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24.4.20

《地震》

学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   学案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地震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2.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

3.我国和全球的地震分布有什么规律?

4.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当如何自救?

5.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地震带来的危害?

6.你如何以自己的行动帮助灾区同胞?

★温故知新

1.地球内部可分为                                   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构成了       

2.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地                

3.全球的火山带主要分布在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北京时间                  ,我国四川省发生        级大地震,目前地震已导致69146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截至6月11日),让我们深切悼念那些遇难的同胞们!地震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也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地震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

二.地震的成因

1.观看视频并思考:双手分别握住木条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木条弯曲,直至断裂。木条断裂时会带来什么感受?

2.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讨论: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3.地震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阅读教材136页资料,正确作答。)

练一练

1.各种地质灾害中,影响最大,破坏力最厉害的是(    )

A、洪水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2.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发生地震时会将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强烈释放出来。

三.地震时的地质构造

1.学习课本133页图4-35,了解震源、震中、震中距的概念

震源是指                                          

震中是指                                          

震中距是指                                          

2.小知识: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震级在3级以下的为微震,5级以上的为破坏性地震。地震的强度与地震的震级及震源深度都有关。

练一练

说出右图中的各点的名称:A              

B                  C                    

四.地震分布

1.阅读课本133页图4-36

2.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                                                    

3.对比课本132页的世界火山分布图和上述地震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观看我国的地震情况分布图,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五.地震自救常识

观看课件,说出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危害。

练一练

1.地球的地壳也在不断运动着,有时剧烈的运动会导致               喷发等自然灾害。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是                                   一带。

2.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D、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E、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立即从窗户跳出

F、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可立即通过电梯到楼下空旷场地

G、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H、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

I、远离石油、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六.地震的预报与防范

1.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制作了              来预报地震。

2.观看课件,民间流传着哪些预报地震的方法?

3.目前我们采用什么方式预报与防范地震?

课堂小结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发生时还会释放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2. 

               震源:地震发生的      

震中:与震源        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震中距:各点离           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距           的垂直距离

3.全球地震带分布:                                           

4.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在家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学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街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野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思考:亲爱的同学,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课后练习

1.(目标1,B)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

A.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B.20##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地震

C.黄山山体发生的断层现象   

D.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2.(目标5,A)如果在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      )

A、水井翻花冒泡   B、铁树开花  C、下酸雨  D、河床变浅

3.(目标4,B)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躲在卫生间和厨房              D、躲在高墙旁

4.(目标5,B)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目标1、目标2,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发生时还会释放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6.(目标3、目标4,C)北京时间20##年5月12日14:28 ,我国四川省发生8.0级大地震,导致34073人死亡,245108人受伤(截至5月20日上午九点),深切哀悼遇难的同胞们!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                                    

(2)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  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正值汶川大地震救灾期间,本堂课力争着眼于上述目标展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教师通过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根据中学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突出整合、探究与凸现STS教育和信息技术与中学科学课程实施相整合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本节课采取以教师的“导”为主,“讲”、“演”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潜能。教师的“讲”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演”一方面是指教师上课时要有激情,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教学内容,辅助教学,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参与法、观察法、归纳法和游戏学习法。

二、课标要求

根据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知道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地震带的分布,学习地震时的自救常识,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同时对照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3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震的发生和造成危害的原因

2、了解地震时的地质构造

3、了解全球以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4、掌握一些抗震自救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形式,课堂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树立奋发学习,努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通过国情教育,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三组,定好负责人,由负责人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员、信息处理员、书面材料撰写员、发言稿撰写员、材料汇报发言员、多媒体操作员等各职责人选,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人人有责,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三个小组收集资料的主题分别是汶川大地震、抗震自救方法、张衡与地动仪。要求每组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最后要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课后贴于课室的学习园地中作为学习交流)和精简的3至5分钟的发言稿材料(作为课堂的发言交流)。

(二)课堂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节内容较多的采用多媒体演示,知识点较多,所以主要采取纲要式板书,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反思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

本堂课抽取了较多的地震视频和图片,视频主要为地震发生的现场介绍,图片主要为震前的汶川、北川中学学生活动、震后的北川中学、其它地震场面、地震时的唐山以及重建后的唐山。

