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了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1、 注重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以及算理。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不同分物方式的对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再分,及“等分”;二种是先确定每份数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对应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决。“包含”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年级学习的减去相同数的问题,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 “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充分的直观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拐杖”。教师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学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充分的直观经验。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在教学问题解决时,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决相关问题的算理依据在哪里。 3、 重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习除法单元的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只要出现在其他单元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了。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加减乘除乱写一通,还有的孩子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测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其实,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时运算模型识别不敏锐,而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对孩子多追问“为什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从除法的意义教学开始,注重让学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重点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领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不断地进行追问以及“多元表征”的统一,让学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 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期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准确理解题意,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看清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篇: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


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以下内容:除

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

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平 均 分

教材通过例1—例3有层次地安排了认识平均分。例1通过活动感知平均分,建立平均

分的概念。例2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得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例

3通过应用,完整地认识平均分,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例1—例3的编排为

后面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主题图

(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

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

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

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

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借此可以让学生再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即每份分的同样多。

做一做P13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平

均分”的含义。

例2 探讨“平均分”的方法,是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例2呈现小学生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情境图。画面上,一组小朋友每次每盘里放一

个橘子,另一组小朋友先每次每盘放2个橘子;有小朋友发出评论:“……这样分快些。”

还有小朋友在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展现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平均分活动的情境。显示

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平均分物品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编写意图。

(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

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

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 1 -

*最后当学生将15个橘子分好后可以应到他们说一说“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为后面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做一做P14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分的。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就将站在一起的这四个人看成一组,数有几个这样的组合。初步形成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为6的表象。

做一做P15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练习三

第1~2题,插花,分糖的实际操作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动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第3~6题,分梨,分萝卜,分香蕉,分木块等这些用分实物卡片或连线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寻求平均分的结果,深刻的理解每份分的同样多即为平均分。 ◆ 除 法

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5,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

中除号的写法与其所表示的平均分的意思。

做一做P18

?通过多次平均分18块饼干,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熟悉除法算式的写法。

?多次练习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6份,学生每次写出算式后,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以此来巩固除法表示的意思。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一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被除 - 2 -

数表示总数,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商表示每份分的的数量即每份数。

这道题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猜测。重点是沟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以及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与例4的区别。在没有完全建立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时候,求商的办法还是依据平均分的经验

做一做P19

?

?学生通过多次实际分○,每次分得的份数不同,再次巩固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并且掌握除法的正确写法。

第2题

学生通过说出每个算是中的被除数、除数、商,进一步熟悉并熟练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练习四 p20

第1题同做一做的第二题一样

学生通过说出每个算是中的被除数、除数、商,进一步熟悉并熟练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 面平均分的知识以及除法的写法正确列出算式,巩固除法的运用与写法。

题,学生可以通过数数画圈的方式结合动手操作加深除法的认识,并能准确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7

练习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填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为用口诀求商做准备。这样的练习可以经常做。

? 准备。

第8,9题,将乘法与除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习,为后面用口诀求商做准备。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引出除法算式。

学生通过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这一有趣的情境,可以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 - 3 -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4。

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这时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加法知识来推导每只小猴分的三个总共可以分几个小猴,这种算法一旦数据过大就会很不实用,这时候引导学生利用乘法求,在将乘法与除法结合,便可以用最简便的方法—除法,求解。

(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第二个除法计算问题。

第(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感受除法就平均分问题的便捷。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通过练习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建立乘法、平均分、除法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

(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

学生看小朋友植树图搜集信息,提出乘法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提出:小朋友植树,每行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让学生独立解答,尝试解决。

(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可以说同学们栽了24棵树,平均栽成6行,每行几棵?也可以说同学们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 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

(3)“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解答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引导发现:“比较一下这三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借助乘法算式想商。从而让学生体会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做一做 P24

12 ,配合例1)

