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教学的几点新思考

时间:2024.5.4

少儿书法教学的几点新思考

一、少儿学书法的意义、目标、任务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了解到过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许多的在校老师和一些书法培训机构的书法老师总爱讲这样的一些话:我们小朋友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学习书法,一是养成正确习惯,用美观字迹获取可观成绩;二是学成一技之长,用真才实学赢得出类拔萃;三是炼成坚强意志,用必胜信心应对严峻考验;四是完善自身素质,用艺术修养提升人生品味。还有的动不动就上升到学习书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祖国之国粹,或是讲学好书法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等。这些说法都不错,但不错不代表好!这些说法都太大,太空泛,不太切合实际!

在我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学员家长就更是很有意思,且还较难沟通,有的家长认为我教了学费给你,你就得把我孩子教成书法家,否则你就是在诈骗钱财!有的家长则是另一个极端,他无比清晰地告诉你他让小孩在你这学书法根本就不是指望他能学好什么书法,只是因为他小孩在家老是玩游戏,实在管不住了,送到这来打发时间的,主要还是让你帮忙管教的。还有的学员家长就是看到别人都在报培训班,于是也不管自己孩子愿不愿意和是不是那块料,自己就给报一个,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报好几个培训班,等等。

少儿学书法的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书法研究生导师,也是被誉为“津门第一楷”和当代书法大家,有着几十年书法教学经验的田蕴章先生的回答是无可臵疑的,他说:“少儿学习书法的意义、目标、任务实际上就六个字,即准确、迅捷、形美,除此六

个字外,没有其他的意义,没有其他的目标,没有其他的任务”。

田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我觉得这还讲得不够透彻,因为这样讲很多非专业的人看了,尤其是学生家长看了依然认识不到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和残酷性,说重要性大家可能还比较好理解,但说残酷性大家就觉得费解了!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我国现行的这种应试教育喊改革喊了那么多年也没革除掉,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现在电脑已经基本普及,但做作业和考试依然是手动书写,这一点不可能被完全革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以语文考试为例,如果平时没学好,考题都不会做,写字再快再好,也无济于事,但如果一看题目都会做,但因为书写速度太慢,导致没有时间写完丢分而影响升学,以及将来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难道说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不是一个很重要和很残酷的问题么?

二、当前少儿书法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教材问题,国家教委在加强宏观统筹和具体安排安排上可谓“功不可没”,在这方面这么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停滞不前,在常规开设的科目中,没有哪一个科目象书法这样没有完整,系统的统编教材。虽然没有一个科目的自学入门书比得上书法教材“丰富多样”,但却没有一个科目的教材象书法那样叫人无法选择!要么是重复,要么是脱节!为什么国家教委不可以组织编写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全国通用教材?

其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级领导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许多学校书法课开课不正常,有的虽在课程表上列有这门课,但实际却常常改上其他课程;有的干脆未开设此门课,反正升学考试与此没有任何牵涉。正因为各级升学考试均未将书法摆在一定的位臵,上级招生部门也未把书法列为升学

的参考条件,而学校由于对升学率的重视,再则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还有,对开设这门课的一些必要经费也没有保障,如教师示范用品、学生展览、参赛和奖励物资等,学校不出钱,许多活动无法开展,也有些学校开设书法课并愿意出一点点,也只不过是为了妆点门面,上级领导来视察了,有几幅字挂出去,既能显示校园文化高雅、健康,又能显示教学的成果,而实质上并不认为开设书法课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对学生当下的学习考试、未来的工作前途有何作用。

第三是书法教师的素质普遍太差。科班出身的教师在少儿书法教育中几乎没有,师范院校能不能普遍开设专业或书法班,以应急需?还有就是一些在职的自已手头书法功夫挺不错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因上级不重视和非自己任课职责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在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上下任何功夫 三、影响和决定孩子书写水平的因素

一是孩子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和敏感程度。二是孩子的理解、观察能力。 三是孩子的感官综合能力。四是家长的耐心和孩子的毅力。 五是老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正确性。

四、孩子学书法大体要经过哪些过程?

孩子的书法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细致观察的能力;二是肘、腕、指的精确运动能力;三是对艺术规律的分析、归纳、记忆、运用能力。

书法教学实际就是对这几项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将少儿书法教学的初级阶段划分为如下阶段:

(一)对工具基本使用方式的初步掌握阶段和基本笔画的初步认识阶段。(约三个月)

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描红的方式引导孩子练习正确执笔、稳定运笔、及适量蘸墨等基本能力。并通过对基本笔画形状的描述引导孩子初步了解书法用笔方法,在纠正孩子常见错误用笔的同时,我也会注重孩子的水平现状,对其在笔笔法方面不去提过高要求,以免伤害孩子兴趣。在这一阶段不留课后作业,防止不良习惯的养成。

(二)基本笔画的巩固和偏旁部首的学习阶段。(约三个月。

在这一阶段,学生依然是以描摹为主,重点解决笔法、笔顺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用笔的强化训练扫除障碍,对熟悉、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可适当布臵课后作业。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日常正确书写的能力。

(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笔法强化训练及间架结构学习阶段。(约四个月)。

在这一阶段让学员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书写能力,进而为学习间架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为之后的行楷书和行书打下一定的基础,因为没有楷书的基础,行书的水平定不会高的了。

这一阶段将把硬笔和毛笔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将硬笔书法作为课后练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道理很简单,为了实用。我反感一些搞少儿书法教学的人,总爱讲书法艺术是东方美学的核心,把书法摆在高高的艺术圣坛上,玄而又玄,高不可攀,弄得孩子们云里雾里,茫然不知所措,虽然说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不用练也一定是好的,这没有错,但要知道,要把毛笔字写好所要消耗的时间远远要多于学习钢笔字的时间,事实上,现在的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大,没有那么多和那么久的时间去学习毛笔字,考试也更不可能用毛笔去答题!在小学阶段就需解决钢笔行楷书或行书的问题,达到准确、迅捷、形美的书写目标。

在学习方法上依然是以临摹为主,可适当的进行一些书法作品的创作。这一阶段孩子已具备较强的临摹能力,单字较为美观,通过整幅作品的书写,培养对作品章法的初步认识,增强完成作品所必需的耐力和信心。到这一阶段结束为止,孩子基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书法将逐渐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四)进入教师为学员量身制定学习计划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学员依然以为下一步行书的学习打基础,并可同步的学习行楷书,最终达成准确、迅捷、形美的的目标。

六、在孩子书法的学习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什么,克服什么?

家长在帮孩子方面,我首先想强调的就是环境,即要给孩子一个学习书法的环境。简单地说,孩子学写字,你总的给他准备好笔墨纸张吧!花个几十块钱就够他至少用一年了!在我近几年在深圳从事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员的家里没有笔墨纸张,绝对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父母家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观念。在衡阳,当代的几位知名的收藏家、书法家,家里的父辈,甚至是祖辈的人无不是搞收藏或是书画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天天都能看到许多名家的作品,几乎每天都在接受艺术的熏陶,所以他们的字不用花多少时间去练也至少比一般人写的好得多。

孩子面对困难,战胜自我的能力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在以下诸方面,孩子需要您的帮助:

六要,即:

一要:下定决心,挑战自我;

二要:坚定信心,相信自我;

三要:树立恒心,塑造自我;

四要:培养耐心,磨炼自我;

五要:学会细心,完善自我;

六要:保持虚心,提升自我.

六忌,即:

一忌:临渊羡鱼,知难而退;

二忌:盲目自信,劳而无功;

三忌:孤陋寡闻,不得门径;

四忌:有手无心,重复错误;

五忌:用心不专,一曝十寒;

六忌:轻视传统,盲目创新。

以上是我的几点浅见,应小雅的胡老师要求,让我谈一谈我对于少儿书法教学的一些理念,因为平时时间仓促,加之我平时是说的多写得少,所以写起东西来手生得很,词句不佳,文辞不美,错漏之处在所难免,以后有时间我也会多写一写,敬希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罗代春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目 录

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少儿学书法的答疑

少儿 书法教学 新思考

少儿书法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少儿书法教学初探

儿童书法教学初探

谈少儿书法教学体会----少儿为什么要学书法?多大年龄开始学书法较好?

少儿书法教学四要点

儿童书法教学之吾见

幼儿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培养阶段

【少儿书画教学研究与探讨】版启示

少儿书法教学成功的关键

少儿书法教学心得

少儿书法教学需要练习的范字 关于少年儿童书法教学的思路

谈谈少儿书法教学

当前少儿书法教学的误区 谈少儿书法教学入手时存在的几个问题

少儿练习书法需要怎样一个学习过程?

少儿书法教学与美育

少儿书法基本功入门浅谈

朱灵铭_学龄前儿童书法教学日记系列

少儿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几千年来犹如奔腾的长江黄河源远流长。特别是无数文人墨客呕心沥血留下的手迹墨宝,更是异彩纷呈,光耀后世。书法艺术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它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更在于它清雅的艺术本质对人类品性潜移默化的教化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我国的少儿书法,在历史的熏陶和影响下,如溪之水,由古及今,汩流不息。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少年儿童师承先辈,刻苦钻研,潜心磨炼,得以出于蓝而胜于蓝。少儿书法这朵少儿艺术之花,在我国城乡肥沃的土地上,吐蕾绽放,香飘万里。

我国少儿书法活动的可喜成果,是与我国少儿书法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序进行,特别是辅导老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的责任感、敬业心分不开的。

一、 面向全体 重在育人

少儿书法教育是一件大事。将少儿书法列入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不管是少年宫,还是文化馆,书法学习者比比皆是,甚至在农村文化站、俱乐部、影剧院、新华书店等处都布满了书法兴趣小组、书法幼儿班等书法教学组织。文化馆、书法家协会的辅导老师上下奔波,或

开班、或应邀去学校义务传授书法技艺,使书品发扬广大。少年宫、文化馆的少儿书法培训班,期数不断地增加,规模不断地扩大,人材一茬又一茬不断地涌现。 有的市地教委主动和书协联合,开班请师,同时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书法艺术修养。由书法家协会的专业老师授课,取得合格证后方能继续在小学任教。

在少儿中开展书法培训活动,不仅教会学生把字写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少儿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心智启迪、性情陶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书法教育中,通过对书法作品美丑的分析,优劣的比较,培养了少儿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造就少儿独立的个性和敏锐的眼光,传授技法的同时还可演绎古代书家学习书法励志的故事。

其次,写字要求静下心,坐得住,排除杂念,用心揣摩。而少儿大多贪玩、淘气、好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妙趣横生的引导,少儿品出滋味、渐生乐趣,并能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下去。这样便养成了少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毅力,产生学必能成的信心。

二、目标设置 方法研究

少儿书法教学活动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目标,目标的设置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书法基本技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不断的练习中循序渐进。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越写越糟时,往往心浮气躁,丧失信心,甚至打退堂鼓。为此,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但又是十分明确的目标。目标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高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和高不可攀的念头,而灰心丧气;低了,会失去崇高感和诱惑力,从而减少攀登和追求的动力。

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少儿书法教学活动中最为迫切的课题,也是少儿书法出成就的关键。少儿们一般都是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及督责下,拿起笔,走入笔墨线条编织的黑白世界。他们的心中一片洁白,面前是笔墨宣纸,淋漓的墨迹泼向那里,他们就走向那里,并在那里生根、发芽。这时,少儿书法老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然萌动。首先根据各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合个性的字体,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如果让一个豪放不羁、外向爽朗的少儿去学内敛含蓄的字体,显然不能做到心手合一、字如其人。基本功的训练是学书的基础,只有驾驭毛笔的能力提高了,运笔的功夫练成了,才能写出高质量、具有生命力、充满感情的线条。

基本功的训练, 我通过多年实践体会、经验总结和方法研究的教学方法如下:

1、三攻教学。三攻即攻大、攻细、攻难。攻大就是攻克大字,在学字之初以写大字为主。大字能锻炼孩子的胆略和气魄,使心胸宽广、目光高远;大字可以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字的基本笔划及作品的章法、结构、节奏。少儿习字一般采用站姿,提腕悬肘,凝神聚气。开始时临老师字,每字约一尺见方,四尺宣纸写四字。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先得老师笔墨之要领,悟出字的结构美和笔划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临碑临帖,不断向古往今来书法艺术中的优秀作品学习,博采众长,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汲古酿新,自成面目。攻细是练小字,在经过一阶段的大字练习后,根据具体情况改练小字。小字能练就细腻的风格、清雅的气质;能使笔法灵动、字体俊逸;并能感受到作品的整体美和字与字之间的照应关系。攻细最好临唐诗宋词帖,在学书习字过程中打下古文基础,增加文学修养,可谓一举二得。攻难是行书练习,行书是有一定难度的字体,没有一定的功力,不到一定的火候,就不容易写出漂亮的行书。反复进行行书练习,不屈不挠,才能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变难为易,磨炼意志。顺利地完成了三攻,学生才会做到在用墨上,枯润、劲舒、浮沉,恣纵酣畅,墨气鲜活;用笔上,提按分明,运笔如风中,随意生发;结体上,或严整、或支离、或纵逸、或委婉,熟之于手、谙之于心,随意写来,意味横生;在章法上, 字字独立而内气中通。此外,少儿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做德艺双馨的长者,还应是平易和蔼、提携后学不遗余力的良师。

2、家长的督责。大多数少儿书法教师均认为,少儿学书成功与否,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与家长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少儿一般都比较好动、贪玩、淘气、不自觉、爱幻想,而学书一定要静下心,坐得住,排除杂念。每天给予一定的时间,一笔一划,反复练习,持之以恒。这就需要家长的时刻关心和诱导,进行催促和督责,给予一定的压力。同时自己尽量挤出时间,陪伴在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只有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孩子才会变起初的被动和不情愿为主动和乐意,渐渐进入

习惯性过程。这样少儿驾驭毛笔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毛笔在纸上站不住,爬着走,或笔头不听话,在纸上乱划,都是因为还没懂得用笔的真谛,这样下去是徒费光阴。只有在老师的正确指点下,用心揣摩,反复练习,才会使执笔、运笔、结体的基本技法逐步圆熟起来。

3、情绪的培养。除技法功力以外,还有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情绪的东西。这种情绪构成书法的“气息”“品味”乃至“境界”。如初唐楷书四家作品气息雄沉生动,品味淳古端庄,境界开张洞达,而所有这些都应该是书写者处于感情充沛、全神贯注且心绪欢悦下的产物。书法作品中的情绪,是书者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为此,就要培养少儿学书者“养气”,即除书法技巧上日积月累的磨炼外,还要在文化品格上、素质修养上天长地久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气盛为笔”、“养浩然之气”。所以少儿书法教师只有注重孩子情绪的培养和激发,才能使少儿学书者有昂扬饱满的情绪,从而爽朗愉快、随意舒美地完成练习。

三、 交流展示 激励提高

闭门造车,无疑会造成目光短浅、自我满足。任何一门艺术,如果视野不开阔,见少识浅,必将停止发展。并使所学者学无长进,前途暗淡。 好在济南市少儿书法教育界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从80年代开始,每年“六一”节都要举办少儿书法大赛、书法展览。市内的少儿书法展览、观摩和比赛活动每年都在三次以上。并且积极创造条件,让少儿参加周边地区经常性的书法赛事和交流。通过全国各类书法展览和比赛来展示和承认学生的成绩。这些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少儿经过比较、思考,认识到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认清了自己的优势及发展方向。见识广博了,信心增强了,目光远大了,再定下心、凝下神来,继续勤学苦练,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余秋雨先生曾有这样一句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精灵。” 少儿书法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也改变了孩子们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品味,点化了他们的整体生活。

少儿学书法的答疑

一、学习书法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1、养成正确习惯,用美观字迹获取可观成绩;

2、学成一技之长,用真才实学赢得出类拔萃;

3、炼成坚强意志,用必胜信心应对严峻考验;

4、完善自身素质,用艺术修养提升人生品味。

二、哪些因素决定孩子的书法成绩?

1、孩子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和敏感程度。

2、孩子的理解、观察能力。

3、孩子的感官统合能力。

4、家长的耐心和孩子的毅力。

5、老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正确性。

三、多长时间能够看到孩子书法学习的成绩?

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不应简单的只考虑上课日期而应充分考虑两个因素,即孩子每天的练习量和练习时是否用心。如果孩子每天能够较为专心的练习20到40字(大约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那么快则一年慢则一年半左右,孩子就能够写出较为规范美观的毛笔字,并将在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展露头角。

四、孩子学书法大体要经过哪些过程?

孩子的书法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致观察的能力;

2、肘、腕、指的精确运动能力;

3、对艺术规律的分析、归纳、记忆、运用能力;

4、练习及完成作品所需要的耐力。

书法教学实际就是对这几项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将少儿书法教学的初级阶段划分为如下阶段:

1、对工具基本使用方式的初步掌握阶段和基本笔画的初步认识阶段。(约三个月)

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描红的方式引导孩子练习正确执笔、稳定运笔、及适量蘸墨等基本能力。并通过对基本笔画几何形状的描述引导孩子初步了解书法用笔方式,但要注意不可无视孩子的现状对笔画甚至结构提出过高要求,以免伤害孩子兴趣。在这一阶段不留课后作业,防止不良习惯的养成。

2、基本结构能力的培养阶段。(约三个月)

基本用铅笔完成,让孩子用铅笔单线在九宫格内临摹范字的骨架,即把范字的结构从字帖上平移到自己的作业纸上。

这一阶段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主要是在课后练习时帮助孩子学会对照范字,找出差距,随时修改,直至基本合格。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集中训练,使孩子的具备基本的结构临摹能力,为下一阶段的用笔的强化训练扫除障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日常正确书写的能力。

3、基本笔画和书法用笔方式的强化训练阶段。(约三个月)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把第二阶段用铅笔临写的单线字,在教师指导下用毛笔以正确的方式书写完成。由于前一阶段在结构上的充分准备,写出来的字将会较为接近范字,孩子以及家长学习书法的信心将会逐渐增强。

4、直接临写范字(包括结构和用笔),并尝试书写整幅作品。

这一阶段孩子已具备较强的临摹能力,单字较为美观,通过整幅作品的书写,培养对作品章法的初步认识,增强完成作品所必需的耐力和信心。

到这一阶段结束为止,孩子应该能够成为学校书法活动中的佼佼者,成就感将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书法将逐渐成为孩子和家长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进入中级阶段,教师将根据孩子的意愿和特长,为孩子量身制定学习计划,逐渐引导孩子自主的遨游书法艺术的殿堂,而不应该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五、您的书法教学是否注重自身的特色:

根据自身的艺术发展道路和教学经验,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为了更有效率的引导孩子早日步入书法艺术殿堂,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在突出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色:

阶段清晰,降低难度:

打破整体植入式的书法教学传统,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分清主次,以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孩子无所适从以致从学习之初就丧失兴趣。

目标明确,循序渐进:

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及所处阶段提出适当要求,并尽量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的成就感,增强信心。

因人施教,不拘一格:

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力求使之与书法教学目标有机的融合,以期孩子将来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从严教学,注重实效:

不为笼络家长和孩子而姑息孩子的不良习惯。不通过不当方式帮助孩子在学校活动中赢得奖励,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在孩子书法的学习中,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什么,克服什么?

