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反思

时间:2024.5.8

《芦花荡》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4、师对学生发言加以点拨、引导和评价,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节课,巧妙的过渡语,智慧的点拨,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可单纯就课堂效果而言,我发现这堂课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学生的困难在如何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而我恰恰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略而在前一阶段处理得详。 其次,课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为课堂有限,那么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就是倾听。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总结。几十分钟一直在倾听,导致有的同学走了神,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

第三,这堂课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自己充分的预习、思考。那么有没有人没充分预习呢?从观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上课老师总要说,总要总结的。自己既不发言,也无须思考,只要听

就行了。长此以往,不愿预习、不愿思考、不愿举手的人就多了。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

总之,从本节课看来,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都不应只是老师依据教材来定,而应依据学生认知教材的情况来定。由此得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应只看课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应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多少新的收获。


第二篇:《芦花荡》教学拾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在对接中学语文

——《芦花荡》教学拾贝

256213山东省邹平县台子中学 王海平

语文学习其实挺简单的,无非就是读读、想想、写写、说说;教师在其间无非也是引导一下,点拨一下,讲解一下,示范一下。

示范以下

初次接触“联想”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初二学生大多一脸茫然。

面对“研讨与练习”一第一小题: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亮”,这响亮的歌声换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学生几乎走不出围着文本转的思维怪圈。针对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实际状况,我思索着(应该说这方面我还是胸有成竹的)??

上课了,我先是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文想文、空洞感悟进行了剖析,紧接着又明确了联想的两大特点: ⒈“此物→彼物”或者“课内→课外”:由所学文章的整体内容、或者局部细节、人物、景物、一句话、一个词等,联想到与你自己有关的生活——包括自己所经历体验过的、耳闻目睹他人的、所看的影视作品中的、其他书中的等等。 ⒉彼物应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应尽可能详细的、生动的、具体的描写之。 教师示范: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头子打鬼子不用枪,而是巧妙地引诱鬼子,让鬼子被鱼钩钩住,再将其砸死。由这里我想起了电影《黄河绝恋》中的一个镜头:有一群鬼子在一个汉奸的陪同下,来到一条河里洗澡,被一个叫兰花的小姑娘看到了。于是她将几只蝎子放到鬼子军官的短裤里,结果鬼子穿衣服时被那些毒蝎子蜇得呲牙咧嘴,最后一命呜呼。

在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后,学生有点茅塞顿开:赶紧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看书思索,

重新再进行联想,可以写到笔记本上。

于是有了学生下面个性化的联想:

读到老头子为给受伤的小姑娘报仇,巧妙“钩”引鬼子的事,我想到了电影《两个小八路》里那个精彩片段:有两个小男孩给八路军送情报时被一个特务紧追不放,他们一直被追到一座桥上,来到了桥上,那两个男孩反而不跑了,在桥上等着特务的到来,当特务走近时,他们冷不防将其推到河里,他们随之也跳了下来,最后把特务给淹死了。(151字,张鹏)

看到文中老头子打鬼子的情景,我想起一次我们邻居家打仗的事。我一听见他们吵我就跑过去了,看到那个姑姑和叔叔正高一声低一声地吵个不停,结果叔叔被气走了,姑姑也走了。不一回儿姑姑又和她婆婆吵了起来,叔叔真是气急了,就拿起菜刀向自己的手指剁去,只听叔叔“哎吆”地叫了一声,姑姑连忙跑过去,看到鲜血淋漓的叔叔,她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170字,苏红)

看到了文中的老头子,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在我们家我最佩服爷爷,记得有一年雨下得特别大,把庄稼都给淹没了,村民们的生活又不好,吃不上饭。听说镇上要给村里捐粮食,看谁家的庄稼淹得多,看哪儿的水最深。由我爷爷带着镇上的人去查看,因为爷爷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每块地他都很熟悉,他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到一处有水的地方,他都要用高粱秆来探探深浅,这样镇上的人就了解到了水灾的真实情况,及时地给人们送来了粮食。这是爷爷给我讲的。(207字,刘小娟)

真没想到

直到上课前,我心里还在犹豫不决:这个题学生能处理好吗?

情况是这样的:《芦花荡》一文已经进展到处理课后第二题了。题目要求是——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下来。”

于是我硬着头皮走进了教室,开始了对学生的引导: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老头子的这段内心自责?学生答曰:“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于是引出了老头子的自责。而即将补写的想像的二菱的心理活动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学生曰:“是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以后可能流露的” 下面大家读一下 “老头子打鬼子”这个层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她想”开头想象一下二菱的心理活动,用3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表述出来。可以

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二菱,面对眼前的英雄壮举,你会想到些什么?于是学生便聚精会神地进入了读书、想象、写作的境界之中。

十分钟后,我边看边读,真没想到——

她想:真没有想到老头子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鬼子,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的杀敌场面,这真让我高兴,我今后也要像他那样勇敢、不怕死,去和鬼子进行斗争,老头子回来后,我一定要向他道歉,说一声对不起。(90字,张丽娇)

她想:难道我真的误会他了吗?老头子竟然为了给我姐姐报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鬼子。现在我才知道我是真的误会他了,等老爷爷回来了,我一定真诚地向他道歉,并感谢他为姐姐报了仇。我还要让她收下我这个干孙女,我要认他做我的爷爷。(106字,姚鹏)