这些图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了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懂得灾区人民急需我们的援助,懂得珍惜生命,坚定重建灾区的决心,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的实施使班级成员之间都有了广泛的语言交流。另外,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通过对小组的组织锻炼,把学生的情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同时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地震》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我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前分小组分专题收集资料。虽然以前我也尝试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但由于我没有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所以每次学生交上来的资料很多都是重复的,没有加工过的,甚至有些学生把他们从网上搜索到的有关网页全部打印出来上交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学习效果都没有。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把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学习定为本节课的主攻点,因此我作出一些调整:分小组分专题,并要求每小组定出组长,由组长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员、信息处理员、书面材料撰写员、发言稿撰写员、材料汇报发言员、多媒体操作员等各职责人选,要求组内成员人人有职,人人有责,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从这节课的上课情况来看,我预想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能真正地体会什么是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了鼓励学生以后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我为他们创设了学习交流平台——课堂小组代表发言和课室的学习园地的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分享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也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二、对本堂课教学内容与学案导学相结合的反思

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科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科学课程实施学案导学正是适应了上述要求,课堂学习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使其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本堂课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学案导学突出的功能是一个“导”字,《地震》学案力争在下列方面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1、导目标

本节学案在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社会实际、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导课前准备和预习

学案充分考虑了与本堂课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地震与火山同属地球内部运动,而且二者的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在学习开始时复习地球构造、全球火山分布容易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样,学案还应当对学生的预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堂课学案在学习目标上以具体问题形式给出,使学生在预习时能有很强的针对性。

3、导学习方法

方法之一:本节学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课前分小组分专题收集资料,课堂上以小组模式展示相关知识,学生真正地体会什么是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方法之二:科学的学习往往需要靠自己去获得知识,本堂课在学案中提醒学生阅读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并从中获取地震带来巨大破坏的知识,阅读汶川地震给我们同胞带来的灾难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阅读课本133页图4-35了解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这些阅读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知识,也为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基础。

4、导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内容,地震成因-地质构造-地震分布-自救常识-预报与防范-为祖国而奉献,使学习的知识能够连成一体,形成非常清晰的知识脉络。

5、导学习效果检验

    几个知识点后均附有“练一练”,可以很好的检验学习效果,“课后练习”则作为学生的学习反馈,方便老师参考,为下堂课的学习提供教学思路。

个人认为,本堂课充分利用了学案的优势,使得课堂充满活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篇: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震减灾”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对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地震知识资料进行交流,懂得用地震前的防震知识来守护生命。然后通过讲述案例故事,让学生知道如何及时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拯救别人的生命。让学生在场景感受中,辨别出地震时一些错误的避险防护,讨论正确的防护做法,并通过现场防震避险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最后环节设计了知识竞答加深学生对“防震减灾”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加珍爱生命!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3、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课件,了解自救方法。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知道在地震灾害中如何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更加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搜集一些地震知识图片、地震时的避险措施制成课件。搜集地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

2.有关地震的视频,防震科普片。

3.教室、家庭平面图。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观看地震视频,感受地震的可怕。

(一)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断。

(二)师谈话激趣。

师: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列举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危害。

1.唐山大地震

师:就是这次地震,造成了24万人遇难??

2.汶川大地震

师:20xx年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3.中国百年大地震。

师:看,近一百年来,中国就发生过这么多地震。

师:地震是可怕的,带来的伤痛,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相信就会减少伤亡,降低伤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地震来临时,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震减灾自救的知识,用知识来守护 1

我们的生命。

(四)出示课题: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用知识守护生命

二、震前:学习地震预防知识(提高避险意识,留心观察地震前兆)

(一)学生对地震的认识。

师:地震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吗? 师:让我们来看图简单了解一下。

(二)地震前有哪些前兆?

1.师过渡:遗憾的是,虽然早在20xx年前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人类还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是,一些大地震还是有一些前兆的。那地震前有哪些前兆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投影出示,地震前兆

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多,老师将最常见的地震前兆归为这几种:??

4.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地震前兆呢?地震前除了要了解地震前兆,我们还要准备些什么呢?

(三)防震准备。

1.提问过渡:除了地震前兆,震前准备什么?如何准备?

2.阅读“家庭防震避震方案”。(课件出示)

师:请8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3.操作体验:“防震避难袋”里装什么物品?说明理由。

师:我们的“防震避难袋”里需要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

4.填写“防震避难袋”物品清单

师:请拿出“防震避难袋”物品清单,选择屏幕上你认为最重要的物品,填写进表格中,并用一两个词说明理由。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师:谁来说说你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6.了解日本的避难袋准备了什么物品。

师:为什么印尼发生7.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29万人遇难。而日本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死亡人数不超过1万。因为日本对预防地震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来看日本的避难袋里还会装什么?

7.小结:所以避难袋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要因地域、季节、个人身体而异。

三、震中: 学习怎样避震?

过渡:了解了地震前兆,准备了避难袋,是不是就不用怕地震,万无一失了呢?其实地震中,怎么样避震也很重要。让我们来看看汶川地震中真实的案例。

(一)案例:

1.两个地震疏散演练案例:

(1)案例二:桑枣中学

2

师:桑枣中学为什么能创造奇迹?

