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案例_20xx0

时间:2024.5.8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翠英中学 许丹瑜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2、通过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鉴赏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重点:从诵读中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分析鉴赏法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送别诗作了。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1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1、解题: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19xx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xx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次离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三、读一读

1、 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 指名朗读

3、 指导朗读(结合投影指导)

①字音②高潮③节奏④语气⑤感情等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2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话离别的诗,诗中出现了“悄悄”、“轻轻”、“沉默”这些字眼。读这首诗的语气应该是舒缓、轻柔、低沉的。 结合诗歌的情感基调来朗读:诗歌犹如诗人在倾诉 ,淡淡的哀伤,“哀而不伤”的基调,应结合诗人在诗歌中的感情起伏来朗读。

4、教师范读

5、全班齐读

四、品一品

(一)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1、整体感知——学生谈感受

[问]:读了许多遍课文,请大家谈谈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学生发言,教师给予肯定。

2、重点鉴赏

①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 3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这些景物最能体现他的情感,也就是说他们的情感最能通过这些景物来体现。这就是意象。比如金柳就是意象,不全是柳树,带上了作者的感情。他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为一种指向,截取眼前的景物把他放在眼前来表现。无数这样的意象组织起来的叫意境。

②小组探究:这些景物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3、总结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等——绘画美

五、悟一悟

4

1、学生讨论作鉴赏小结

与一般别离的诗比较,这首诗的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②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2、再次朗读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

六、迁移拓展。

你能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模仿本诗中任一节,写一写吗?可能你也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呢!

5

“母校”“母爱”“童年”

“生活”“微笑”“书”等

(完成后展示,同学交流评议)

七、作业:完成《赢在课堂》第五课的演练提升部分。

八、教学后记:

很想上好《再别康桥》这首诗。因为我特别喜欢它,在大学时朗诵课上我选择它作为我考试的篇目,我很想将我所听所知关于这个诗人、这首诗的一切告诉学生,但我知道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能做适当的取舍。

班里的同学并不活跃,在很多时候甚至比较拘谨,我需要等待和铺垫。于是我在读诗部分有意安排多一点时间,听读、自由读、默读,我希望那文字的魅力通过声音就像当年击中我一样击中他们。果然,在我范读课文后学生的掌声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也知道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这首诗了。然后我用了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悟这三大步来欣赏这首诗,我高兴地看到非常腼腆的学生也站起来发言了,我高兴地听到那些让我始料不及的让我兴奋的理解,课堂从容进行,感动源源滋生,康河的流水荡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若一节课时间不足,悟一悟部分的第一小点就省略不讲,这要视学生基础及课堂上的讨论情况而定。

6

7


第二篇: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1.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xx年10月—19xx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xx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吧》;19xx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写于19xx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通过典型意象的塑造渲染了优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学生分析

《再别康桥》被收入高一《语文读本》中,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鉴赏。

3.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

4. 教学准备

(1)研究教材: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特点,根据高一学生特点初步确立教学目标。

(2)网上搜索:搜索英国剑桥简介,徐志摩本人经历简介,本诗写作背景介绍。搜索《再别康桥》的网上课件、教案、视频朗读及朗读的背景音乐,对其进行学习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学案,制作教学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3)组织预习:课前下发学案,包括课前预习案、课中学习案和课后巩固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上的预习题目,并写出自己的疑难点或困惑点。

(4)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学案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 1

完成教案。

5. 教学思路

基本以“三步四环节”为主,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特点: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正音朗读——讨论意象,小组交流——朗读品味,把握情感——巩固训练,写作提升——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6. 教学方法

本首诗语言优美,对诗歌语言及感情的赏析是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朗读教学贯穿始终,采用了教师范读,视频范读,学生个人配音朗读、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赏析、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对于诗歌的意象赏析,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由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意象,再讨论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最后由学生画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图,通过分析意象进而把握作者感情。

7. 教学课时:1课时

一、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学生合唱李叔同的《送别》【出示课件】: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别是个永恒的主题,自古到今,在“长亭外,古道边”流传着多少离别的凄美故事。 这节课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别样离情。

(二)展示目标【出示课件】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

(三)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生字词【出示课件】

给划线字注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 枯槁 (gǎo) 蓬蒿( hāo ) 漫溯( sù ) 朔风( shuò ) 满载( zài ) 下载( zài ) 2

记载( zǎi ) 笙( shēng )箫

(四)指导朗读

1. 一学生读。读完后谈体会:为什么这样读?

感情:惆怅、惜别 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2.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范读两小节,由学生继续朗读。读完后学生评价。

3. 播放视屏朗读【黄磊视频朗读】

学生评价:读的怎样? 找出错字:青荇 似的 漫溯

(五)讨论交流,赏析诗歌

思考: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个小节,请从意象、修辞或感情等角度加以赏析。【出示课件】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交流展示)

以下是教师提问、点拨及小组讨论展示的主要内容,按诗歌小节顺序记录如下:

(1)第一小节

学生赏析:三个“轻轻的”创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在“招手”间透露了对康桥难分难舍的感情。

师: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离别诗,离别对象大都是什么?

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生:离别的对象大都是人。

师:很多离别诗感情是很悲伤的,《再别康桥》的感情有何特点?

如: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杜甫《兵车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生:再别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没有叮咛嘱托,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尘世的嘈杂,是那样宁静和谐,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只有淡淡的忧愁,忧伤中充满美感。

(2)第二小节

师:为什么是金柳? 生:柳树在夕阳笼罩之下,带有了一层金黄色。 师:柳树和新娘有什么相似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有依依不舍之态。作者把无生命的景语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表达作者对康桥的爱恋、眷恋。

师:你能把这一小节写成情景性描写的句子吗?

