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草原》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本课重点一是让学生通过文章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及人民热爱的情感;二是在阅读课文中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学语言、用语言”这一特点编排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采访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受地域所限,大部分学生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单纯的指名读从网上了解到的草原风情,又略显枯燥乏味。因此,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去过草原的吗?正巧,我班的刘正升同学去过草原,但是只有他一名同学去过,其他同学顿时对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为调动气氛,我随机走到他身边,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我是这样说的:“好,老师现在就采访一下刘正升同学,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空气清新)你在那里玩儿得愉快吗?骑马了吗?(没有,怕从马上摔下来。)吃了些什么?(借机介绍奶茶、手抓羊肉)说得真好!老师也有幸在去年暑假去过一次草原,和刘正升同学的感受是一样的。可惜大家没有去过草原,但是没有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

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那里的民族风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成功的,当我走到刘正升同学面前采访的时候,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随之投来,我发现每一个同学都在认真倾听,采访中刘正升同学的表现也很轻松,消除了紧张感,此时的气氛十分融洽,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本篇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美景。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本自然段写了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学生们边读边画,讨论非常激烈。汇报中,同学们各抒已见,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找出草原景色的特点:大、绿、美。重点有五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汇报中,学生能够抓住“更”、“那么”理解出草原的天与别处的不一样,说明这

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是不一般的。学生汇报后,我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是草原上的青草净化了空气,泛着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远离喧闹的城市,初入草原,顿觉神清气爽。在这样美丽辽阔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生:犹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我紧接着说:你能不能把老舍先生的这种感觉用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来?学生举手踊跃,能够将重点词“更”、“那么”加重语气,并把老舍初次见到草原高兴愉悦的心情读出来。接下来的四句话“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更是将草原的“大、绿、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同学们边汇报,我边借机指导朗读,同学们朗读的热情越来越高,后进生“刘梁”等几个同学也被这种气氛调动起来,积极举手参与朗读。最后,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将课堂推向高潮,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们仿佛置身于草原,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的确,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很多课文学生可以通过读,读出我们想要讲的东西。学生们能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评感悟及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三、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

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的。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本课书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们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草原美景,体会出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在理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这句话时,学生们能够找出本体和喻体,但是对“渲染、勾勒”两个词并不十分理解,字典上的解释也很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将这两个词用国画的画法表示出来?

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张宣纸,请我班“小画家”张悦来现场作画,用了这两种画法把小丘的样子画下来,非常直观,学生当即理解,并对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把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出了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

课后,学生们将本节课所学到的好词佳句按以往贯例都积累到了语言积累本上。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都能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相信学生将终身受益。

四、不足

1、本课教学重点之二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学语言、用语言”这一特点编排的。教学设计中,我也是围绕这一重点设计的,但是在讲解“那么……那么……”、“既……又……既……又……”这两个词时,只留于表面,没有深入进行讲解,应该告之学生:两个“那么”连用,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又……既……又……”之间是并列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个词造句加深理解就更好了。因课上的失误,作业中学生在对这两个词进行造句时错误率较高。

2、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本课书的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虽然学生们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而且书中也有相应的图片,但是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会更加直观、形象,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由于准备仓促,多媒体课件没有利用上,也带来不少遗憾。今后教学中,我将会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使我的语文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反思(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反思

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洪小云

《桥》这篇课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 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 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结构简短,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老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和人格力量。在本课教学中,处理得较为合理的是:

1.开展问题引领下的学习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每一课时分别有一个贯穿整堂课的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正是因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引领学生,所以学生学习才有了任务,才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感受“窄木桥”、“生命桥”、“危险桥”的变化;感悟老汉对待自己,对待群众、对待儿子,对待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如山一样高大的形象,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的老党员的可贵品质。有效问题的建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开展学法指导下的学习

学法之一:合作学习。本课教学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朗读的训练上,并以同桌朗读为主要形式。让同桌互读成为学生熟练朗读,情感朗读,个性朗读的有效载体。这样的设计既符合本课教学的总体构

思,也节约了有效时间中朗读的时间,提高朗读效果。另一合作学习是四至五人的合作学习。小练笔“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其实也是学生对老汉形象的再一次认识与深华,一举多得。

学法之二:读划圈思注。高年级阅读教学如何通过个体的阅读快速理解,并有效反馈呢?本堂课体现的是教师指导下的自读,划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个体思考,进行旁注,成为学生阅读理解的一大亮点。处理较好的是在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有所侧重的指导与点拨,以及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惊喜。

3.开展拓展式的开放学习

在课至尾声我安排了两个个环节:①写话训练;②清明节的礼物。无论是哪个环节,用意只有一个——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带着对老汉的感动,带着对老汉的敬佩,带着对老汉的深切的怀念,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尤为不足的是:

1、第一课时我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与人们的慌乱、木桥的无奈,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从两条线入手,大雨和洪水的凶猛,人们的反应,再到引导学生说出人们心中的桥此时此刻是座生命桥。至此,课文也达到高潮。然而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因前面朗读稍占多了些时间,故令高潮戛然而止,后在第二课时虽再补救,然而发现效果已没那么理想。实属遗憾之一。

2、本节课文表达方法的处理上有些牵强,如能借助课后思考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

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更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

草原教学反思

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勤新课标的过程中这几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信息对话课程资源在设计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与这些词交流对话努力使它们在我的课上活起来让它们变成一个具体形象和一段段可以展开的教学流程一对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小学姓名邢欣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草原二教案背景草原一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今天开学的第五天根据安排我到五年级4班上了一节实践课授课的题目是老舍的作品草原总观一节课40分钟完成的内容是学生只读出了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学习老...

草原 教学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