(2)案例二: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

师:而西南科技大学呢?

(3)小结:

地震疏散演练——

练与不练,不一样;

平时演练入脑入心,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二)模拟演练,发现问题。

1.交流谈话,突发警报。

提醒学生地震了,让孩子想办法逃生。

师:地震了,快想办法逃生呀!

2.采访学生,交流感受。

师:在逃生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3.告知演练的很重要性。

师:如果真的发生了地震,逃生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机会只有一次。我们能这样逃生吗?

(三)讨论交流,梳理正确的逃生方法。

师:那地震时,怎样才是正确逃生呢?如果真的地震了,你可能在室内怎么避震?一起来看图片。

1.室内避震。

图片分别介绍了在家里、在影剧院、在教室里的避震方法。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2.伏桌子和家具的下方,还是旁边?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3.了解“地震活命三角区”

师: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

4.图片展示:活命三角区

师:这些地震后的照片真实地告诉了我们“地震活命三角区”很重要。 适时点拨:(资料)

5.寻找“地震活命三角区”。

师:考考你我们教室的“活命三角”在哪里?

师:那家里呢?请用“☆”在平面图上圈出“活命三角”。一大组找两间“卧室”,二大组找两间“卫生间”,三大组找客厅,四大组找“餐厅和厨房”。 师:请各组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标一标。

师:我们一起来看“地震活命三角区”找对了吗?

3

2.户外避震

介绍了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在百货商场、在野外的避震方法,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师:说完了室内避震,那室外呢?

3.地震逃生要领。

师生总结:

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四)地震疏散演练,学以致用。

地震警报响起,学生进行合理,有序地逃生。

师:这是平师附小“疏散演练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

1.阅读:平师附小“疏散演练注意事项”

(1)信号:当发出地震警报时,同学们听到第一声哨声马上就地避险。在十几秒内迅速抱头、用书包或书本等物品遮住头部,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边。

(2)震一停,要紧急疏散,将教室前后门打开,离开教室,迅速有秩序撤离,并确保路线畅通。撤离的顺序是:一二三四大组依次分别从前后门跑出教室。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正确的逃生方法:低姿匍匐或下蹲,以防被砸,头顶书包等重物保护头部,不惊慌、不拥挤、不嬉戏打闹,听从指挥,相互照应,有序撤离。

2.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3.以教室为例,进行一分钟的防震演练。

师:接下来我们就实地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演练。

【板书设计】

震前——防震准备

地震前兆 避难袋

震中——避震

躲避——生命三用区——蹲趴——护头部

机动环节:

四、震后:学习自救互救常识。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出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4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五、地震知识抢答赛。

我们刚才掌握了地震时的防护和地震后的自救互救知识,现在请各小组进行抢答。请各小组看屏幕题目。(以先举手为主,各小组比赛,答对的小组可以加一面小旗。)

师:读出屏幕题目,现在我们来再看看各组得旗情况。(公布比赛结果)

六、总结升华、呵护生命

小结:同学们,在大家热烈的比赛中我们相信你已经成为学会了地震时的防护和地震后的自救互救知识。相信大家在地震发生时一定会用所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所以从小就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自救自护安全逃生知识,就可以做到防震减灾,从而保护生命,减少损失。让我们用知识守护生命,呵护生命。希望同学们学会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将自己的生命谱写的更加辉煌!

5

更多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高密市姚哥庄小学鞠文娜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情景的感染形象的感悟心灵的感动来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初步受到感染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篇课文...

地震教学反思

地震教学反思发挥比较好的地方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1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到了地震的危害从学生的准备来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通过实验想象了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在瞬间倒塌的情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2我准备的视频...

地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地方——北京市第五节地震的威胁北京市大望路中学张静葵20xx、1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震》反思

地震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第19课的内容在了解地表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地震等知识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地震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给...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篇一火山和地震gt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

《地震》教学设计反思与感悟

地震学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第一部分学案学习目标1地震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2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3我国和全球的地震分布有什么规律4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当如何自救5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地震带来的危害6你如何...

地震教学反思

地震教学反思篇一地震gt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用图片导入新课在讲述火山的成因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的地震灾害教学反思

我国的地震灾害教学反思1上完这节课后我对生命的理解在升华即地震灾害珍爱生命大灾中有大爱中国综合国力在提高只有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和尊重2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难给人类以警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以防治地震灾害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以防治地震灾害为例汪国祥宣城市孙埠高级中学安徽宣城2420xx摘要对中学生防灾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生存能力的必要素养中学地理课程具有优越的培养条件地理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感情线索来展开教学的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盐仓中心小学蹇小毛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地震教学反思(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