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时间:2024.3.31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人物形象

2.在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一、背诵与默写

1、自由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默写《登岳阳楼》,请一名同学演牌

3、教师点评默写情况

4、齐读《登岳阳楼》

二、初读课文,体验形象美

1、教师描绘《登岳阳楼》诗句展示的画面,学生体会诗中杜甫的形象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岳阳楼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侧,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天长地久,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回头想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予漂泊沦落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木舟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想到这,靠在窗边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2、学生归纳《登岳阳楼》中杜甫的形象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无”“老”“病”“孤” 展示了杜甫晚年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抒发了浓重的身世之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杜甫仍关心北方的战事,时刻惦记国家的安危,展示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

3、教师点拨:杜甫之所以伟大,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他能够始终把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仍然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杜甫的诗歌只是一味的感叹身世不济,命途多舛,那杜甫也就只是一个二流三流的诗人,无怪乎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4、再次诵读《登岳阳楼》

5、自读《旅夜书怀》,分析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6、教师用对联总结杜甫的形象:

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支秃笔,直指河山忧国难

三、研读鉴赏,品味意境美

借助意象通过想象来体会意境是我们解读诗时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杜甫的这两首诗歌来体会杜诗特有的意境。

1、品味《登岳阳楼》中的“今”与“昔”

(1)学生分析

“今”与“昔”写出了作者见到岳阳楼后的激动与喜悦。

(2)老师点拨:如果是激动,是喜悦,那么诗歌最后写到“凭轩涕泗流”就应该是激动的眼泪,是喜悦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显然这个分析不够准确。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杜甫个人的生平来看,过去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有满腔的报国热忱,而今天年老多病,四处漂泊,孤苦伶仃;从国家的形势来看,安史之乱之前,国家物阜民丰,繁盛之极,安史之乱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今”“昔”对比,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凭轩涕泗流”中的眼泪是悲伤的眼泪,是辛酸的眼泪,是无奈的眼泪,正如艾青的诗歌《我爱着土地》中写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首诗一开始就我们营造了一个沉郁的意境。

2、赏析“日夜”与“日月”

(1)明确《登岳阳楼》中的千古名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 默写中常常把“日夜” 写成“日月”,能否将“日夜”换成“日月”?

教师点拨:是“日夜”好还是“日月”好取决于哪个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显得视野开阔,意境宏大。如果换成“日月”,意思就变成了日月星辰在湖面浮荡着,就少了“日日夜夜”的意思,意境就差远了。

3、 赏析《旅夜书怀》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细”和“危”

(1) “细”说明草长得瘦弱,与晚年杜甫的形象和生存境况吻合。

(2)“危”即高的意思,桅杆细且长,在夜晚的江面上显得越发孤独,与孤独的杜甫形象吻合。

4、总结杜诗意境

洞庭天下壮,

旅夜星远旷。

老病亦多悲,

沉郁自感伤。

教师点拨:杜甫的悲与一般诗人的悲不一样,如《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歌中的悲是悲伤,让我们感到同情和怜悯,而杜甫的悲是悲壮,读他的诗我们没有眼泪,反而让我们感到崇高和景仰。

5、 诵读《旅夜书怀》,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方便读出节奏和韵律,已经将诗歌改造成散文: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四、拓展训练,收获创造美

1、展示题目:20xx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为纪念圣贤,弘扬传统,我校文心文学社准备组织一场杜甫诗歌作品诵读比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学生练习

3、师生交流

4、教师展示

有年一千三百岁 无尽万世怀杜翁

五、课堂总结

咏杜少陵

洞庭湖上倚孤舟,

飘飘沙鸥寄悲愁。

沉郁顿挫伤时世,

诗中圣人万古流。

【课后思考】

一、正思亮点

1、随着2012高考的落幕,新课改实行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虽有很多变化,但不变的是依然坚持紧扣教材,而且这种意识越来越强化,与课文直接有关的题目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更加强化教材教学,强化教材知识的讲解与落实,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花了10分钟来背诵和默写《登岳阳楼》,看似课堂气氛沉闷,但还是务实有效的。

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在给学生解读作品时最好也能融入个性化的思考,这样可以丰富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我在品味诗歌意境时,没有讲授“坼”“浮”“垂”“涌”等传统重点,而是选取了“今昔”“月夜”“危樯”几个意象。

