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基础上,对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进行探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课前备课的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仅只是针对课堂教学实际的反思,也应该包括对备课、教案进行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前后共修改了4次,最后形成完整的一节课的设计。为什么反复修改了4次之多,其中有几个很关键的地方值得一提。

首先,是备学生。我所教的是文科普通班,入班前的数学平均分仅为44分,在第一次测验中平均分还不到60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于数学的悟性和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就考虑到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是数列的求和是现阶段学习数列部分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等到高三复习时再讲还是在高一阶段就慢慢渗透给学生还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型。在高一阶段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是要渗透给学生,学生经历过的,形成一定的经验,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就能唤醒这些经验和记忆。关于数列的求和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如倒序相加法、并项法、拆项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并项法和分组求和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经验,就是能够认识到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都能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后再分别求和。这样对后继学习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做一些铺垫。

第三,教学呈现方式的定位。这是很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成败。本节课设计上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设计例题。不能求全而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一味搞成题海战术,因此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的题目在难度和容量上较为侧重基础,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思维得到提高。

(二)对课中教学的反思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变式训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亮点之处:

学生创新解答

在例1求的值问题的解决上学生观察式子相邻两项之间都是平方差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最后转化成一个等差数列。但是学生出现了两种做法。一种是转化成199+195+191+…+7+3,这样转化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另一种是转化成了100+99+98+…+2+1,这两种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第二种转化方法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的设想是学生能够想到将相邻两项合并成一项结果是1,这样很容易就能得到结果。但是高元顺同学并没有在我设想的思路上走,而是给出了一个特别的回答,他的回答是: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这个数列是6项的话,那么第5项是-5,第6项是6,用-1+2=1,1+(-3)=-2,-2+4=2,2+(-5)=-3,-3+6=3,因此得到前6项的和就等于项数的一半。这个数列是100项,那就等于50。S200 就等于100,所以S201 就等于-101。

他的回答博得听课的老师的一致赞同。他使用的方法通过找规律提出猜想,实际上就是使用了数学思想方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递推法。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甘当学生的绿叶

由于数学的抽象、思维严谨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者变化多样的题目容易望而生畏,出现懒得动脑思考、动笔去做的现象。教师也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在本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摸索。不怕学生出错,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摸索中增强思维能力、解题技能和计算经验。特别是在例2中,教师针对题目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提示,让学生去尝试着解题。朱馨同学的板书详尽,将思路方法概括表述出来,过程完整。只是结果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给予指出,同时也个结果错误也是学生经常犯的。

在这两个例题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说明了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回答是不会让老师感到失望了,而是充满了惊喜。

(3)从容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曾预设到学生会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种是得到50个1,另一种就是将奇数和偶数分别合并。若是第二种就可以很自然就引出另一种求和方法——分组求和法。但是高元顺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这种做法在我预想之外,当时我面带微笑鼓励他说下去,对他的陈述及时做出肯定和鼓励,同事我的脑子在快速的反应怎样总结他的解法,等他陈述完了,我首先是对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且引导学生发现n个正偶数的和n个正奇数的和只差恰好就等于项数n。尽管能从容不慌地面对了偶发事件,但是还是略为显得处理的粗糙了一点,对他的表述没有概括到位。

积极的回答的出来。

(三)课后反思,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我摸索出了一节课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若是再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应该重新调整一下我的教学顺序,如在复习完公式后,可以先提出1+2+3+…+100=?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1-2+3-4…-99+100=?,这样再给出练习1,学生有了经验自然很容易就解决了。在例题2问题中,可以再降低一下难度,因此可以将后面的练习3作为例题。而将原例2作为练习的题目。这样的做更体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感受

上一届的“凤凰杯”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期盼着也能参加“成长杯”。当李加莉老师宣布由我来参加这届的“成长杯”我感觉我的压力好大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选题和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我终于站在了“成长杯”的讲台了,心情复杂——激动、兴奋、紧张……

直到下课的铃声想起我的一颗心才算踏实下来。

    东北师范大学的孔凡哲教授曾在给我们讲座时说过: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我一直都是深刻记得这句话,也在教学中实践它。但是我仍然感觉自己做不到“精彩”而更多的是“平淡无奇”。是这节课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让我开始审视我前面几个月所走过了路,才发现教学真的是需要智慧,做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设计,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声音……

感谢这次参赛机会,让我在失败中磨练,在挫折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坚强地站在讲台上,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自己,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教学和创新教学,让自己尽快“成长


第二篇: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列求和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归纳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转化思想,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故先从刚学过的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入手。选题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思维得到提高。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求和方法及其思路获取.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恰当选择求和方法,准确迅速求和

四.教学过程

(一).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分组转化法:把数列中的每一项分成多个项或把数列中的项重新组合,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然后由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

师:说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生:Sn =,    Sn=

师:说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生:Sn=   Sn=  

师:条件q=1时,前n项和怎样计算?

