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的反思

时间:2024.5.9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新课标实施的反思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20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 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

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

“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

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第二篇:学习新课标实施新教材反思1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探索

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实践总结 刘丰芹

本学期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不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短短的三个月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有过痛苦和迷惘,但更多的是欢乐和收获,同时更坚定了我们深入改革的决心。

一、教改的灵魂——转变观念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为此,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依据,是纲领性文件。我们组织全组教师开展了深入地学习,明确了围绕新课改在教育观念上要完成四个转变:一、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教师围着学生转”,教为学服务;二、变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三、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四、变注入式教学为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这“四个转变”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标尺,是我们课程改教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思想保证。

(二)全面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特点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贯穿于我们教学中的“纲”,那么教材就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为了让新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我们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使用教材培训,结合学习《教师教学用书》和教研室编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教学原则》,进一步领会了编者意图。并对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主题单元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分析,从而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基本特点,认真地领悟了新教材“突出体现符合学生意愿和能力”的基本理念。为我们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贯彻教改理念做好了准备。

(三)关注教改信息,注重学习借鉴

新教改的实验去年九月就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启动了。他们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对我们来说是转变观念的鲜活例子。我们经常上网,阅读《实验区通讯》,了解实验的最新动态;观看专家评论,更新观念;观看优秀

课例,借鉴学习。

通过自己研究学习、向别人请教学习,我们坚定了参加教改的信心。

二、教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教育观念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的。光在思想上明确教育观念要完成“四个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看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贯彻和落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转变。为此,我们以“四个转变”为指导思想,根据本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四结合”,即:读练结合,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内外结合。以此来实现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改革备课,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在这次的新课程改革中,这种备课方式,更是充分发挥了其教研的功能。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以主题单元为单位,做到一人主讲,大家共同参与研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及学生的适应性,探讨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达成了以下思想共识:

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要围绕“四个转变”,要有重点地体现“四个结合”。

2.注重备课的过程,要把精力投入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去。

3.不编写教案“剧本”,而要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

4.不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框架。

5.重教法设计,更重学法指导。

(二)开放课堂,共同提高

在抓好备课这一关键的环节后,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的目标明确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毕竟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缺少参考资料的新教材。教师们都渴望有样板,渴望与同行共同研究。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采取以下两步策略。

1.抓典型,树样板。

在开学后不久,我们在经过了集体备课研究之后,选定了李源和雷雅芳老师,面向北窖镇全体一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两节不同类型的示范课:《字与拼音:ai ei ui》和《太阳》。

在这两节课上,我们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体现真正开放的课堂。

以《太阳》为例,在学生欣赏完日出的美丽景色后,老师设计了“太阳从这些地方是怎样升起的?”的问题,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上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大海上,太阳是从海水中游上来的。”“草原上,太阳是被牛角顶出来的。”??。再看最后一个环节“编儿歌”:“学校里,太阳是运动员的跑步声吵起来的。”“田野里,太阳是农民伯伯的锄头挖出来的。”??多么奇特而又生动的想象啊!老师们被震动了。是呀,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能创造出奇迹。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借助这两节课,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利用教学的每个环节具体贯彻落实新教改的精神进行了讨论,使参加教改的教师有样可学,有迹可寻。

2.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在有了样板后,我们要求全体参加教改的语文教师每人都上一节研究课,并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听推门课,发现问题,共同研讨,共同解决。如:我们提倡课堂教学中要“动静结合”,经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动”而在课堂中生硬地穿插了“课中操”,破坏了课堂的整体性。为此,我们组织了讨论,确定了课堂中的“动”不仅是身体的“动”,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动”,语言表达的“动”,学习方式的“动”。“课中操”的设计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与此同时,我们还重视收集积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优秀的课例,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的课堂出现了新的景象: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时时都有成功的体验:“我能编儿歌啦!”“这些字是我自己认的!”“我来带小朋友读儿歌!”

老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常常能听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评价和激励语:“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看了很多书吧!大家要向你学习。”“哇!你比老师懂得还多!真了不起!”

课堂真正活起来了,学生们联系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展开奇思妙想:“鞋子是脚的家。”“手套是手的家。”“弯弯的月亮像摇篮。”“乌鸦可以用吸管来喝水。”

三、课改的活力之源——课程校本化

新教材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难以满足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用好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是为新教改注入活力的举措,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宗旨是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自编教材,扩大阅读。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社会接触面小的特点,根据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

大量阅读的特点,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由富有童趣的、紧密联系生活的寓言、童话、故事、传说等所组成的《阅读识字》,编写了集我国古代优秀诗篇、韵文、儿歌为一体的《诵诗识字》。我们还收集了大量视频、音频资料,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了“视频点播”和“故事小喇叭”两个栏目。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在每天下午设立了一节自由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阅读我们自己编写的读物,可以观看“视频点播”,听“故事小喇叭”,也可以自由阅读课外书籍。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识字量,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整体推进。

