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改革的反思及方略

时间:2024.4.30

新课改理念与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自20xx年以来已经有八年了,在这八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在不断地探索、奋斗着,大家都在努力实践着新的教育思想,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在这里,笔者就语文新课改情况,肤浅地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难解的困惑

“如何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尽管早已有众多权威专家与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的弊端在多种媒体上发表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开拓性文章,其目的都想及早改变语文教学所面监的窘况。但随着时光的流失,人们翘首以得的愿景,似乎永远是一个奇特的梦境,永远有难以实现的一天。回首来路,从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推广;从素质教育的全面铺设,到新课改的倡导和实施,每走一步,都有障碍,且越走越令人心灰意懒而望洋兴叹。结果,不但达不到改革预期的效果,相应出现了这样的怪圉:每次教改在虎头蛇尾之后,总会大张旗鼓地提出一种新的教改理念,得到的回报却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导致如此后果的问题实质,显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衍生的。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后,就是功利的驱动,引发出日常的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本,而是以单纯的分数为生命线,紧盯着考什么的风向,实施了教什么的内容。引申出的必定是题海战术、猜题、

押题,把辩证的、丰富的、智能化强的教材,不加分析地归纳为几条框框。这样,不仅打乱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而且助长了侥幸投机的心理,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当然是一种高强度的腐蚀剂。为追求唯一的高分,使学生在大同小异,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里日夜奋战,没有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没有心理上的及时调整,没有生理上的有效调养,也没有全方位的节假日,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师生们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错误的思想指导,离奇的脱轨行为,使得语文教学长期误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也还是常常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零碎的“考点”,使之成为应试教育的一块敲门砖。有的精通应试之法的学生在考场上一时取得了高分,但潜在的肤浅的知识,低下的能力,一旦到了高一级的学校则暴露无遗,令人哭笑不得,由此带来严重后果。

二、严酷的现实

例一:

1996年,《中华读书报》登出这样一则资料:

1995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对该校的3511名新入学的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作了一次语文知识测验,测试的结果:总平均分为63.9分,其中硕士、博士生均不及格。

2006年4月份,《文汇报》刊出标题“博士生分不清‘的、地、得’”。

例二:

2006年6月《文汇报》又刊出:“现在的大学生,连写信都成问题,阅读古籍文献更感觉困难。在招聘工作时,有的名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填写履历表,字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让人感到担忧。”同时又评论:国家二期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考试仍采用让学生选择ABC填充式,把作品的思想、美德、意境、韵味,破坏殆尽。

例三:

紧接着,20xx年6月,《文汇报》刊载的《中学生作文缺乏真情》一文中指出:“从高考作文的阅卷中看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阅读量十分有限,作文有观点,但缺少好材料的支撑。论据平平,或围绕一个观点,翻来覆去讲大道理,基本功不扎实”。

一位多年参加阅卷的老师感到: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越来越少,不少学生语言的表达不规范,错别字多??足够了,笔者不想再费笔墨一一列举了。这就充分证明了语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带来了语文知识的失落,人文精神的失落,学生主体的失落,同样也带来了教师教学成果的严重失落。

难怪著名作家王蒙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优秀的人才不愿教语文了”。

三、闪光点的启示

在数以万计的学生中,当然也有母语学习上的佼佼者。较为典型的,20xx年的上海新闻人物——“汤敏杰”。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在20xx年到上海招收留学生,汤敏杰在3000多名的学生

中脱颖而出。面试中,她那清晰的思维,流畅的语言,敏捷的反应,大方自然,处事不惊的典雅风范,深厚扎实的汉语功底,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个考官。汤敏杰奇迹般地被录取了,一时震动了上海的教育界。当记者特地采访汤敏杰成功的秘决时,她爽朗地回答:“首先得益于在小学的五年里,能把每一个学期的每一篇课文熟练有效地背诵下来”。可见,从小对语文课的熟练背诵,显现出对人生智力的挖掘,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孕育,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9xx年,笔者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学习情景:在一个学期里,老师要求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把课本的25篇文章,一字不漏地烂熟背出。而且每背完一篇课文后,又要求我们一字不漏地默写一遍。同时还规定,每周一篇命题作文或一篇自由命题作文,期末,在地区组织的语文统一测试中,我们班级的作文平均分高达86.7分,高出第二名整整16分,没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成绩低于80分的。每个学生文章的层次结构,遣词造句,千人千面,千篇千律,没有一篇文章是雷同的。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当年学生的我,现在都40岁了,但我还能背出小学时的课文篇段。可见,实际有益的教学实践活动所带来的魅力。

