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一单元教案改备

时间:2024.4.1


 [孙卉芳(卉芳)1]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孙卉芳(卉芳)2]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孙卉芳(卉芳)3]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

 [孙卉芳(卉芳)4]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孙卉芳(卉芳)5]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孙卉芳(卉芳)6]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

“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

”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孙卉芳(卉芳)7]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

冷色调的前

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孙卉芳(卉芳)8]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孙卉芳(卉芳)9]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孙卉芳(卉芳)10]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孙卉芳(卉芳)11]分别从四个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诗各节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

明确:(贫困、落后的祖国 ;痛苦、追求的祖国 ;新生、希望的祖国 ;养育、献身的祖国。) (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情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孙卉芳(卉芳)12]小结:诗歌的“三美”原则。

诗歌独特的意象、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一种绘画美;

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表现出一种音乐美;

诗歌严谨的结构、整齐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建筑美。

这是一首好诗的共同特征。

 [孙卉芳(卉芳)1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孙卉芳(卉芳)14]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1~12)(13~16)(17~2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背景交代: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孙卉芳(卉芳)15]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

,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

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孙卉芳(卉芳)16]

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

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孙卉芳(卉芳)17]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孙卉芳(卉芳)18]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第二篇:三单元教案主备1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种瓜得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认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专题训练的阅读要求。精读课文都安排了朗读训练,有的还安排了背诵训练,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

“语文百花园”内容丰富,有词句的训练,有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感悟;有科学家名言的积累,有提高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小产品 · 大推介”,还有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0个。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4.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3、随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0个。

三、单元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2.写完叙事作文后,能主动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两小儿辩日》是精读课文, 1课时

《飞天圆梦》 1课时

《种瓜得豆》 2课时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2课时

《童年的发现》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 4 课时

六、单元课时:11课时

七、单元教案主备人:王爱珍

共享人:黄翠莲 李玲 王月芳

组长审验签字:

10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

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按要求写句子: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

两小儿辩斗各自的理由是:

3、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了两小儿 的精神。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11*飞天梦圆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1)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3)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板书设计: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绚烂( ) 郑重( ) 蜿蜒( )

神圣( ) 执着( ) 萦绕( )

2.词语填空。

( )( )如生 ( )云( )志 积( )成( )

( )( )欲聋 ( )而( )舍 坚( )不( )

3.写三句使你感动的句子。

12.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转基因技术 基因的作用

现代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课后练习:

1.组词:

必( ) 鬼( ) 般( ) 攻( ) 饰( ) 拱( )

泌( ) 瑰( ) 搬( ) 玫( ) 柿( ) 供(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 )可支 和平(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 ),有的管( ),有的管( )……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 )。

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 )。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 )“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

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 )。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4.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教学重点: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拉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ì) 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预设:

(1)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

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他的心不禁一震。

学生读句,师: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他的心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C、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

(2)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

A、读12自然段,说说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经过和结果。

首先,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接着,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B、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什么?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是: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性和探索精神。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会带来闭目塞听、止步不前的可怕后果。

教师简介约里奥·居里和李比希两位科学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错失良机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对比,领悟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家拉曼的相关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

课后练习:

1.组词。

己( ) 讳( ) 夜( ) 疚( ) 塞( )

忌( ) 伟( ) 液( ) 痛( ) 赛( )

2.照样子写词语。

不知不觉 、 、 、 。

源源不断 、 、 、 。

暖风徐徐 、 、 、 。

3.写出一句给你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14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13自然段)第三段(14—19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 不断研究 大胆想象

课后练习:

1.近反义词。

近义词: 迷恋——( ) 妨碍——( ) 惊讶——( )    

反义词: 轻盈——( ) 澄澈——( ) 轻盈——( )

2.词语填空。

( )不自( ) 默( )( )声 ( )尽脑( )

( )来( )去 随( )所( ) 不( )好( )

3.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写一篇观察日记。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

3.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5.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6.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

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自己动手制作小产品;查找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

一、谈话导入,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是怎么查找、运用资料的?你是运用什么渠道来搜集资料?