我们还充分利用我校信息技术力量雄厚的特点,把语文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语文老师和电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编写了集语文学习、电脑学习、游戏竞赛为一体的语文电子课本。设立了语文电脑课,使语文学习与电脑学习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如:在开始学习《字与拼音》的时候,我们就结合拼音字母的学习,在语文电脑课上认键盘、学指法,在游戏竞赛中跟电脑学习拼读、认字。学拼音和掌握电脑知识同步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不仅语文知识掌握扎实,而且,电脑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学科活动,拓展教材。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还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学习了“家”的主题单元后,我们举行了“我的家”摄影展;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主题单元后,我们开展了“争当小诗人”的活动;学习了“大海”的主题单元后,我们举办了“大海绘画展”;??我们还举办了“诗歌诵读比赛”、“拼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提倡家长参与。通过学科活动,不但用活了教材,并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意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课改的重要环节——评价改革

教材改革了,教学方式改革了,学习方式改革了,那么该如何改革评价方式,从而使评价对新课改发挥积极的正面导向和推动作用,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呢?

我们认为要进行评价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原有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观念。为此,我部王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关于考试评价改革的座谈会,学习了当前国家中小学考试改革的有关信息及国外评价学生的有关做法,并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让考试评价成为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

习兴趣的指导思想。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们在平时的测试中,采取了“自主选择考试”的方式:只要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他们就可以选择再考一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们还把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和参加学科活动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们在《家校园地》中专门向家长们介绍了山东辽阳、北京海淀区、成都、青岛等地的考试改革情况及我们的有关做法,取得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评价方式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科学的。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越来越高的人才需求,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教育,关注教改、关注教材、关注教师。面对这一切,作为教育者,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和鼓舞。然而,我们深知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标准》必将如和煦的春风,唤醒我国教育改革的春潮;新教材必会让教师、让孩子们那充满灵性的、充满创造力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转变思想 端正态度 加强学习

刘庄小学 陈茹梦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转变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正确认识新课改的意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从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首先要改变的是面向高考的“精英式”教育观念,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由“重知识、重分数、重升学”转变为重素质、重素养,其次就是要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技能教育,建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思考与讨论。课题研究自主学习,知识建构,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持续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在新课改中要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一、新课改首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体,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过分侧重于知识灌输,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际,面对物理学习望而生畏,丧失自信和热情(敬而远之,学习文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由压制式的被动学习变积极自主的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新课改中,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中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一潭死水,单向灌输的状况。教师要变教为导、变教为诱,变知识灌输者为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设计者,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正确思路和方法的点拔者,答疑解惑者,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要有成功自豪感的体验。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要把学生调动起来,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全身活动,心灵体验”。课堂要突出“五动”。

要动手,动手就是动手做实验,动手去体验,动手做练习。例如:用手按在桌子上推拉,去体验摩擦力,用鼓掌去体验力的相互作用,用手托书上下加速运动去体验超重失重。

要动眼,动眼就是动眼去观察,动眼去发现生产、生活、实验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例如:观察频闪照片,打点记时器,平抛轨迹,课本上丰富多彩的图片等等。

动口,动口就是动口说,动口去表达,交谈、议论、辩论,交流。课堂上要结合新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动口。

动耳,动耳就是动耳听,听老师的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听其他同学表述的观点与见解。

动脑,动脑是核心,动脑就是动脑思考,就是动脑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把动脑贯穿于整个课堂中。

真正的学习,必然是具备丰富阅历积淀的学习,是主动地独立地获得客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的学习,因此要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动起来。

三、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有效途径,也是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科学史上,对于科学探究来说,有着无数灿烂辉煌的科学发现,无论是海王星的发现(物理2P90),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建立,还是阴极射线的确认,万有引力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结构的发现等,其探究过程都充满着艰巨性和创造性,洋溢着科学精神,渗透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应用好这些事例进行教学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教材中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史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例如沪科版、模块1中“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伽利略巧妙地应用佯谬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大胆猜想,数学推理, ,通过斜面“冲谈重力”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正确的结论,是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典型案例,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好教材。然后通过超越伽利略引出现代落体研究的方法,引入打点计时器、闪光照片、光电计时、DIS等现代技术方法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强化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从探究的过程中去学习落体运动的规律。改变了以前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体现“三维”的培养目标。再如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两个同学拉弹簧的探究实验,然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牛顿的第三定律,最后应用DIS、相互作用的F——t图象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这些课都体现了“三维”的培养目标。

四、使用新教材,怎样开展课堂科学探究

1、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节课都开展实验探究,相当于以前的学生实验课,一般在实验室进行,例如实验探究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P38,再如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法测P82。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探究(P11),验证自由落体的机械能守恒(P63)。首先老师在实验室准备好器材,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应用这些器材。制定合理实验方案,设计探究过程,明确实验中要记录的数字,设计实验表格,通过作图画图像,求比值等数字处理方法,找出规律。

