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9

《桂花雨》教学反思

藁城市通安小学 马焕英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不同了。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何放,我不知道,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通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


第二篇:《桂花雨》教案设计及反思


《桂花雨》教案设计及反思

11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2、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读诵读课文,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设计理念 :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极其深广的。本设计重视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解读词之义、品读文之美,让“读”“说”始终贯穿着整个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辨词导入——激起探“雨”欲望

板书“雨”字,看到雨字,你想到什么?添上“桂花”二字,看到“桂花雨”三个字,你又想到什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美妙的——《桂花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课题分两次板书,由自然界的雨引到桂花雨,让学生通过联想,初步感受桂花雨的奇妙,从而达到未读其文、已闻其声的效果。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质疑,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回忆“雨”中往事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交流。

(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相机正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脉络。

(3)质疑,教师梳理重、难点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是初读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学促教,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扣词品“香”——读出“雨”中滋味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学生自读,透过文字感受花香。

3.紧扣“浸”字,解读“全年”。

(1)理解“浸”的本意,结合语境,体会“浸”的妙用,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花香。

(2)设疑解读“全年”。金秋十月,桂子瓢香,弥漫四方,让左邻右舍沉浸在花香中,但为何一年四季村里人都浸在香气里呢?联系课文第四小节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两处含有“浸”的语句。(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读出桂花香的浓郁,香味沁人心脾。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两个“浸”字,引导学生品析,感悟桂花香的浓郁、香的醉人,桂花香,永溢人的心间。】

四、析句知“乐”——体验“雨”中情趣

1.真香啊!但是在作者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语句: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之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品读第三节,体验“摇花之乐”。

(1)指名读第三节,其余学生思考:哪些语句描写了“摇花之乐”?

(2)引导学生交流。

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老是”,指导朗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体会“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这段话共两句,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抓住 “帮着、铺、抱、使劲儿”等词语体会摇桂花时内心的兴奋、喜悦。特别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要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品味。)

b.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摇桂花的情景。教师配乐示范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那个花雨缤纷的日子。

c.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d.播放摇桂花的课件,再次和作者分享“摇花乐”。

e.齐读,读出“摇花乐”,读出“花雨美”。

【设计意图: “摇花乐”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所在。此环节,教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析,理解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验“摇花乐”。灵动的想象,使学生心驰神往;课件的展示,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做到了“乐”中“学”,“学”中“乐”。】

3.品味“话中之情”。

(1)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可再忙,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然而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分组读。思考并交流: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读懂母亲的心吗?

(3)联系上文,让学生找出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说一说,再读一读文字,体会母

(4)教师深情地引读母亲的话。在母亲的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一大袋桂花捧给母亲时,母亲满怀深情地说(学生读母亲的话)。“我”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轻轻对自己说(学生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理解母亲的话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此环节通过读、议、悟,让学生找母亲与桂花之间的小故事,化解了难点。学生在逐层的朗读中,一步步走进母亲的内心,触摸到母亲的心灵,从而很好地品味话中的情感,体会母亲对故乡的爱之真、爱之浓、爱之深。】

五、文本链接——创造“雨”外意蕴

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一不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于是作者在文末这样写到: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1. 齐读这段话。

2. 补充作者简介及作品《烟愁》的后记中的一段话。(配乐朗读,逐行出

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他们对我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4.是的,让作者魂牵梦萦的不仅是桂花迷人的香味,更是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是对故乡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5.再次读这段话,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拓展文本,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深入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挚爱,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妙、故乡的可爱;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芬芳,是快乐,是温馨,更是无尽的相思、暖暖的牵挂,收获的是美丽的人生!课后请同学们读这样两本书:琦君散文集《桂花雨》,林海音散文《城南旧事》。

课后反思:

上了《桂花雨》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完成,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味到作者的思乡之情,能够对重点句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我感觉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课开始,先从整体感知入手,学习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独立寻找作者爱桂花、赏桂花、摇桂花的句子,谈感受,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开动脑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摇桂花,让学生抓住表现作者“摇花乐”的语句,分享作者童年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再教学这一段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学生谈到赏桂花的句子,讲到“香飘十里”一词,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学生在讨论当中逐渐从字面的意思读到了内在的意思,尽管杭州的桂花更多、更香,但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命里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虽然桂花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他们,因此母亲自然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从作者的赏桂花自然地过渡到母亲的这一番话,学生对作者及母亲思念家乡的感情就体会的比较深刻了。

在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比如学生说的较少,教师谈的较多;较多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等等。

更多相关推荐:
桂花雨 教后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我引导学生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辅助多形式朗读逐步体会摇花乐第三自然段开头用了一个缠字我的话语写出了我的期...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面对这样的文章每...

桂花雨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我国著名女作家琦君写的语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这篇文章我只是被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打动如同沐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当我再深入地去读去了解琦君时我却在那迷人的香气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乡之情但...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整节课我都依照着提示这个引路明灯在教学时留足时间让学生按照导读提示的要求充分自读和交流让其在课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识和经验与文本对话课堂以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张家港市泗港小学吴惠芬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初读这篇文章我便兴致勃勃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篇一桂花雨gt教学反思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教学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研究专题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椒县江海小学王昌兆一学情分析本课字里行间都带有作者自身特有的创作背景和强烈的个体情感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十岁孩子来说自然有难度因此设计将努力...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义城完小杨菊容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学反思刘二丽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摇桂花这一...

桂花雨教学反思(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