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设计

时间:2024.4.29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中,采取直入课题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内容,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抓住重点语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学会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受到思想的启迪。通过拓展延伸、联系实际,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资料;搜集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资料;搜集关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名言。(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教导“我”的话。(2)搜集有关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作者写本文时的罗马市区图。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在塔顶上看到罗马广场时,不禁惊呆了!一座座村庄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她想去城市广场,却不知道走哪条路,谁来当导游?

师:谢谢导游,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吗?(生:有很多条。)

2.板书课文题目,揭示课文题目。

学生齐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师:对,条条大路通罗马。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课文题目,让学生模拟导游进行角色体验,形象直观地感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课堂学习。

二、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交流后汇报。

2.轻声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3.交流生字的学习方法和对词语的理解。

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读错,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同学交流,理解“星罗棋布、环抱、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挑拨、络绎不绝”等词语的意思。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理清课文层次。

师生交流: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爬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导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写“我”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

第四部分(14自然段):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其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加强对词语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促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浏览课文,师生交流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部分。

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

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分组学习。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2)写一写,把你学懂的地方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4)画一画,把你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3.交流疑难问题。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多媒体出示重点句(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爬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的他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教师导学: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通往学校的路也是不止一条吗?同学之间交流收获。

多媒体出示重点句(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教师导学: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过望”?“幸福的云”指什么?

多媒体出示重点句(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教师导学:作者为什么懊恼?用心体会作者的心情。

(交流体会: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一家大商场的经理一下订购了四十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不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让“我”特别沮丧。)

多媒体出示重点句(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教师导学:读读这句话,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交流体会: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入市场后所取得的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不断的毛衣时装外,还有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多媒体出示重点句(5):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师导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交流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的,而且还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路,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4.如果你是设计师,你遇到困难会怎样处理?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遇到困难该怎样解决。

教师小结:这些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5.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表达主题的两个例子哪个写得详细,哪个写得简略?

(选好了材料,如何表达很重要。课文表述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特别好: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文字不多,却很能说明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印象最深和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全班交流疑难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角色互换,体验主人公的聪明睿智,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回归整体,深悟启示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和揭示的道理。

2.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汇报。

(1)爱迪生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

(2)下岗、经商。

(3)两兄弟学画画、学音乐。

4.师生小结。

师:看样子,大家都读懂了课文题目,题目中的“广场”指的是什么?(成功、目的地)

师:父亲带“我”去广场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什么?

生: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教师总结: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你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过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一条。让我们在生活之路上积极地去面对挑战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对文本学习作总结。一方面通过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课文,品味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受用一生的启示;另一方面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升华课文的主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补充。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2.为了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认识,通过交流,学生对“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3.在整个教学中,要充分地读,多层次多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文本传递的战胜困难要另辟蹊径的道理。


第二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预设目标】

1正确认读并书写四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挑),能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星罗棋布”、“络绎不绝”等重要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同时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对困难挫折,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它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趣味游戏,导入新课

PPT展示游戏:有许多可以走到终点的道路的迷宫

请2到3位同学上来走迷宫。

师:同学们,这个迷宫与你玩过的迷宫有什么不同么?

生:路很多(可能回答:越是中心的地方,通向它的路就越多)

师:路很多,那就是说路不止一条是么?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在黑板上板书:路不止一条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补充板书: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章中的新词语,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毛衣事件、不成衣展)

(一)明了字词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已经看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的水平哦~(展示PPT上的字词,并请2到3名同学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解释这些字词(可以实行奖励政策?)

(对学生的解释加以补充,并在PPT上显示正确解释,让学生自行读一次)

(二)文章浅析

让学生自行的读文章,在读一次的基础之上,对文章进行剖析。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大致的给本文章分分段?老师先给大家一点小提示(在PPT上展示出提示:场景,事件,结语

在分完段落之后对各个段落的大意进行归纳。

场景:1—3段 记叙了小的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

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事件一:4—11段

事件二:12—13段

结语:14段 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

(三)各个透析

第一部分:

重点:父亲的话(要求背诵)

师:有谁可以告诉老师哪一句是使你最受启发的句子了吗?

(PPT展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师:有谁可以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可以用哪一句俗语来代替?(条条大路通罗马)

师:父亲父亲为什么要加一句“生活也是这样”?(带“我”上塔顶的真正用意)

师:谁可以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另辟蹊径)

师:那么概括起来,这一大段讲的内容是??(父亲带我上塔顶看广场,并告诉我“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

第二部分:

重点:理清事件,并说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

句子品析:(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提问:最后事情的结局怎么样?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三部分:

重点同二

填写表格

提问:最后事情的结局怎么样?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四部分:

重点:学生可以说明为什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点出重点品读的句子“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问题:为什么会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三 扩展总结,联系升华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重点:注重孩子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

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喝啊!……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欣赏了,还是观赏,或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索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

更多相关推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棣丰街道白杨小学许佩佩本课是第四单元第14课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主要讲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是父亲对我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从而...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获颇丰现在将这朵教海里的浪花与大家分享那天走进教室我看到那一张张疲倦的小脸像霜打过的茄...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垌心乡王举小学李国荣本文为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是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主题是善于发现得到启示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以三件小事为框架构建出文章的大体面目揭示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写作意图这篇散文语言朴实喻理于事很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在教学时我先从通往广场的路不...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伦掌镇西何坟小学谢华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是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写的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句话给了我们人生极大的启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生受益的文章课文通过回忆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并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青龙小学教学设计首页青龙小学教学设计续页青龙小学教学设计尾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

第6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通往广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并书写四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等重要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2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同时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对困难挫折树立积极奋进的学...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