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7

《雪儿》教学反思

1、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

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认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而且学生抓住中心话题,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本课教学,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我分别设计了“雪儿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我身边”、“在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这两个中心话题,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本节课中,学生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读出了:疗伤、取名、期盼、欢呼、祝福??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2、追求有效训练,让素养与技能并重

本课时训练的点有:

⑴字词听写,这是常规训练,每篇课文教学都坚持,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抓住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第二课时听写,及时反馈,发现错误,即使纠正。基础知识力求扎实,课课过关。

⑵口头填空“雪儿是一只 的信鸽”,既是词语概括准确性的训练,也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和深化。学生说出:勇敢的、坚强的、飞跃千山万水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受伤的等等,不正是基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吗。

⑶ 说写训练,我是怎么对待雪儿的,“在 时候,我为雪儿 ”,最后再设计完整概括。长期训练下去,相信学生到了高年级概括与完整简洁表达的能力一定会很强。

⑷读写结合,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进行局部想象说话、写话练习。课文第5自然段,要求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这是教材规定的写话训练,必须课内完成。同时与补充习题上的练习有机结合,减轻学生的课外训练负担。

3、注重读悟结合,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还要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有感情地读,是要做到批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本课教学,我借鉴薛法根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选择了课文中两句话,一句“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一句“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就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

4、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在学,教师应该引导、服务于学生的学,本课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处:

一是设计话题,以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在精读课文时,学生根据中心话题,“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让同学们小声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用铅笔在课文中划一划。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二是交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教师运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这个方法教学完两句后,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一次扣人心弦的“悬崖阅读”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王君  上《沁园春·雪》时,我有点儿心虚,因为有一个问题直到要上讲台了我也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教参上倒是讲得振振有辞,但我觉得只是凌空蹈虚老调重谈。而我自己已经有的一点儿领悟又很怪诞另类不符合常规。这种我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状态,我戏称它为阅读的“悬崖状态”──渴望有新的跨越但是脚下又没有扎实的土地作为根基。一切还需要靠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发展来佐证──无论是突破思维原点还是遭遇尴尬,我认为只有课堂上孩子们的反应,才有资格对此问题做出最后评判。  果然不出所料,对于我的在质疑方面已经“训练有素”的孩子,这样算不上深层次的问题休想逃过他们的眼睛。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新鲜,我们面临的矛盾是:毛泽东对古代英雄们到底持什么态度?  一贯的最简单的讲法当然是──惋惜。传统的讲授要求教师抠住关键词“惜”、“略”、“稍”,来让学生明白:毛泽东对古代英雄主要还是肯定的,至于惋惜,只是“略略”、“稍微”罢了。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很唯物主义的,体现了毛泽东他老人家一贯强调的思维作风: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但学生和我一样觉得别扭,他们在课堂问的和我在备课时候想的一模一样:对成吉思汗,毛泽东哪里还是惋惜了,他分明就是全盘否定了嘛!因为文中明明是: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只”,还是“惋惜”吗?至于“俱往矣”,简直就是全盘否定了历代所有的英雄,这还是“惋惜”吗?  教参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样写到: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雕射大弓”,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这段话,读得我如坠五里雾中。难道就是因为一句“引天下英雄尽折腰”,就可以印证毛泽东对成吉思汗的“褒”吗?纵观全词,文气逶迤之处,对成吉思汗,分明都只有“贬”,何曾“褒”,为何硬生生让我们的毛主席在这首词中如此“理性和客观”呢?  教参不能说服我。孩子们当然是没有看过教参的,但是他们对“惜”一直要管到“射大雕”的解释不服气,他们认为毛泽东根本就是把成吉思汗否定了的。我在心底认可这种感受,因为这也是我的感受。但如果按照我们的感受,毛泽东岂不就变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缺乏理性的人了吗?这样的解读又合理吗?这真的是一次“悬崖上的体验”啊!我虽然如履薄冰,但是又