孩子面对困难,战胜自我的能力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在以下诸方面,孩子需要您的帮助:

六要

一要:下定决心,挑战自我;

二要:坚定信心,相信自我;

三要:树立恒心,塑造自我;

四要:培养耐心,磨炼自我;

五要:学会细心,完善自我;

六要:保持虚心,提升自我.

七忌

一忌:临渊羡鱼,知难而退;

二忌:轻敌自信,劳而无功;

三忌:孤陋寡闻,不得门径;

四忌:有手无心,重复错误.

五忌:用心不专,一曝十寒;

六忌: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七忌:迁就习惯,叶公好龙.

少儿 书法教学 新思考 客观地说,当今的书法教育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突飞猛进相比,书法教育的发展只能是望其颈背。时到今日,一切都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我们的书法课,居然还在执行着“两千年一贯制”!从教学观念到学习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多个世纪以前王羲之的水平!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其他专业都在讲普遍规律,力求现代化、科学性时,而源远流长的书法,却还在“人磨墨,墨磨人”地指望“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

当今的少年儿童书法教学仍处在一个历史的惯性怪圈中。本文拟将少年儿童书法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作些新的思考,以期为挣脱这个惯性怪圈尽些微薄之力。

一、重“工具”,还是重“艺术”?

照理说,规范清楚、端正流畅的书法或字迹,是交流思想语言的方便工具。书法课的任务,当然就是教人如何掌握这个工具。有了它,自己方便,别人方便,还捎带着有些审美的享受和抒情的成分。

然而,在博大精深的书法宝库中,从来就没有“普通”和“一般”的空间和位置,要想说点一般的规则、好懂的内容,就是与书法传统唱对台戏。

更要命的是,假如你斗胆提倡平易实用,那就是自己戴上一顶“俗书误人”帽子。“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这是王羲之他老人家说的,谁敢怀疑。当今的书法风尚则走得更远:一说“书法”,便是“张扬个性”;如果端正匀称地“写字”,连书法的“边儿”也够不着!

把简明好看、便捷实用的字贬作“俗书”的传统,由来已久。即使是王羲之的字,因为阴柔秀美,也被韩愈讥为“羲之俗书逞姿媚”;元代赵孟頫的字润媚圆熟、好看便用,但在很多书法家眼里,也是“奴书”、“俗书”的代表。明清两代盛行方正光洁、整齐匀称、特别适合于实用的“台阁体”不断受到强烈的排斥和拼命的攻击。现代书法家,一提“赵字”和“台阁体”,大多也是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这样,一方面要把字写正写美写通俗,一方面要叫书法出奇出怪出个性——而且,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整个书法教学中又是贯彻始终、无处不在的。这就使书法老师特别为难。

本人认为,少儿书法教学的首要的任务应是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整齐,然后才是美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儿书法课改名为“写字课”或许更符合实际。

二,重“用笔”,还是重“结构”?

汉字写出来要它匀称美观,有两大要素:一是笔画要劲挺好看,二是它们在字中的位置要适当——这就是常说的“笔法”和“结构”。那么,在教学中,这两大要素哪一个更重要、更核心?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传统书法教学,都把“笔法”奉为至尊。所以,延续至今,教材里讲书法,十之八九都是“用笔”的内容;课堂上练功夫,大部分时间也一定是消磨在“点横撇捺”之中。点有多少种、捺有多少类,更有 “悬针” “垂露”、“方圆正侧” 数不胜数。就是钢笔字,老师的讲解,也反复强调“行、驻、

顿、挫”。

这个结论对吗?似乎毫无疑问,早成定局。

可是,再优美的笔画,只有附着在合理的“结构”上才能“锦上添花”。假如结构先已东倒西歪,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所以,重视结构,“先正房架再聚砖瓦”,才是科学合理的。在硬笔字中,“结构”更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老书法家启功先生针对赵孟頫的“用笔为上”论早就提出质疑: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他认为结构不但重要,而且还应该是有规律可循。

.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书法教师所能普遍接受的。书法课堂上,“用笔”的“洪流”,还是铺天盖地。书法课上讲“结构”,大多只是作些点缀,了了数语,泛泛带过。这样一来,学生用在琢磨“结构”上的时间,就远远少于“用笔”。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旦回到日常的书写中,用笔的技巧没了用武之地,而结构的规律老师没教、自己没学,于是自然就信笔为之,任由西东

为什么总是少讲结构多练用笔?其中有一个“隐私”,是“用笔有得说,结构空无凭”。古今名家讲用笔,长篇大论、口若悬河;但一说到结构,常常一语带过,比如“上紧下松”、“左高右低”之类。这类的说法,缺乏量化分析,很难解决具体问题。比方课堂上老师提醒:“这个字是左高右低”。结果字写出来,“左高右低”都做到了,但几十个人笔下的同一个字,还是“千姿百态”,为什么?因为“左高右低”人人看得见做得到,但究竟“高多少”“低几许”,在“数值”的把握上,却是可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书法课如果不重视结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不能提供目测和分辨的简明办法,只靠“提按起落”,要学生写好字,就只能白忙活!

我以为,正确的理念应该是:掌握“结构”,才是写好字的核心。在间架结构的研究上,时人不断探索,创造出回宫格、新米字格、包络网格等各种书法字格,对结构的“量化”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只是鱼龙混杂,需要大浪淘沙,去芜存精。

三、“取法乎上”,还是“取法乎适”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在书法教学体系中,“取法乎上”也是一条金科玉律。因为唐楷代表书法的最高法度,于是,古人学习书法由唐楷入手就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了。

可是,唐代的楷书所拥有的高度又来源于她本身的难度,不要说缺少书法经验的少年儿童,就是学书有年的成年人在她面前也难以短时间内奏效。现在,已有不少人将从唐楷入门改为从汉隶、篆书甚至行楷入手,可对“取法乎上”还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篆书,必是“石鼓”、“峄山”;学隶书,定从“张迁”、“石门”;学行书,必追“右军”、“鲁公”……

其实学习书法“取法乎上”本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可由于学书对象的不同,有时也要做出某种灵活的转换。一些名碑名帖或者变化多端,使人捉摸不定;或者字迹模糊,令人不知所措。因此,针对少年儿童的书法教学不仅要“取法乎上”,还要“取法乎适”。因为,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对初学者来说,范本的艺术水平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字口清晰、用笔交代清楚、学习者本身感兴趣倒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标准。我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从规范隶书如《乙瑛碑》、《曹全碑》及赵体楷书入手更具有合理性。少年儿童书法学习在入手方面,有一个原则需要牢牢把握,就是兴趣培养与技巧学习。只有选择易于掌握,同时具有一定技巧法则的范本,才得以使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汉代的规范隶书,如《乙瑛碑》,其用笔的起伏变化比唐楷要简单许多,结字规范,它非常适合少年儿童作为学书基础。在选择版本时,还尽可能选择印刷精良、字口清晰的墨迹本。为便于学生体会其用笔,还可以参阅近代甚至当代人的临本。唐代以后,楷书方面卓有成就的,只有元代赵孟頫一人。他的楷书风格稳健,且传世作品多为墨迹,其用笔提按动作交代清楚,初学者很容易上手。它行笔灵活不失楷书法度,极好地结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因此,对于学过隶书的学生来说,再转学赵体行楷,自然事半功倍,赵体行楷用笔的灵活性、生动性,又能为行草书的学习作极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关于少年儿童的学书启蒙入手方面,“取法乎高”并不是高明之举。汉代的规范隶书、赵体行楷既“高”又“适”,以此作为学书切入点,再加上正确的诱导,学书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才是有可能的

四、 “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怎样握毛笔?我们用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可归纳为?按、压、钩、顶、抵?。什么是?按??……” 这是小学三年级书法课堂上的一幕。 真是难为了这些孩子!“按、压、钩、顶、抵”的确切含义恐怕连一个成年人也很难说清楚。可是,老师也有苦衷:教材上白字黑纸写着,怎能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作为少儿书法教材,在用词造句上理应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然而,综观各种书法教材,“行驻顿挫”、“起承转合”等半文不白的词句充斥其中。如一教材介绍“仰短横”的写法:“形态向右上仰起。落笔轻,渐由轻而重向右上仰行笔,再顿笔向里收笔。”很难相信这段文字对学生写好这个笔画能发挥正面作用。有句话叫做:“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是越发糊涂了。”

古人论书法喜欢用形象化的语言,“屋漏痕”、“绵里藏针”等是非常生动传神的比喻,这是个好传统。可是,在使用白话文的今天,不加选择地套用古人的词句,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以为,少儿书法教材应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书法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在作“中锋”用笔的线条分析训练时,有位老师对着学生讲:“你们手中的毛笔,就如同一把刀,桌上的宣纸则是一块洁白的豆腐,我们用?中锋?的线条去分割豆腐,一定会很棒的。”下面的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而中锋用笔的方法及线条特征全在这看似游戏的氛围中得以很好掌握。

少儿书法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少年儿童进行的书法教育和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这当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不能坚持学习。 二、学生不习帖,临帖不忠于原帖。三、学习目的太过功利。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学贵有恒 ,学习书法更是如此。二、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三、明确学习目的,避免功利与浮躁。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少年儿童进行的书法教育和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我通过自己在少儿书法教学中的思考、探索,以及与同行的学习、交流,发现这当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不能坚持学习。

学习书法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快乐的历程,不经历艰辛,便体会不到快乐。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是非常可惜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无成效; 3、家长对孩子书法学习过程的不理解以及其急功近利。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半途而废。笔者有一学生,从汉隶《曹全碑》入手,学习书法一年,在我看来,其笔力,结构已是很不错的了,且学生悟性也好,若坚持学习下去,必能有所成绩。但由于其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进步太慢,令其终止学习。家长的不理解和急功近利,就这样将一个孩子的天赋和潜力泯灭。令人惋惜!

二、学生不习帖,临帖不忠于原帖。

现在有一些老师教授学生书法,甚至不从习帖入手。这当中不排除一些老师自己的临帖功底不深。教学时自己写一个范字,学生照着临写,而这个范字实在不知道其来路,既非“颜”也非“柳”。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必将产生错误的认识,发展后劲不足。没有从传统的经典碑帖中汲取营养,习书不从临帖入手,势必让学生误入歧途,写出的字俗不可耐,无甚品头,甚至败坏了习书风气,可谓误人子弟!学生在临帖时,形神忠于原帖是临帖的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临到最后,在字的点画,结构,运笔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积习,与原帖相差甚远,如:运笔不到位,没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字的重心不稳,写字涂涂填填......正所谓" 积习难改",老师若没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纠正,将对其以后的学习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三、学习目的太过功利。

现在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书法是冲着参加比赛拿奖来的,有的看着这家孩子书法作品上报了,那家孩子

入展了,也让自己孩子来学,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潜力。这样会令老师和学生有压力。不否认比赛获奖,入展能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但将其作为书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显然与我们的学习目的背道而驰。

如何应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贵有恒 ,学习书法更是如此。练好书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的临摹学习才能获得。而临摹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学习成绩的进步又是很慢的,不是马上就能体现的,所以,老师应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书法。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习作展示,讲书法家学书的故事,作品互赠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在教学之余,带学生参观当地的一些书法遗迹,书法碑廊,与学生家长经常交流其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互相促进,这些都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书氛围.

二、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没有谁不临帖而能学好书法。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是我们择帖的前提。同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其心性和审美需求的法帖,这样容易入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临帖要求,应力求形神兼备,不可让学生任意为之。学生在临帖当中出现姿势,运笔,结构不正确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学习并不断进步。

三、明确学习目的,避免功利与浮躁。我们学习书法,在于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并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通过书法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还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这对于他们做其他事情也是有很大益处的。学习书法绝不是只为比赛拿奖。太过功利的教学与学习常常"欲速则不达",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学生家长,都应该避免陷入追求功利这个误区。

以上几点是我在少儿书法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总之,少儿书法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特点,根据教学规律,做到由浅入深,不急于求成,同时把书法练习和陶冶性情融合在一起,做到既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又能较好的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长之以往,我们的少儿书法教学将会走出一片灿烂的新天地。

少儿书法教学初探

摘 要: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

关键词:书法教学 意义 方法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继承这一传统,练好中国书法。那么,如何提高少儿书法教学质量,增强书法课堂效果,一直是摆在书法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少儿书法教学环节谈我个人几点粗浅意见。

充分认识学习书法的意义。

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朋友自己对书法就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在孩提时代没有或很少接受书法学习,再加上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催化、现代的工作压力、电视网络的信息泛滥、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和少年儿童在选择兴趣教育时无序跟风混乱迷惘。“才成于专而毁于杂”(王夫之),现在的少儿所学项目过于庞杂,且经常变换,学习书法的人并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人则很少,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书法集天地造化之美,尽抽象概括之能,生动的线条和形象带有神奇的迷人的魅力,带给我们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审美观照,可是很多家长认识不到,有的家长勉强让子女学书法,有一部分人是让他们磨磨性子、有的家长朋友是为了打发孩子的漫长的暑假。在兴趣学习方面家长应充分尊

重孩子的兴趣并合理引导,小孩子兴趣广泛纯真可爱,大多不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强迫他们学书法,势必收效甚微、事与愿违,甚至彻底扼杀他们对书法原本尚存的一些兴趣,一旦孩子们的潜能被过渡开掘,其个性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将会被束缚,另一方面转型期的激烈的人才竞争,又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书法可学可不学,关键是学校的书本知识要学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才硬道理,又使喜爱书法的小朋友们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妨碍了他们兴趣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岂不知,很多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生写出来的字歪扭丑怪,无法辩认,更有很多人普通人提笔忘字,这是一种高科技工业化时代另类的悲哀,令人惊诧和担忧!

事实上学书法的好处非常多,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1、少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动手,尤其是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达到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动作靠大脑指挥,经常有规律地训练,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2岁时大脑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在此之前,抓住这个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学习书法,对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高智商的人才非常必要。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

2、丰富知识:在写字时经常会接触很多美的诗词、警句以及名人名言,这样积累多了,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临写名人字帖、欣赏古帖过程中,对书法艺术这一领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开阔了视野,又发展了能力。

3、培养观察力:汉字书写讲究结构,讲究笔势、讲究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把字写好,精神必须十分专注,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

4、培养毅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因此有些孩子从小就养成拖拉、松懈、意志不坚定的坏毛病。而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动作迅速的好习惯。练习基本笔画时,一个单纯的笔画要写得规范,要反复写上几遍,几十遍看到自己写的一个比一个更规范,一个比一个更进步,看到了希望,也就培养和激发了兴趣,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毅力就养成了,这一过程就渗透了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习书法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对于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书法学习,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进而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5、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艺术遗产:中国历代书法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成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其内容博大精深,法度森严。学生在临习书帖时,耳濡目染,常受其熏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进而养成酷爱书法艺术的兴趣,从而一代一代将书法艺术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书法,即是书写的方法,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如何培养和提高少儿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我多年教学的体验,运用以下六种教学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少儿喜爱的书法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不定期出示一些优秀字帖或优秀作业,通过欣赏,诱导少儿临摹和创作,让他们享受漂亮的字给人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制定适度的学习要求,用适当的标准培养少儿的兴趣嫁长们在给孩子规定练习任务时,要意识到少儿学习书法,若要求过高,任务过重,只能使他们望而生畏,削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我们既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制度,施加压力,又还要给他们轻松学习余地。孩子毕竟是孩子,都喜欢玩,若家长一点都不督促,放任自流,学什么都不成,但如果过分加压孩子必定承受不了,我们每天写字一至二小时,正是考虑到儿童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恰当好处。

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少儿在赞扬声中成长。在教学中我们让少儿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新鲜感 ,有效避免厌倦降抵触情绪,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我们设计的课程:一般先是基本笔画的写法,并择相关字练习;然后是笔画的组合变化;偏旁部首的练习;间架结构规律,选择的字尽量是学生认识的字,常用的字,有代表、有规律可循的字。

四、举办学生优秀展览,将孩子的成绩与荣誉感联系起来。我们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墙上,看谁贴得多,期末以此作为评定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让少儿把比较成功的作品装裱后挂在家中,或将好的作品作为赠给亲友的礼物,以此推动他们的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少儿学习书法的兴趣。

五、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讲究评价策略。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评价,重视个性评价和特色评价,鼓励少儿的自信心。我们在教学示范中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第一印象看到一个漂亮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书写要领,然后让学生练习几个字,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也引导孩子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去评价、去鉴定,发现优缺点在哪里,这样既能有效地突出书写要领,又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推荐优秀作品在各种传媒上发表,参加全国性的高水平书法大赛,展示少儿的学习水平,激励他们为表现自我而努力,因为,认识自我价值是确定奋斗方向的灯塔,让少儿明确自我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起到加油鼓励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要施教者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使少儿书法素质和书写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儿童书法教学初探

●书法教育能使学生掌握、了解民族审美立场,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

●优秀的书法教师,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把握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尊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激发儿童初学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逐渐踏入艺术殿堂。

●初学书法,选何体、何帖入手十分重要,选择终生受益的碑帖,必须从多方面来衡量。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形似是初级起步阶段,神似是高级出帖阶段。“形神兼备”是学书的最高境界。

●儿童书法创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创作规律,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辅助格式不利于学生日后创作作品。

●家长陪读是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崭新课题,家长的课后辅导,可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加孩子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漫长的书法史演进过程中,各时代的书法大师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精品,同时也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方面的大量资料,这才使中国书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古代书法教育的实践证明,文字产生初期,书法教育就开始萌芽,记得甲骨文中有两行刻着相同内容的文字,其中一行刻的非常熟练,另一行显的生疏、呆板。这大概是最早的课徒教学证物了。就书法教育而言,书法家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就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审美的基本立场,了解祖国文字发展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的目的。对此,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草成几点拙见,供商榷。

一、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师必须热爱书法教育事业

首先,从事少儿书法教育事业的老师,必须热爱青少年书法教育,精通书法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书法创作水平,熟悉教材,懂教育心理学,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差异,善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掌握书法艺术的学习、创作规律。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使书法教学充满活力。

(二)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

教师不仅通过知识本身影响学生,而且也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老师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精神风貌。所以教师必须人品高尚。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说:“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一志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①张怀王瓘也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②由此不难看出,古代书法传统教育中“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 正”。柳公权彪炳千秋的“笔谏”就是一个典型列了。只有这样,学生在跟老师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学到老师崇高的人格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儿童期的学生,模仿能力较

强,思维判断能力幼稚,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教师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学生势必导致“书法没学好,人品学坏了”。这就验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训。

(三)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除了有较高的书法理论知识和创作水平外,诸体均要精通,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过程附合正规书法教程,教学观点以“先与古人和,后与古人分”的原则,教学方式采取主动的诱导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同时还要尊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激发儿童在初学时的好奇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逐渐踏入书法艺术殿堂。

书法教师是整个书法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优秀的书法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书法学习,不走弯路,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一个不称职的书法教师,带给学生的将是终身的遗憾,甚至是误入岐途,终生受累。