她想:昨天,我一定伤了他的自尊心了,而他却不为自己解释,其实不是他不想解释,是我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他回来以后,我要向他道歉,并对他说我不是有意要伤害你的自尊心,实在实在是当时心烦意乱造成的。(89字,马艳丽)

她想:老头子打鬼子这样厉害,而且不用枪,我要和老头子学学这一招,将来好打更多的鬼子。我回去后还要将这精彩的情景告诉姐姐,让它成为我永久的美好的回忆。(71字,王志国)

她想:没想到老头子还会有这一手,这老头真不简单,我真想过去问一句:老爷爷你是怎样让鬼子“上钩”的。我还要对她说:“你打几条鱼,我给您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来为您的杀敌壮举庆贺一番。”(81字,苏红)

讲讲看看练练

生动、具体、出神的景物描写,对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今天我要碰碰这个钉子。课后练习三这样写道:“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让学生读懂题面后,便拿出例句作分析——“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下面是一段师生对话——

师:写的什么景物:

生:小船。

师:什么时间、地点?

生:月明风清的夜晚,白洋淀上。

师:什么特征?

生:撑、奔;像一片苇叶(比喻的修辞突出了船之小、船之灵活)。

师:什么作用?

生:从侧面烘托了老头子的性格;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敬佩之情。

(点评:四组对话,展示了景物描写的学习要领)

下面指导学生从文中自己寻找,自己反复体味 :

他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他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

在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要领有所体味和理解后,便让学生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校园,观赏上午学校的美景:先在楼上凭高远眺,再到院内细看假山——远观丘壑在胸;近赏能够细细品味。

十五分钟后,回到教室,在理解体验了有关知识、并悉心观察的基础上,提笔行文(要求50字左右)。于是有了下面的精彩——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美丽的校园;你悄悄地走来,把波浪似的绿发披在肩上;你悄悄地走来,将自己化作一片绿色的地毯;你悄悄地走来,向人们展示你美丽的身姿……(74字,张浩)

校园的景色是多么迷人:风吹得杨柳遥遥晃晃,就像走路的大熊猫那样遥遥摆摆,芬芳的气息扫过你的鼻尖,一阵清爽沁人心脾,真象步入仙境一般。(66字,马婷)

展现在眼前的是白白的高楼,绿绿的垂柳,红红的琉璃瓦,灰色的大地,只见小燕子像飞机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风儿吹拂的柳枝像在翩翩起舞。假山上的五星花,一闪一闪得发出光芒,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光滑的太湖石,像在在水中的水仙大佛慈祥地望这我们,那一排排小树,就像急行军的队伍。鸟儿也围着我们唧唧喳喳地唱个不停。(146字,李娜)

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校园里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非常轻松,微风一过,绿绿的小草像还没睡醒似的神着懒腰,长头发的柳姑娘也拌着风伯伯的节奏轻歌曼舞起来,池塘里的鱼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非常逍遥。此时我发现山更高了,水更清了,校园更美了。(117字,张薇)

是风,吹醒了小草,是风,吹动了身穿绿色连衣裙的柳树,是风,吹动了五光十色的面面彩旗。走在这静静的校园里,我感到轻松、高兴,因为绿色包围着眼前的校园,绿色化解了我心中的苦恼,绿色带给我们健康和快乐。(93字。卢晓青)

一旦阅读和写作对接在一起,那语文学习就是一件最赏心悦目的事了。

更多相关推荐: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食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强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鱼鹰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水塘里穿梭从未...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

1《芦花荡》教学反思

1芦花荡教学反思八年了每天的生活很单调上课吃饭再上课再吃饭睡觉周而复始除却开始的激情剩下了只有对钱的渴望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我估计没有几人愿意当老师我自是不例外但今天的课却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有了一种成就感现就今...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各学习小组自2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quot老头子quot这一主要人物的...

《芦花荡》教学反思松树初级中学何大周

芦花荡教学反思松树初级中学何大周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我军敌后根据地芦花荡的传奇故事这篇小说虽然很短但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引人入胜环境细腻如画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

《芦花荡》教学反思原创精品

三上芦花荡渐入文本深处代立然一文本定位20xx教学设计经典的小说文本20xx教学设计严肃的战争文学文本二教学定位20xx教学设计如何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把握小说内容20xx教学设计如何正确地看待战争如何欣赏评价...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师专附属中学朱则光刚刚从课堂回来仍沉浸在芦花荡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觉得这节课在对话的深度上作了不少突破师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集中体现在第段复仇这件事上课文是用第...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学反思芦花荡教学反思这是现当代作家孙犁的文章故事充满传奇色彩通过老头子这一英雄形像的成功塑造赞扬了抗战时期白洋淀敌后根据地军民乐观勇敢机智的品质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围绕小说的三...

四年级科学下册 各种各样的花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新的生命2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花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对教学流程作了调整在复习油菜花构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性花和单性花雄花和雌花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对花...

花种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语文文本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必须先学生而学先学生而揣摩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各种花的特点包括花的外形颜色香味等了如指掌...

种一片太阳花的教学反思

种一片太阳花教学反思整节课的环节设计我先解决文中的生字词为学生夯实基础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太阳花的特点品析太阳花的精神由此入手进而分析群体太阳花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展示五彩缤...

各种各样的花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花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对教学流程作了调整在复习油菜花构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性花和单性花雄花和雌花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对花的专题观察这是对油菜花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对多种花的观察校园里...

芦花荡教学反思(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