四、并非结论的结论

上举两例,笔者并不要求现在的学生去作简单、机械的模仿。但我想:有益的、甚至很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能起到潜移

默化的作用,这对语文课来说,是其他任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难以做到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调整教学模式。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学实践,而一味地去追求实现某种新的教学思想,或者说,为了某种新的教育思想而不顾一切,彻底的与过去决裂,不顾实际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相反地,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益地教学实践去最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在每次教育改革来临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提省一下自己:语文教学,有没有必须要继承的地方?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或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但在继承时,确实又有所放弃。问题的关键在:我们继承了哪些东西,而又丢弃了哪些东西,面临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的做法是让学生去读、去写、去练、去背、去模仿,学生自己的活动占80%以上,这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因为语文学习的活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而且这种活动必须要有多次的反复,需要的时间也是很多,这就只能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读书、写作,在读书上,又让学生自己感受,教师很少有繁琐的讲解。而现在普遍存在问题是,学生对新的课文能认真地读上一遍都十分难得,加上老师一味地按照参考书,讲得过多、过细、过死,课堂上的“教”与“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缘木求鱼”。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强烈的语感能力。这是人们的期待,更是客观的要求。

继承传统的语文教学,除了提倡有效的朗读、背诵之外,我还主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抄书。提到抄书,可能会遭到非议,认为抄书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为,中学生抄书是天方夜谭。但实践早已证明,抄书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有益的方法。不仅小学生需要抄,中学生也要适当抄点书。其理由有三:

1、抄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把握作者的语言。但抄书还有朗读和背诵不能起到的作用。即抄书更能把握作者的思想语言,又能体会字的写法、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层次段落的划分及文章的行款格式等。

2、抄书是加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古人说:“耳过目的,不如手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写的:“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就要被打倒”。戏言式的儿歌,说明用手的意义所在。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把一篇文章抄上一二遍,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加上朗读就比较容易把它背下来。心理学上的记忆,有视觉记忆、运动记忆,抄书两者皆备,双管齐下,效果显著。

3、抄书可以培养学生耐心,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的粗枝大叶是比较普遍的,抄书能帮助学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实际上,抄书是古人学习的玫种有效的方法,古人抄书的人很多,晋代的著名学者“葛洪”,从早种田,买不

起书、只好向人家借书抄,就在他抄书的过程中,打下了基础知识和写作的能力,可见,抄书也是成才的途径。

有人会说,现在的社会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速度,快节奏、新气象、新观点,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边缘学科的层出不穷,如此繁多的知识、课程,学生哪有时间去朗读、去背诵。是的,中国的语文也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跨入了大容量,快节奏的行列。但节奏再快,知识的增长点越多,万变不离其宗,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仍然是:“默读、朗读、诵读、背诵”。如果没有对语文的细读、熟读、用心专读,就不能感知语言文字、不能吸收语言的营养,一句话,没有读,就没有本质上的语文教学。

最近,笔者对本校的“七年级”、“高一年级”二个年级的二个班进行了随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在家认真读一遍书的仅占全班的9%和12.5%,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受到老师机械、僵硬的“启发”、“点拨”、“引导”。如此的教学模式,岂谈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人们不禁质疑,语文教改的前景在哪里?语文教改的路究竟如何走?那么,我只能昂首疾呼,语文教学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采用新模式的同时,不能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第二篇: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


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

--------------------------------------------------------------------------------

作者:董观雄 湖北武汉 来源: 上传时间:2005-03-15 14:47:06 点击:209

冷眼看教改 热心变课堂

——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

[论点摘要] 本文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给课堂和教师的影响,试图从批评的角度,力求客观阐释“学生---老师---教材---课堂”的关系,其论点也许不合时宜,但比较真实的表现了在聒躁与烦扰的外界,还有在默默思考的一位入禅者。