二、择体与择帖

(一)关于择体

学习书法,首先必须从临摹古代经典碑帖开始,字帖是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最好的无言老师,初学书法选何种书体入手。古往今来十分明确,但近几十年来,书法界争论不休,依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从篆、隶书入手优于是从楷书入手,这是因为篆、隶出现的比较早,正是它们的演变,导致了楷、行、草书体的产生和发展,它符合书法史的事实。篆书书写时要求笔笔中锋(小篆)。而书法的真谛正是:“中锋用笔”。如果篆书写好了,再反过来写楷、行、草、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再者从篆书入手,可以追本溯源,上可写甲骨文、金文、下可写楚简帛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做到承上启下。近年来,书法界公认书法以秦汉为高。学书不习篆、隶、书法不入时流,吴昌硕、齐白石如果不习篆、隶,岂能在书坛、画坛、印坛上彪炳千秋。但篆书书写难度大,尤其是小篆,笔画较长,转折,接笔处较多,再者,篆书之笔法、墨法、章法、结构等也比较讲究,线条必须稍加温润而有弹力。胡小石曾言:“凡用笔作书之线条”,必须有血有肉、有感情。易言之,即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取譬以明之。即须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汤锅中烂煮之面条。如此一点一画始能破空杀纸,达到用笔之最高要求。”③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七岁以下不易从篆书入手,八岁以上的儿童(小学二年级)完全可以从篆书入手学习书法。

隶书是文字演变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书体。隶书的笔划比较单一、结构规范、形态平稳、横平竖直、笔划协调统一。因此,最适合儿童初学,因为它符合儿童单纯幼稚的心态,并与小学语文老师在写字上的要求相一致,即横平竖直。而书法诸体中,只有隶书和篆书横平竖直,楷书的横有斜度,大多楷书的横斜度约在5-10度左右,也有20度以上的,如柳体、欧体等。儿童初学难以适应。实践证明,从隶书入手学习一年,再写楷书半年,要比直接从楷书入手,学习两年所写的楷书要好的多。这就是说:单从楷书入手花费两年时间,楷书只能写到一般水平,而直接从隶书入手,用一年的时间学习隶书,半年时间学习楷书。两种书体均能写的比较好,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已验证多年。

(二)关于择帖

楷书做为基础教学,这好像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书法界千百年来的定论。谁要是用篆、隶等书体作为儿童初学的习字范本、就会受到抨击,那么,一个对书法尚未有多少了解的学生,在古今众多的碑帖中,选择一本终生受益的字帖,其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我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较妥当。

一、必须是古代名家的经典碑帖、公认的最佳习字范本。

二、版本佳、印刷好。

三、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合初学。

楷书的传统教学,一般以颜、柳、欧、褚为主,学习颜体的学生最多,以学习《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为主。柳体以《神策军》、《玄秘塔》为主。欧体以《九成宫》为主,褚体以《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为主。所以选择时还要因人而易,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绢秀的女孩,硬要她去学习粗放厚重的

颜体,她一定会因不喜欢而学不好。反过来一个体态稍胖、性格直爽的男孩,让他去学习绢秀的欧、褚等风格的书体,我们想他也很难进入角色。所以,选择字帖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它是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持久的原动力。

教师在学生择帖过程中,必须从学书者的立场出发去考虑字帖的优缺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正确区别或划分各种碑帖的不同教学价值。从审美角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的把握自己的审美立场。从启蒙教育来看,字帖与教师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同等价值,字帖是最好的无言老师,而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一个称职的“向导”,充分发挥灯塔、阶梯的作用,引导学生步入艺术殿堂。

三、临摹教学

学习书法,首先从临摹开始,这是书法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独特方式,书法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对字帖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然后进行临摹,摹帖得其形骸,临帖得其神韵。临摹碑帖的初级阶段是形似。高级阶段是“神似”。

(一)形似

形似是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古往今来,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凡在书法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不在临习碑帖上下功夫,而达到形似是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所谓“形似”就是在掌握一般临摹方法后,通过观察理解、记忆、体悟后,做到对字帖风貌初步掌握。形似的过程也就是准确临摹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临摹碑或帖,临习者都要尽量使自己的临作恢复碑帖最初的本来面目,切不可照葫芦画瓢,同时还要使学生从准确形态的把握上,进一步理解书法临习过程中节奏起伏的重要价值。节奏感的把握,是习书者从静态转向动态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构成了书法用笔的基本规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对临、背临、意临和读帖的技巧。同时,教育学生在临帖过程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这里,“心到”最重要,所以,在临帖的初级阶段,一定要用心去感受,体悟临帖的奥妙,为“神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神似

“神似”是临帖的高级阶段,这时临帖已趋于成熟,所谓“神似”就是指学生在分析临摹的基础上把碑帖的神韵高度提炼概括,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神似”是在形似的基础上逐渐达到的一种境界,如果说“形似”是学生入帖阶段,那么“神似”则是学生出帖阶段的前提。“神似”在临帖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和意义,古往今来,各代书家在追求“神似”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南北朝范镇说:“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者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射则神灭也”。“神彩为上,形质次之。”④初学时,要先抓“形似”,但“形似”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舍形而求其神韵。“神似”必须在“形似”的基础上的产生飞跃。单纯的一味的追求“神似”。是不可能的,只有“形神兼备”才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路,董其昌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⑤清石涛《画语录》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⑥学书的过程,是由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最后达到“无法无天”。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⑦有这种精神和气魄,就一定能够“渐入佳境”。

四、儿童书法创作

儿童学习书法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试着练习创作。我觉得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书法作品常见的形式、类型和尺寸比例、章法、行款等。可让学生采取临摹式创作和集字式创作。

(一)临摹式创作

以临摹为创作依据,让学生在临帖时,按作品的格式去临帖,然后题款钤印,以此增加学生的创作意识,通过临摹创作使学生把握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体会创作过程中的技巧、方法、以及风格,为日后更深入准确临摹碑帖提供依据。

(二)集字式创作

首先确定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后,以某一碑帖为创作风格依据,在此碑帖中寻找与内容有关的字,把它逐字练熟,碑帖中没有的字采取“偏旁部首拼凑组合法”合成此字。书写作品前,最好先设计一小草稿,安排其章法、确定题款钤印的位置等,满意后,再进行创作,这种创作难度比较大,作品中的字可以

在碑帖中找,甚至临摹也可,没有的字可通过临习时对字帖的理解把握写出与作品的的字相吻合的字,这种方法训练后可以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形式风格的能力,反过来对碑帖的理解把握会更加深入。

以上两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儿童和初学者,难度较小,容易掌握,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当面点评,肯定作品的优点,提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法,然后重复几次有目的创作,相信学生一定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我觉得创作课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创作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切忌让学生临摹教师的书法作品,这样做会导致学生作品无个性,全是一个面孔,儿童书法创作必须规范化、系统化,一定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切忌“儿童作品儿童化”。儿童书法创作必须符合书法创作的一般规律,章法必须完整。要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讲评展品中优秀的作品,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辅助格式

儿童临习古代碑帖,可借助米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等帮助儿童判定笔划的位置,但是它的缺点是时间久了,一旦丢掉辅助格式,就不能准确的把握笔划的位置、结构等。所以应该反对临帖时借助辅助格式。因为练字的最终目的就是创作书法作品,而创作作品时,是决不允许在作品上划任何格式的,所以,儿童临帖之初,就不用任何格式,只把纸叠出5-10公分、10-15公分的印痕,然后在上面练字,这样为日后创作作品省去很多麻烦,是最好的方法。

六、家长陪谈

儿童初学书法,年龄如果比较小,如6岁以前,其自理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均不理想,所以开始时最好由家长陪读,教学实践证明,陪读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课后,家长的二次辅导可使学生消化所学技巧,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陪读是老师与学生中间建立的一座绿色通道,时间久了,家长也会成为行家,协助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小书法家。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文化馆 郑金铎 )

谈少儿书法教学体会----少儿为什么要学书法?多大年龄开始学书法较好?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永恒不变的期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衡量所谓“龙凤”的标准在变。发生在我们身边大量的事例使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将来的社会要求孩子不单是能掌握几项技能,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是天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修养的结果。而书法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过程。

现在已经学习书法的孩子是否就快乐呢?也不尽然,很多孩子都是被逼来学书法(以某些人为例,五岁时被逼学书法,到九岁时才因为书法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乐趣及用处,才开始自己喜欢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和大人一样,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动力,而让孩子动手,让他们学会主动提出要学要写,就是让他们快乐起来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尤其是学龄前或低年级的孩子,文化课压力还比较小,早些学习书法,使他们在右手即左脑得到早期开发的同时,还能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因为这门课既包括简单的教学,如线条的长短、粗细、逐渐变化关系等;又包括了文学,如诗词的大量积累,都势必会对提高孩子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大有益处。其中还有美学,孩子要学会对书法章法的处理,掌握再创作的手段,这对提高他们的智力和鉴赏能力大有益处。按照正常规律,有早期的基本功练习基础,对于以后的其它课程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初学书法的孩子来说,这种书法感受尤为重要。首先他们要喜欢书法,爱写、乐写。训练他们书法的“童子功”是让他们与书法结缘,或许今后他们不以书法为专业,不能用书法倾诉,那就让他们欣赏,成不了表演者可以成为欣赏者,享受书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因为书法无处不在,它所包容得远比学会一两件乐器要丰富博大的多,同时书法又是一种境界,我们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不是只印字的机器和工匠,而必须是高品位的人,“书如其人”,书法修养和人性修养同样是一个日积月累、厚集薄发的过程。我们更要重视的是这个过程。

幼儿大班即五岁半至六岁是学书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准备入小学,但还没有接触过写字训练,是一张空白的纸,没有坏的习惯,能够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接受专业书法教师的正确指导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多数家长不了解或是不够重视学习书法对以后学业的关系。由于孩子年龄已大,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机,以至

后来写字时形成不良习惯对身心都有影响的,为时已完,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无可挽回的遗憾。

为了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让孩子亲近书法、与书法为友,终生相伴吧!

少儿书法教学四要点 作者:陈华锋

如何搞好少儿书法教学,让孩子们尽快地提高书写水平,是每一个少儿书法教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我下面简单介绍四个要点。

一、练字、写字、日常生活三结合,改变少儿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尽快提高少儿书写水平的前提。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应付了事不认真,马虎潦草不细心,注意力分散不专心,懒懒散散不严谨”等不良习惯不但是少儿学习效率低下、经常出错、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更是他们写不好字的“病根”。同时,有这些不良习惯的孩子生活中也表现为“衣着脏乱,丢三落四,任性随便”。古人说“书为心画”,孩子的字迹就是他们生活学习习惯、身心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为了练字而练字,要与家长联合起来,督促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尽快提高少儿书写水平的关键。

第一,“写字标准生活化”,练字与生活相结合,练字修身相统一,尽快改变少儿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生写字“脏、乱、歪斜”的现状,根据小学写字大纲规定,写字的标准可以归纳为“净、齐、准、美”四个字。“净”即干净,“齐”即整齐一致,“准”即准确规范,“美”即完美、美观。对少儿来说,要从“净齐”入手,追求“准美”。“练字标准生活化”就是说,要教育孩子们把练字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不但写字要时时刻刻追求“干净、整齐、规范、美观”,而且生活中,无论吃饭穿衣、打扫卫生、收拾床铺等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干净利落,善始善终,准确到位,力求完美。

第二,毛笔字练习与硬笔字练习相统一,练字与日常写字相结合,学以致用,尽快提高少儿书写水平。 为了有效地防止孩子们出现毛笔练习与硬笔字书写脱钩,练字与日常书写脱钩的现象,在孩子们练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他们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既要把毛笔字书写法则运用到铅笔字(或钢笔字)书写中,更要教他们把练字与日常书写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认真仔细的书写状态,时时以“净、齐、准、美”的写字标准要求自己。

这种练字、写字、日常生活三结合的方法,能让孩子们时时求“净齐”,事事求“准美”,练字与修身较好地统一起来,养成耐心、细心、专心、认真等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自身素质与书写水平同时得到较快的提高,这才是教师与家长最盼望的。

二、教学内容形象化,是提高少儿书法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由于少儿理解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给学生最直观、具体、生动的印象,既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笔画及字形结构的外在特点和内在规律,又可以增强他们练字的兴趣。

l.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形容笔法。

如:

(1)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藏头、护尾。

(2)转折调锋时捻管转腕——骑车拐弯。

(3)中锋行笔——逆水行舟。

2.用平时常见的物品形容笔画外形。举例如下:长横——桥身,悬针竖——宝剑,长撇——象牙,长捺——长刀,提——匕首。

3.用舞蹈演员表演中的动作或组合动作来比拟字形结构情态。

(1)把独体字比作独舞中的“站、坐、卧、跳、跑”各种动作。如木——正面站立;身—侧身左向站立;长——侧身右向站立;不——蹲立;少——向右斜身跳;戈——向左斜身跳;也——躺坐;夫——走路。

(2)左右结构的字可比作双人舞中的组合动作。

如:林——正面并立,携手相前;羽—侧身站立,正在劝说;诗——左右相迎,关系亲密;雅——相背而立,正在生气;谈—左侧立右正立,正在说悄悄话;所——一前一后向右追;观——一前一后向左追。

(3)上下结构好比二人杂技中的上下组合动作。

如炎——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春——一个人双脚叉开骑在另一个人的肩头。

在具体的讲解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尽力调动他们表演的积极性,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少儿学习书法初期,加强笔法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笔画写法,是尽快提高少儿书写水平的前提 小学生在学习写字的初期,笔法教学十分重要,许多小学生在练字初期,因为不理解笔法的重要性,厌烦枯燥单调的笔画训练,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回过头来补笔法及笔画训练的课,从而大大影响了学习进度。比如执笔不正,不理解中锋行笔,则往往行笔拖拉,转折不灵,练习效果既事倍功半,又挫伤了孩子们练字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因此,笔法的教学既要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直观的用笔示范,又要适当增加训练的时间,还要把笔法训练与偏旁单字教学结合起来,稳扎稳打,使学生熟练掌握,决不能似是而非,马马虎虎,浅尝辄止。

四、结构教学让少儿把握“平正匀称”和“主笔突出”两个要点,是尽快提高少儿书写水平的重点

针对少儿的特点,结构规律既不能讲得太深,也不能讲得太多,要删繁就简,深入浅出,抓住“平正匀称”和“主笔突出”这两个要点来进行训练。

“平正”即平稳端正,“匀称”指笔画分布间隔均匀、左右相称。只有笔画分布匀称,结构才能平稳端正。正如王羲之论书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匀,上下得所、自然平衡。”

“主笔”是指一个字中的主要笔画,在字中常起着覆盖、承载、贯穿、包含其他笔画及稳定重心的作用,因此要突出主笔,写得长一些或重一些。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所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少儿写字时往往正因为笔画分布不匀称”、“主次笔不分”,所以“字形歪斜、结构散乱、呆板无神”。因此,结构教学必须侧重“平正匀称”和“主笔突出”两个要点,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少儿的书写水平,让他们把字写得平稳端正、富有神采。

儿童书法教学之吾见

长期以来,书法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训练,只为一般的运用,而忽略了书法艺术美的把握,轻视了形式的分析,欣赏力的培养和观察力,表现力的训练,这种观念可以说完全背离了书法教学的初衷。

中国书法是一种静态表现艺术,通过人的动作取得静的线条从丰富的线条体现动的感觉。从中激发动感艺术。它通过线条的不断变化来产生美感启发人们的动感思维,可比喻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黑白世界的多彩折射,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风流跌宕,擒纵收放等造型运动,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产物集中经过提练,转化为符合美学原理,使人们容易接受的审美享受。所以作为书法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审美的、艺术的、形式的和展示的、而不应是纯应用的、文字的、泛文化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好以下三点: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与目的。

一、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在教学当中学生学书法比学绘画是不可比的,因为绘画比较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我宫招生情况来看学画的比学书法的人数多得多,书法教学就显得单调泛味,好多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如何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感到快乐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充分挖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可以家庭做起,如家长有书法的爱好,家里的书画氛围。可以在他的居室环境布置一些书画作品,使他们正常接触书画艺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中可以放些轻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学书法如同学音乐在优美的环境中找到点线的艺术感觉。促进他们的平时交流,如比赛、参展、大地现场书法、表演、夏令营、参观名胜、古迹碑林博物馆等,充分挖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结合每个学生个性心理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书法,练书法是一件快乐的趣事,还是实用艺术又是欣赏艺术,并能终身受益的梦想。

二、引导思维

中国书法有着潜在魅力,它可以开发青少年一代的智力、意志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促成日后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的上佳手段。

具体的点画运作是技术,只要熟练即可做到,这是低层次的要求(字匠)。通向形式是研究技巧及风格的关系,这时技巧不是目标而是通向风格的出发点,这个时候字意是次要的而结构造形线条美感是主要的(高层次),形式的分析与风格探索使我们暂时抛开了“字“的概念而进入艺术美学的概念。此时书法艺术 得到质的升华,通过层次的变化使自己内心心理即喜、怒、哀、乐得以尽情的泄放。再通过这形式的艺术美或美的发生形式,构建研究课题,对其进行解剖与相合节律与空间关系等研究,这时候字还是字,笔墨同样是原来的笔墨,推敲的还是点化线条,但它的实际意义已是质的转变,已从一般的技巧形式通向审美的训练形式了。

三、挖掘美感

书法教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好多难坚持。我们可结合课本正常讲些古代书法家如王羲之、怀素、欧阳询等如何刻苦习字的轶闻。向青少年阐述“滴水穿石,绳锯木断,铁杵成针”的道理,讲一些以前成功的身边例子,培养他们恒心精神,充分发挥在教学创作的灵感。

要在书法创作及平时练习时多选择健康向上积极奋进语句,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增进文化素养。这样可以使青少年在练书法的同时丰富文化知识,提升了精神境界,互通了艺术灵感,从而激发培养高尚情操,可谓一箭百发相辅相成。

总之,在青少年书法教学中,在书法教育与形式训练中我选择形式作为立足点;在形式技巧与审美认识之间我选择思维作为侧重点;以训练为基础,把审美为目的,真正使书法教学作为推动实现提升美的修养及素质的提高过程。

幼儿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培养阶段

如何提高少儿书法教学质量,增强书法课堂效果,一直是摆在书法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先就少儿书法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环节。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为少儿特有的好动、好奇、好玩,以及兴趣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学习书法多半是热一阵、冷一阵的,这是他们自然的、本能的反映,即所谓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时,教师在上课之初要采取多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方式可以向学生介绍书法家或同龄人勤学苦练的生动故事,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引导他们欣赏古今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美好情感;可以总结前几堂书法课的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与其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书兴趣;可把竞赛引入课堂教学,用形象的比喻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添加幼儿书法兴趣的“催化剂”;可组织学生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或参加园外大型书法比赛,进一步升华其学书兴趣。

二、深入指导环节。

少儿学习书法必须做到主观兴趣的培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的支持“三结合”。一个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所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书法专业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常识,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只有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精讲必要的书法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得到锻炼。教师应突出训练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对书写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包括用笔的正确、用墨的准确、临帖能力的培养等,开发他们对书写内容的观察分析及想象,让学生辨析比较,分析概括,从而引导他们从正面传授和反面教训中认识正确的书写规律,防患于未然。

三、示范练习环节。

教师要通过示范(包括手把手的传授和范字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并亲身感受书写的全过程,化抽象为具象。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试写,从中发现问题,必要时再进行新一轮示范。示范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的试写,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所写的范字,验证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他们具体认识书写规律,从而使教师的范写成为最直观的、最生动的、最切实的指导。教师的范字亦是从古人的碑帖字体而来,故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从古人的碑帖入手,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后,学生就进入练习阶段。要求学生“意在笔先,笔居心后”,书写前先读帖,掌握字的特征和间架结构,做到胸有成竹,再落笔临写。书写时要严格训练学生“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课堂练习要注意少而精,抓住重点,反复揣摩,以求举一反三。

四、指导讲评环节。

书法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技巧,所以指导讲评环节不可忽视,起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讲评要围绕“指导”的重点,分析优劣,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肯定优点,保持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努力方向。讲评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增强其学书的能力,又提高其学书的自觉性。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书法授课的教学环节都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突出授课重点,灵活安排环节。

最后说说幼儿书法教学的三个培养阶段。幼儿书法教学也要讲求阶段性,只有恰当把握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才能使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所收获,进而在整个书法教学活动中不断长进。

一、学习运笔技法阶段。

首先要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做到笔直峰正,然后学习正书(楷书、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了解运笔过程,掌握运笔技巧。

二、学习间架结构阶段。

通过书写简单的汉字熟悉了解正书笔画搭配组合的规律,逐步理解掌握正书间架结构的基本原则:重心稳定、对称平衡、协调匀称(古人总结楷书间架结构92法)。

三、学习章法布局阶段。

在宣纸上书写几个字、一个成语或诗句,可以安排多种格式,如横幅、条幅或斗方等。通过书写作品的实践练习,体会正文、落款和印章的布局安排,认识一幅作品的整体性及其艺术效果。

参与书法教学的每个老师,均应结合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从事幼教工作的优势及实践经验,动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拟定出每个阶段乃至每节课的实施教案,创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下面举一个具体教案例子,供各位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参考。

题目:书法——我的名字

(混合班 书法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陌生人面前进行表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通过已教学过的知识,讲述书法中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3、幼儿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双钩填墨、单钩或脱手写出自己的字,送给老师、朋友。

经验准备

复习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

材料准备

笔、墨、纸、基本笔画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叫一名幼儿的名字)﹡﹡﹡!