生:Sn=na1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例1。

例1(1)求和:

设计意图:将已知数列的求和问题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师:上面各个括号内的式子均由两项组成,其中各括号内的前一项与后一项分别组成等比数列,分别求出这两个等比数列的和,就能得到所求式子的和。

  解:当x≠0, x≠1, y≠1时

   原式=

     =

(以上化简过程,实际上是繁分式的化简应强调结果的完整)

师:题中附加条件去掉,应该如何考虑?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师:出示例2. 求证:

设计意图:对某些前后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可运用倒序相加法求其前n项和.

证明:

把(1)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师:出示例3. 求

生思考后师分析: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符合错位相减法的特征,可通过错位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来解决。

设计意图: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数列求和;

解:

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的中间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利用裂项法的前提是数列中的每一项均能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裂项相消求和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等。

师出示例4求和:

师: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

们之间能互相抵消许多。

生:(1)   令k=1,2,3,… n

则原式=

   =

   ==

设计意图: 用裂项相消法求出前n项和.

变式(1)求和:

(2):求数列:1,的前n项和。

(启发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

5、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可以两两结合求解称之为并项法。

(二)、课堂小结:

常用数列求和方法有:

(1) 公式法: 直接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 分组转化法: 将已知数列的求和问题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3) 倒序相加法: 对前后项有对称性的数列求和;

(4) 错位相减法: 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数列求和;(乘以公比,错位相减)

(5) 裂项相消法:将数列的通项分解成两项之差,从而在求和时产生相消为零的项的求和方法.

(6) 并项求和法: 将相邻n项合并为一项求和;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资源:

1、命题走向:

数列求和和数列综合及实际问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出一道解答题,解答题大多以数列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通过运用逆推思想、函数与方程、归纳与猜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题目都考察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2、有关命题趋势: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则是深刻认识函数和数列的有效工具,三者的综合题是对基础和能力的双重检验,在三者交汇处设计试题,特别是代数推理题是高考的重点;

(2).数列推理题是将继续成为数列命题的一个亮点,这是由于此类题目能突出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区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敏程度、灵活程度;

(3).数列与新的章节知识结合的特点有可能加强,如与解析几何的结合等;

(4).有关数列的应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3、预测高考:

1.可能为一道考察关于数列的推导能力的解答题;

2.也可能为一道知识交汇题是数列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应用问题上等联系的综合题,以及数列、数学归纳法等有机结合。

五、教学反思及总结:

1.我从两个方面设计变式题。其一,横向变化,其二是纵向变化。横向变化是:从公式→例题各个侧面来看求和,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展开丰富的联想:分组求和可分两组,是否还有分三组来解的题?裂项相消法求和有分母裂项求和,是否还有分母有理化进行求和等。纵向变化:条件削弱,问题复杂,难度提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螺旋式的上升。横向变化,可看出思维变异的多样性。这种思维变异的多样性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如何理解这种数学的合理性呢?学生的学习的本质是继承、借鉴、发展、创新,而问题变式教学恰是在有实例的支持下,继承了思维变异的常用技巧,借鉴此技巧、寻求更多的变异,如分组成三个或更多个的式子求和,使学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取得创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中所要取得的效果。从纵向变化,可看出思维变异的深入性。问题的层层深入,使问题的一般规律掀起盖头,让学生体验了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规律。

2.反思求和公式方法的总结,我也发现了种种遗憾.如学生的解法均缺乏根据,但教师赞赏学生这种善于通过类比联想而发现的创造性解法,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进行否定,而是让学生课下思考,是否妥当?需要研究.又如裂项相消法等,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若是能由学生主动提出就更好了.为此急需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有意识地将数学研究的某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例题都让学生体会到通项化归的思想方法。

 4.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快学生的思维节秦,不拖泥带水,该说的话,要说到点上,要说透,能少说的,就决不多说,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多练。在例题讲解中,以学生为主,先由学生自行解题,展开讨论及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立人学校韩艳玲时间飞逝本学期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高效课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

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高一数学教学的一点反思回顾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的平均分越来越低在上学期的期末乐清联考时年级的平均分为74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温州十校联考平均分只有5142几次月考成...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高一是基础年级与初中学习有所不同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总结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新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廉江中学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廉江中学任教已快一年这一年我担任了高一数学的教学工作从成为廉江中学的一名教师开始我就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数学教学反思

拿什么丰富我们的课堂今天学习圆锥的认识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学具便于观察测量使用走进教室坐在最前排的雪倩忙着举起手中小巧的学具向我招呼着老师你看语气中满是快乐和欣喜为即将学习的新鲜内容未上课先看到笑脸走向讲台的我感觉...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交)

教学反思石阡民族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何绍芳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2高三13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届高三在教学时间上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如开学之初气候炎热推迟开学和916苔茶节活动等多多少少被占用了一...

五上数学教学反思

五上数学教学反思江都市塘头小学刘向华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生活中的负数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九册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

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教学反思龙街镇中心学校禄琼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教...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羊场小学20xx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达到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

教学反思数学(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