要改变以前学生实验册中,一切都设计好,技巧方法、注意事项、数据处理都告诉给学生的灌输实验背实验的做法,要让学生真的从探究中去总结,去领悟探究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究实验是多样化的,改变以前全班同学都一样、做实验齐步走的做法,要发现,肯定学生实验中的创造性。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建构的学习。通过对比发现,开展实验探究好的班级,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考试成绩也好,在学校组织的最受欢迎的老师评选中,高一物理老师就有两位(共评选四位)。 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实验,老师要通过导学案做好实验的铺垫和引导,防止学生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一堂课乱哄哄,达不到探究的目的。如力的合成平行四边行法则的探究,学生实验前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实验的依据是什么?②实验中的橡皮筋的用途是什么?③怎样使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单独作用效果相同?④实验中记录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记录?⑤怎样找到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作力的图示、尝试观察、作平行四边形验证等,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

2、科学探究并不单指实验探究,也包括理论探究。理论探究是以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然现象为基础探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探究,例如模块1中的超重失重,模块2中的动能定理,万有引力的发现(P87),哈雷慧星的预报,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P90)都是组织学生开展理论探究的好教材。

3、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局部的探究,探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或两个问题,如弹簧的弹性势能,物体的转动动能,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中,只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可以开展演示实验性质的师生共同探究,如向心力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重点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对比实验的思想。

五、课标与大纲,课标与教材,教材与教材的差异

1、大纲与课标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上的要求,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分为三个层次,A、

B、C即知道、理解、掌握技能上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教育作用。课标强调的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课程的教育作用。新课标重视“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教育作用”而大纲中没有科学探究的要求。

例如大纲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要求,牛顿第一定律A,牛顿第二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B。课标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课标与大纲,新老教材相比较在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概念的准确性上的要求有所降低。新材图文并茂,通俗可读。如新教材标题的变化,原来运动的描述一节,现在变为“走近运动”,弹力一节变为“形变的力”,动能定理一节变为“探究动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开普勒三定律一节变为“从托勒密到开普勒”这些标题学生感到亲切通俗可读。教学中要重视应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增强感性认识。例如P28图1—15汽车的变速运动,引导学生看时钟的变化,汽车位置的变化来认识变速运动。P38图1—32飞机匀加速滑行,看图中速度计的示数、时钟、位置变化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新教材由于删去了一些内容,教材的系统性降低,如老教材中曲线运动、运动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沪科版第一节就是飞机投弹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而人教版仍保持了原来的系统性。

弹簧的弹性势能课标中没有要求,因此沪科版在信息浏览中,介绍了引力势能与弹性势能,而人教版增加一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说明中强调着重体会探究过程与方法,不要求掌握结论。

课标要求在模块2中编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人教版在模块2中只编写了一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沪科版编写了一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这一章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都很困难,感到是空中楼阁,学生没有学习的基础,我们结合人教版与沪科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了处理。

在实验的编写上,人教版基本保持原来的形式,演示探究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沪科版没有单编学生实验,所有实验贯穿在教材的实验探究中。而在实际教学

中我们将典型重要实验开设了学生实验,如: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探究力、加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等。

在教材的难度上,课标要求增加广度,降低难度,但新教材编写上无论是例题还是课后习题难度都有提高,并没有降低。教辅材料的难度就更大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把握好教学难度,选好例题和习题。

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新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内容,沪科版最后编写了课题研究示例,课题研究评价表,供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参考。人教版编写了“桥梁的研究”实例,介绍了课题的得来、课题的规划、课题的实施。第一部分1、桥梁的类型。2、桥梁的设计。

3、建桥的材料及性能。①材料是否易得成本②防火防腐蚀性③是否坚固。第二部分①自己设计制作桥梁模型②开展设计制作比赛。

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开展是首先由老师介绍一些课题,然后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自己选定课题,课题可以是老师介绍的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找的课题,课题组选老师,也可选家长、社会研究机构作顾问。广泛收集信息、调查、上网等写出研究报告,然后交流等程序,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课题研究可以安排在节假日、课外活动进行。

加速度计的设计(P117 T2)弹簧加速度计,重捶加速度计,水加速度计等。 鞋子摩檫因数的研究(P74 T5)。

劈的力学研究,菜刀上的学问。

鸡蛋撞地球(仿生学)。

测量人运动时的功率,举重,骑自行车,跑步机。

七、关于教学评价与考试

对于新课改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教学评价。我们学校在教学评价上进行了改革。

1、是学校组织人员对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是否体现了“两主”、“两全”、“五动”。

2、是开展学生评价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

3、考试评价就看期中、期末枣庄市组织的统一考试,老师教的好就得考试成绩好。高中要面向高考,高考就要考试选拔。

新课改一年来,枣庄市组织了两次期末考试,从试卷中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面向新课改了,教学不新课改不行。