(幼儿回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你知道回答我?

问题的提出:你叫什么?谁帮你取的名字?有什么意义?

二、回忆,讲述。

你的名字第一笔怎么写?(引出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点——起笔尖,收笔圆、饱满。

横——起笔尖、方,提笔有棱角,收笔圆满,向上略弯曲。

竖——起笔尖、方,收笔饱满,基本垂直。

撇——起笔尖、方,收笔尖、饱满,上面线条基本呈直线,下面线条略显“S”形,中段不能很细,应略粗,收笔不能分笔,应尖而饱满,书写速度要慢。

捺——上面线条呈直线,下面线条呈“S”形,整体“一波三折”,注意用笔粗细的变化,收笔要慢、尖、饱满。

三、写名字。

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书写自己的名字:双钩填墨、单钩、脱手写。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用笔方法。

四、交流

将自己写好的名字送给老师、朋友,并介绍自己名字的意义。

书法教学与书法欣赏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东方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主体)和欣赏者(客体)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书法教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一、书法欣赏差异之思考

古人言:“书为心画。” 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有人说,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此话千真万确,这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从何而来,就是从一千个读者各自的想象感受而来,各自修养的不同,加上审美观的差异,就产生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其实在其它艺术门类的审美上,都存在这种欣赏上的差异,只不过在书法欣赏中这种差异更大。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都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全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那么,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算一件好作品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似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是,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内在规律,也都有其“美”的内涵,只不过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各有各的总结与体会。这里谈几点评价标准,供大家参考。一是“三格标准”,即古人规格、时代风格、

个人性格;二是“三力标准”,即传统功力、书写表现力、创造力;三是“六把尺子”,即内容高雅、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章法精绝、墨色丰富、神采飞扬。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都是给人看的。凡受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引起共鸣的艺术作品,最具有经久不息的生命,亦最能闪耀其艺术价值的光华,书法作品当然也不例外。要使书法创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提高创作者自身的书写水平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提高全民的欣赏水平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书法艺术需要走向社会,为人民服务,这点完全建筑在全民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上。书法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必须同步前进,否则,只注意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全民的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将会使书法艺术逐渐失去应有的观众,实际上也缩小了其自身可施展的天地。目前这种现状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真正欣赏书法的人还只局限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非从事书法创作的能欣赏的人还不多,大量的观众还只是一般看看而已。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大量的非搞书法的广大群众,他们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层次上,且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能从美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由此看来,提高人们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水平,在当今书法创作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已占据重要地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书法教学是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之关键

就书法创作者自身而言,不断的创作实践,加上不断的书法理论研究,其自身的欣赏水平亦随之提高,一般地说是较为同步的,就象一句哲言所讲的那样:“心中没有太阳,也就看不见太阳。”自身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就是一个接受书法教学的过程,而对广大的群众来讲,唯一的手段只有通过书法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问题是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既通俗易懂为他们所接受,又起到提高欣赏水平的作用,这对广大的非从事书法创作的欣赏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面很广,书法教学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有侧重面。有一点必须提一下,即书法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帮助人“会欣赏”上,要避免那种书法教学就是教人学会书法的片面认识,而要通过书法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掌握欣赏的方法和内容,真正领略其内涵和风采。就象我们自己本身不会拍照,但完全可以去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或者说自己不会跳芭蕾舞,但照样能欣赏它的高雅优美,以及领会它内中一个个故事一样。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懂得这方面或与之相关的知识,否则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书法欣赏也许有比其它艺术欣赏更难的因素。因为它本身是极抽象的,不象其它艺术,如摄影、绘画等,有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可直接感受,较易引起欣赏者的兴趣和联想。书法欣赏与其相比,就存在着这方面的差异,这就给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书法教学而言,使欣赏者首先了解书法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切都是从先了解开始的,当然欣赏者由于各自审美观的不同,尤其是各人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条件的差异,不可能以相同的书法教育而得到相同的欣赏水平。这点是永远做不到的,也不要求做到,而是要通过书法教育,努力使这些差异越来越小,这是完全可能的。要提高广大群众的书法欣赏水平,仅仅依靠书法教育也是不够的。或者说,只靠书法教育,其欣赏水平不可能进入很高的层次。因书法欣赏涉及的不只是书法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其它文化素养的配合,所以提高欣赏者水平,除了书法教学以外,还需要辅以其它艺术素养的积累。

如同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一样,书法教育也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毕竟书法教学面对的是广大的群众(我们面对的是广大幼儿),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书法确实知之甚少,只停留在书法就是写字的笼统概念上。这样,普及型的书法知识教育就得放在首位,教他们懂得书法欣赏的方法,至于欣赏到什么层度,则要逐渐深入提高。这样的书法教学确实对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意义,否则,盲目的在书法教育中实行“一刀切”,仍然会使广大的欣赏者感到深奥,即便唤起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也欣赏不了什么。就象初学书法必须先从基础着手一样,先追求基本功的熟练,在此之上再去创新和树立自己的风格。书法教学也必须注意普及型和大众化教育。

如果就创作者主体而言,那么书法教学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懂得,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应与当前群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鉴赏水平、爱好和追求大体吻合,而舍弃艰涩朦胧和难以捉摸的意象,转向较为晓达的群体感情抒发。一个时代的艺术其根本作用就是满足一代人的需求,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要为这个时代服务,要重视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大众化和普及性。书法艺术创作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脱离人民,这样,作为欣赏主体的普通群众尽管没有高的艺术素养,但对作品却能从他们自身的文化起点加以认识、理解和欣赏。如果把书法艺术供进象牙塔,势必失去大多数的欣赏者和接受者,就等于把书法艺术推向孤芳自赏的绝境,这样的艺术创作又有何价值可言呢。

我们应该相信,通过书法教学能使广大群众包括幼儿的书法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广大群众包括幼儿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又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创作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要求欣赏水平有新的提高。不断的循环往复,就要求书法教学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内容,以适应欣赏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书法教学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其意义十分深远。尤其在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今天,书法教学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书法教学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使书法艺术焕发新的光彩,真正起到弘扬民族文化之目的。

故此,作为幼儿书法教师的我们,一方面要致力于引导培养幼儿的书法欣赏能力为今后的书法创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欣赏能力乃至书法创作能力,在幼儿书法教育中教学相长,这样才算尽到了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职责。

【少儿书画教学研究与探讨】版启示

本版专门为广大书法教师开辟,目前我们少儿书法教育基本上还处在自治的初级阶段,而少年儿童的书法教育又直接关系到书法的未来,因此书法网专门开辟了这样的教学研讨版块,目的就是交流心得,为少儿书法教学的进步提供资料性的基本储备和借鉴.我们希望广大少年宫\个人书画教学工作室\团体\学校书画兴趣班的书法教学教师书画家们能够将你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心得体会撰写出来,并发于此,我们认为这将是少儿书画 教学最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中国书画事业的发展将是功不可没的.

一、少儿书法教育的目的

少儿书法是书法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应该说关系到书法的继承与未来.我所在的城市少儿书法培训班相当多,但也良莠不齐,一是教师的水平,二是教师的教育方法.有个培训班在我们这里应该是很成功的(从人数上来说)300人左右,主要老师也是中国书协会员,多次入展全国展览,但我对他的教育方法却实在不敢苟同.为什么呢?就是小孩写大人字,他的学生所写的隶书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人的特征,大量枯笔,干,焦墨的应用,让我总觉得不是小孩写的东西明显受老师的影响,失去了儿童所应该具备的质朴,率真,浑然天成.在这里我只想引出这个话题:

儿童书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应该写什么?是急功近利的学老师,学现代人,还是踏踏实实的临古帖,学古人.愿意与致力于少儿书法教育的同行方家探讨. 南阳市克谦少儿书法培训中心 李克谦

看来少儿书法应该学什么这个话题有点缺少吸引力,10天过去了,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发表任何的只言片语,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现在书坛可参与的事情太多了,少儿书法教育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没有做过调查,但就我身边人的做了个粗略统计,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学书法人数是呈递减趋势,尽管现在大中小城市都有许多业余的书法班,但是与其他兴趣或者特长班想比较,学书法的人实在是少的可怜,就是正在学习的少年儿童,能坚持下去的又有多少呢?现在很多学校实行什么先进的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等,但孩子们却不会写字,我曾经就这个现象和一个老师进行辩论,他振振有辞的说那是素质教育.我哑然:难道书法<写字>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吗?一个连自己祖国文字都写的不可辨识的人,他的素质能有多高呢。

二、我的少儿书法教学法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分层次教学法,在这里写出来,与有志于书法教育的同行交流.

一,写字阶段,针对小学一------四年级的同学,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在6到10岁之间,对于书法的

认识也就停留在把字写工整漂亮阶段,过高的拔高他们的审美观点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我曾经把大书家谢无量的字让他们看,告诉他们这是书法大师的字.然后让他们说说字到底好不好,如果认为好,好在哪里?结果百分之百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看不出他的字好在哪里?如果他的字算写的好的话,我们还不如不学习书法呢?<我没有贬低谢无量大师书法水平的意思>.通过这件事和课下与小同学的交流,我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还是应该以学习唐楷为主,培养他们对书法<或者叫写字>的最原始的审美,即把汉字写的横竖有矩,笔画准确结构到位,在脱离字帖的情况下,能够分辨出字是否象字帖,是否美观.

其次,小学5年级------初中3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处在11----15岁之间,对艺术的美有稍高层次的理解,可以从隶书和行书入手,让他们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横平竖直的工整,还有更多的古朴流畅崎岖之美,可以从这个阶段的少年普遍喜欢流行音乐爱好进行引导,把书法和音乐做对比,如果说工整的楷书是流行音乐的话,那么隶书行草书等就象民族或者美声唱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了隶书的曹全碑和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为入门法帖.在临写过程中力求和原碑帖接近,认真体会书写时的用笔,提按顿挫,捻管使转,用墨上尽量用浓润湿,而干枯等则要求自然带出不刻意为之,平时在毛边纸的涩面上练习以增加笔与纸张的摩擦力.尽量蘸一次墨写更多的字,出现的自然飞白及时给予表扬和引导.

再有一点就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特别是对现代展厅书法的认识问题,着意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放大进行讲解,这样既让学生对书法的时代性有所了解,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现代人的作品与古代经典作品的差别,从而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让其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大审美观的提高,欣赏书法艺术的角度和层次也随之改变和提高.

最后就是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到展览现场去学习和观察,把看不懂的记下来,到课堂上解决. 其实子女学习什么,喜欢什么,父母的影响至深;

现今初为人父母者,皆30不足,这一部分人中,写字的就很少;

而且不是麻将风盛行,就是网络围绕,这样一来,少儿的兴趣爱好就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也有要送子女去学习这样,学习那样,但如果自己有不能够做出好的榜样,要子女学习,他(她)们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吗?

我想是不会的。

反言之,如果这个少儿成长的环境都是在大家积极上进的环境,那么他(她)将也会是积极上进的。 所以说,现在的父母,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少儿书法教学成功的关键

汪成林

书法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了书法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教什么”,“怎么教”,“什么人教”,“教什么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法教学系统。书法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

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从事少儿书法教学,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如中国文字的起源、构造、文字书写规律、结构特征等。教师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理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书法理论知识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书过程中知其所以然。教师更须要具备较高的书写技能。少儿学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熟练笔法,写出优美的字时,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摹仿。“润物细无声”,对少儿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书写技能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书写水平进步的快慢和提高。教师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常识。少儿书法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点、不同学书阶段,应给予不同对待、不同教法,最大限度调动少儿学书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明确了自身从事少儿书法教学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后,就会自觉地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己,要求自己。教学过程中就能凸现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教师的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教师为主导,并不是指教师的权威而言,而是指教师的责任而言。亦即是说,如果教学过程不理想,主要应是教师的责任。”

少儿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就必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把学生引进门。学生是主体,如何学,学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动眼、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方法是主要的。少儿书法教学,帮助学生引好路,掌握方法,这就是教师的责任。岳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小学书法教育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积累、提升,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作能力;一方面总结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与时俱进。

其次,制定教学内容的科学灵活性。

“特别是在书法教学这种特殊领域中,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学积累,缺乏教学法,使学生往往难以胜任某些即使在其他学科而言极为简单的课题。因此教师本身的主观努力与方法运用就更重要了。”

岳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儿书法教学一开始也是沿用清代流传至今的惯例,以“颜”、“柳”楷书作品为范本,从事少儿书法教学。这两大家个性特点极为强烈的楷书作品都有各自的美,但也都有一些难学之处。尤其是少儿学“颜”易庸肿松散,学“柳”怕僵硬死板,这样的教学收效甚微。教师难能可贵之处,恐怕也就在于:既按照《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夯实少儿学书走向艺术层面的基础教育,同时又十分自然和谐地将有较好基础具有一定资质潜力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引导到较高的艺术教育。因材施教,这是一个教学原则,在少儿书法教学显得尤为突出。就他们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范本而言,也是有可鉴之处的。欧阳询楷字的端庄严正以启蒙,辅之褚遂良楷字的温雅灵动、《张黑女》的古朴秀美。在一部分人“浮出水面”后,再辅之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蜀素帖》、晋人小楷,汉人《曹全》、《张迁》等这些中和、正大,法度严谨,笔法完备而不失灵动多变富有情性的法帖,让少儿始终走在学书的正路上。

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在20xx年6月29日的“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评审工作座谈会上有这样一段话:“正书中褚字多,颜、柳根本上不去,我认为应该让褚字打住。为何都去学褚呢?因为褚字容易写活。现在是褚字上墙,颜、柳落地。按理说,写出个性来才是好作品。”这段话确实耐人寻思。对照岳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少儿书法教学,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一、中心也有一批少儿学生学写褚字,并且也得到“褚字上墙”的成功,可见中心少儿书法教学也是符合一定时代的潮流。二、让“褚”字打住。不是“褚”字不可学,而是不该“都去学”。中心少儿书法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是有序而全面的,它不会因为“褚字打住”而停止良好的教学发展势头。三、“按理说,写出个性来才是好作品”其实少儿书法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正书上,完全有理由在正书的基础上过渡到其他书体的教学上,并且同样能获得成功。从中心学员陈文博,程亮等同学在市级参加比赛获一等奖来看就不难看出其教学成果的典型性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一批学生写就纯正典雅的王羲之《兰亭序》书风的行书在省市大奖赛中获奖等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再次,探索教学方法的主动创造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无定法。在少儿教学的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发挥智能,不断积累,提升教学方法的主动创造性,来指导少儿书法教学。

少儿书法教学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强调它的全员性和教育养成的素质性。课堂教学——

“应是全体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风雅之举。少儿艺术教育不等于专业教育,应重在素质的培养而非技能的培训,其目的在于通过艺术培训这一途径,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成为以树立健全的人格,情操以及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正是我们要解决提高国民素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②①

为此,课堂教学法是相对严谨、规范化的。因为它是全体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必要保证。应该说,有针对性的示范、训练、指导、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的方式。相对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法的主动创造性要大的多。

“每一位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自由贯彻自己的教学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较易做到生动活泼。”

那么,这种教学法的“主动创造性”又是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一种公认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它常常会在一些学生面前显得毫无魅力,只有具有适应性与针对性而不板执僵化的方法才会在一切教学环境中游刃有余。教师必须具有这样的因人制宜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这种“教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的“一杯水”引发学生学书的“一条河”。让学生在学书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掌握方法,获得乐趣,提高能力。

“教师如何做具有决定性意义,学生如何发挥学习能力,只有在教的影响下具有纯粹的教育学价值。”

教学方法的主动创造性,是对教师而言的。教师的主动创造性教学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积极互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方互动过程,这是教学认识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可以这么说,岳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少儿书法教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得。

注释:

①②④⑤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出版社。

③于王粟 、李医平《探寻少儿艺术的价值取向》见《中国文化报》2002.7.25。

少儿书法教学心得

我开办书法培训中心,从事少儿书法教学已有20个年头,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简单谈几点:

一、选择和编写教材

少儿书法教学,我一般从唐揩入手,初学者着重要求掌握写字姿势,握笔方法,基本笔画和一些简单汉字;基础班在教学一些独体字的同时学一些合体字,重点是编旁部首的写法;提高班在楷书的基础上学一些行书。以上均以唐揩柳体为主体,自编各种不同的教材发给学生,学生觉得初浅易学,在家里可以看着教材自学,家长也可以根据教材指导孩子,学习中学生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二、分阶段进行临摹和创作

书法教学需要一个过程,以上三种不同的教材的教学,实际上就是根据三个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此,在第一阶段笔画教学中,我先通过分析字帖让学生赏析当代名家临摹示范光碟,让学生对所学书体有一个大体印象之后,给学生讲解每 一个笔画或编旁部首的特点,不断地进行分解和完整的示范,使学生通过直观性的教学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二阶段是以间架结构为主,兼顾基本笔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间架结构,定量学习,注重读帖,找出毛病,把握好结构。通过读帖培养学生较为细致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在此 基础上通过对临、背临 ,能够使学生书写、读帖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三阶段是以章法布势为主,兼顾结构形式。此过程主要是通过集字练习仔细消化理解,领会原帖,逐渐向创作过度。在集字过程当中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与行之间的照应,落款、印章及用墨 整体章法的把握。

三、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每周 学习三次,每次我抓住一个重点,解决一贯问题。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人人都有事情做,课堂气氛安静,我授课5——10分钟后,一边巡视课堂,一边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指导正确的写法。对写的好的字,用毛笔蘸上红墨水画上圆圈 ,整张写完后进行评定,写上评语,学生每次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看到自己的成绩,学书的兴趣得以培养和提高,进步较快。 ⑤④