关键词 看教改 变课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恐怕在教育这个中心词的后缀中与改革相关为最,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没有一时不为教改所困惑。古者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相长”等,今者说 “学习中平等的首席”、“学生的朋友”“课堂的引导者”云云总总,无一所谈所述的不是“学生---老师---教材---课堂”的关系。我们不是教育的理论工作者,作为置身于课堂实践的普通教师,面对纷繁的教学改革理论,四处云涌的课改浪潮,笔者认为,我们不必将自己的身心陶醉在这些“诸子百家”的争鸣中,而应该用敏锐的心灵去捕捉课堂中 “教与学”所碰撞的点点磷光,让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涟漪泛起师生共同创造的生命之花。

冷眼看教改

笔者无心诋毁正如火如荼教育改革的创新理论,也无意漠视蒸蒸日上课堂教学的离奇求异,更无力与 “南魏北曹”、“东苏西甘”的教育专家们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我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教师,一个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如果整天在办公桌前字斟句酌那些所谓“全新的教改模式”,而游戈于各种教改研讨会,以为如此,就会掌握当代教学改革的脉搏;以为如此,就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峰口浪尖;以为如此,就能触摸到了消磨教改的真谛,那是荒谬的。

众所周知,“ 世界上不会有同一条河流,也不会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无论人家的理论多么前卫,模式多么完善,总是基于当时一定的历史条件、个人自身素质、地域文化的差异、当时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影响,就有了他的理论和模式,我们大可不必去效仿“感知---阅读-----

讨论-----研究-----拓展”的五步教学法,也不必去硬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三段论,更不要轻易用所谓“满堂灌”否定“讲授法”,不要被“教改”、“创新”、 “素质实践”这些时髦的词障碍了大家的慧眼,我们要静心屏息,在我们心里问自己,我们是干什么的呢?是做一个教育股市的炒作者,还是做一个教育荒地的耕耘者;是做一个房产交易的推销者,这是做一个知识学问的传授者??真的,每每夜深人静,笔者在灯下漫笔,就有这些“小来”还将来到!

近年来,各种教育报刊,各地大小书店,无数书商小贩,都以“教学改革”为品牌,网络各方言论,推波助澜,将教学改革推到一个又一个高峰,只要你睁开眼,那些《素质改革论坛》、《素质教育新教案》、《三维大课堂》等系列巨著充斥着大小书店,铺满在教师的桌上,填塞在学生的书包里,然而,大家只将这些报刊或书籍还有那些教育专著,较之于历史上的教育论著,十几年前的训练题相比,又有了多少本质的创新可言呢?笔者真的不想去列举太多了,这些列举就已经看够了,满目疮痍,触目皆是;为师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教改实验班级、实验课本、教改科研、改革实验、教改观模课、教改示范课、教改研讨会、教改论坛、教改文集、教学大纲草案、教学大纲修定订等等,这些字眼全都冠以教改,似乎“教改”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其实,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时事在变,教学行为、教学方式随之改变完全是顺里成章,不必如此大做文章。因此,笔者借此呼吁,广大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要冷眼看教改,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课堂的变化之中去,多用心去发现教材中、学生中那些智慧的光芒。

热心变课堂

课堂是我们师生“教与学”生命的承载体,是人类智慧、文明、知识的集结地,课堂是教师实现理想的阶梯,课堂是学生吸收---积累--创造的发源地,所以研究课堂、专注课堂的变化是我们为师的宗旨,那么,课堂(教室)的变化到底指那些内涵呢?当然,那些课桌椅、黑板、教学手段等客观物质性的东西我就不必讲了,只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的联动作用粗作讲解。

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到底处在什么位置,居于什么地位,这恐怕是所谓“教改”的热点之一,有人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人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也有人说:“教师是课堂中的参与者。”诸如此大都一个意思,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我不必关注这些“主体”“首席”“参与者”之类的概念上,我以为,教师应该是课堂上的主宰者,他不仅主宰着课堂知识的容量,而且主宰着几十个学生智慧生命的知识的吸收与积累,创新与拓展,因为,几十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选择、以及价值取向,均由老师精心设置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乃至引导发现的“训练题”所左右,如果硬是要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甚至迂回曲折进行所谓“思维引导”,“情感激励”特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以得到教训---从而得到真知,也许确实在当节课起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这些理论上的先行者,似乎演绎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逻辑性