考试的试题中注重考查,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注重了新增内容的考查,注重了实验探究与课题研究的考查。

考试的试题中注重考查,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注重了新增内容的考查,注重了实验探究与课题研究的考查。

如新增内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多种多样的形变,能量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初步等内容都出现在了选择题中,有不少学校不注重新增知识的教学考试就吃了亏。

考试中注重考查了实验探究,如第一学期期末考了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实验探究,第二学期考了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伸长实验探究。实验表格设计,控制变量法。

试卷中考查了课题研究内容,第一学期考了“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第二学期考了“研究水柱的射程”。

在计算题中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如第一学期第15题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第二学期第14题考了类比填表,这些题目答案是多样性的,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题中还注重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如第一学期7题的接力赛跑,第二学期第14题打篮球等。从考试的试题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引导老师们走进新课改。

对“新课标”实施的几点感想

刘庄小学 石丽芳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确实给基础教育吹来了阵阵春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以往一味重在双基教育的现象,有一定的改变。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方法和过程、态度与价值观得到突出,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形成和生成,重视学生对课文的个性解读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了,学生学习有兴趣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等等。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的问题还需老师们稍加思考。这里略谈几点,算是抛砖引玉。

一、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辨证统一。

我们都知道,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先明确教学内容,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教法,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对教法过于注重,花样翻新,以显示进行的是课改,是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教法的改革和创新,确实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若一味突出,那么课堂教学还是没有走出上世纪末所出现的百花齐放的注重教法的教学的圈子。新课改重中之重是在新观念指导下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钻研教材,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要了解,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排目的,单元与整本教材、单篇与单元的教学在知识和能力要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与本班学情联系起来,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才考虑用什么教学形式落实教学内容和目标。这一过程,很复杂也很辛苦,会耗费老师大量的精神和心血。

二、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形式再好,偏离了教学内容和目标,就不是好的形式,同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如:对文本的“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形式不错,但具体操作是有很多前提的。一是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课前要充分预习,对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二是小组成员要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组员间要能沟通、配合和谐;三是学生要善于倾听,善于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重要的是老师能切实做好指导等等,若这些前期准备不足的话,这一教学形式真有可能流于形式了,小组讨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再如:多媒体的引入,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声、色、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好的刺激,但我们还得考虑,花里胡哨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的负面影响,如学生课堂兴奋点和关注点,是否在于课堂内容上。特别是课件,老师们用的,都较细,课件

内容预设的太多,如果忽视了课堂的偶然性、不可预见性和课堂教学的此情此景的话,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很容易走向“灌输”这老路上去,,就会由“用课件”变为“展示课件”。

三、要注重新教法、新观念与传统教法、传统观念统一。

对于新教法,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对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这些打上应试教育烙印的、违背学习规律的教学,是非改不可的,但不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一棍子打死,要实行“拿来主义”,这才是明智之举。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一线老师。

新课标、新理念,要能有切实的效果,一线老师这个检验者,举足轻重。俗话说:要念好经,得有一个称职的和尚。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好、理解好、实践好新课标、新理念,老师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甚至造成“邯郸学步”的笑话。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要想合格履行专业角色,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形势和教育的实际需求,才能与时俱进。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力争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学习新课标 步入新教材 催生课改新局面

---刘庄小学语文课改实验“识字专题”案例研讨活动交流材料——侯刚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来,我校在镇学区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课改的实验和探索。我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点,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积极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下面将我校的课改工作向大家总结如下。

一、学校管理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20xx年秋季,我校主动开始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学习和精神的领会。次年,我校申保库校长被选派参加省中小学校长有关新课标内容的研修班的学习。回来后,明确指出了“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的必要性,把新课标的精神纳入了学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教研的行政领导、教研组成员以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由校长负总责,积极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并落实到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1. 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

(1)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2)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微格化,设计了《民生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

(3)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要以研究人员的身份,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2. 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1)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对师生的教与学进行评价。

(2)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英语从口语交际、听力、基础知识等多方面进行测试等。

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

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 ”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二)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

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1. 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1)理论性学习方面。定出了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全体教师课程理论学习时间,以讲座、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

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2)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 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

二是建立帮带制度,将专家请进学校或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示,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三)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应对的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 围绕实施课程标准必须应对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现承担中央教科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大成全语文教育新体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子课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研究;教育部立项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子课题《网络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主体性教育》子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等四个课题的研究。

2.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形体课、鉴赏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3.发挥信息技术特色,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我校课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排课、考试、档案等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进行,这为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教与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也为课程改革提供广泛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改进了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

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纳入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和网络开发着重考虑的问题,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在实施课程标准环境下的使用水平。

近期的主要教学成果有:

1、去年10月份,学校承办中央教科所“大成全语文教育新体系研究”课题全国性观摩活动,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朱卓君、邱玉玲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学习包水饺》和《实验乐园》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课例。

2、去年12月,朱卓君老师被选派参加“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3、今年4月份,我校举行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课题市性研讨会。会上由吴瑞英、杨嘉丽两位老师作了《时、分的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两节研讨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充分肯定了我校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4、学生代表队参加汕头市“人与智能机器人英语会话”夺得第一名。

5、20xx年9月课本剧《秋天的怀念》参加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汕头市课本剧比赛二等奖;舞蹈《算一算》参加汕头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

以上是我校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监控、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一些代表性的成果,新课程的实施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实践。

二、一年级新教材教学探索情况的汇报

我校对今年一年级实施新教材非常重视,暑假期间,我们就认真挑选一年级的新教师,并参加通过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我校结合实际,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每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本学期开始,我们一年级语文科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能力为主,并确定研究专题——“游戏式”、“自主式”拼音、识字教学,教师轮流上好研讨课,学校领导参与、指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累资料,不断增强教师的适应性和教学能力。

为了鼓励教师大胆参与课程改革中来,改革之初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小步调的方式,采用一些基本标准放宽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如以“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为标准,给教师更多的勇气和信心,使教师逐步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前期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拼音、识字教学,我校运用情趣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拼音、识汉字的兴趣。

1、直观的拼音教学,把抽象的拼音符号转变成形象的记忆。教材插图和挂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细心观察,说出图中有什么,与拼音的发音联系起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对字母的形象记忆。

2、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如《在操场》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把“踢”“跳”等动词用动作模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我们还采用表演、找生字宝宝、为生字找朋友等多种认字形式,让学生愉快识字,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创导自主的识记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我们注意教给学生许多有趣的识记方法。如“编儿歌”、“字谜法”、“奇特联想法”、“定位联想法”“熟字加减法”等多种识字的方法。教学中常启示学生“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你觉得哪些字形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受到启发,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识记“飘”字是“有风才会飘”;如识记“桥”字是“木头能架桥”(教材第41页图)??学生不仅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自己编顺口溜,做字谜,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自己动脑识记的过程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汉字的再造想象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拓展识字范围。

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激发识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写好《拼音日记》和《识字日记》,让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的识字。如:让学生平时留意学校的警示牌、宣传栏、街上的各种广告牌,或者各种商标,以积累生字,并将学到的学习所得写于《识字日记》中。第一篇《识字日记》,我们旨在要求学生剪取自己想认识的字贴在火车的车厢上,而第二篇,我们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归类识字。可以寻找植物名称,可以寻找动物名称,也可以剪贴一些字排列成句子等等。这样,不仅巩固课堂所掌握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拼音、识字,拓展识字的范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实践的意识和能

力。在拼音、识字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理解,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记忆。

以上是我校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一些起步性的探索。新课标对我们既亲近又陌生,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还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今天的观摩课,我们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向兄弟学校学习,与新课标共同成长。

新课标下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刘庄小学 申保库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对全体学生,又关注个性发展;既提倡学科综合,又鼓励音乐创造;既弘扬民族文化,又理解多元文化;即重视音乐实践,又完善评价机制。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出现,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新教材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教师灵活操作课堂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决定音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

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果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生便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挥主观能动性。

a、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调整学习目标,适度提高、降低或偏离

例如在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时,教师拟订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现了简单的二声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聆听二声部产生的协和美,并与单声部进行直觉上的比较,让他们欣赏并乐于表现二声部,和想唱第几声部。这样的民主激发了学生演唱的欲望,改变了教师指定或强迫演唱的被动心理和逆反心理。此时的歌声是从心底流出的,是真切的甜美,而不是僵硬咧嘴带来的歌声效果。 b、允许学生修改学习内容

歌曲《生日快乐》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学生早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教学时教师就可启发学生在学会用中文演唱的同时,用英文演唱歌曲。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编活动,演示并模仿过生日时的情景,比比哪组创编的更好。只有想要的,才是最好的。歌曲《小孔雀轻轻跳》中有一句歌词“它要和我比一比,看谁穿得最美丽”。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我们小学生应该比学习、比健康,而不应该只停留在比外表的美丽。学生的思想火花在闪烁,健康又良好的审美在对一个词语的质疑中体现得大胆又真切。教师极大地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修改歌词,不“唯书”敢于大胆实践自己的想法。如把比美丽改为比本领、比学习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对自己修改过的歌曲学生有了感情,唱起来格外动情。 c、学生可以选择教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在人们的生活中传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已不再吸引学生,已不再能满足学生渴在课堂上有流行元素的需求。那么,教师就应该给

予学生演唱他们所喜欢的歌曲的权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如《校园歌曲》中的大量的儿童歌曲,题材来自新时代的小学生,音乐元素新颖、活泼、时尚,学生喜闻乐唱。再如学校的校歌、班歌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唱,教师就应该适当地满足学生的爱好。