二、反思改进点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在教授这篇课文时虽然设计了一定的诵读环节,但总觉得诵读指导还不够细致到位,诵读方式还比较单一,学生诵读时间还不够充足,还没有达到通过诵读来体会诗歌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效果。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改进。


第二篇:登岳阳楼 、菩萨蛮、旅夜书怀 教案


登岳阳楼菩萨蛮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

一、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我们已经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二、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鉴于学生对杜甫诗作接触较多,作者介绍可由学生自主完成,加深文学常识记忆)

杜甫(712—770)晚唐时期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故也称“杜少陵”。因诗多涉笔社会动荡、百姓疾苦、政治黑暗,所以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所以被后世称为“诗圣”。

2、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杜甫因兵乱漂零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登上了岳阳楼。《登岳阳楼》就是诗人登楼而望故乡触景伤怀之作。

三、教学设计

1、朗诵诗歌

2、引领探究

由老师设定问题,引领学生初步理解这首诗,这一步可由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自我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注意在学生发表意见之后,老师要进行总结,巩固知识。

问一:请找出诗中你所认为能打动人心的字词或诗句,并向大家说出你的理由。各抒己见。 (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如:a.首联的“昔”和“今”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由久闻其名到真正体验的喜

悦之情。

b.颔联的“坼”和“浮”,一个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c.颈联的“无一字”和“有孤舟”相对比,更衬出诗人的孤苦之情。 d.“涕泗流”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已入垂暮,想起国事仍不能自已,让人动容。

问二:请找出诗中的意象,感知这些意象带给大家的感受。 (锻炼感知能力)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苦漂泊

问三:置身诗境,请组织连贯优美的语言向大家展示这首诗的大意。 (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3、联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赏析探究。

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701—762)盛唐时期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以豪迈大气为主,是现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问一:颔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什么手法?感知这句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感情。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问二:颈联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问三:结合诗歌背景,思考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诗人本是流放之人,本应是心情沉重,而尾联诗人醉后竟翩翩起舞,足见诗人心情轻松畅快,两相对比,可见诗人的豪迈之情。

问四:该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有何异同?可联系诗人的诗风比较。

两首诗都是在登岳阳楼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岳阳楼之感,都写了岳阳楼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但在意境上有明显的不同,可在诗尾看出,一个是“涕泗流”,为国事忧心忡忡,伤感垂暮无力,一个是“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豪放。在艺术风格上,杜甫注重写实,故诗歌沉郁顿挫,而李白性情浪漫,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 4、课后作业

a.背诵并默写诗歌,

b.用“置身诗境”的方法感知李杜的其他诗作

第二课时

《菩萨蛮》(其二)教案

一、导入新课:

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名篇——《菩萨蛮》(其二)(板书),领略诗人笔下极富诗意的江南生活,品味面对江南美景时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二、相关介绍:

1、作者:韦庄(836一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五代时前蜀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侍郎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却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

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流派:“花间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词作内容多为花间月下的男女之情,少量的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后来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去其香软浓艳之风,将词作的情思变得雅正含蓄,语言变得秀丽清新,是为“婉约派”。

3、背景:在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写于其避乱江南之时。

三、内容探究: 学生齐读全词。

问1:词作的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怎么解释?

明确:首二句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说江南这个地方好,寄居江南的人就应当在江南生活到老。 问2:江南到底好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江南美景的,即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问3:这三个方面分别写了怎样的特点?

明确:“风景美”写春水,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透碧,简直比天空的颜色还要碧绿;“生活美”写情趣,躺在画船中卧听潇潇的春雨声,渐渐进入梦乡,这是何等闲适惬意;“人物美”写女子,酒垆边卖酒的女子面容白皙,有如明月,光彩照人,手腕像凝聚的霜雪那样洁白如玉,突出的是肤白靓丽。

问4:作者为什么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联系作者的生活处境和时代背景,我们不难知道:当时中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总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美的依恋和有家难归的愁苦。