四、在毛笔书法教学中,穿插硬笔书法学习。使学生们在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学习上互相促进,同步提高。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书兴趣

少 年儿童的表现欲、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作品和成绩得到认可或展示。因此,开展课外书法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学书兴趣的有利途径。我在教学当中,除了参加国家级书法大赛外,还经常带学生参加市、区书法现场笔会,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结合国家大事,确定主题开展笔会活动,在教室张贴学生习作、在互联网上发布学生的作品和获奖、入集等情况。使学生运用所学技法、知识、大胆创作,尽情挥洒。同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大力表扬,使他们体会到学有所用、学能成功的快乐。 作者:骆天丁20xx年12月10日

少儿书法教学需要练习的范字

现行少儿书法教学由于专业书法师资的缺乏、教学设备简陋等等,使得书法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多学校的书法教学对学生指导方向不很明确。就笔法教学而言,动不动是讲解一个“永字八法”就不了了之,认为写好了“永”字,笔法就过关了。其实不然,中国汉字还有一些基本笔画在“永”字中是找不到的,比如横钩、弯钩、卧钩等等,象卧钩这样的笔画,初学书法的人无不感到无所适从。就说“永”字中的捺也只是一个斜捺,而捺画真正的难度还是“永”字中所不具备的很多汉字都使用的平捺,如“之”字中的捺,过度迷信“永”字的功效显然是一种失误。而很多书法教师则丢一本字帖给学生,教导学生反复多练,熟能生巧。可是,面对厚厚的字帖,临习重点不明确、很多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后仍然感到很多基础的笔法并没有掌握。 学生有没有要重点临摹的字形呢?有限的书法教学时间里需要抓住什么样的笔法内容呢?我认为书法教师应当从碑帖中摘选出一些重点字形加以讲解笔法和让学生临摹。所谓重点字形,即包含有汉字某个基础笔画的范字。通过练习这个范字,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这个基础笔画的形态特征、运笔方法和在汉字中通常使用的部位。重点字形的选择,既要考虑它能否代表汉字这一类所特有的基本笔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选择的方法和原则如下:

首先,先易后难。书法的各种提按、顿挫、转折等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极。因此,在重点字时,应尽量先选择笔画数量少、结构简单一些字。其次,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兼顾。汉字的数量成千上万,但构成它们的基本笔画是有限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提、折,这是笔法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光重视这些基本笔画还不够,还有一些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形态特别的复合笔画,如“马”字中的竖折折钩,书写难度也不小。再次,既选出核心字形,又备有灵活使用字形。包含有某个基本笔画的字形有很多个,在选择重点字形时,首先要选定一个核心字形,通过这个范字就可以直接了解某个基本笔画的特征,学生通过临习它可以领会到这个基本笔画独特的运行技法。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基本笔画所被运用的汉字类型、结构部位有一个归纳性的认识,还需选有少量几个类似的范字,作为学生灵活训练使用。最后,既要全面包含各种技法,又要有意识强调难点。汉字的各个基础笔画形态差异极大,运笔各有不同,难度也不一样。在重点字形选择中,我们应当首先选择包括所有基本笔画的一系列范字让学生训练,同时为了能掌握一些难度很大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我们还需强调多选择这方面的范字进行攻克性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每一个基本笔画有同样的驾驭能力。

根据上述的方法和原则,少儿书法教学需要练习的范字大致如下: (一)基本笔画部分

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2)复合笔画部分

谈少儿书法的教与学

--------------------------------------------------------------------

作者简介: 李汉宁,男,壮族,19xx年2月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xx年起专职从事书法教学工作,19xx年9月至19xx年7月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进修班学习。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的作品全部入展过广西书法展,行草书作品曾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有二十余篇论文分别

发表国家级艺术类核心刊物《艺术教育》、《艺术探索》、《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书法导报》、《中国艺术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上或入选广西历届书学讨论会宣读,另有《结构教学法》获得19xx年广州市书法教学理论成果奖。

通讯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笔者据10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技能训练与创造力培养?。?课堂教学的设计?,?家庭辅导的设计?等四个方面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 关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观念第一,方法第二。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方法。这里,我们首先要与大家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 关于继承传统

学习传统,关键是怎样学?学习什么样的传统?你说你是传统,他说他是传统。笔者的看法是:关键不在于是不是传统,有没有传统,而是传统有多少问题。现代人的书法,或多或少继承了一些传统特点,可以说现代人的书法都是由传统发展而来的,你说:“笔笔中锋”是传统,结体裁平横是传统,布白匀称是传统,平整工雅是传统,他却说偏锋是传统,方中含圆也是传统,不平,不匀,不工,不雅也是传统。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没有必要去归定学生如何走路,继承传统的方式多种多样,顺着前人的路前进是一种方法,在前辈走过的路上“倒行逆思”也是一种方法……书法史上,金农,何绍基,康有为等之所以能成为大家与他们敢于从那些历史不为人重视的残碑断碣中,从“粗俗”的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分不开的。

2.“临得像”不是教学的最高标准。

在少年儿童的书法艺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执笔,如何临摹,教会学生读帖,比较,找出差距等等,但不应一味追求“临得像”,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点画。要让他们学会总体把握,只要总体上有那么个“味”,那么个“气息”,就应该认定为合格。

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写字匠。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面对一件貌似范本而实质匠气十足,毫无生气的作业给予表扬时,学生对书法学习意义的理解便会产生偏差,认为千方百计地把字“临”得像范本就是“真本事”。

书法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它的最高标准究竟是什么?是为了重现千百年前那些名碑名帖的原貌吗?不是,是仅为了继承一点宝贵的文化艺术传统吗?回答也是否定的。书法教学是一种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前人的成果。然而,通过对古代书法成果的了解及其营养的吸收,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对传统的进一步发扬和光大。

因此,“临得像”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入门”是为了出门,临得像只是新起点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终结。

3.以培养兴趣为第一

在少年儿童书法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一位教师专心致力于传授技法知识,每堂课再三强调技法的重要性,反复强化训练,结果,课堂里的学生越来越少,剩下的学生技法水平也并不理想。

另一位教师深知技法的重要性,但他却没有急于接二连三地讲解技法,也没有急于要学生反复进行技法训练,而是边讲技法边实践学习,再讲一些诸如大书法家的小故事和有关书法趣闻轶事,学生的出勤率很高,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技法掌握得并不差。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获得这样一个启示,从种意义上来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学习技法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观点去了解儿童,并根据儿童的能力去教导儿童”(温世颂《教育心理学》第37页)。根据这要求,我们在让儿童书法班的学生学习“书”字时,一方面教他们如何书写(技能的),一方面又让他们了解“书”字的意义(认知的),更要告诉学生并帮助学生去欣赏和体会“书”字所代表的意境(情感的),另外,还可以配合习作讲评,学员表演,教师示范,课堂比赛,参观展览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4.从长远出发选择范本

选择范本,不能图眼前,只对教师“胃口”,而要图长远,对学生“胃口”。因此,我们反对传统的“千人一帖”的教学法,也反对教师“胃口”的“择帖法”,图长远,就是不能急功近利,不图眼前,而是充分根据书法艺术的客观规律,为学生的长期学习开辟广阔的天地。对胃口,就是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既有利于长远,又适合他们特点的范本。

俗话说:条条路通罗马。学习书法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我认为书法学习不外乎立条道路,一曰、取法乎上,二曰、取法乎中,三曰、取法乎下。在书法学习中,我们把以由篆入门的方法称为取法乎上,把由隶入门的方法称为取法乎中,把由楷入门的方法称之取法乎下。在少年儿童书法教育实践中发现,取法于下的由楷入门,往往效果不佳,原因是楷书结体很复杂,笔法繁琐,学龄前儿童以下掌握,过多的重复技法训练又使之枯燥乏味,使学生兴趣减退,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取法于上学篆书,当然立意最高,为书法学习之正统。然而,它却远离时代,不适应大部分学生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少年的书法教学,以取法于中,由隶书入门最适宜。隶书不仅横平竖直,结体扁平,易于掌握,而且还为学生长期学习书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取法于中学隶书不仅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将来在书法艺术上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以少年儿童的书法教学为例,择帖还应照顾他们的生理特点,因为学龄前儿童对手及手指的控制有时仍然笨拙。教师应避免要求学生作过分细腻的动作。因此,毛笔宜大不宜小,笔管宜粗不宜细,字的大小一般以此为根据6-15厘米见方为宜,最宜学写隶书这种笔画简单的书体。

5。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个足球队员的临门一脚,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位艺术家的临场发挥,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心理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艺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 “创造性活动是高度复杂的意志活动”(周昌忠<创造心理学>第128页),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必须同样重视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在艺术创作中,太费力的构思常常失败,而随意为之却较为成功,创造是我在进行,但我的力却不能强求”(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第43页)。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理解什么是 “悟性”,什么是 “灵感”,并且了解 “悟性”和 “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造最危险的敌人是胆怯”(周昌忠<创造心理学>第135页),在书法教学中,如何去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我采用了下面三种方法:

第一、 让学生尽情的“涂抹”。有的家长见孩子不按老师的要求临写,便打骂孩子,强制要求孩子小心翼翼、一笔一划照着字帖的样子临写,结果,我们发现,这些本来胆子大,毫无拘束的孩子变得胆怯起来,家长不在旁则罢,在旁则变得“无从入手”,横竖不自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尽情地“涂抹”,并对学生“涂抹”得有数,合理的地方稍加表扬,在赞扬中慢慢引导。

第二、 反对家长“念念有词”。在教学上,我发现,有些家长(甚至个别教师)习惯于在孩子书写过程中“念念有词”。或左或右,或粗或细,或按或提,时时在“提醒”笔笔下“指令”。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已基本失去?自由?,失去“思考”,成为其父母的“代笔者”。灵巧的手,智慧的心灵受到创伤,一旦家长“指令”未到,孩子便眼睛一瞪,无从下笔。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特别是实行家长伴读制的业余艺术学校教师的注意。

第三、 讲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讲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也是消除学生胆怯心理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讲评和示范,开掘学生心智,鼓励创造意识,把各种不同的风格,临写方法,特别是那些孩子本身尚未觉察到的“笔下效果”,加以不拘一格的讲评,起到鼓励学生,教育家长的作用。

总之,书法艺术教学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是少年儿童智力训练的基础之一,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 技能训练与创造力的培养。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着重就下面四个方面,谈些自己的看法。

1. 技能训练于创造力培养不可偏废

在课堂教学中,优秀教师应认真地把握好学生书法技能训练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两者不可偏废,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基础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忍耐,刻苦,踏实精神的学生。因此,传统的教学中优秀,合理的部分,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但是传统的教学法往往很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严重缺乏,这些学生习惯于拜倒在前人脚下,不敢抬起头来,更不敢越雷池一步。

2. 艺术思考是一种启发式的思考。

一位教育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水,教师便点头微笑;另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教师便横眉怒目,这是教师惯于逻辑思维,缺乏形象思维,喜欢求同思维,而不喜欢求异思维的缘故。如果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也不能克服这一点,那将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大障碍。

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应启发学生,第一步表达意境,第二懂得知识不为法所拘,第三注意体验生活,第四,力求作品成为有剩七的整体,第五,要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应该成为书法艺术教育为之努力的最高目标。

3. 以线为技能训练的基础。

中国书画是由多种千变万化的线条构成的。因此,中国书画最根本的基础,也应该是线条,所以,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线的兴趣,对线的认识和对线的掌握,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执笔姿势,运笔方法,做到“指实、掌虚、腕平,悬腕”,我们不应急于让学生学“点、横、竖、撇、捺”,而让学生首先学习“横线、竖线、弧线、曲线”等各种线条,在这些笔划中,我又以“横线、竖线”为基础的基础,让学生首先掌握这两种基本线条,继而逐渐练习其他线条。在线条练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笔笔中锋。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线条训练,学生不仅较快掌握执笔姿势,运笔方法,而且通过对毛笔性能的了解和掌握,为临习碑帖打下扎实的基础。

4. 眼高手低不是坏事。

在学习中,眼高手低不是坏事。“手高”,是“眼高”发展来的,认识水平不提高,手上功夫的提高也是不可能的。

为训练学生的“眼力”,提高他们的欣赏、鉴别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讲评的方法,教学生,学会评价作品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使学生在批评、互评或自评中学会评价,从欣赏的实践中学会欣赏,这里涉及到审美的问题,健康的审美得力于优秀的教育。

书法是抽象艺术,要领略书法艺术之美,必须有较好的审美修养,必须对书法美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书法美的感受,而且关系到少年儿童书法创作的格调的高低。

三、 课堂教学设计

业余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现在,业余书法教育正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具体地说,一是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二是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 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原则

由于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是业余的,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给教学工作带来的难度远远超过专业院校。所以需要教学工作者既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又根据个自的具体实际认真地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

(1) 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面对的是少年儿童而忽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照本宣科,用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理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启发,强化长期坚持方针。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少年儿童的书法理论学习,每堂课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应视学生的年龄大小

和接受教学时间的长短,增加或减少。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实践,后理论。先学会怎样写,后传授为什么要这样写。许多书法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掌握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加以提炼、概括和领会的。

(2) 以个别辅导为主,并与大课讲评相结合

少年儿童业余艺术教学,应以个别辅导为主,大课讲评为辅。个别辅导针对性强,能充分照顾各部分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打破“一班一帖”模式之后,尤其需要强化个别辅导,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在个别辅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讲评和结合实际,进行集体指导。

(3) 临摹与创作结合,以临摹为主

临摹是为了创作,创作则是为了更好地临摹。临摹是确立规矩,创作则是打破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拘泥于规矩,则无创造可言,无“童趣”可言。实践证明,少年儿童书法教学,在以临摹打基础为主的前题下,也不妨搞些创作,给予较大的“自由度”,放松一下紧张的临摹状态,于发展“童心”有利,于培养个性有利。

(4) 学生与家长结合,以学生为主

在实行家长伴读制的业余夜校里,应该在教学中照顾好学生与家长两方面。什么都对家长说,忽视了学生;或什么都对学生讲,忽视了家长的教学,都是不够理想的,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方法是,既对学生说又对家长讲,但必须是讲给学生体内的内容浅一些,多一些,讲给家长听的内容可深一些、少一些,这样,才能既照顾少年儿童的特点,又发挥了家长伴读制的优势。

(5) 讲评与提问结合,以讲评为主

在课堂,我们既反对一言堂,也反对“乱哄哄”,教师的讲评,要结合系统的教学大纲,每堂课突出重点,加以指导,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或启发学生和家长提问让教师解答,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 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笔者根据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总体要求!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1) 示范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占的比例较大,也确实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示范是启发,它与“手把手”有区别。实践证明,“手把手”宜少不宜多。出了教师示范外,还可以适应选拔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为进步较慢的学生示范,这样更有说服力,更有激励作用。

(2) 讲评法

讲评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讲评一次,学生提高一步。但是,要“常评常新”,不要采用一种方法,一个模式,长期不变,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会降低讲评效果。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评,优秀作品讲评,劣作讲评,专题讲评,教师评学生,家长评学生,学生评学生等各种讲评方法。

(3) 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在书法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双钩观察法”和“瞬间观察法”。“双钩观察法”通过学生用铅笔双钩范本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体,用笔方法,对临摹起到积极帮助的作用。所谓“瞬间观察法”,即先将书法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几分钟后拿掉,要求学生把刚刚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结果很可能出现千姿百态的习作。我发现,瞬间观察的时间越少,学生作品反映的个性越强,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掘他们的创造力。

(4) 判断法

观察需要判断。判断力越强,观察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我们又用在黑板上画线段或图形,让学生判断大小或形状的方法,不断训练学生的“眼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模仿能力,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5) 评优法

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评优法”要常用。从讲评中评选优秀习作,即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又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我们应该把评优与奖励结合起来。

(6) 评劣法

评劣和评优一样,也能起到促进、推动的作用。在进行讲评时,有时采用一下评劣法,反而能起到刺激作用,这叫负强化。但评劣法宜少用,采用时应充分照顾学生的承受能力。

(7) 鉴别法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打破教师的一言堂的局面,还采用了“鉴别法”,让学生或自评或互评,通过自评或互评,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8) 命题法

为了测试学生的真实水平,去掉“成绩水分”,偶尔采用命题方法,并请家长离开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书法作品,并当场给予评分。

3. 书法教学的实践

在日常的书法教学中,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一位高明的教师不在于花大力气维持课堂的纪律而在于不断地激励,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表扬,少批评把批评寓于表扬之中的方法。批评与表扬形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学习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采取先表扬,然后再指出存在的缺点和改进的办法。这样的批评,学生即易于接受,又不至于感到失望。

在教学中,我们还尽可能地使家长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使他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大书法家生平事迹的了解,对艺术本身的了解,逐渐确立一个远期目标和形式一种良好的心态,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 教师应鼓励学生照范本习字,不要把教师的辅导作为范本。教师的辅导可以作为临帖参考,使学生逐渐摆脱依赖,提高自觉能力。

四.家庭辅导的设计

家庭辅导的成败,也是学生进步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成功的家庭辅导,可以协助教学加速教学的进步和成功率。家庭辅导员的设计包括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家长修养等几个方面。

1. 关于学习条件

在学习条件方面,家长要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准备好学习书法的必要工具和材料,如笔墨纸砚,字帖和参考资料。此外,还须备有一张适合孩子高度的书桌,桌子太高会造成视力减退,太低则身子背部弯曲,容易产生疲劳。

2. 关于学习环境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要靠家长去努力运造。对于学习书法艺术的少年儿童来说,特别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当他们写字时,应排除电视,电话,会课等各种噪音和干扰。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如果利用一块小天地,比如家庭的一个角落或一面墙。陈列子女的习作,会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3. 关于家长的修养

家长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如何使家长都能按进度、科学、系统地协助教师辅导孩子?这是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应该加以研究的问题,实践告诉我,家长能坚持,孩子才会坚持;家长有耐心,能克服困难,孩子才会认真对待,完成作业;家长的科学辅导,才会使孩子慢慢培养出对艺术的兴趣。

慨言之,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其中,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耕耘,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通过书法训练和学习,教师传播了书法精神和技巧,学生在艰苦学习中体味到了民族精神之所在和掌握了一生用得着的技巧,家长也从中提高了文化艺术的修养。

2002/10/9 文灿书于乐闲草堂

谈谈少儿书法教学

随着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书法教学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其中对少年儿童的培养便是一个重要环节。少儿书法教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教学。它们的区别有二:其一,写字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点画准确,结构整齐,字迹清晰;而书法教学要求 较高,不但要写得整齐规矩,而且要接触

到笔法、墨法、章法、笔势等较高层次的艺术教学。其二,写字课具有较大的普及性,对小学生来说,应当是掌握书写文字的必修课,而书法课具有较高的提高性,在中学属于美与范畴的艺术课,亦可作为大学的选修课。

写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书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包括执笔、写字姿势、基本点画和间架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将古人的理论通俗化。