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

? 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练习五

第1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看图提出“每个同学分几个气球?”再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第2题,数出鸽子的只数,鸽房的个数,根据算式中的“÷”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要求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2题,根据除法算式的含义,去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既巩固了平均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含义,也再一次考查了学生是否理解了除法的意义。(题目中没说平均分,但所提问题是关于除法的,其根据是题目中的除法算式。)

第3,5题,通过“送信”,摘玩具,学生在理解除法并学会求商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第4,8题,打乒乓球的情景图,图中学生共15人平均分成3份分别围在三张桌子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运用乘法、除法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9,11题,考查了学生运用除法求商的能力。

第7题,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体会乘除法的关系,为熟练求积求商做准备。

第10题,“找朋友”把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为后面学习利用乘法口诀 - 4 -

求商作准备。

除法算式,为教学解决问题做准备。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呈现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组,每组5人),把15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或把15个小朋友,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情境图的时间,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1)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提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个。

(2)解决“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总数由15变成了18,小组数没变,每组的人数也要变化。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

(3)直接把又来的3人,每组分1人,得到每组平均6人。

列除法算式计算:18÷3=6。

做一做P29(获得初步的提出除法计算问题,并加以解决的经验。)

设计了一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运用除法解答。并可以利用此教材资源,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再利用除法计算加以解决问题。

练习六

第1,2题,用对话形式给出了部分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找相应的已知条件,找对后,利用除法求解。

第3题,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这里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来完成,考查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转换能力。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4是教学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

①创设购物情景,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模拟“商店”。

教师可以制成课件,出示31页主题图,也可以用一些物品摆成一个小货架。

②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关注售货员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

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在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④此题可以通过学生间交流协作完成。

集体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要解决“应付多少钱”,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⑤动笔时,让学生有根据地分步列式。(然后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说一说每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做一做P31(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这道题,我个人意见觉得出的不好,因为18盆花,并未说要平均分为几组来摆图案,所以学生若分别以5,6,7盆花来摆亦不能说错,那么就体现不出本章的学习内容了。 - 5 -

练习七

第1~4,9,10题,配合例4,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后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这些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4题,开放题,有不同算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1)先算每群兔子需要几个萝卜(3×2),再算3群要几个(6×3)。

(2)先算一共有几只兔子(3×3),再算3群需要几个萝卜(9×2)。

第5题,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给出了四种商品的价钱。

(1)教材根据其中2件商品的价钱,提出了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2)根据4件商品的价钱,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第6,7,8题,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整理和复习

第1题:除法的有关知识: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第2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可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怎样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3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开放性。可提的问题:“几次运完?”“需要几辆车?”等。

练习八

第1题,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能力,考查学生的细致,以及加深除法运算的理解与运用。 第2题,运用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的知识列除法算式求解。

第3题,设计情境,通过对话框给出问题,学生能够利用除法解决问题。

第4题,开放题,可以提出不同的乘除法计算的问题。

一步的:18箱饮料,每人抱走2箱,需要几个人?

18箱饮料,每次运走6箱,要运几次?

二步的:18箱饮料,每次3个工人来运,每人运走2箱,需要运几次?

地上有12箱饮料,3个工人每人抱走2箱,原来一共有多少箱饮料? 第5题,联系实际的题目,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经常练习2~6的乘法口诀

?适当安排把口诀填完整以及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参考资料:

- 6 -

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2页—36页 小学数学教学法. 张晓霞. 第33页—34页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建议. 王文萍

表内除法(一). 王丽 (小学数学 甘肃庆阳二期小学数学一班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李佳 - 7 -

更多相关推荐: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二年级A组田天辉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

二单元教学反思《表内除法》

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在二年一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乘法口诀表二年二期在有乘法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

《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2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上传龚丽芳更新时间20xx66180114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凤凰镇中心校程良芳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和第四单元的内容二是对一的补充和完善有了表内除法一做铺垫表内除法二的讲授就容易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但也需要教师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深化第二单...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其中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难点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其中...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西湖小学孟祥燕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理解除法所表示的意义...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