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将相和》教学反思

马金海

《将相和》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不算难点,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论述,我确定了“蔺相如”和“廉颇” 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互相因果关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不断反思,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片段一

师:请大家看小黑板“第一自然段是 这个故事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 小故事的结果。你会填吗?”

生甲:我认为是“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是这个故事的原因。“负荆请罪”是第三个故事的结果。

生乙:我不同意他的看法,秦国强盛才敢赵的和氏壁,赵国不交和氏壁就会被秦国攻打,蔺相如挺身而出,利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保护了和氏壁又避免了一场战争,因此“完璧归赵”才是原因。在渑池会上蔺相如立了功,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产生了矛盾,才有后面的“负荆请罪”。因此,《渑池之会》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结果。

师:说得非常好,分析得很透彻,说明你理解课文深入细致。大家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略)

片段二

师:分析一下“蔺相如”和“廉颇”从和到不和,又到和的前因后果。

生甲:“完璧归赵” 蔺相如立了大功,受到赵王重用,让他随行渑池会。在渑池会上,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秦王想到廉颇大将把守边界,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击缶,将相共同保护了赵王的利益,他们是赵国的功臣。

生乙:他们的矛盾是渑池之会以后才产生的。廉颇不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职位比廉颇高。这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我儿女外三个故事就是只样联系起来的。

师:精辟,在自读自悟中,同学们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现在看看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问题,师生同来解决。

反思一.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了《目标》中的一道作业提和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思二.通过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他们对文中难懂的词句进行了讨论,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中,提高了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反思三.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对课文进行了分析,看到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为学生的发言感到欣慰。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却是我遗憾的一面。这主要从中差生的作业中反映出来,完成的质量不高,表现在答案上不完整,对个别词语理解也不够准确。

反思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本节课上是一大缺陷,分析教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通过以上四点教学反思,我对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就是“双基”教学必须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高度出发,走“三维目标整体挺进”的新路子。在坚守语文本位,打好语文基础的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思维,兼顾“双基”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将相和说课及反思(1)


《将相和》说课及反思

旬邑县逸夫小学 焦芳妮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本文是根据名著《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主要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构成,主要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的故事理念。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通过学习感受并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及廉颇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导课时,我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小故事。在学习这两个故事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与整理,并同时能引导他们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最后为加深同学们对“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临场表演,这样不但使他们更深刻的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纵观本节教学亮点不少,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够信任,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学习新知,而是整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如: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两个故事时,教师说得太多,语言过于罗嗦,没有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师虽然教给了学生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还是比较欠缺,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对课文背景资料介绍比较欠缺,如:周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通过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进一步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帮助。

3.在引导学生感受完人物形象之后,教师没有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当时的秦王或者蔺相如,你会在“完璧归赵”

中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赵王或者蔺相如,你会在“渑池之会”中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廉颇你会负荆请罪吗?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对负荆请罪的廉颇说些什么呢?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又会有什么举动呢?

、、、、、、

可以通过此方法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已达到学生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打破“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学模式,应尽力做到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既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更多相关推荐: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美中学校李吉辉3月17日我在502班讲授了将相和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从和到不和最后到和的过程赞赏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也赞赏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本...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新华五华小学王漓上个星期我在赤坭镇剑岭小学上了将相和一课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后反思本次磨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课文改写自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文章以赵秦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几个小故事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写出了将相廉颇与...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高敏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附图。

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教学重点难点1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按不同故事...

冀教版五年级上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

《将相和》教学设计改

将相和教学设计梁雪琴一教材依据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第五组课文的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编写本组教材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本篇课文是根据...

《将相和》优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五优之教学设计与反思将相和教学设计与反思姑开小学甘华授课日期20xx年4月28日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针对教材的这一特...

将相和.教学反思doc

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第一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20xx 【小学学科网】

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理解课文...

将相和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