生:康桥边的杨柳柔媚无限,在夕阳映衬下,发出灿烂的金光,犹如一位羞涩的新娘。 3

粼粼的波光里映着娇艳的倒影,同样也深深地映在我的心里。

师:在古诗中柳树这个意象通常有什么含义?【出示课件】

“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确定:柳树表示送别时的难分难舍或者离别后的思念伤感之情。

师:送别诗常用的意象还有哪些?

确定:柳树 长亭 雨 酒等,渲染悲伤的氛围。

学生朗读这一段,要读出感情。

(3) 第三小节

师:青荇有什么特点?“招摇”有什么效果? 把它换成“飘摇、晃动”可以吗? 确定:“招摇”有主动的感觉,是拟人的写法。类似“逍遥”的意思,显现出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很形象很生动。

“油油的”:“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因此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出示课件:康桥情结】

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者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教师读,然后解释含义。1922,康桥再会吧 1926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xx年作者第三 4

次到康桥,在归国途中满含感情的写下了《再别康桥》,这也是作者最后一次到康桥。3年后,作者乘坐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

一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4)第四小节

学生赏析: 把潭水比喻成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指昔日的愿望和理想。 师:为什么说“沉淀着”?作者的梦实现了吗?

【出示课件】胡适曾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胡适《追悼徐志摩》) 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和诗化生活在现实生活里不免显得单纯和虚幻,在他回国后不久,便在现实中碰壁,虽然他也悲伤和绝望过,但“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作者对爱、自由、美的追求,没法成为现实,在康桥作者对林徽因的爱也未成为现实,所以他的梦碎了。但一直深深的沉淀在自己心里。

这段的感情应该是伤感的。

朗读这一段。

(5)第五、六小节

学生赏析: 寻梦——漫溯——放歌——高兴、愉悦,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甚至要放声歌唱了。

师:但是诗人为什么又说不能放歌?前后矛盾吗?

讨论后确定:诗人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了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别离,不仅别情缕缕,离绪重重,消失了的梦永远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不想打破这宁静与和谐 无限依恋、百般珍惜。

夏虫为什么沉默?

夏虫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为作者的深情而沉默。在此,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朗读。

(6) 第七小节

师:作者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

生:“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想破坏康桥的和谐美。

作者已把对康桥永远的爱装在心里了。

5

其实本来云彩也无法带走,是夸张的写法。

师点拨: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了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古诗中也叫重章叠唱,叫复沓。这对于表达感情起什么作用? 强调那种难分难舍的离情。

(六)把握感情,朗读品味

师点拨:意象的运用使得文章充满美感,我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画面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是静态的还是动静结合的?在这摇曳多姿,宁静和谐的画面里,作者就要离开他深深眷恋的康桥了。

赏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是起伏变化的,同学们能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图吗? 小组讨论后两个小组板书,学生稍作解释。

师:理清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更好地朗读品味这首诗。 2生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全班齐读。

(七)巩固训练,写作提升

师:有人说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的美和爱、对和谐的欣赏和赞美。我同意,但我同时觉得诗人更爱康桥的博大、包容以及康桥给人的精神濡养。我们潍坊一中同样有容雅文化,包容大度,志趣高雅,同学们也深爱着我们的学校吧? 下面同学们创作离别诗一首。【出示课件:巩固训练】

4位同学朗读了自己创作的离别诗。教师评价。

结束语:

同学们,爱我们的学校吧,做个感恩的人,做个包容大度、志趣高雅的人,那样,潍坊一中也会成为你心中“永远的康桥”!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让美充满诗的心灵,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八)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巩固学案题目。

二、 教学反思

笔者在20xx年4月参加了潍坊市区的优质课比赛,所讲的《再别康桥》有以下几个优点:学生合唱送别诗导入,为本节课学习离别诗渲染了浓浓的悲伤氛围,便于学生进入情境;重视诗歌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化,并且贯穿整节课,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感情;突出诗歌意 6

象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会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深入,参与面广,师生互动较好;教师板书以意象和感情为主,重点突出,学生板书情感变化图难度较大,但完成得较好,直观醒目。

自己的课讲完后,我又听了市区其他学校教师讲的几节《再别康桥》,发现大家各有所长,但同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过分注重意象的分析。面面俱到,导致课堂理性分析较多,学生完成了很多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其他教师的课堂,大多不涉及难度大的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也许没必要处理得这么深透,而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体会。其次,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巧妙。没必要让学生赏析每个小节,费时又费力,完全可以选取几个重点段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这几段的赏析即可。最后是学生活动积极带来的困惑。高一学生活动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一个问题往往有几个同学回答,观点各不相同,争来争去很费时间,当然不能都由老师确定正确答案,对诗歌的解读本来就是个性化的;如果看到一些学生举手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就体现对学生的不尊重;如果让学生表达多了,授课时间就不好控制。

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呢?首先改变自己。教高三时间长了,对高一学生特点不太了解,导致给高一上课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其次,大胆取舍教材,取舍得适合高一学生学习。最后,要注意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设定弹性教学目标,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随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掌控教学时间。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锻炼,多积累,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页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样的单位1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房县土城镇白鸡小学蒋敦成内容摘要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实录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资料作者文亮教招来源时间20xx1112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

20xx8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2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