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擫、压、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是已经被古今书家长期实践证明合乎生理条件的执笔方法,初学应以此法为基础。至于对悬肘的要求,小学可以不做硬性规定,但书法艺术教学则必须强调。悬肘并不难,习惯了自然适应,初练习可以把字写得大一些,手腕稳了再渐渐缩小。基本点画,重点是起笔、收笔和转折,使小学生知道哪里是较明显的提按。但是也要避免繁琐。有一些小册子,点画图解过于复杂,线路图过多,使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培养他的兴趣,不要使他感到枯燥。结构可以采用米字格、九宫格或田字格,以便掌握点画的布局,增强学生的整体观念。字有独体字、合体字。合体字可分为上下两半、左右两半或上中下三部、左中右三部,或均衡、或偏正,均衡型要安排匀称,偏正型要挪让合理。通过以上的练习,力求将字写得准确、工整、匀称。

在小学,写字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初中,应当进入书法艺术教学阶段,独立成课,使每个中学生都受到一定的书法艺术教育。这也是一种美育。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这一阶段的教育都是有意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艺术幼苗。遇个别笔资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课外活动小组或少年宫办班等渠道,培养书法人才。当然,一个人的学书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遭到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例如可能因学习紧张而中途搁笔,或因不愿吃苦而废书,或因求名心切而误入歧途,更有因盲目自满而而驻足不前,凡此种种,如沙里淘金,真正能有恒心、有毅力的就寥若晨星了。临摹是学书的必由之路,临摹教学应把楷书放在首位。正楷是基础,过早地指使少儿写草书是不对的。因为草书像其它书体一样有它自身的法度和规律,偏旁部首的假借、点画的省略,都有必须共同遵守的惯例。书写时点画必须准确,稍不准确就会铸成大错;另一方面,草书的方圆转折、抑扬顿挫,种种笔法的变化,既丰富,又迅速,非技巧娴熟难以幸至。更重要的原因是楷书直到现在还是通行字体,有广泛的实用性。特别是对少年儿童,这样做有利于语文课的学习和铅笔、钢笔、粉笔字书写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把楷书放在首位,列为必修课。

在楷书的基本点画和结体方面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之后,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行书练习,让学生用行书的笔法去理解楷书的流动感以及用楷书的笔法去理解行书的沉静感。行、楷笔法相通,相辅相成。人们对欧阳询的楷书以为只是法度谨严的典范,其实,其实我们玩味他的《梦奠》等帖,就可以领略到他的行书与楷书之间有精神贯通之处:行书里面可以看出楷书的规整,楷书里面有着行书的流动。如用行书的笔意去理解《九成宫》,自可免板刻之弊。但必须注意,这一阶段的行书练习是为楷书服务,目的是使楷书行笔趋于生动自然,而决不能将楷书练习中止。

楷书临摹训练中另一个措施是利用墨迹影印资料,这对掌握古人的用笔方法极有效果。因为用笔中许多细微的部分,如发笔时微微露出的锋芒、涩感,收笔时偶尔露出的牵丝以及墨色的变化等,是石刻无法表现的。影印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使我们能看到古人的墨迹或佳拓。另外,“取法乎上”很重要,有了欧阳询何必去临黄自元。临摹哪一家,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不必过于执著。所谓具体情况是指,能买到什么字帖,自己喜欢哪一种,学生的现状,长于什么短于什么。教师对学生现状要做具体分析,要根据学生的笔资、欠缺,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碑帖。初学时宜选用笔资相近的路子,以便容易上手,产生兴趣,这个阶段的着眼点是扬长。志趣巩固之后,要及时地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调整,这个阶段的着眼点是补短。既不要频频换帖,也不要总不换帖,要分“疗程”,分阶段。阶段的递进因人而异,不宜一刀切。可见,必须实行因材施教的方针。

因材施教有利于幼苗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胜任多种流派的辅导,而不能株守一家。令学生模仿教师本人的字,尤其应该反对。也不可为应付比赛、表演而指导学生写熟几个字。要从基本功上多考虑。 教师和家长都盼望幼苗尽快成长,但切忌拔苗助长。报刊、电视、展览等宣传要恰如其分。他们只是在打基础,不是一个书法家,若给他们戴上“小书法家”的大帽子,反而容易助长他们的骄傲情绪。宣传

的目的应该是为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榜样,端正学习态度,而不要猎奇求怪。要提倡基础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了祖国书法艺术的未来,大家都应该关心少儿书法教学。

少儿书法教育有感

方老师 相对成年人书法教学而言,少儿书法更讲究积极性的诱导技巧。

“不想写了”,这是我在书法课上经常听到的话,即使不说,但在幼稚可爱的脸上那幅懒洋洋的表情,也会让我猜出他们的心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耐心地引导,让小朋友们尝试新鲜,重现灿烂笑容。 首先,可尝试变换字的大小。如果原来写的是小字,我就对他说:“现在换支笔写大字。”“好耶”,他们就会马上来劲。反过来如果是写大字时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因人而异了,对平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他改写小字,他可能会更加积极,而没有基础的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改变纸张的大小。譬如一张元书纸一般能写16字,遇到“不想写”这种情况时,可以考虑把元书纸对开,这样每次只需要写8个字。减轻了包袱,精神马上上来。

第三,变换纸的形式。因为平时练习用纸都比较单一,少儿对事物的外观感觉特别敏锐。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预先把纸裁剪成团扇等其他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四,纸张的变化。如用报纸的换用元书纸,用元书纸的换用宣纸。这样既能使其了解各种纸的性能,又可以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第五,姿势的转换。如果小朋友们坐久了有点烦躁时,我就会对他说,你站起来写会更棒!给他一个台阶,让他有一种解脱感。

第六,练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独练习,各写各的字,没有一种团体的氛围,没有做游戏那种热烈。容易使他们觉得沉闷。我就尝试着把他们4人合为一组,在同一张纸上练习,这样就有了竞赛的动力,气氛也就营造起来了。当然,分组时要注意把水平相当的同学分在一起,否则会打击一些人的自信心,造成相反的效果。

第七,环境的转变。如果碰到节假日时可以试着将活动转到室外,从而激发其自信心,满足其表演的欲望,这样可以收到室内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前少儿书法教学的误区

作者:肖政 来源:中国书法研究院

摘 要:做为基础素质教育之一的少儿书法教育在当前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普及,然而在书法教学和相关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不加以及时廓清、有效管理和积极引导,势必会给少年儿童增加课堂外新的负担,甚至可能将书法教学展赛等活动引入功利和浮躁的泥淖。

关键词:教学误区 少儿书法

二十多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书法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书法培训机构、艺术团体、画廊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对书法艺术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谓功莫大焉。作为书法教育的基础阵地和梯级补充,少年宫等当仁不让地成为书法教学的中坚,是少年儿童学习书法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首选。但是,在以少年宫为传导主体的培训机构中,在书法教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艺术修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培训机构和书法教学人员的准入标准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尚存有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家长对少儿学习书法的意义认识不够

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朋友自己对书法就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在孩提时代没有或很少接受书法学习,再加上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催化、现代的工作压力、电视网络的信息泛滥、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和少年儿童在选择兴趣教育时无序跟风混乱迷惘。“才成于专而毁于杂”(王夫之),现在的少儿所学项目过于庞杂,且经常变换,学习书法的人并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人则很少,能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实“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所蕴藏的特质、形式美和抽象性,在世界各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①。书法集天地造化之美,尽抽象概括之能,生动的

线条和形象带有神奇的迷人的魅力,带给我们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审美观照,可是很多家长认识不到,有的家长勉强让子女学书法,有一部分人是让他们磨磨性子、有的家长朋友是为了打发孩子的漫长的暑假。在兴趣学习方面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合理引导,小孩子兴趣广泛纯真可爱,大多不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强迫他们学书法,势必收效甚微、事与愿违,甚至彻底扼杀他们对书法原本尚存的一些兴趣,一旦孩子们的潜能被过渡开掘,其个性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将会被束缚,另一方面转型期的激烈的人才竞争,又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书法可学可不学,关键是学校的书本知识要学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才是不二法门,又使喜爱书法的小朋友们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妨碍了他们兴趣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岂不知,很多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生写出来的字歪扭丑怪,无法辩认,更有很多人普通人提笔忘字,这是一种高科技工业化时代另类的悲哀,令人惊诧和担忧!其实学习书法并不像有的家长想像的那么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②

事实上学书法的好处非常多,“练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③,“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④,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与语言文字、历史、哲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很多艺术门类甚至宗教、武术息息相关,“书法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后代称为永字八法)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⑤现任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乃田先生十多年前就曾寄语笔者“字是门面,写好字是爱国”。张应聪先生也在《浅谈书法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一文总结出了八个方面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的学业、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再现和表现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能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可以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⑥。希望更多的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能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重视和积极引导少年儿童的书法学习,为传承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尽到一个家长一个公民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书法师资力量良莠不齐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笔者曾到少年宫和几所小学体验过书法教学,感触很深。其中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有一定水准的书法家不一定能胜任书法教学,但是书法老师必须要有相当的书法功底,否则又有误人子弟的卖嘴郎的嫌疑。这无疑对书法教师的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书法师资良莠不齐,从年龄上看,20到70的有之;从学历来看,从中师到大学的有之;从水平上看,中国书协会员和仍停留在学徒阶段的亦有之,着实有点乱。“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可是没有一个好的师傅,即使领进了门也是旁门左道,甚至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两年前,笔者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曾在当地一家颇具规模很有名气的少年宫学习过两个学期,还不算糊涂的家长认为没有什么效果(60多人“挤挤”一堂,如同赶集,效果可想而知),于是辗转找到了我,由于该生的指导老师的书法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已经形成了很深的习气,笔画虚飘无力、间架结构散乱移位,起笔收笔过于夸张,笔者也非神仙,用了两个学期的时间都是在为这位有太多“金奖”、“国际书画家”头衔的“大师”亲传的弟子做“五官矫正”,但基本是回天无力、收效甚微。据笔者所知,有一些退休的语文教师凭着一点私塾的底子,只是就字教字,暮气很重,无法提高少儿兴趣,无力贯通新的书法思想,难以紧跟时代。看来各地少年宫应把好教师的准入关,不要为了行政任务和商业目的而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公共传播义务置之脑后。“全国范围内热衷于学习书法、参与从事书法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缺少配套的书法师资培训和认证体系,从事书法教学的人员无论专业水平、教学经验和素质都相对薄弱,直接影响了普及全民书法教育的实际效果”⑦最后奉劝那些没有真本事的所谓的“大师”、“金奖书画家”不要再尸位素餐、误人子弟,早日金盆洗手另谋高就“该干啥干啥去”。另外,少儿参加书法学习应当坚持不懈,注重长期效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⑧ 不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者浅尝辄止。“书法以临池不缀为前提,凭空的胡思乱想、变法、创新是不足取的。”⑨

书法教学业务亟待规范和统一

十个教师有十种教法,一百个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各有巧妙不同”,是不是真的巧妙,我看未必。以硬笔书法为例,虽然大多从楷书教起(少数先从隶书教起),但有的先点画、偏旁部首再间架结构、章

法布局,有的或反其道行之或避重就轻或干脆省略不教;而毛笔书法(现在都依附于硬笔书法而改称“软笔书法”了,这种本末倒置的本身就反映出传统书法没落、社会的浮躁以及始作俑者的非专业性的贫乏的概括力),更是头绪复杂:有的主张先楷书后隶书,有则相反;学楷书的有的主张先柳后赵,有的是先颜后欧;学隶书的又有曹全、张迁、礼器等先后之别??都是名家,都算权威,都是论之有据言之有理,直把小朋友们累倒晕倒!书法越学越糊涂,字越写越难看的也不在少数,有的小朋友干脆什么碑什么体都不学,免得麻烦。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国书协应当会同教育部组织全国的专家,选拔优秀的教师在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义务教育期的语文、写字等课程编排,用一定的时间花一定的功夫编写一套全国统一的少儿书法教材用于少年宫等培训班,以此为基点,书法教师在此框架下如何发挥才真正体现出“各有巧妙不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各种教育资源、物质资源特别是纸张等学习用品的浪费,家长也有选择的范本,可在课后辅导督促,小朋友们也不致于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在教学书体的选择上,无论从先例、经验、广泛性,楷书都是最易教也是最易学的一种书体,“楷书书体是最后一种成熟的书体,却是最典型最完备的书体。隋唐之后就再没有新字体的出现,即说明楷书已满足了社会的交流需求”⑩在楷书中,笔者以为,以柳体楷书最佳,柳字“笔画粗细匀称,方圆兼施,刚劲遒媚;结体宽绰疏朗,开阖有致”(11)结合其他三位楷书大家而言,颜体笔画粗细、字体多有变化,欧体过于险劲清峻,赵体寓行于楷,“赵字的毛病就是太快”(林散之语),少年儿童学起来都存在一定难度,更重要的是现行的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楷体字即由柳体演化而来,小朋友们无论学硬笔还是学毛笔都能活学活用,不至于顾此失彼,“天才还需要学力,方有成就。”(林散之语)

另外在教学形式上还出现了很多“私塾式”、“师徒授受”等样式,这种复古的样式是否对书法传承起到作用目前学术界和教育行政部门尚无定论,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教学、管理存在盲区、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在安全上也存在一定的隐患。笔者就曾在图书馆接触过一位年近七旬的无业老者,形容猥琐,据其称带了几个小孩子学书法,买了一大堆过期的又脏又旧的书法杂志权作教材,笔者不禁为那些小孩子捏把汗。当然高等学府里以精熟的书法技巧,系统的学术理论等高学术含量为依托的导师制度不在此列。

商业怪圈笼罩下的书法活动无法承载历史重任

目下各种名目繁多的书法比赛、展览、评段、考级也是泥沙具下,鱼龙混杂,专业非专业相关不相关的政府部门、艺术画廊甚至公司企业、偏远小镇都纷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书法活动中来,真的都那么热爱古老的书法艺术并为之发扬光大吗?我看未必。据调查统计,很多民间性、商业性的书法大赛虽不敢武断地说“一切向钱看”,但占八成以上的书法展赛功利性较强而专业性学术性较差,有的根本就是“草台班子”、“乌合之众”,一俟比赛结束钱进了腰包便“人间蒸发”。只要交了参赛费(他们一般都会注明“无费不评”字样),基本都能小有收获,好一点的有点基础的没准就能得个金银铜奖,有小作者参与的还会授予“世纪小书法家”、“书法小童星”等耀眼的头衔。聪明的家长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捂紧腰包慎之又慎。诚然,市场经济允许不同个体参与经济行为分享商业大餐取得利润回报,尤其是人们越来越注重投入享受精神生活的今天,但是在关乎文化艺术的弘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方面,就不能不把道德、良知、良心和责任义务的成本计算进去。物质文明提升可精神文明滑坡,那么那些“物质文明”也只不过是一堆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臭铜烂铁。当然,这种两厢情愿的事,与家长朋友的浮躁、虚荣也大有干系,正是他们给了文化掮客、艺术骗子提供了无限商机。笔者以为,各级文联、书协、专业的书法报刊杂志等举办的书法比赛、考级可积极参与,毕竟他们要起着导向作用,具有毋庸置疑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含金量。但也有例外,极少数文联,对书法的基础教育、普及推广工作“不做为”或“乏做为”,要么服从于政治,做做算盘珠子,成为官办的旱涝保收的名利场和“游戏厅”,要么就那么几个人的小圈子到处展览卖字出画册,会员几年也不见有活动----换届了还不知道主席是谁----轮到他们展览时倒是记起来发个请柬邀普通会员去“学习借鉴”,若没人去,岂不冷场和尴尬。我想这种责任心不强的文联应该不会太多,很多也是个人行为毁损了集体形象,这种爱凑热闹,追逐名利之举,本身就违背了中国书法精神。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真正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物化。它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不但照亮人的心灵,

使我们对生命充满着渴望,对生活充满着信心,更引导着我们不断走向平淡、简远、深邃,从而去思考生命的最终意义和人类的终极价值。”

结 语

只要广大家长朋友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意愿和兴趣并合理引导,参与书法活动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教育、文联、书协等主管部门、业务单位的政策和学术指导及时跟进,不断提高书法教学人员的准入标准,教员在教学活动中也力争寓教于乐提高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技巧水平,相信少儿书法教学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书法这一灿烂古老的传统文化样式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致于被电视和网络吞噬和淹没。“只要汉字还存在,书法就不会遭受历史的抛弃。相反,人们在越来越被机械电器侵占的生活领域里,将会更加珍爱书法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生命情感。”(12) 注释:

①黄惇《当代中国书坛格局的形成与由来》(《书法研究》20xx年第2期)

②《王羲之书法论注》(江苏美术出版社19xx年5月第1版19页

③毛泽东语

④黑格尔语

⑤李泽厚《美的历程》

⑥《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xx年第5期第9页

⑦《青少年书法报》20xx年第25期

⑧老子《道德经》(安徽人民出版社)19xx年5月第11版178页

⑨汪国勋《想象在书法艺术活动中的作用》(《书法研究》19xx年第6期)

⑩戴家妙《关于楷书书体的概念与发生、发展过程》(《书法研究》20xx年第2期)

(11)《中国书法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年1月版)

(12)同①

作者:佚名 编辑:鱼佬工作室 来源:『广东江门书画-新会

谈少儿书法教学入手时存在的几个问题

少儿书法教学入手是关键,年龄的大小,对书法的认知情况,字体、字贴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少儿学习书法的兴趣与水平,本文遵循书法本质规律,结合少儿身性特点,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个现实问题,并摸索出了一些破解方法,进一步强调少儿书法教学问题,是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素质,关系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的大问题。

自教育部将书法确立为国家二级学科以来,书法从此成为了与美术、音乐、文学等享受同一级学科待遇的第八大艺术门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于是一场“写字教育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与普遍认同,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条件不成熟的利用书法兴趣小组或书法培训班、辅导班等进行书法训练。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书学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探究书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特点,来指导我们的书法教育工作将是大有裨益。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少年儿童第一次与书法的亲密接触感觉怎么样,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她)们对书法的认知与学习的兴趣。我作为一名书法教学工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现就少儿教学入手时存在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入学年龄的问题: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瑰宝,学习书法也是培养广大青少年儿童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所以学习书法其实本不分年龄大小的,正所谓老少皆宜。但我们在具体实施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前儿童多数还是不很适宜学习书法教学的,特别是书写实践一般来讲,少儿骨骼正处于骨化逐渐完成的过程,腕骨和指骨的骨化没有完成,小肌肉的发育较完善,指挥小肌肉的神经机能不成熟,手部动作的精确性也就较差,同时年龄越小的朋友,对空间知觉的认识也就越是薄弱,所以,年龄越小的朋友,驾驭笔墨的能力也就越差,领悟能力也越差,象这样的学生教起来费时,费力,因而见效很慢。从而也会

导致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一种畏惧感,丧失信心,丧失兴趣。所以就普遍而言,我认为学习书法还是从6-7岁的儿童开始为好,最好在8岁左右,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上不是很紧张,驾驭笔墨能力、领悟能力、空间知觉也相对较强,学起书法来易于上手,出成绩也快,对学生、老师、家长都不失为上乘首选,三、五几岁的“神童”书法绝对有,但只是个别现象。

