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4.13

1草 原

第一课时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 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

相关幻灯片、课前板书课题、红色和白色粉笔、折纸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

2.听读课文:

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二.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板书美、风景、人情)

2.请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然后折成了千千纸鹤(拿出折纸)。孩子们要是让你从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中,选一句做成的“美的语言卡”你会选那一句,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一句?(出示:美的语言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勾勒,渲染、翠色欲流、一碧千里、流入云际等词语。让孩子们交流草原有哪些景物,体会感情,学习老舍是借景抒情和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法。此时可以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鼓励指导语言,朗读要口中读出感觉,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

三.展示反馈

老舍先生用美的语言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自己惊叹、兴奋、陶醉、热爱大草原的感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还能坐在车里吗?我们现在就从这里下来了,呼吸草原上新鲜的空气,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拿起笔来,像老舍先生那样,写写自己看到的草

原风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表自己表达此刻自己美好的心情和感受。(幻灯片出示:我来表达美)

四.点拨提升

细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五.当堂检测

一、 练习平台

1.我会写

dì tǎn xuàn rán gōu lè tiān yá

( ) ( ) ( ) ( )

2.按原文填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

蒙汉情深何忍别,( ) 。

3.形近字组词

限( ) 勒( ) 骏( )

恨( ) 鞋( ) 峻( )

4.选字填空

采 彩 踩 睬

理( ) 兴高( )烈 风( ) 踩( )

二、 想象拓展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着什么?

它们可能回味着( );回味着( );回味着( ) 。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请你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 ;像( ) ;像 ( )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

1.完成《小练习册》

2.放学回到家里,在百度搜索——祖国的西部,欣赏到祖国西部更多的迷人风光,了解更多的民族、民俗、民风。

板书:

1草原

风景

人情

教学反思:

1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点:在体会草原美景时,张雪丽等几位同学能从不同角度去品味作者用词的恰当,了解作者描写的顺序,还算可以。

不足:今天开学第一天,并没有预期的有个好开头,李智和张坤就没有注意听讲,以至于交流时不知道说什么,由于电脑无法同步到投影仪上,原本做好的课件也没有派上用场。

改进措施:看来问题的呈现形式有待于改进。


第二篇: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问题清单

设计人:安秀莲

概念性问题:

1.《草原》作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搜集一下他的相关资料。

2.《草原》是什么题材的文章?由课题你读出了什么?

3. 《草原》一课正确读写的词语有:“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注意“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理解“渲染、勾勒、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原理性问题:

1.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那几幅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内容。

3. 认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草原美景写出来的?并把优美语句积累下来。

4.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习题性问题: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优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⑴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拓展性问题:

1.搜集有关蒙古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风情。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处自然景物。

1《草原》问题预习-评价单

设计人:安秀莲

五年级( )班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优美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

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创新及想象能力。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xx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茶馆》等

【预习评价】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 dī yín qí lì

( )( )( )( )( )( )( ) huí w?i sǎ tuō yū huí jí chí mǎ tí lǐ mào jū shù

( )( )( )( )( )( ) ( ) xiū s? shuāi jiāo tiān yá r? hu hū yí bì qiān lǐ

( ) ( ) ( ) ( ) ( ) cuì s? yù liú jīn piāo dài wǔ

( )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渲染: 迂回: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三、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那几幅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内容。

1草原教学设计

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四、句子赏析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老舍将草原比喻为( )画 ,突出了草原( ) ,小丘的

( ) ,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 )并产生( )之感,因此,既愿( ),又想( )。

2.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上面的方法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问题】

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别忘了及时记下来呀?

——————————————————————————————————————————————————

【多元评价】

1草原教学设计

“三五六”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

——1《草原》问题解决课操作流程

设计人:安秀莲

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

环节说明:

1.创设情境: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 复习回顾:

(1)生字词,认读一遍,直接听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红色为听写的词语)

(2)浏览课文,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几幅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呈现问题,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草原美景写出来的?展开组内讨论。

三、展示对话,规范指导

(一)句子分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

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过渡语:草原的风景这样优美,那里的人也是热情好客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的?(出门迎接、热情款待、载歌载舞)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二)手法分析

1.动静结合

课文首先抓住色彩写静态,突出碧绿。作者首先写草原的主色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具体写出它绿得有层次──“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得浓烈──“到处翠色欲流”;充满了生机──“像无边的绿毯”,像“中国画”。在这万绿丛中还点缀着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谓五彩缤纷、美丽迷人,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其次,抓住声音写动态,突出热闹。初入草原,偶尔有“忽飞忽落的小鸟”声;接着“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后来“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声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变静为动,为草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欢乐。

四、总结提升,优化提炼

一是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二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

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提升意义

1.小练笔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2. 搜集资料

老舍先生就这样满怀着激动、感念、赞美,写下了一组题为《内蒙风光》的散文。 选了里面的几篇《林海》《渔场》《风景区》还有本文,大家可以去读一读,更多地了解内蒙古,更多地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1《草原》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安秀莲

一、比一比,组词。

限( ) 勒( ) 骏( ) 迂( )

线( ) 鞋( ) 峻( ) 遇( )

鞭( ) 驰( ) 蹄( ) 杯( )

靴( ) 池( ) 踢( ) 怀(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绿毯( )的线条

( )的小诗 ( )的乐趣( )的小鸟 ( )的衣裳

( )的草原( )的主人 ( )的帽子 ( )的微笑

三、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

五、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 课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读到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小助理说一遍,指其他学生说)

1.导课: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老舍先生曾经访问内蒙古,身临其境,见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感受到了蒙古人的热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感受那里的别样风情。(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

(2)出示词语,在小组里读一下,注意老师变红的生字要重点识记,一会准备听写。

(3)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预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完以后汇报展示)

板书:草原美景

热情好客

二、呈现问题 合作探究

(一)作者从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他的草原之行,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草原美景这一部分,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在六人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三.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

预设一: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一句是作者直抒胸臆,通过天、空气等景象,表达了自己初进草原的感受:激动,愉快。

预设二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

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一句写了小丘的美,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啦草原的美,把草原比作地毯,而羊群就是地毯中的白花,文中“绣”字用的特别好,写出了草原的静与动的结合。

(3)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谁愿意把这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通过朗读展现给大家?

(学生朗读:先试读,再展示读,试着背诵)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二)草原不仅景色美丽,那里的人也是热情好客的,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2-5自然段,看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的?

1.远道迎接

2.亲切相见

3.饮酒联欢

学生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此时的草原是一种热闹的情景,与作者刚进草原时截然不同,这一动态描写。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

作者在这里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感受到了蒙族人的热情好客,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作者要离开时,却有些舍不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总结提升 优化提炼

一是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二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老舍先生就这样满怀着激动、赞美,写出了草原美景,请大家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用上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更多相关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小学姓名邢欣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草原二教案背景草原一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

《草原》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原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重难点感...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岳庄小学张平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东铁营第一小学梁红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

《草原》教学案例与反思

草原教学案例与反思一主题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本多元化的解读二背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课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解放战争时期19xx年9月12日...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肥西县山南学区吕楼小学陈家法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学期3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草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教育出版社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优...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大新中心小学李海丽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帮助...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