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时间:2024.3.19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学生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了。尤其是对曹操、诸葛亮、刘备这些典型形象,即使没看过原著的人,也会大致了解一些情况的。可是,对于杨修等曹操手下的谋士,就未必有人了解了。说起来惭愧,我没有系统地读过《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也是在很多年前读过,现在说来,很多内容已经陌生了。在课前,我通过网络、原著查找有关杨修的相关资料,了解了“杨修之死”的真实经过及原因,力求为课文讲解打一点基础。

二、教学难点

1、《三国演义》是用浅近的文言写的,学生读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不过这也正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古文简洁准确的特点。

2、文中出现的人物,如夏侯惇、庞德、魏延等,没有系统地读过原著的学生,恐怕一时不会全部弄明白其相互的关系。

3、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历史上曹操的真实情况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大部分学生应该是知道的。不过,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作者“拥刘反曹”,把曹操写成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大部分学生就不知道了。

4、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是否真的像小说中所说,仅仅是因为杨修“侍才放旷,数犯曹操忌”呢?这个问题也牵涉到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教学措施

1、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让学生充分地熟悉课文。读永远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方法。本言语篇幅不长,用来朗读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2、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而理清情节是分析的前提。本课在写人方面主要是通过几件与人物有关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我想,这应该也是《三国演义》在写人方面的一个共同特点吧。我发现,有的学生把复述课文和概括主要内容弄混了。复述课文除了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是我遗憾地发现,我这个班的学生似乎不善于动脑筋思考。我让他们提问题,大部分学生竟然提不出来。

3、按照课后练习的顺序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讨论杨修和曹操的性格时,杨修的聪明、侍才放旷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曹操的虚伪奸诈则可能需要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这时,就有必要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一下。例如曹操对杨修的态度为什么从“心甚忌之”到“心恶之”再到“大怒”,最后要杀掉他。文中所记的六件小事有什么不同,这也应提醒学生留心思考。

4、对于杨修的死因,是紧扣小说来分析还是联系史实来分析,我觉得没必要搞成教授讲座或历史探究,毕竟我们是在学习小说。应当紧扣文本来分析。至于史实略有提及即可。

5、我认为古典小说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上,丰富人生经验上。本文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有二:一是情节多变,一波三折;二是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这与前文《智取生辰纲》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是不同的。

20xx年10月11日


第二篇:杨修之死教学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2、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文章内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如何融入社会

教学重点:

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流程:

导入:

结合前两天学过的《水浒传》让学生有一种想通过对比,发现四大名著的不同之处的想法,并出示曹操和杨修的图片,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曹操为什么

要杀他呢?

板书课题

一、 简介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演义》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吸取陈寿《三国志》及裴送之注,元代《三国志平话》以及有关野史杂记,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此书。全书成功塑造400多个人物,写了众多的战争。

二、 学习重点字词

多媒体显示,以下生字词要求识记

疱官(páo)恃才放旷(shì)食讫(qì)麾军(huī) 夏侯惇(dūn)谮害(zen)绰刀(chao)主簿(bu)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褒贬:评论好坏 适:正值,恰逢

数:多次,屡次 晓:明白,知道

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阅读方法:

1、 默读,不用口,不用手,要用眼睛来读。

2、 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会的字、词、句勾勒出来。

3、 对于理解文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来。

学法:自己思考,在家庭作业本上列出小标题,同桌讨论,与教师一起分析

教师讲解:

课文分为三部分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解“鸡肋”被杀 倒叙

杨修之死教学教案

解“活”字之谜 甚忌之

聚众分“酥” 心恶之

第二部分 揭穿“梦中杀人” 愈恶之

(4-9) 告发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门 大怒

教植作答 大怒

第三部分(10-12)收修尸而班师

四、 问题研究(教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分析问题,然后教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教师出问题:

1、 杨修为什么被杀?

明确:屡次恃才放旷,揣度曹操的心意,干扰家政,军政大事引起曹操的嫉恨,不满,最终被杀。

2、 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

3、 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复杂的性格,既虚伪狡诈,又深谋远虑

4、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认识自我,学会谦逊,完善健全人格。

作业设计:

设计目的:借助故事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内容: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一段小故事,塑造一个人物形象。

《杨修之死》教学教案

安定区马泉学校

韩丽

更多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是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三国演义一篇节选课文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人物应该有比较深的了解和探究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许多学生对三国...

《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一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一般认为杨修的死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恃才放旷一方面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杨修的死肯定或多或少跟恃才放旷有关系但把杨修的死归咎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则大错特错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陈琳...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巴彦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朱加今年10月份学校安排初三年级推门课我安排在10月30日按时间推算正好该讲18课杨修之死所以我对本课分析如下杨修之死是课标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小说作为一种...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方亮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整个教学设计由五个环节组成由听三国演义主题歌说曹操故事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可自选喜欢的情节并为小故事命名研读探究杨修死因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他们性格的利...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临朐县七贤中学徐晓云在杨修之死这一课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然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人物性格上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主要...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王凤玲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的使用使...

人教九上《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该课的教学设计依然在力图贯彻化繁为简长文短教的小说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紧扣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领全篇大作文章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这样的文章中学生大都不喜欢学要顺...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之二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龙莲明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处理了课后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传统...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处理了课后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活动设计附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恃才矛盾冲突忌才杨修故事曹操1杨修被杀2改建园门心忌之恃才放旷3分食酥饼心恶之一般矛盾虚伪奸诈4语破奸心愈恶之狂妄轻率5轻视吴质愈恶之老谋深算6教植斩吏操大怒政治矛盾...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匡菊招设计说明杨修之死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文白夹杂的语言评书般的叙述笔调展现出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血淋淋的悲剧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活动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熟...

杨修之死的教学案例

杨修之死案例分析背景分析杨修之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课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该回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