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时间:2024.4.21

【实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具准备

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法战争,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法战争的结局?(生答: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看到清政府是如此的软弱可欺,更加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过了十年,在东方有一个强胜起来的国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内容的重点之一。书本上详细地讲述了四个背景,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板书)

日本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一跃为亚洲强国,其个中原因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列强侵略、丧失了大量主权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强国。

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保留天皇,而且许多进行改革的领导者本身就是大地主出身。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成为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它是个岛国,资源少、人口少、市场小,许多工业原料不足,许多产品生产出来销不出去,大量囤积。1890年,因棉纱生产过剩,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农民要将60%到70%的收获量缴给地主;工人的生活也极端贫困,象日本纺织女工的最高工资只相当英国女工最低工资的十分之一。这使得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稳定统治秩序、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当时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这个大陆政策分为五步:第一,侵占中国台湾;第二,征服朝鲜;第三,侵占中国的东北与蒙古;第四,征服全中国;第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列强的默许或纵容(板书)

列强的态度是第二个背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对世界领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殖民地,在扩张中同时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列强们却采取了同样的态度——默许或纵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首先,美国本身就对中国和朝鲜虎视眈眈,所以,他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与朝鲜的助手。而英国、俄国都想在远东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英国企图利用日本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俄国虽然对中国的东北与朝鲜有极大的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只好对日本采取不干涉的政策;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机趁乱打劫,夺取新的权益,因此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3、朝鲜东学党起义(板书)

东学党起义是当时朝鲜人民反对当朝封建统治的一次起义。首先大家要知道,朝鲜是清帝国的保护国,爆发东学党起义后,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起义。日本当时是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帮助镇压起的。当时日本驻朝鲜使馆议员郑永邦奉命向清政府驻朝的官员袁世凯建议清政府出兵镇压起义,而且保证日本政府没有任何异议。清政府听了此言,才派兵入朝,同时还行文通知日本政府强调申明:一旦朝鲜局势安定,立即撤军回国。但清军还尚未入朝,日本即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兵朝鲜,而且其兵力是数倍于清军。当起义平息后,中日应同时撤军,但日本置之不理,还大派援军准备发动战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解释竖体字,点出日本是处心积虑找发动战争的借口)

面对着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采取什么态度呢?

4、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

我们从前面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外反动势力走上了公开勾结的道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不败而败的结局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奴颜婢膝的丑恶面目,在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上,仍对列强抱有幻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没有作战前充分的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清政府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战争爆发的经过。

时间:1894年7月(板书)

爆发地点:朝鲜丰岛海面(板书)

性质:侵略中国的战争(板书)

两个阶段: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板书)

四场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板书) (结合地图分析战况)

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总之,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大家想一下,为什么以失败居多呢?(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态度)

李鸿章的态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一个人不能左右政局,他之所以采取投降政策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当时作为一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刻却挪用海军银两去筹备她的六十岁的“万寿庆典”。有大臣奏请免去修在颐和园过道两旁的彩棚以节省开支,她非常生气,恶狠狠地说:“谁让我在这一天不高兴,我就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慈禧希望对日本和平了事,她的主和态度进一步加强了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的决心。

所以说,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腐朽制度。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的落后是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

(点出李鸿章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在几次战役中的体现)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三、《马关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板书)

大家要掌握

1、条约签定的时间、地点、双方代表。(板书)

2、内容(板书)

(与学生一起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来作比较)

⑴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一次严重的掠夺,他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了五十年,并且极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⑵赔款:《南京条约》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天津条约》赔英法军费各二百万两、英商二百万两;《北京条约》增至八百万两。而这次则赔款两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为赔款只好疯狂搜括劳动人民,进一步加剧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当时人民生活贫困,即使被榨干了、清政府倾其国库,仍无力偿还,只好大举借外债,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夺取中国主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⑶开埠:新开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与前面各条约开的通商口岸作比较,我们可知,口岸已从沿海深入内地,已到长江中上游地区。这也就说明,列强的势力已深入这些地区(结合地图讲解)

⑷开设工厂:这一项使日本可在中国开厂,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且利用关税特权(产品远稍内地,免收内地税),这就严重排挤与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设工厂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一项重要内容。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让学生回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

四、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板书)

日本从中国割走了辽东半岛引发了一件事,三国干涉还辽。大家想一下,列强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权益吗?