二、教师帮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辅助方式

学习辅助形式的良好利用能使音乐的学习过程变得顺利或出现亮点。音乐课上,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伙伴,使学习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展开。

现在的学生学前教育比较到位,有很多学生都会一样乐器。教师就应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助地寻找一样乐器作为辅助工具,帮助自己和伙伴进行音乐学习。同时还可以充分创设情景,学生可以创造性利用硬件,加强学习过程的情趣性。

1、学习伙伴的选择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其实是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之一。因为学生具有与其他人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等方面的需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创设生生交往的机会,共同组成集体网络,以求产生学习中的“共生效应”。如我在教学《两只小象》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以‘找朋友’游戏为切入口,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并随着音乐模仿学习,课堂气氛越来越融洽。再如《小雨沙沙》的集体舞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行寻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完成教学任务,人数不限,动作不限。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学得很轻松、很愉快。

2、学具的选择

《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曲,其中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

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时的生动场景。在教师和学生初听此曲,理解音乐后,让学生从教师准备的打击乐器中任选一项,通过自己的想象表现鸭子拌嘴的情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但不做任何强制性的规定,以免局限学生的思路。

3、利用身边的环境和硬件,增加音乐的情景

在校园内、教室里有着许多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硬件,如:桌子、凳子、讲台、多媒体软件及活动的空间。学生自助地使用已有的资源,发展想象的空间,用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音乐内涵。如教学《躲猫猫》一课时,我让学生做躲猫猫的游戏,把自己藏起来。学生们有的藏在桌子下,有的藏在门后,有的藏在讲台下,这样让游戏更有趣些。又如《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用具来为歌曲伴奏,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很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三、教师启发学生树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达标度。特别是作为小学低段

音乐课,它的教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在音乐中获得快乐。

1、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自评标准

因为学生的实际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检测中,帮助学生树立从自我已有的水平出发,有进步,有获得,有体会,有感受的,不论层度如何,都给予肯定和欣赏。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因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就是自信、自我欣赏的基础,他有助于学生有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好的教学是让学生无数次地体验到成功,而不是屡尝失败的滋味。

2、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评他标准

现在的学生应该是比较会欣赏自己,对别人比较苛求。教师以自身的宽容

和乐于肯定他人,欣赏他人的行动,感化学生,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渐渐树立起了合理的对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评价标准。其实对他人的欣赏和宽容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秀、成功,懂得与人分享快乐的同时,也会对自身做出合理的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地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不强迫学生去学习,而是给他们权利自主地学习。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音乐课活起来。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目标。

实施新课改的变化与反思

刘庄小学 司常义

近年来我校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站在课程改革的理论高度,重点研究、实践、指导教师把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推进课改实验,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实施课程标准后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课改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

㈠建立组织

为切实做好课改实验工作,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组长:侯刚

组员:胡巧红、刘丰芹、司常义、陈茹梦、

㈡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1、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有较大转变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师资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了知识面,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学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组织。教师还倡导“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转变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①单向讲授向多向互动转变,实施新课标前,教师往往都有采用讲授教学方式,教师一讲到底,单向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实施新课标后,教师设计各种师生相互交流多向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②讲授式向讨论、演示、表演等转变,教师改变了单一讲授式教学,注意采用多种形式。

③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宽:课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作好准备,运用多种手段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运用。由课内向社会延伸:教师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享受成功的喜悦。由课内向各种媒体延伸:教师注意将学习知识与网络、报刊、标牌、广告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鲜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普遍认同并积极实施。经研究分析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范围日渐浓烈,有60%的学生能自主合作的进行学习,有20%的学生能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日趋形成。

3、教学评价方式出多元化(参见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案)

㈢抓总结,人人参与,在观察、交流、学习中获得提高

1、每位教师从工作态度、责任感,教学效果,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自评、校评,小组评(研究小组),总的结果是,评为“好”与“较好”等级的占90%,“一般”等级占10%。

2、每人,每所村校,每个研究小组定一份书面总结。大家都较认真,从思想认识、成绩与问题,对《课标》、新教材的意见等方面,认真地作了回顾,对此,还谈了今后工作的设想和研究重点。

二、问题与思考

1、由于教师自身的思想基础、业务能力、奉献精神及教学环境、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正确把握、贯彻落实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改革的发展水平不一致,有的还属于速度较慢、步子较小的后进层。

2、教材编者的意图与用者的实际有些地方难于契合。

3、教师学习理论、钻研教材、搞研究需要有一定时间、经费作保证,这两个条件学校难于跟上。

4、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如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评价方面难度大,怎样科学地进行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5、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尚未起到应有辅助作用。

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普遍采用,但追求形式,不求实效普遍存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待进一步加强。