二、入学前首先要让学生及家长分清“写字”和“书法”的关系。

书法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书法和写字是两个相互联系却又迥然不同的概念。书法是写字,是纯艺术,我们学习他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书法是素质教育的载体,通过学习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作风,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乐观和情趣。从而达到启发智慧,培养美好品德,追求完美的目的。但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一般人理解而言学生练、写字就是把作业做好,以符合家长、教师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要求──整洁、规范、美观。学生学习书法,在主观意识上是不够明确的,多数是家长的意见。让学生与家长明确两者的出发点及目的,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多数学生练书法为的是练一手既快又好的作业书写字,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因而“有心学写字,无心练书法”。 因此,在书法教育入手问题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家长区别对待“写字”和“书法”,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这样更便于教学的开展,并取得实效。在这里,对于“写字”我们不做更深入透彻的剖析。

三、书法字体的选择问题:

有人说学习书法宜从楷书入手,有人说学书法宜从隶书入手,还有的说应从篆书入手,甚至还有人说自草书入手的,究竞从哪一体入手较好,这还得有一定科学依据为好。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既要明确学生学书法首先是传承传统艺术,要把握好各种字体的风格特点。同时,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理、心理特点与性格特点等。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选择哪一种字体都可以,但必须又是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其次,每个学生,他的性格特点也是不相同的: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整天跳三舞四;有的则沉默寡言,憨厚实在;有的轻言细语,柔媚似水……

从这些性格当中,我们不难从书法字体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风格特点,不管楷书、隶书、篆书每种字体都有的端庄严谨,掘朴浑厚等风格。只要投其所好,或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我们既不能泯灭,也不能任其漫延。上世纪80年代,刘涛等人曾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选择魏碑入手,掌握一定的基本笔画与结体大概,随意写去,天趣盎然。诸如此类可供选择的字体有大篆《散氏盘》、《毛公鼎》等,隶书《石门颂》、《好大王》、《大开通》等,这些字贴的结体不是很严谨,用笔相对简单,很是符合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学起来易上手、见效快,有兴趣。书法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兴趣、不能一味地灌输成年人所理解的技法观念,不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各种书法比赛太程式化、成人化的作品比比皆是,可以看出,要做到让孩子感到玩玩快乐的教育是很少很少的,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所以我认为,学习书法,根据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身理、心理因素结合书法艺术的特点,应当从楷书、隶书、篆书三种字体入手为好。楷书入手应从唐楷入手,正如宋赵孟坚所说“学唐尚不失规矩。学晋不从唐入,多见不知量也。”我们学好唐楷,再去学其他的字体,从技法上来讲,问题就不大了,学唐楷的最大缺点是笔画与结体过于完善,学起来难于把握分寸,所耗时间较长,不易马上见效。相对楷书而言,篆、隶笔法、技法相对简单,结体也不很严谨,属于少见字体,少年儿童有新鲜好奇感,选择性的教学,将有助地兴趣培养,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成绩,如入选、获奖等。学习书法,法度一关终究是要过的,选学篆、隶一路的,在对书法有一定兴趣与基础之后,理应再学楷书,而此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法、技巧,驾驭笔墨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起楷书来也就容易多了。

四、少儿书法字贴的选择问题

选择字贴是书法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字帖是学书者无言的老师,择贴如择师,要想名师出高徒就得首先选择一本经典字帖。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魏到明清,书家名迹、碑贴多不胜教,每一字迹,碑帖都各有精妙之处,选什么?如何选?学生是很难把握这一分寸的,所以,学生的字帖只能由教师指导选择,教师

却不可将自己的偏好强加在学生身上,择贴时,我们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取法乎上”“性之所近”做到人帖两相娱,这样自然容易发挥自己的灵性,产生兴趣,使习书者百写不厌,有利于打好基础,学习楷书则应选择唐楷中颜、柳、欧为主,篆书则可选择殷商大篆为主,学习隶书则应选择汉隶为主。

少儿书法教学,关系到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因此而倍受社会的关爱与重视。少儿书法教学不仅仅是提供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启智功能和审美功能,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在少儿书法教学入手的问题上,我们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遵循书法的本质规律,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抓好少儿书法教学,也就把握好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一个面,我们必须以一个正确姿态来审视新世纪的少儿书法教学。

少儿练习书法需要怎样一个学习过程?

随着书法的普及和发展,少儿书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我把少儿书法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攻胆、攻心、攻难”。由于学生悟性、环境、毅力等诸因素的不同,形成每个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各阶段的教学进行,只是相对而言,阶段之间的过渡也无明显界线。

一、攻胆期 少儿学练书法起步时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该事物之上,同时对此产生一定的情感。故兴趣是少儿初学练胆气的前提,也是贯穿学书的绐终。 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的目的,同时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演变及各种书体的特点,,然后讲述古今书家勤奋好学的趣闻轶事,并教他们欣赏各种楷书,给感性认识,借以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动性强,教育方法新颖得当,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地培养少儿学习书法,我在教学中省去了“描红”、“双钩”和“米字格”临写的教学过程。当基本笔划练完以后,就叫学生直接用废报纸临写,从而打消孩子们的依赖心理和框格拘束,培养“胆气”,使少儿学练书法时时处于边写这思的状态中。临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每临一个字,必定要和字帖上相像,方可换字,有的学生开始时一个字就写一百多遍。这样进行约三、四个月以后,就要求学生书写作品。开始在四尺条幅上书写一尺见方的四个大字,锻炼孩子们的胆魄。孩子们通过大字的练写,矫正运笔过程中出现的纤细、枯笔、蜂腰、钉头、竹节等毛病,校正字架中的缺陷,快速形成整体观念。然后指导学生从作品的正文、落款、盖印几个方面充实知识,使字型、字架,整体内涵深深地熔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脑海之中。

二、攻心期 经过攻胆期的初步训练,便让孩子们练中、小字。常以花卉风景诗句为字文内容,养性入心,陶冶情趣,训练毅力。通过中、小字的练写,使孩子们学会用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去表达书体内容,最后初步了解用笔的整齐多变,布白疏密和顾盼挪让等规律。 在攻心期,以至后成要计的“攻难期”中,少年儿童学好书法与其本人的素质,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攻心期”不能像“攻难期”时以一种字体为范本,而要因人施教多处着眼,全面开花。根据每位孩子的年龄、兴趣个性特点分别指导,孩子们中有写欧、颜、柳、赵四大楷书的,也有写虞世南、衬遂良、薛稷的。这种多楷体的教育方法,不但增强了课堂气氛,使少儿学书的兴起越来越深浓,而且日熏月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少儿的书法修养和能力。 “攻心期”要抓好学生的临贴功夫,在背临或意临上下功夫,当一本贴临完数遍之后,就叫学生背临或意临,逐步培养独创能力,孩子们每写一幅作品,老师要严格把关,反复练习,直到满意,方可完稿。此外,还要多带领学生参观展览,观看电视书法讲座,举办各种书法学习班,作品评析会等等之外,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书法竞赛活动。事实证明,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在书法比赛中一次获奖,从而激起他们奋发学练书法的信心,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攻难期 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从初学书法到独立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就象登山,难度越来越大。在“攻胆”、“攻心”期,也有“攻难”的问题。这里主要讲在写好楷书基础上克服提高中“难”。孩子们学写了几年楷书,差异不一,为了巩固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我再指导他们学汉

隶和魏碑,通过对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和张黑女墓志等的临写,使他们了解和和逐步掌握不同书体的结体和运笔方法。通过训练,有的楷书写的比较差的学生,写隶书或魏碑却写的比较好,兴趣也就更加浓。有的书法基础较好的同学则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几十名学书的少儿中出现了书体多样,各有所长的好现象。教学中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追求大赛的获奖,而让学生老是照着老师写几个字拼命练,这个学生写“祖国花朵”,那个学生写“江山多娇”,如此等等,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老师教的,一个面孔,毫无学生的个性。从临写碑帖到书法创作是一个难度的飞跃,就象甩掉拐棍走路。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都想创作,这方面也最能反映孩子们的天性、个性,我就加以引导,不强求千篇一律,结合名作赏评,向他们讲解一些创作的要素,诸如章法、款式、笔法、格调等等,培养提高他们创作认识。创作内容则选择课文熟悉的名言、诗句等,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创作、发挥、多比较。

通过创作实践让孩子们作些反思和总结,哪些方面学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要下苦功夫,把问题和困难作为下阶段学书的目标,因此,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有了提高。 我教的学生大部分是小学生,现在有的已进入初中,学好文化是他们的主课,我十分强调这一点,并把学好文化知识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对学好书法的作用讲给他们听,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观念和境界。(郭味蕖艺术培训)

少儿书法教学与美育

——读《蕴真斋王璧师生书法教学点评集》

(福建省美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卢善庆

满纸云烟,墨香四溢。

这是一本师生书法艺术作品集子,它不单调,也不连贯,只靠每页的边款上所作的书体或书家的提示,林林总总,展示了学员习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编著者王璧精于谋划,巧于构建,竞能恳请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中的众多各家高手——张承锦、陈秀卿、吴孙权、谢荣仁、李诗斌、白磊、苏宜尹、林岑、白鸿、余纲、连明生、王元、沈志民、谢建聪、洪顺章、谢澄光、周敬世、蔡劲松、洪军、李世平、林绍挺、黄曾恒、张人希、林谟义、李育进、林锻炼、黄友端等,针对学员的具体作品,进行点评,观点鲜明,出语不凡,切中要害,呵护有加,每位学员作品及其点评,在实际教学和阅读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示范性,弥足珍贵。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学问。少儿书法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我深切的感受到,在众多名家高手的品点中,都十分在意少儿学习书法的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以及能发挥出来的水平,强调童心不能泯灭、天真不宜消失、稚拙不能丢弃。其实,少儿书法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实验性。实验中的成功者,也是多年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合力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下属学术委员会,把少儿书法教学作为学术来研究,实属首创,可喜可贺。

少儿书法教学,除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科学性和实验性以外,还有技艺和薰陶性。少儿书法教学过程中,有技艺训练。指导导教师手把手的教,从点画、结体入手,一个字、一个字、一幅字,反复揣摩,不断练习,诲人不倦,得到所在教学单位厦门市青少年宫等和广大家长的好评。而学员在接受技艺的传授和领悟中,得到美育的薰陶,逐步明确;过于法圣诞节,就拘谨,毫无生气;失去法度,就入放荡,不堪入目。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感情,抒发自我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些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调、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身的情感。

学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前几天,我返家乡扬州,在参观幼时读过的东关街小学时,看到墙上有几幅学生的习作,其中一幅写的是:“端端正正的人写端端正正的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据指导老师介绍,这些学员通过书法学习,提高了学习热情,以美益智,以美辅德,以美生趣,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隽片的佳话。难道这一切,不正表明梁任公所断言:“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吗?

美育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的,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美育宗旨在于激情导欲,美化人生。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少儿利用一点课余时间、学点艺术,未必长大后成为艺术家。希望家长和社会大可不必为“小时了了,大必未佳”预言而伤感。然而,在少儿时期,通过一定艺术教育和美育的薰陶,

在他们未来成长过程中,对于提高其整个素质和人生修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我们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呵护它、培育它,出作品、出人才,像一朵朵鲜艳夺目的花朵,开遍鹭岛内外、大江南北。

知识需要人接力;

才华需要人接力;

灵性也需要人接力。

从这么一个角度来看,《蕴真斋王璧师生书法教学点评集》一书,可谓奖掖后学,传薪一代,尽心尽力,无愧于我们当今改革、开放的新世纪!

注释:

1、名字排列,按书中先后出现为序;如出现两次,以首次出现为序,不予重复。

2、转引自卢善庆主编《门类艺术探美?书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218页。

3、梁启超《中国歆文里所表现的情感》、《饮冰室文集》卷三

少儿书法基本功入门浅谈

书法的基本功主要有以用笔、点画、结构、章法等为主体的方面。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尤以用笔为重点,并落实于点画,贯穿其始终。而后再在结构上下功夫,章法则在创作时更为重要。至于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等,这是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知识,算作基本功也可以,因为姿势与执笔对书法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笔者曾就少儿书法的执笔问题专门论述过(见《浅议少儿书法的执笔姿势》),在此不再赘述。气韵、意境等知识,是在更高一级层次上掌握的内容,在少儿初学书法阶段施教则为时过早,况且少儿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后再谈。

那么,如何使少儿尽快掌握书法的基本功呢?愚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施教:

一.授以笔法,以教运笔为主,加强对线条的书写训练。

由于书法以点、线为基础,是讲究线条质感的艺术,所以少儿学书首先要练线条,把写好线条作为入门的最初必修课。训练时强调中锋行笔,因为是少儿,又是初学,不要把运笔的理论讲的太复杂,但方法要讲清楚,对实践训练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教学生中锋行笔为日后更高层次的教学奠定基础。

在书法的教学中,对于各种线条的枯、湿、涩、疾、缓等的丰富变化,可以适当讲一些,

但不要过分追求速成。因为这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不适宜少儿初学。对于各种线条形态的评点,却非常重要。少儿容易接受直观的感觉,形象性的东西易于理解,什么样的笔画形态为好,什么样的笔画形态为病,区分清楚,使其加深理解,帮助记忆,这对正确掌握笔画有促进作用,对日后学好结构起先导作用。

二.根据个性,严选碑帖。

历代碑帖面目众多,而对每本具体碑帖的态度却因人而异。尽管少儿学书时,听凭教师选定字帖,但他在临摹时会表现出一种无声的反应。如果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不喜欢的字帖则该生的学书效果会事倍功半;相反,有的少儿接触某帖之后,学书进步之快,令人惊异,这是学生对不同碑帖的适应性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选学不同的字帖,即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来选贴,所选字帖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吻合则教学效果好,不合则教学效果差。在我指导的书法特长班中,楷书学欧、颜、柳、赵四家的都有,学楷书进步不大改学隶书的也有。有的孩子好动活泼,性格外向,我就教学颜书或赵书,效果很好;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学柳不行,改学欧书,果然一改就灵;也有的孩子对于楷书始终进步不大,我就叫他改学隶书,进步有了明显提高。

有的少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用笔上不免会死板一些,我再让他练上一段时期的行书,吸取行书的用笔,再回过头来练习楷书,

死板的毛病就会改掉一些,进步就会大一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练习要放大临写,单钩、双钩同时并用

学书之始,必经临摹。摹与临是传统沿袭下来练字的必经程序,有其科学性。但现在出版的字帖,字形一般不大,作对等大小的临摹,不利于笔画的掌握,所以要求少儿放大临写,字径在10公分见方最为理想,

这样可使少儿在运笔时,对完成笔画的笔锋走向看得清清楚楚,同时也便于操纵毛笔。笔者曾对两个程度相同的学生进行实验比较,结果学写大字的进步明显,写小字的学生,进步较差。

现在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版本的字帖应有尽有,所以从市场上找本放大本的字帖进行练习,是件比较容易的事,给少儿选字帖时,可选放大本的作为初学,效果较好。

儿童在书写练习时,方法问题也有讲究。要教会少儿用“三步顺序练习法”:1、双钩添廓,也称描红,一般称之为“摹”;2、单钩摹写,一般称之为“临摹”;3、看帖临写,一般称之为“临”。如写“人”字,先把十公分见方的“人”用铅笔沿着线条的外框描下来,成空心字,接着纵向排列,仍用铅笔按“人”字各笔画的中间以单线条的形势描下来,第三格为空白,不要留有任何痕迹。书写时先将空白的“人”字用描红方式,按规范的书写运笔要求完成;接着一边沿细线条的痕迹,一边仔细对照范字,仍按书写要求完成;第三步,就是在前两个字书写过的基础上,对照字帖可认真的写完,尽量仔细看一遍范字一口气写完,不要看一笔写一笔,也可再临一遍。很明显,如果没经过摹和临摹,一开始就临,初学者就是大人也很难做到,何况还是少儿。我用此法训练少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述三点就是我在少儿书法教学中,让少儿尽快掌握书法基本功主要方面的具体做法。由于自己的书法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教。

浅议少儿学习书法的执笔姿势

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其执笔姿势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质量的提高。宋代书法家苏东坡曾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所以历来各家执法不同,自有其理论根据。但有一点,“要使虚而宽”说明不要执得太紧,故又有“指实掌虚”之说,这里有“指实”不是指“指紧”。

尤其是少儿,手小执笔以浅为佳,执浅则虚,执深、执紧则死,妨碍灵活运锋,影响提按使转。至于晚唐张怀瓘《书断》记载了王献之在五六岁时学书,其父王羲之在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没有拔掉之说,实属无稽之谈。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当然,运笔亦不能过松,过松,运笔则无力。

现在的书法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拿“王羲之抽不掉他儿子王献之的笔”之说来教育学生执笔要用力,实属误人子弟之举。对于刚刚学习书法的少儿来说,不管用哪种方法执笔,其基本原则必须遵循。执笔的基本原则可以简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指实掌虚。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紧紧靠拢,不要漏缝,拇指中间关节向外凸起,使掌心空虚,像握着一个鸡蛋的样子。无名指和小指不要碰着掌心。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只有指实,掌虚、腕才灵活,运笔才自如。

第二、管直腕平。有的人写字笔管总是斜的,这样容易造成偏锋用笔。当然,笔管不能每时每刻总是垂直纸面,写起字来有提,有按,有起,有倒,不可能老是与纸面夹角成90度,但总的姿势是应该保持垂直的。腕平则要求在练习书法时手腕大体上与桌面平行,以便于书写。

第三、松紧适度。即前面所说的执笔时用力不可过大,亦不可太小,过紧则死,过松则写出字来没有力度。 第四、高低相宜。执笔的高低,可根据所写的字的大小和不同的书体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写大字执笔宜高,小字宜低,行、草书宜高,楷书宜低。少儿学书的时间短,以执笔略低为宜,这样更便于掌握毛笔。 少儿在书法学习中,只有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才能更好、更快地步入书法殿堂的大门,也惟有如此,才能推动当前书法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朱灵铭_学龄前儿童书法教学日记系列

昨天,一个平时练字很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对我说:“朱老师,我藏了一张字。”我问他什么时候写的,他从一只盛有外套衣服的塑料袋子里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折得很整齐的毛边纸,摊开来,噢,原来是我刚才表扬他的那张,其中有两个字较好。我和对面的老师汇意地笑了笑,但没敢给小男孩看到,我很认真地对他说:“再认真写一张比这张好的,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好吗?”紧接着我还说他今天感冒了表现那么好!小男孩此节课表现很好,我想以后他的练字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喜欢与练字的每个小孩沟通,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细心揣摩他们的爱好和需求,

以求对症下药,慢慢地已尝到了一丝甜味。继续努力!

我现在的工作很轻松,有上网的时候。我会时常写些教书心得。

我觉得幼儿书法教学中,一起陪同学习的家长应该督促、激励自己的小孩,配合教师的教学,他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迫心理可以理解,陪在小孩身边总要叮嘱这提醒那的。我发现大多数家长主要是在结体方面多善意的“唠叨”,对小孩不能束缚太多,尽量不能让其对书法有厌烦心理,老师也是抓重中之重的要点要求他们做到,至于一些次要的内容,让其自由发挥,锻练创造能力,多顺他们的意,看情况、看时机适当点拨就可。

我觉得家长应该督促帮助小孩纠正书写时的不良身体姿势,不要得此失彼,字是学好了,但坏习惯也同时养成了,这可是遗憾一辈子的事。 另外字的笔画书写顺序也要多多提醒他们(特别是在老师刚教完新字后)。

有些家长很性急,小孩写字开始没写几节课,就感觉自己小孩比不上其它一开始有进步的小孩,写得一塌糊涂,从而责怪小孩笨,同时也可能会埋怨老师有偏心,其实小孩学书同是进步大有先后,后并不比先好,最后写得好才是最棒的!其实老师有时在“闲逛”中没有过多的话语,是在捕捉着每个小孩心灵深处的细节,是用心在观察,是在书写中进行交流!

