习: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相信一定有话想对自己说,请写一篇《读后感》。注意由课文联系自身,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阅读过程是披文、得意、及物的过程。由人及己,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大家真诚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既有的经验被他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了自己的人生认识。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不但获得书面材料的意义,内化了作者的书面语言,而且把阅读所获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量。)

六、拓展阅读,提升积累

布置作业:有很多成语讲的道理与“滴水穿石”差不多,比如:“绳锯木断”等。从课外找一找这类成语,读一读成语故事,积累下来。

七、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论点: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做得成。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正面: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论据:        齐白石练就炉火纯青的画技。

       反面:雨水滴不穿石头。     

更多相关推荐: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邱晓云滴水穿石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句平实却蕴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备课之时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立足文本以读促思让学生既学到相关的知识又学好相关的学习方法还能从本课的三个具有...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香江路第一小学薛红滴水穿石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篇幅不长文句平实却蕴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备课之时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立足文本以读促思让学生既学到相关的知识又学好相关的学习方法...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在...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荆河街道中心小学张云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袁桂通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考...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水村小学田江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正是有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再加一个反...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导学案

第九册语文导学案第七单元22滴水穿石的启示1第九册语文导学案2第九册语文导学案3第九册语文导学案4第九册语文导学案5第九册语文导学案6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其中启示就是启发告知的意思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即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它给予人们的启示正是本文的阐述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

苏教版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启示是启发告知的意思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即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孩子们告诉你们巫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这座城市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称为奇石之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这小鱼是不是栩栩如生啊这像不像咱们国宝的大熊猫啊师同学们从你们神往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