7、总目标的第9条“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我们农村学校难以达到。一是教师示未能广泛开发利用本地信息资源;二是硬件条件差,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配备不足。

总之,今后我校以课改工作为重点,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小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把实验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新课标教学反思

刘庄小学 何俊梅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以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设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更要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

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小话、睡觉、看小说、做其他作业、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常常被尊重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全学生想像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句园。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发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民用工业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坚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反思的过程,往往真理的大门会怦然开启。在教学实践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着重反思三个方面。首先,反思本节课最有创意的细节。就教师方面看,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理解,新颖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手段,能维持学生兴奋点的提示或暗号等。就学生方面看,指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体验、领悟,可资借鉴的学法,收集筛选材料的独特视角。其次,反思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如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别具一格的情景设置,层次分明的提问,凸现思维的点拨,标新立异的板书,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衔接紧密自然的巧妙提问,形象活泼的教辅用具,让学生迷途之返的暗号等。最后,反

思本节课中有失误的细节。如教具选择不当,教材重点难点不突出,问题设置不当,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教学方式单调,评价过于简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兴奋点的细节等。

教学反思是个人智慧的瞬间再现,能让人增长教育智慧,是自我否定之后的超越,是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仁者爱人,宽容为上;智者教人,引导为佳。这是我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解,也是一种境界,更是我毕生的追求。

悟课标,探课改

刘庄小学 李明波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一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在各地兴起。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绝大部分的一线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地关注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应是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教师在课程观、教学方式、教学材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了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大胆对同学、老师的方法提出疑问;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了与同学合作及交流。但与此同时,广大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困惑。

1.目标定位的困惑

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教师认为:因为教材变了,试卷命题形式、内容、难度都在变,所以我们的教学也得变,也得适应新形势。这种思想反映了教师认识上的不足:不是为了贯彻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实现新目标而改,还是为了适应教材、适应考试而改,是为新一轮的应试而改。新课程要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改,改革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规划经营人生,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由于教师在认识上还有盲区,行动上还有误区,也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游移,甚至停滞和倒退,所以现在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搞得地动山摇,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难怪有人说:再这样搞下去,课程改革很快会以失败而告终。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理解新理念。我们最初认识、学习新课标都是在没有教材、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教育专家从理论上对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因此,我们所接受的新理念都是纯理论性的东西,这些教育、教学理论缺少教学实践做支撑,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真正进入实战阶段以后才发现很多的设想都是行不通的,有些好的设想在实践中大打折扣,而真正得到落实的想法并不是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更少,这时教师对新课程的实践陷入了困境也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对失败的进行有效的反思,课程改革就无法推向深入,也无法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再次认认真真地学习新课标。由于这时我们已有了教材、有了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此时重温新课标,定有深刻的感受和感悟,对新课标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定能把新的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挺进。

2.角色定位的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我们要求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很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位置,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是引导者,什么时候是参与者、合作者?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并不能单一地定位为引导者、参与者或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中应该是—个动态的角色。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不同的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时段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引入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探究中来,当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后,教师就应该是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探究规律,当规律探究告一段落时,教师又应该作为引导者将大家的意见、结果归纳与总结。不要将教师的角色单一定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自己的作用,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其实和教学形式有相同之处。并不是在每一节都需要安排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同样也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要求适时、适度地采取各种教学形式,能够探究的就开展探究,不能开展或不必要开展的也不能强行安排。始终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教学形式的选择都要为教学的目标服务,就应该是有效的,有利的。

3、开展探究活动中的困惑

( 1).开展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 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要倡导的课堂活动?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倡导我们教师要从实际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任何的课堂活动都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节“十以内数加法整理”课中,一位教师花了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整理十以内的加法算式,10分钟的时间归纳总结,使得一堂课单调而枯燥,虽然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但却背离了这一节课的真正教学任务;同样的一节课,另一位教师用10分钟分小组分部分整理加法算式,而用25分钟让学生来观察所有的算式,探索规律,交流与总结,整个课堂的气氛既活跃,学生也在这节课上学到了有用的方法与规律。所以,准确地定位课堂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对课堂活动的安排会起到指向性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活动应该是多形式的,不仅仅只有游戏才是活动,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也是活动,而且,活动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干扰、延误教学目标的达到,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有益的课堂活动。

(2).课堂活动与学生习惯、能力的矛盾

我们在调查中,常常听到教师们感叹:现在提倡在游戏中、活动中学习,一节课热闹起来

了,但是课堂秩序却越来越难以控制,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如果对学生控制过严,课堂又死气沉沉,学生得不到发展,如何处理好课堂秩序与活动教学之间的矛盾,常常使教师感到非常为难。 我认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课堂秩序也不能完全放开。那么,如何对课堂秩序加以控制呢?如何不让课堂秩序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呢?其实,真正的矛盾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与课堂活动教学之间的矛盾。要让活动教学的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活而有序”,应该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人手。