2.阅读“指南针”中的“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读读泡泡里的话。

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资料。

方法:

(1)可以带着问题去查找,再浏览找到的资料,选择需要的内容;

(2)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3)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资料库。

3.结合实际举例谈谈自己是怎么查找和运用资料的。

二、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

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运用了不同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因为……”“因此”。用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2.运用。

(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课文中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科学园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从小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大家想过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科学精神的吗?

2.请学生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3. 结合本组的其他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

四、阅读《奇想与发明》

1.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

(1)短文介绍了三种发明。分别是: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和隐形眼镜。

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

(2)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得到的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

五、积少成多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

3.理解名言的意思。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布置作业

1.将《奇想与发明》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然后谈谈自己的奇想。

2.继续收集科学家名言,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的大课堂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些什么?是否种植过美丽的花卉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小产品吗?

2.你是否想过向别人大力推介自己的小产品,让别人分享你的成果,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吗?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产品·大推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吧。

二、阅读“建议”,明确要求

三、组织策划,组内交流

1.成立“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

如果我是“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组长,我该做些什么?

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

2.小组推选有特色的小产品。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小产品,准备向全班推介。

3.抓住特点,撰写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

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抓住小产品的特点或创意向别人推介,并分工为小产品撰写一份说明书(或介绍词)和广告词。撰写时可参考后面的示例,注意写清楚小产品的性能、特色或创意,以及它的功能、用途,还要写清楚使用小产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说明书各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推介的物品来定,不一定要与示例上的完全一样。

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补充或修改介绍方法,并确定最佳推介方案。

四、互动交流,推介产品

1.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

2.要认真听代表的介绍,还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他回答“顾客”的质疑。

五、评议选优,颁布奖项

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介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书、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

六、布置作业

把你的小产品向你的父母或朋友推介。

第三、四课时(作文)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提供几个科学尝试的实例,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

1.水中点灯

你需要:蜡烛、盆子、水

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2.巧笔写密信

你需要:葱白、汤匙、毛笔、白纸、小碟子

这样做:将葱白放到小碟子里,用汤匙挤榨出葱汁。用毛笔蘸上葱汁,在干燥的白纸上写几个字。等字迹干透后,白纸上的字不见了。将这张白纸放在火上烘烤一下,观察纸上的变化。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字迹会显现出来?把葱汁换成柠檬汁还能写密信吗?

3.吹不走的小家伙

你需要:电吹风机、乒乓球

这样做:让电吹风机的开口对着上方。打开吹风机,把乒乓球放在从吹风机敞口出来的热气流上。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漂浮在吹风机的上方?

4.跳舞的米粒

你需要:塑料薄膜、橡皮筋、小塑料盘、锅、米粒

这样做:把塑料薄膜绷在盘子上,用一根橡皮筋固定住塑料薄膜。把米粒放在绷紧了的薄膜上。把锅放在盘子旁边,用力敲打锅,注意看薄膜上的米粒。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米粒会“跳舞”呢?你有别的办法让米粒自动“跳舞”吗?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科学与发现”这组课文,明白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回去之后自己动手进行过科学尝试吗?做过科学小实验吗?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

(2)范围: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

(3)体裁:记叙文。

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

1.你准备写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中的哪一次尝试?这次科学尝试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

1.自改、互评。

写完后,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

(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

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

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单元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 :

更多相关推荐: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

《圆》单元教学反思

圆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下基础通...

汪晓芳 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岳西实验小学汪晓芳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

单元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反思从本单元测试的成绩来看孩子们还没真正理解除法的两种含义尤其是在描述包含意义时简直就是猜并没有理解今后得多训练孩子们看图描述图意解决问题只知道学除法就用除法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20xx

六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

一单元教学反思

一单元教学反思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能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温故而知新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3能把知识情景化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

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八年级英语上Unit1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是引入新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图片和听力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听力和口头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过去某个时间发生过的事情或行为学生通过搭配图片与短语的练习直观地掌握了描述各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

高中英语必修Ⅰ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教师念小荣我作为一名由初中新调入高中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尤其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思路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做好教后反思无论是对我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是对我今后...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反思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新课中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上不贪多拓展放在学生的作业当中二通...

单元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