下面我讲几个教小孩学书法中碰到的几个“个案”:一个脾气倔强的小女孩开始学书兴趣很大,字也写得不错,但后来却保持了“三分钟的热度”,而且字写得笔笔有习气,很是不好,纠正难。而另外有几个小孩一开始调皮捣蛋,在毛边纸上乱涂乱画,后来经过几节课的学与练,不经意间会发现他们有着独特的闪光点,而且写字很容易进入状态,是学书的苗子。 我觉得一般幼儿经过练习后,基本功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对写毛筆字也会更加感兴趣。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他们负责了,也尽力了!

纯属个人“偏见”,今后渴望得到正确全面的见解!

昨天小世界陪教老师有事请假,找了个老师代课,根本收拾不了那几个调皮的小孩(家长都没陪着),后来紧跟着别的小孩也开始吵起来,我不得不分些心来和陪教老师一起管纪律。有两个顽皮小男孩我觉得比以前守纪律些了,而且字也有进步,只不过以前特顽皮时基础笔画没怎么学好,致使不认真时瞎涂,兴致高时稍加点拨能使你眼睛一亮,对他们刮目相看。很庆幸,他们有这些进步,说明开始接受我这个老师了。可是还有个小男孩我感觉很是棘手,平时老是带头吵闹,昨天越加放肆了,可以说引起共愤了,向他来"软"的方法根本行不通,我忍无可忍像以前的陪教老师一样把他拉到教室外面去,随后我前脚走进教室,他后脚就紧跟上来,我顿时觉得十个小孩我忙不过来了。这个小孩很倔强,反抗心理很强,有时不让你手把手地教,在他身上我可能还有许多问题要去考虑……。

上课时间还没到,碰上个写书法的小孩跟我搭话,问我什么时候上课,我跟他说,"朱老师待会儿等你,不要迟到哟!"上课时间到了,一个小孩拿着练字的"学习服"愣在那里,我赶忙赶过去,"来,朱老师帮你穿上!"哎!我惊奇地发现这两个小孩在这节课上表现很不错,虽然课堂上有其他小朋友在吵闹着,像以前早就凑上去了。这两个小孩是我前一段所提到的。

四点半下班后,我直接去幼儿园,五点十分吃晚饭。往常空闲时,我在教研室里会翻些小孩心理学方面的杂志,昨天我突然很想去了解一下小朋友们其它学习生活的情况。

于是我来到了他们的教室,小朋友们正排排坐在吃晚饭呢!“朱老师!”一个书法班的小孩大声地叫我,我正想找他们呢,书法班的小孩很多个。我找了个登子,在角落里坐了下来,先不去搭理他们,我在找他们的眼睛,当然他们也在时不时地瞧我,一边还端着饭碗扒着饭。过了许久,小朋友陆续吃好了,拿着各自的登子到另一边去看书了,剩下两个我们书法班的小孩,我走过去在他们的身边坐了下来,轻轻地跟他们说,“朱老师陪你们,慢慢吃喽!”我看到两个小脸在迷迷地笑,笑得是那么的甜!管小朋友吃饭的阿姨笑着对小孩说:“赖伯宇,今天吃饭一口都不用喂呀!”看看旁边的我,告诉说这个小孩以前都要喂几口。事后我问他,吃饭怎么这么乖,他想了想说,“今天菜真好吃!”随后,小朋友们在老师弹奏的优美琴声中

做起了音乐游戏扫树叶,看着他们很快乐,我也完全沉浸在这么美好的气氛中不愿离去!

昨天傍晚到了幼儿园,来到教研室小坐,只见一名老师在做教具,专心地画着,桌上摊开了彩色笔,另外还有几个正等待着家长来接的小孩子,他们相互玩着,我看着他们挺可爱的,忍不住要去“观察“他们……,突然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剪着童发、身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手上拿着一支彩色笔,正往袋口里塞呢!好奇驱使我轻轻地把她拉过来,压低声问她:“这是谁的?哪里来的?”小孩没理我,走些开去和别的小孩玩去了。我盯着她,也发现她转过头来偷偷看了我一眼,于是我走过去俯下身去轻声又问她,只见她拿出一支彩色笔塞过来,(口袋里还藏着一支),跟我说:“给你,”我愣了一下,小不点怎么会来这一套,赶紧说:“这不是老师的,老师不要,你哪里拿来的就放哪里去吧!”接着她跑过去把两支笔都放回了彩色笔盒里。我又故意小声问她:“要不要告诉老师?”她慌忙说:“不要说,我已放回去了,”显得有点不耐烦。接下去我以不告诉老师为砝码逼迫她以后一定要改正,她爽快地答应了。过了会儿,家长把她接走了,别的小孩也陆续回家了。随后我把这事跟老师说了,相信老师会关注她的,当然不会去伤害小孩自尊心。老师进一步分析说,有些小孩喜欢一样东西,家长不给买,就会拿来占为己有,其实她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电视里每天都播放“本塘第一剧”,每只故事后面都链接着一则新闻。在这里我写的是我的真实经历,没有华丽的词藻,用平实、简易的言语来记下这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每一件事。

一位家长反映,她在家里教儿子写“明”字的时候,与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儿子坚决认为“明”字是目字旁,“月”字的第二笔是横折没有钩的,理直气壮地说书法课上就是这么教的。(小孩们在幼儿园练字的书体是隶书,)事实摆明误导了他们,我顿时好像有了一种负罪感!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通过练习写毛笔字开始接触写字,(据了解小、中班只采用认字教学,)每个字的第一印象对他们很重要,而书法字帖中(如隶书)的有些字与语文教学中的字在结构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书法教学还是应该与语文教学相联系起来,毕竟小孩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重,学习书法为辅。事后,我让小孩们都把“明”字改为了“日”字旁,虽然写出来的这个 “明”字(隶书)好像另类了点,但对于小孩只能这样有取舍地让他接受,这才是适合他们学习的。后来在纠正过程中先后有两个家长也反映各自的小孩对“明”字问题私下提出过这种疑问。可见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还好即时提出,马上纠正过来了,可要感谢那位明智的家长!

学龄前小孩练毛笔字时的通病小结及其教学改进感想与疑惑:

1. 执笔太低,记得一开始教执笔方法时没有强调拿笔的高低,以后要强调执笔应在毛笔的二分之一左右的高度处。而在写落款名字(写小字)时拿笔可低一些,这一点需要强调吗?或许有的小孩执笔高些也能写好小字。

2. 笔画起笔、收笔回锋的路程太长,回锋的路程甚至有笔画全长的一半。记得开始教基本笔画时只强调笔画起笔、收笔要回的“回”字,以后要强调把笔画起先写出的尖头藏在笔画里面,(也就是用笔画的头部盖住起先写出的尖头,)试看小孩的接受反应怎样?

3. 笔画收笔时往往是笔肚碰到笔画的最尾部位就提笔离开纸了,(致使收笔毛燥,)而没有提起笔来使笔尖到达笔画的最尾部位。以后要强调收笔时笔力要送到笔画最尾部位。

4. 渐粗笔画(譬如隶书的捺)通常提按不明显,要么整条粗,要么整条细,另外还有起笔细,但而后渐粗笔画的“渐”字没有表现出来,一下子按下去,没有边写边按,而且按得过重,就好像长出一颗肿瘤。以后一开始练基础线条时加上对渐粗线条的练习,强调毛笔在始终移动书写过程中渐渐按,同时配以老师手把小孩的手写,让其体会“渐”按的感觉。

5. 隶书字(譬如“至”)的末笔横划要写长,这点容易做到,但小孩往往不会改变横划的起笔位置,致使横划前段短、后段长,以后在强调最后一笔横划要写长的同时是否还要提及横划起笔的位置问题?

6. 左右结构的右部横划较多的隶书字(譬如“傳”、“億”)往往横与横之间距离太大,致使右部字型太长,不符合隶书的字型特征。以后要重点强调右部每个横的位置问题,可以对照左部找。

7. 斜线笔画(包括短撇)的斜度很难控制,小孩容易把它们写得太陡,而隶书的短撇等斜线笔画斜得都比较平坦。在教的时候只能拢统地说太陡了,写平坦些,最多给他个示范。我觉得书法有些方面对学龄前小孩很难作理性地表达教学。

先写到这里吧! 以后再作补充与修改吧!可能我钻牛角尖的地方太多了吧?恳请老师指正、书友交流!!

少儿书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随着少儿书法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可喜地看到少年儿童的写字水平有了普遍明显的改善,并有一大批少儿书法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和我们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的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但我们也还应该在这种欣欣向荣的乐观局面下,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少儿书法教育现状其实并不令人满意,与其它艺术,体育等各科相比,还存在相当大差距。

首先是教材问题,在常规开设的科目中,没有哪一个科目象书法这样没有完整,系统的统编教材。虽然没有一个科目的自学入门书比得上书法教材“丰富多样”,但却没有一个科目的教材象书法那样叫人无法选择要么是重复,要么是脱节。国家教委加强宏观统和安排。

剖析这种现象,无非是和书法教学缺乏衔接性紧密相关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中师、中专),甚至大学非书法专业的书法教育目标几乎都一律是实用,与其相统一书法教学内容,也无非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如何执笔运笔,如何写点画。如何处理结构和章法,如何选帖临帖等,正因为书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所以造成了书法教材杂乱、无序可循、无限重复,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当今少儿书法教育的薄弱。为什么国家教委不加强宏观统筹安排,组织编写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全国通用教材?

其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级领导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首先许多学校书法课开课不正常,有的虽在课程表上列有这门课,但实际却常常改上其他课程;有的干脆未开设此门课,反正升学考试与此没有任何牵涉。正因为各级升学考试均未将书法摆在一定的位置,上级招生部门也未把书法列为升学的参考条件,而学校由于对升学率的重视再则各种升学试的压力,故而使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举步艰难。中小学书法教育虽不可强行列为升学之必然条件,但能不能作为参考条件呢?如能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和考查措施,譬如,我们将中小学书法要求列为几级,学生应达到几级为合格。合格为升学之参考条件。不合格,就考虑不予升学。这样一来,各级领导还会对书法课采取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吗?还有,对开设这门课的一些必要经费也没有保障,如教师示范用品、学生展览、参赛和奖励物资等,学校不出钱,许多活动无法开展。也有些学校开设书法课并愿意出一点点,也只不过是为了妆点门面,上级领导来视察了,有几幅字挂出去,既能显示校园文化高雅、健康,又能显示教学的成果。而实质上并不认为开设书法课对提高学生素质有何作用。

第三是书法教师的素质普遍太差。许许多多的书法教师对书法停留在写字的认识上,笔下功夫充其量只能做个写字匠而已,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个水平,哪里谈得上什么什么?科班出身的教师在少儿书法教育中几乎没有,师范院校能不能普遍开设专业或书法班,以应急需?还有一些自已手头功夫挺不错的书法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形的把握、点线色墨的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而对学生学习书法的智力因素。(观察和思维等)、非智力因素(兴趣、心态、情绪、毅力、信心等)却重视不够,教学中往往只强调了毅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内容,而观察、分析、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书法教育的本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使美育内容始终在初级阶段徘徊,使大多数接受一些书法训练的人只能欣赏匀衡,对称的美,而对同是楷书的“二 、“石门铭”、“龙门二十品。”等碑体不能接受、无法欣赏。这些教师的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写字教学,培养“写字匠”而已,所以往往出现一些少儿能把某一种书体或某一家字体写得笔力老到,入规蹈矩,时可乱真,但当问及他们这种字体有何特点,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是几乎不能回答的怪现象。所以书法教师的素质,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高低,无不与书法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这样,在职的书法教师,如何培训?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书法教师培训不是没有,而是培训教师的师资也有问题,培训部门请的往往是一些书法家,而他们对少儿书法教学中的原则,方法等几乎很少了解,讲的无非大都是些提高书法教师自身笔下功夫的个人经验而已,对书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几乎很少有帮助。为什么不打破“门第”观点,大胆地请那些在少儿书法教育

上勤勤恳恳耕耘了几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上上课呢,尽管可能他们的手上功夫不如书法家,但是书法教师所需要的是到底如何教的问题?看似一个极简单的话题,但又有几人真正理解、真正教好?

总之,诸如此类种种问题,构成了当前少儿书法教育的危机,它甚至关系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兴衰与何去何从。这里,先撇开其外因,单就内因来重点谈谈书法教育如何发展?即如何从研究本质出发,纳入正常的艺术教育轨道,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关心、了解、热爱和创造能力;如何按照艺术规得律教学规律完成对学生知识、技巧、能力的教育,比而达到培养书法爱好者与未来艺术家的最终目的?

一、书法教育应以素质培养为主,技能训练为辅。

这是一个书法教育的性质问题。少儿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如果立足于实用,教少儿把字写得完美一点,那么,不如进行硬笔字教学更来得有实效,因为今天毛笔字的实用范围实在是太有限了。如果立足于培养书法家,那么,少儿书法教育的面将会更窄,因为不可能很多人都成为书法家,社会也不需要培养太多的书法家。那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少儿书法教育呢?我认为,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书法教育是适合我国少儿的美育方式之一。因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美学上讲,或是从诸如其它技法,利用时间、教学形式等因素上来考虑,少儿书法教育立足于美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既然我们是立足于美育来进行少儿书法教育的,那么,教育内容的重点就应当是素质培养而不是技能训练,这里所谓的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敏感和对书法艺术之美的创造热情。书法教育应该是从大局出发,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参与最后才是表现,而并非只注意拘泥一点一划的精确周到,反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的认识。虽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最起码我们要使学生在我们的书法艺术教学中得到美的陶冶,学会认识书法美,知道书法艺术与单纯的写字是不能等同的,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比写字更多的手段,而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写那样简单。

由此延伸出来的少儿书法教育中教学原则然就应当是: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让少儿感觉到书法学习乐在其中;以欣赏为主,操作为辅;让少儿学会领略书法艺术之美,而不急于写出一手好字;以自由发挥为主,技法传授为辅;让少儿充满自信,不生硬扼杀,束其手脚。

二、技能的训练(临摹)是培养少儿创造美的能力,也是极其必须的,但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应是体验与创造书法艺术之美。那么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到底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度”到底如何衡量?

我想应该有个开放式的择帖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少儿对书法艺术美的体验及表现能力,在少儿书法教育入门之前,我一律不急于给学生范本,先让他们进行以下几种训练。

?对毛笔的体验训练。每个少儿都喜欢拿起笔乱画,于是我也常教学生画一些简笔画。首先严格要求执笔,做到指实掌虚,执笔要低一些。在画的同时要讲解简单的用笔,知道什么是藏锋、露锋、中锋、回锋等,并渐渐会用。通过一段时间学简笔画,对毛笔性能的掌握在手法上就更丰富些。

? 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具体可出示不同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线条,或是对不同范帖线条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进行严格的维妙维肖的模仿训练。

? 对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速度的差异,可给人带来轻盈、快捷和沉重、缓滞的不同感观,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每个具体笔画的比较,模仿,或教师的主范讲解,让学生体验到速度的差异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

? 对空间关系的体验训练。空间关系就是线与线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割与组合所形成的块面大小,即“计白当黑”。它要求少儿逐渐脱离因习惯而对汉字字形研制成的僵化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抽象空间意识。在接触一些简单汉字的书写后,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整个字形,帮助少儿去认识、体验。如三角形、长方形、扁方形、圆形、梯形等。还可进一步对各个汉字的各个部分的划分、比较,以清晰地体验出线与线之间的距离长短、高低、挪让、相揖等关系。

这些训练类似于学生开学前的“军训”,让他们打破字的概念而进入到“体验”中去,待观赏他们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其笔性,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自己挑选字帖,使逐步进入完整的临帖过程,并且帖的选择,绝不局限于法度森严的唐楷等,只要适于学生书法美育培养就行。这样“集中教育,分散辅导,效果甚佳。

三、书法教育必须对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认识,并使之落到实处。

目前少儿书法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只不过是对爱国主义的泛泛而谈。如何使它真正落到实处?首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少儿的年龄特征,从较低的层次对他们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培养他们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如认真的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毅力、注意力、心态、情绪、兴趣、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等,并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写字和修养的关系,让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素养和知识水平。因此,现阶段这方面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研究。

⒈ 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⒉ 少儿书法教育中的学生情绪症。

⒊ 少儿书法教育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⒋ 少儿学书的心态和生理特征等等。

总之,当前整个少儿书法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在于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理论研究,从而使之形成一种舆论上的“共振”,逐步使发展少儿书法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更多相关推荐:
书法课!教学反思

书法教学反思冯会元20xx1102教了一个多月的书法关于书法教学方面我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论一下一建立起写字的心理需求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作用二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人内心...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写字课教学反思老虎岗镇中心校迟艳波小学学科教学指导中提出小学写字教学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训练要有步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字形美观为此我在20xx年主动承担了国家级写字研究课题三度四适法写...

书法教学反思1

书法教学反思小高庄小学张丽君写字教学虽然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把写字单独开辟为一门特长功课确是我们学校的一项创新举措如今学校在全校安排了专门的硬笔书法班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也教...

书法教学反思

书法教学反思冯会元20xx年10月12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难在我以前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虽然也注意让学生轻松主动地识字但方法还是死记硬背的占多数为了完成识字任务多写多念是一贯的做法这样一来写字教学往往变得淡而无...

小学一年级写字课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写字课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写字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年级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就要求教师把写字教学提高应有的位置,重视写字教学,才有利于提高…

小学书法教学反思总结

小学书法教学反思总结少儿书法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将终身受益参加五环联动反思成长课教研活动以来我潜心探索少儿书法教学的方法深刻地体会到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以...

小学生毛笔书法教学反思

小学生毛笔书法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让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早执毛颖来感受传统书法魅力接受系统的技法训练从而达到寓趣于学涵养身心陶情抒怀精神愉悦之目的这是笔者近年来所着力深思探究的课题现根据个人粗浅...

书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娄丈子中学王旭飞初学者常常为选帖而苦恼到书店去看看各种碑帖琳琅满目眼界大开是好事但要选一本来学习却拿不准该选什么有的学员只好人云亦云别人说好拿来就学盲目跟从结果收效甚微选帖其实也是门学问作为老师更应有目...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硬笔书法gt教学反思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难在我以前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虽然也注意让学生轻松主动地识字但方法还是死记硬背的占多数为了完成识字任务多写多念是一贯的做法这样一来写字教学往往变得淡而无味...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之心态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之心态书法的一门集文学与艺术相交融的课程书法学习和文化课的学习是一个互补的作用古人讲书法养性这里指的性是性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心态就是说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良好的心态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是心理的反...

硬笔书法 “竖的教学”一课的教学反思

硬笔书法竖的教学一课的教学反思熙春路逸夫小学毛爱群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写好每一笔每一画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学好书法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基...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

硬笔书法教学反思龙陵县第三中学郑宗奎字好像是人的一件外衣让学生穿上这件整洁漂亮的外衣拥有一手漂亮的字是书法教师的责任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写字的认识从我自己本身学写字的历程和经验来说要想写好字必须有个好心态严...

小学书法教学反思(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