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我们应该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就曾强调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训练:①学会思考是学生需要养成的首要习惯,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②学会表达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方法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③学会质疑可以让学生对同学的、老师的、书本上与自己想法相左的地方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求异精神,引发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④学会倾听是现在学生最缺乏的习惯之一,要培养学生适时听取他人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便于与自己的想法相对照,汲取他人的长处,激发自己的思考;⑤学会尊重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⑥学会交流与合作放在最后,是便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开始合作。其原因在于合作交流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使学生间的差异不至于显现得过于明显,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事做,有话说。不至于让部分优生的思考取代了群体的智慧。只要在这六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要求和训练,整个课堂就应该是活而不乱的,应该是紧张而有序的。

(3).课堂活动与学生数过多的问题

《标准》中,特别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而在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目前,正是规模办学的时候,大部分学校远远超过了班级的额定人数,班额基本上在65人左右。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给实施新《标准》带来了困难,教师是无法成功扮演好他的角色的,尤其是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无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难以实现新《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人本主义的课程观。

(4).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房乃至网络,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

《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5)学生难以完成课外习题,质量何在?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能听懂课还要会做课外题,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否则都是纸上谈兵。现在的教材内容较浅,而且取消了原来教材上的知识分类,强调了知识的整合、学科的整合,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原来的应用题),由于应用题教学不分类型,学生在面临解决实际问题时无规律可循,学生弄懂这种题目,却不会做另一种类型的题目,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就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就要增加课时,但是每个知识都要增加课时,实际上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学生的课外题只会做很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教师或家长进行指导,没有了指导就无法完成,教师、学生和家长担心这样下去如何应对考试,“质量”如何得到保证!

课讲了,学生仍不会做题的原因:一是资料编写仓促,没有领会新教材,学生知识衔接不上或者综合性太强,二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基本方法掌握不全,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三是教师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话知识的拓宽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四是教师用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标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外练习只是对教材起辅助作用,五是课程理念变了而课外练习还与教材、新课标没达到配套或协调,还需要一段时间。建议教师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自己编写一些练习。切忌整版照抄,用老问题对新教材。

4.如何对教师和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我们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不是如何改教材、改教法,而是教学理念变了、教材内容变了,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该怎么考?我们研讨新课标新教材几乎所有的都会提到考试,考试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也是检验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考试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常听教师们这样说:“新课程还是要考试的,无论怎么教,最后还是要面对一张考卷,还是根据学生的考分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何况现在的试题都要联系生活实际,题目中的干扰因素又那么多,难度要比原来大,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怎么让学生应对考试呢?”

虽然课改新理念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总体目标,强调不但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评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我们考试的试卷考的是什么呢?一般只是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而不能反映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不能考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无法看出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最终导致了还是一张试

卷定质量,上级质量指标还是:优秀率、及格率再加平均分。“复杂的内容,单一的评价”,教师该如何面对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从考试的形式上来讲,笔试肯定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当然,也不排除在笔试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方式的考试。在平时的评价训练中,要注意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采用笔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如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还可以采用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平时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标准》的全新的课程理念。

至于考试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则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去做。有些教师惟恐按照《标准》进行教学要求偏低,生怕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吃亏”,于是,在进行新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又将老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的较高要求补充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对各个部分内容的要求,严格地执行课程标准,以《标准》为准绳进行教学,发挥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维护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会遇到困难的,何况我国课程改革大面积的实验才刚刚开始,遇到一些问题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关键是看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正视问题,然后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把课改实验推向深入. 聚焦新课标,正视新课程,相信只要我们正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也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在课改新浪潮中纵横驰骋,只有这样我国的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新课标反思

学习新课标反思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

学习新课标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标教学反思学习了新课标后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展开教学工作跟以往进行比较反思具体体现在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反思孙晓云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一...

新课标学习反思

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本学期有幸参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解读培训主讲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不仅更新了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受益匪浅美术教材修订版给美术课程...

学习新课标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长岗中心王丽贤最近我县广大教师按照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部署又展开了一次课程标准学习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

新课标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应当是一个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当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

学习新课标的反思

学习新课标的反思我教的是小学六年级英语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适应当今素质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教材反思1

新理念新教材新探索一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实践总结刘丰芹本学期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不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短短的三个月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有过痛苦和迷惘但更多的是...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反思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反思目前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案例分析与行动研究一案例研究的认识一通过研究案例来说明案例研究1反思曹冲称象1故事简介这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曹操获得一头大象与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由于当时没有这么大的秤杆没有...

张立云学习新课标心得

学习新课标心得张立云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

新课标培训反思

新课标培训反思三道梁陈晓旭小学新课程标准经历了十年的修改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在学习了本次新课标的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心得体会与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学的概念有了新的定义修改了原来冗长复杂不准确的定义将数学定...

新课标学习反思(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