有些许期盼,因为起码在文本自身上,暂时还不能够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决定小心奕奕地抛出我的杀手锏。这是一步险棋,这是我的思维在悬崖状态中的一种“悬崖选择”。如果这种选择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那么这步棋没有任何意义。  我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是有些费解。毛主席怎么会不给予成吉思汗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样的待遇,而对他毫不留情地批评呢?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创作现场,体会一下老人家在创作这首词时候的心情变化,然后从这个角度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同学们很疑惑。都什么年代了,如何回到创作现场?难道还真有时空隧道不成?  我含笑不语。我指挥大家翻开了课本彩页的第一页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  我说:“孩子们,静下心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室里有短短的静默。但很快被热烈打破了。  谷雨说:“我看出来了,王老师,这幅手书写得龙飞凤舞,好不潇洒,果真是英雄的手笔。”  胡英剑说:“我感受到了豪气和霸气。手书中的字都不太好认甚至无法认,但是汪洋恣肆,气贯长虹(用了两个才学的雅词,大家都为他鼓掌了),很有英雄气。”  李想说:“这根本不是在写字,这是情感在喷涌在爆发。”  我说:“评得妙!还要仔细观察,体会整个书写过程中的变化。”  谷雨一下子就跳了起来:“王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毛泽东一直都很激动,但他是越来越激动。你看他的字,从秦皇汉武开始,用笔的力量就加大了,速度也更快了,这就证明,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情绪就又上了一个高潮,他的书法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可抑止的激动。如果说最开始他还只是亢奋的话,到后来,他就真的沸腾起来燃烧起来了……”  谷雨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下边是一片共鸣声。  我也被震动了,望着眼前这张年轻的智慧的,因为有新的发现而涨得通红的脸,我竟然有些百感交集。幸甚,我的感觉和孩子们的感觉对接──天衣无缝。  如果以这样的角度来解读“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切疑问全部冰释。  是的,毛泽东是一个充满理性的领导者、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不可能否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功劳,因此,才有了前边的“惜”、“略”、“稍”。  但是,在这首词中,毛泽东不仅仅是以一位共 产 党的领导者进入创作的,他更是以一个普通文人和普通作者的身份进入自己的创作。他是一个热血燃烧的词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气作为文字,先是扫射,然后是激射然后是喷射。在激情渐至燃烧的过程中,他不可

遏制地处于爆发状态了──情感的喷发使他暂时出现了理性的“迷失”,在特定的创作瞬间,激情成就了一个傲视一切的“不可一世”的毛泽东。  这时候,他是一位真正的文人诗人,而不是一位需要字斟句酌的政治家。他用生命的狂放写诗,他像黄河一样咆哮了,他凌空一吼,惊天动地:普天之下,舍我其谁?  气血淋漓,“只识弯弓射大雕”,一挥而就,还不够,再来一句:俱往矣!历史在英雄的笔下像蛛丝一样被轻轻抹去。  这是生命的呐喊──没有顾忌,只有宣泄!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血气方刚的要改写历史的人的冲动!  这也是《沁园春·雪》之所以最打动人之所在──因为这是豪不掩饰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只有这样解读,毛泽东才能走下神坛,走进读者的心灵深处。只有这样的解读,《沁园春·雪》的文气和文脉才是贯通的,文品和人品才能合二为一。  而以往的解读,无不是先把毛泽东定位成一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这种标签化完美化的解读方式,不正是韩军先生曾经大力鞭挞过的“伪圣化”的一种表现吗?  其实,作为一位立志要“换了人间”的英雄,这样的“理性迷失”和“激情泻洪”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比比皆是。承认如此的“迷失”,就是本质上承认毛泽东作为一位普通读者的创作权和表达权。这是对人的尊重和对文本人性化的解读。  我和我的学生,以“悬崖疑惑”启动“悬崖思考”最后得出“悬崖解读”,以一幅手书为解读云梯,在课堂上自主质疑生成问题,巧妙解决阅读难点,这番“悬崖上的思维”不仅扣人心弦而且美妙无比!

更多相关推荐:
雪儿 教后反思

雪儿教后反思这篇课文有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点写写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在课后习题中有要求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我与雪儿告别时的情景我是结合补充习题第五大题的一个练习处理的指导学生想想每一处他...

《雪儿》教学反思

雪儿教学反思1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认为每一篇文章都有...

《雪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雪儿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5课设计理念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学习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对课文的...

5课雪儿教学设计反思

5雪儿教学设计5雪儿说课稿雪儿是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文本内容感人情...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雪儿-苏教版

雪儿教学思考读雪儿真的爱雪儿也爱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用受了伤的雪儿与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独特孤独的我许久不再孤独与雪儿同时好起来飞向蓝天这也许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吧读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年龄但从文中可以想到我年龄不...

《雪儿》教学案

雪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雪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鸟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表现了我对鸟儿爱护也流露出我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一、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成龙编号0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雪儿可爱形象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左右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何雪苗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 雪儿 1教学实录 苏教版

雪儿教学实录薛法根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生感到很拗口生好象很生硬生不太好听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寓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请...

雪儿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雪儿教学反思谁能读懂雪儿心雪儿是一只信鸽的名字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雪儿一课中它浑身雪白雪白的有两颗金黄的眼珠外表非常美丽可爱谁能读懂雪儿的心呢当然是充满爱心的小作者你看爸爸刚把雪儿捡回家...

三年级语文《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五课雪儿教案金马中心学校赵瑛5雪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读懂课文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5课雪儿齐读课题让我们先跟这...

雪儿教学反思(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