沙俄早把中国东北作为它攫取的目标,所以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强烈反对。于是,纠集德、法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以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法国是沙俄的同盟,企图在干涉还辽事件中谋取侵华权益。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参加干涉还辽是为了将俄国拖到远东的政治纠纷中去,减轻俄国在欧洲对德国的压力,同时,他打算扮演中国的恩人的角色,趁机从中国索取一个海军基地,扩张其在远东的侵略势力。

这三个国家是由于其国家利益而走到一块的。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第一准则。 当时,三国对日本施加压力。而日本在对华战争中实力消耗过大,已难对抗,无奈,只好把吞进肚子的辽东半岛吐了出来。但要求清政府出三千万两赎辽费。实力原则是处理国家关系的第二准则。

3000万两的赎辽费进一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此同时,台湾的大片领土的丧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兴起了反割台斗争。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板书)

(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掌握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对割台议和的态度,反割台斗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对割台斗争不同派别的态度。

六、小结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据片面最惠国待遇都享有条约中的特权,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兴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一节课我们具体学习。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 2、列强的态度

3、朝鲜东学党起义 4、清政府寄希望于“调停”

二、战争经过

1、爆发时间地点 2、战争性质

3、战争经过 4、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

三、《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 2、内容

3、影响

四、三国干涉还辽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第二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学科网校[WWW.XKWX.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

Ⅱ、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1页 共4页

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学科网校[WWW.XKWX.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话:“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师: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法战争中 “不败而败”结局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下面,我们讲讲这场战争的经过。

二、经过(板书)

师:这场战争爆发后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战役,请同学们看书把它们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1、平壤战役

2、黄海战役

3、辽东战役(旅顺)

4、威海卫战役

(教师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动态显示日军侵略路线和清军进军、撤退路线及闪动中、日双方发生的伴有米花状和声音的战斗地点,以增强战斗气氛,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形成时间顺序和空间概念。)

师: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我们为何把这场战争叫甲午战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和第三段小字)

生: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日本军队偷袭清军运兵船,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和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情况下爆发的。由于这场战争发生的年份——1894年属农历甲午年,所以叫甲午中日战争。 师:日本对中国军队的偷袭方式说明什么问题?(启发)

生:说明战争爆发带有突然性。

师:对,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突袭波兰、苏联等事件都能说明这个观点,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提高警惕。

师: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态度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清政府根本不想打仗。

师:为什么?(引导)

生:??

师: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正准备过60岁生日,她希望对日本发动的战争和平了结,不希望战争冲击她的“万寿庆典”。另外,李鸿章也怕输掉他升官发财的资本——淮军、北洋舰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师:我刚才说的这些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引导、启发)

生:说明慈禧太后、李鸿章把自己的事看得很重,而把国家、民族的大事抛在脑后。

师:清政府被迫应战态度会对以后战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战役谈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略。

师:确实,清政府的作战态度对战局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是根本性影响,同学们刚才说的日军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取得,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都与这种作战态度和清军统帅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有关。尽管这样,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还是与日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不畏强暴、不屈膝、不妥协的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2页 共4页

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学科网校[WWW.XKWX.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的一页。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日的事迹。

(投影邓世昌像,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场面。)

生:答略。

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他与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有何不同?(启发、引导)

生:??其行为与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把家事看重于国事、民族大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众生:失败,中国最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中国失败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引导学生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重点讲述。)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其实,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不仅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战胜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不至于被欺,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的历史原因。下面我们讲一讲《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

师:《马关条约》是何时何地签订的?签订的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

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

师:在订正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屏幕显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请问:同学们是否同意材料中所述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引导分析)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以上观点不全正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大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屏幕显示“台湾岛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一联助其理解),但他对北洋舰队的覆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

生:答略。

师:同学们答得对,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它签订没多久,帝国主义国家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

(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3页 共4页

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学科网校[WWW.XKWX.COM]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两个方面。请问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了哪些租借地?划分了哪些势力范围?

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电脑显示的《清朝疆域图》上作动点闪烁和动点切割拼凑,以增强形象感、直观感。然后出示强学会序(见教材19页)和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

D、布置作业(略)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第4页 共4页

更多相关推荐: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通常不同的施教者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会有所不同正所谓教无定法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却可以运用教师本身的特长结合学生实际创造出一节实用实效实在的课堂效果在准备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在准备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上课方式对教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课件做了多次修改其间遇到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如何使用当前教材的问题我最后采取了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具体的讲...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思考与反思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思考与反思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3情感态度和价值...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青铜峡市四中梁淑琴通常不同的施教者对同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会有所不同正所谓教无定法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却可以做到将相关知识以完美的境界传授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课内容时由于课前准备好...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杨顺国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思路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感知历史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内容附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甲午中...

全民族的抗战教学反思

全民族的抗战开始教学反思锦州四中贺媛进入学校任教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在这八年中在反复的备课上课和课后的反思中我不断地成长特别是每一次的大大小小的展示课比赛更是给予我进一步精细的研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机会让我的成长更...

《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学反思

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等方法的使用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学生则通过阅读标注合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法成为课堂的主体八年级的学生求...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营销三班的罗贝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影响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整个中国在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外来的侵略使我们的民族所表现出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