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4.2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 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双丰镇中心小学 王清红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经历探究两端都要栽植树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植树问题中探索规律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两端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那谁能说说植树造林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是呀!植树不仅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看到这一排排的小树的时候,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的话,这里面就会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

师: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你们真聪明,那下面的题你们会填吗?老师先说明一下:每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我们也叫它一个间隔。 师:三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四个手指呢?五个手指呢?

生齐回答:三个手指之间有2个间隔,四个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五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咱们班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好,下面咱们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探究植树法

课件出示例题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同学们植树可是有要求的,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要求呀?

生: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 师: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

生: 也就是起点和终点处都要在上树。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师:说的很好,两棵树之间的这一段,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

条件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大家猜测)

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大家一起想办法来验证它?咱们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来画一画,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如果画线段100米太长了,不容易画,咱们可以把它缩短成10米、15米、20米、25米这样的小路来画一画,看看每隔5米,都可以栽多少棵树?这样吧,咱们来分工合作,好不好?(好)

生独立画一画,师巡视。

学生汇报小组完成的情况:

生1:我们组画的是10米的小路,可以栽3棵树。 师:你能说说有几个间隔吗?

生1:2个间隔。

生2:我们组画的是15米的小路,有3个间隔,可以栽4棵树。

生3:……

师:说得真好,请看大屏幕,你们是这样画的吗?(电脑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

师: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填一真,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同桌两个人商量商量。

生:我发现间隔数+1=棵数 师:说得非常好,你们也发现了吗?

师板书:间隔数+1=棵数

师:那根据你们刚才的发现,请同学们自己解决刚才的

例1,找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同学做练习本上。

师:在一条路的一边植树,我们可以先算出间隔数,然后再加一就是栽的棵数。那如果在一条路的两边都植树呢?我们又该怎么解决呢?

生:把一边的棵数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真聪明!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吗? 生:会。

三、课外拓展

1、抢答(两端都栽)

长平村的村道长1千米,在村道一旁从头到尾安装路灯,每隔20米安装一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这条村道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吗?

四、应用深化

口述题目:

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植),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如果种了5棵树,间隔5米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站点?

4、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5、小明放学回家从一楼到五楼,每一层楼有20步台阶,请问小明共走了多少步台阶?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但在植树问题中还有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和在封闭图形上栽树。在这些情况中,植树棵树与间隔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吧!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线路一侧 两端都栽

间隔数=线路长÷间隔长

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学生的小手为素材,让学生感知我们的手上也存在着数学。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

好:

一、抓住《植树问题》的数学本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此类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完全掌握此类问题。但是可以肯定还有许多孩子对此类问题还是感到陌生,毕竟我们的数学课堂要顾及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因此对于此类问题的教学因采用发现学习。通过孩子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逐步得到结论再用得到的结论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植树问题》中,因为了解到许多孩子已经接触或听说过,因此课的开始教师故意 把问题复杂化,把路的长度拉长,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中的100米改为10米、15米、20米等。其优点是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提出解决或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因为路太长,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短一点的路来进行研究,围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积极探究和挖掘具体事物的数学本质,并最终将问题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复杂的问题本质化、简洁化、一般化,从中寻找规律,再来判断和确认课始的猜想或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总结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共同的程序与方法。而这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无疑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

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根据不同路长的路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路长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 “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老师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

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街道两旁路灯的事件、小明上楼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以精美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感受数学的美。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预设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完成的。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没能及时的点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太少,因此生生交流不够充分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


第二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化繁为简,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2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

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全长、每隔5米、两

端都栽、一边)。

2、形成猜想

(1)根据这些信息,你觉得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2)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展示出来。

3、化繁为简

(1)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先在20米长的路上种一种。师示范图示法。初步感知在两

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3)如果间距不是5米,会不会也有这个规律?小组合作探究,

间距是10米、4米、2米的情况,完成表格。

4、汇报展示,发现规律,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体会棵数比

间隔数多1。并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岸边的

栏杆、街道上的路灯、摆放的盆花、高挂的灯笼)这些现象的事物间

都存在着间隔,数学上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3书109页1、2、3、4题

四、回顾总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 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17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由于我把例题的数据改大了,因此在模拟实际画图时发生了矛盾,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二是进行变式练习。我设计了6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不乏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

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更多相关推荐: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丁贵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7118页二教材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2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收款财富通357853078备注QT名旺旺号528不要看物流三天直接收菜五星带字好评12心43心以上5自觉收款多收和少收一概不回谢谢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植树问题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将植树问题的规律迁移到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能独立解决生活...

《植树问题》复习课教案及 教学反思

复习《植树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画图体验整理数据观察发现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2在数学模型构建过程中凸显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回归思维的原点3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

公开课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师尹可生20xx年11月19日课题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理解树的棵数与格数的联系2让学生能正确解决类似问题3渗透数学思考方法和数学相互联系的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上传资料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上传资料,内容附图。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淮海小学李青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f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的植树问题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20xx秋)【小学学科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背景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