方面无懈可击,但长此以往,就会“课不将课”了,当然,偶尔为之,对学生思维培养亦是有益的。

我们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其前提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诸如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业务精湛,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训练题型的设置,课堂管理能力,老师人格魅力等等,总之,他一定要是一个高明的主宰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君”。

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激发,引导,借助已有技能对新知识的一种理解感悟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多聪明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点拔、激发、营造氛围、设置系统的训练,仅凭借学生的能动性,是不可能持久的、系统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我们有时觉得学生上课的思考和发言,超过老师的预想,甚至还有些创造,那正是为师的很好的建构着课堂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是一位高明的主持人,把持着观众和演员,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对多个班级进行实验,同一年级的统一层次班级,即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其表现和结果也会迥然不同。因此,学生的能动作用必需通过课堂的主宰者-----老师,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合适的手段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淡化教师的课堂主宰作用,不仅学生的思维灵光不能激发出来,而且一些基本知识也会落空,甚至出现课堂纪律难以维持的现象,对此,笔者身边就有许多案例。有些教师为追求课堂活跃效果,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前曾精心设计的学案,未达到教学任务的一半,课堂就被学生所主宰了,“讨论---研究”之热烈,让老师无可适从,教学计划被打乱,尔后,课堂次序无法组织,终于被迫放弃实验,笔者近年和许多同行者闲聊,大多也发出类似感叹!

“课堂集中教学”有其特殊的时空限制,要保证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有提高,都能系统的学习知识,其条件也应是系统的,学生能动的发挥以及发挥的维度均在教师的意料之中,那些给予学生的“空间”也应是教师的“暗渡陈仓”,绝对不是“失街亭”后痛宰“马谡”。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改变陈旧的教学语言,与时俱进地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去吸引学生,去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而这一切均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进行,一句话,学生的能动作用无论怎样发挥,它都是建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上的。可以说,脱离了教师,学生的能动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甚至会出现偏离,因此,我们说,改变课堂,是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在“不平等原则”下的“平等关系”。

师生的联动作用

课堂的可变因素林林总总,但其中仍然以师生关系为中心,当然这里的师生关系仅就“教学”这一联动因素,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师生相悦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功、共同创造的过程。一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笔者不敢妄加断言,最起码是教师有一种成功感的课。如果排除这

个因素,用我们现行的“课堂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指标”对一节课加以所谓标准化的评分,我不否定是伪科学,起码带有片面性和非人性化的东西。试想那么多的理论标准,在一节课中怎能面面俱到加以表现呢?

诚然,教师的成功感来自课堂,或许是某个同学的一次发言,或许是某几位同学的一次表演,或许是师生眉宇见的交流,总之,这种相悦的情感顿时让师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激动,这种喜悦和激动会影响师生的情趣,更能激发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学生的兴趣、情感、学习的过程及价值观得到了正确地引导。师生的联动作用是学生在课堂上走向知识殿堂的催化剂,当然,我所说的是正面的师生极力去追求的联动作用。作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要极力避免负联动作用,就这一点而言,教师的消极情绪也会影响学生,使课堂效果为零,甚至为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教学艺术,巧妙地“化干戈为玉帛”,这就是另外的话题。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有“看门前花开花落,听窗外云卷云舒”的闲情雅趣,又要有“观风云变幻,思古今兴衰”的古道热肠,这样,我们面对纷繁灿烂的网络信息世界,就会在课堂上正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不至于迷失方向。

[编注:发布该文章并不表明本网站支持该文章中的观点,而是本着“研究”的宗旨,希望引起更多的思考。]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阜南五小锁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篇一初中语文教育gt教学反思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反思总结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半个学期了,这半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一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本组课文安排了篇幅矮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内容通俗情节引人的民间故事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体会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禾丰中学袁慧娟近几年为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语文教学正朝着改革的方向迅猛前进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期以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教学反思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本人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思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肥城市孙伯镇刘庄小学李如飞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

语文教育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