【板书设计】

/ 风景美(春水) —— 清澈透碧 \

— 人人尽说江南好 — 生活美(情趣) —— 闲适惬意 — —

菩 ∣ \ 人物美(女子) —— 肤白靓丽 / ∣ 对江南美的留恋萨 — ∣ ∣—

蛮 ∣ ? ∣ 有家难归的愁苦

— 未老还乡须断肠 ——→ 中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

第三课时

《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个性化阅读,并能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难点:在阅读和训练中提升鉴赏能力。

学法、教法

1、诵读法。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通过诵读、研读、赏读、美读、背诵等一系列步骤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2、讨论法。集体讨论,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3、细节质疑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一)导入

同学们,夜空是很美的事物,只能用高贵的美来形容。当你注视夜空时,你会有很多的遐想与思考。如果你还没注视过,那就注视吧。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对夜空的感受? ——生回答

师:会想到凡高的《夜空》,那种色彩、那种深邃浩渺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会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世间只有两种事物最崇高,一是夜晚灿烂的星空,一是人内心的道德律令。”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夜空下面,有一位老人,他伫立船头,衣衫褴褛,风烛残年,可是他眼中的风景却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二)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师范读

2、听朗读

3、全班揣摩情感自由朗读——抽生读(点评)——全班读

三、思考讨论,鉴赏文本

(一)赏析第一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生读)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二)名句赏析第二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生读)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誓不休”,但乍读并未有读李诗苏词的刹那惊才绝艳。然细细咀嚼,又觉平淡中见真奇。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颔联的意境。

雄浑阔大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三)赏析第三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生读)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生翻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休。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可以推测杜甫对这次被挤出幕府心又不甘,难道仅仅是不甘心?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愤激之情。

2、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悲凉深沉之感 (四)赏析第四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什么?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鸟的形象还有哪些?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苏轼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3、那么杜甫诗中的这只鸟是什么样的呢?(生发言)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在向天发出追问,追问自己的命运。这是一只发出天问的鸟,应该反映了杜甫当时既无奈又愤怒的心境。我们对比这三种形象,陶渊明的鸟很幸福,苏轼的鸟很有派头,而杜甫的这只鸟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不认输,有博大的心胸。而且诗人在遭遇磨难的时候,往往都会发出自己的天问。命运如此坎坷,生活这样艰难,可是杜甫仍然没有停止写作,仍然在表达着自己,并且呈现给我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灿烂的星空和奔流的江水。

3、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 欣赏二人形象画面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所以世人常常用“豪放飘逸”来描述李白,而杜甫,世人常常用另外的四个字“沉郁顿挫”。

(五)艺术特色。

A、寓情于景

B、直抒胸臆。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六)李白评价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也可谓是用语精当,名句叠出。 你最欣赏诗歌的哪个字或哪句诗,说说你欣赏的理由。大家独立思考三分钟,可形成书面语言,然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两分钟。

四、再读诗歌,走进诗人

学生读完之后自由体会朗读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赏析题模式之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课堂。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八、板书设计

景——“独夜舟”——情

教学反思:1、构建一个开放而有序的语文课堂。

2、提倡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更多相关推荐: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

登岳阳楼.反思doc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青河中学语文组王末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所以这首诗自然要精讲这首诗歌是这一单元的第3首所以学生具备了...

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3领悟作者的情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风采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我们来欣赏...

登岳阳楼教学案(师用)

双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师用编写人郅春霞校对人姬守卫教师课题登岳阳楼第1课时总第77课时一教学内容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诵读成诵二重点难点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吟咏诗篇梳理结构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联想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同情诗人老病漂泊忧国忧民教学重点1背诵全诗2理解诗人忧世伤时的感情...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校阜阳城郊中学教师马克成班级高二4班时间20xx112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吟咏诗篇梳理结构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联想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同情诗人...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山大附中贾海平一教学设想杜甫是学生较熟悉的诗人他一生虽颠沛流离身处困厄但感时伤世之情未易忧国忧民之心不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等等登岳阳楼一诗也表现了同样的思想...

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免费语文教学资源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12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登岳阳楼》教学参考

登岳阳楼教学参考教学参考05291708登岳阳楼教学参考整体感知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漂泊到湖南的岳阳这里有著名的洞庭湖和岳阳楼一天杜甫独自登上了这座楼并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登岳阳楼这首...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用)

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公开教学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杜甫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感悟雄浑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2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感知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预习1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