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9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无疑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某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专题学习,能较好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三维目标。

第二、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第三、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第四、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第五、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第六、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七、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第八、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总之,新课程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为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这一终极目的服务,努力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营造和谐氛围,以激发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树立宏观的历史观念,即所谓的“大历史观”。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代课或兼课,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就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又非常自然地将语、数、英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宠儿”,客观上理科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越性,主观上重理轻文观念的沉淀,必然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数、理、化便也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便当然沦为“庶族”,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和属于历史学科的课时,以及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都属于“少数派”。因此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课时紧任务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者所始料未及的。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目前高一历史课程开设情况是每周两节课,高一上学期修完历史必修模块一。如要完整修完该模块每章节知识,至少要18个教学周。在升学压力下,在语、数、英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在对历史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深度和难度确实很难把握。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

学方法,确实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得法,就会适得其反。如有的教师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把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合伙学习;任凭学生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自己则在旁边当看客,还冠以分组式教学、合作学习、民主教学之名。实际上,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是单纯地放松对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束缚和羁绊,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在设问回答和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进行激发和正确的引导,以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更不能对其进行扼杀和禁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cn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作者卢宝玲来源校本教研20xx年第03期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初中历史组江育英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刘连娟一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二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这一学...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看到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博乐市第六中学李新红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刘安武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