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2024.5.4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 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4. 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

(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

2. 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地形图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1946后,当另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19xx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xx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

3. 释题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

(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

4. 示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生读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划(huá huà)

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3.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解决)

查字典理解: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 “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 “不约而同”:①约定。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

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生:时间——19xx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

2. 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二)找出文章中心句

1. 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 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把它勾画出来

四、总结课文

1. 总结课文

2. 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 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

(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 (生:狭路相逢)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

(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

(生:胜利,勇敢的人)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1. 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 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

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二)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三)示标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 自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 讨论交流

1) 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A.小组读三句话

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

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

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

D. 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

2) 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A.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B.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C.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A) 生读句子

B)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C) 读句子比较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D) 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E) 指导朗读句子

B 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答)

C 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体会:怎么读才好。

D 指名读,指导朗读

E 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

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

3. 第9自然段

1) 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2) 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

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

2.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生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篇:千里跃进大别山(小学课文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5条,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课上应采取读读、想想、画画、写写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课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连词成句训练和想象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

2、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就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中一部辉煌的史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那段精彩的历史吧!(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对大别山有什么了解?(生汇报)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这里的?千里?又说明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看看刘邓大军是如何千里跃进大别山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 准的音,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能读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读的如何,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希望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要边听边思考: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哪句话,请把它找出来。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情。

1、?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儿?第一次是谁说的?

2、此时敌我双方战斗形势如何?十八旅遇到哪些困难?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

(1)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时的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指名板书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时战士自身遇到的困难。(筋疲力尽)

(2)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词总结概括十八旅遇到哪些困难。

(3)指名板书。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紧急?的感觉。

(5) 两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相遇,正是后文所说的什么?板书(狭路相逢)

过渡语:背水作战,乃兵家大忌。但背水之战,也能让人生出勇敢百倍。在这危机时刻,刘邓首长发出了怎样的号召?板书(勇者胜)

3、在这种危急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做出了什么样的指示?

(1)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2)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3)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师生合作读这3句话,读出刘司令员对战斗必胜的信心。

4、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刘邓首长对战斗必胜的信心,而他们的信心也鼓舞着战士们!文中第二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是谁说的?此时这句话已被战士们争相传颂,成为了他们作战的指挥棒,他们也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句话的鼓舞下战士们下了怎样的决心?用你的读体现出来。又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5、战士们满腔的热情化作了战斗的动力,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想

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战士们表现如何?画出相关语句。 对比读:(1)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2)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主力部队向西南方向奔流。

总结:比喻句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同学们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学习运用比喻句。

6、面对这样一群勇士,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带着你们的敬佩之情齐读这一段。

7、文中最后一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在什么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再一次验证了刘邓首长决策的正确,也让我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仅仅是为了大别山吗?那是为了什么?让我们充满激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文章,升华情感。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也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7千里跃进大别山

筋疲力尽

前有追兵 进攻

后有强敌 狭路相逢勇者胜 迅速 河宽水深 勇猛 无船渡河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大同小学校 刘晓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找到和?求积的近似值?的联系。

2、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1.4561(保留三位小数) 0.9398(保留二位小数)

9.7502(保留一位小数) 9.5501(保留整数)

(2)0.9398保留三位小数是( )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为什么是0.940,写成0.94行不行? 谈话引入:求小数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如何列式?你的根据是什么?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让学生把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当商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1?时,提问:还要继续除下去吗?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让学生想一想:这时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

以后再取近似值。

(3)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五、练习及拓展

1、反馈练习

我国的原煤产量19xx年是6.2亿吨,19xx年达到10.9亿吨,19xx年的原煤产量是19xx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读题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让学生养成先通盘考虑,然后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培养习惯应该是数学课的重要任务。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2、巩固练习:

(1)按要求求出商的近似值:(课件示)40÷14(保留一位小数) 26.37÷31保留两位小数 45.5÷38保留三位小数

a、让学生独立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

b、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讨论它们是否一样?

c、计算并介绍好的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先除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再列式除到千分位,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②先除到百分位(第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再在原式上继续往下除,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③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先直接除到万分位(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进行保留。

d、通过学生的方法介绍后,问学生认为哪一种方法,既快又简便,并说出为什么。第③种方法简便,因为他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而且保留小数时,只要一位一位往下看,也不易出错。

(2)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3.81÷7 32÷42 246.4÷13

(3)刘桐到超市买了一打乒乓球,一共花了15.8元,平均每个乒乓球多少元?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的收获是什么?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七、课后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保留两位小数)

5.63÷6.1 2.84×0.03 0.382×0.13 4.2÷4.5

2、蜗牛的爬行速度是0.0045千米/小时,陆龟的爬行速度是0.32千米/小时,蜘蛛的爬行速度是1.9千米/小时,蜘蛛的爬行速度大约是蜗牛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19.4÷12≈1.6(元)

19.4÷12≈1.62(元)

更多相关推荐: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观后感正如影片开头描述的那样这一伟大的行军历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这个道路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其中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险这三个大险中有一个稍为处理不好或是态度不端正或是立场不坚定或是信仰不忠诚的就真的会...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

五年上册《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教者长青中心小学汪秀艳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材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xx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绥芬河市第四小学姜华教材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勇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xx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词勇展开故事情节表现...

千里跃进大别山(说课及课例)

千里跃进大别山说课说全文教学一说教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例19xx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

上传聂晓艳 教学设计《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课时第二课时执教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聂晓艳教材分析课文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

千里跃进大别山 将军故乡金六安

千里跃进大别山将军故乡金六安关于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市红色旅游课题调研组为认真贯彻落实20xx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推动我市红色旅游开发工作近日由课题组负责人牵头...

千里跃进大别山(小学课文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内容附图。

千里走单骑观后感

千里走单骑观后感千里走单骑gt观后感一最近听说又出了很多大片但是自己也没怎么去看过周末没什么事情就去看了一场千里走单骑老谋子的英雄十面埋伏卖的不错但我却不喜欢除了画面让人感觉饱饱的吃了一顿九大簋腻得让人受不了看...

千里走单骑 观后感

千里走单骑观后感这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拍摄并且由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和儿子存在严重隔阂的父亲在儿子诊断出得了肝癌时独自前往中拍摄儿子最喜爱的面具戏千里走单骑却因唱戏人出现意外受到重重阻碍最终得到...

读《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有感

读三国演义千里走单骑有感今天我读了一篇三国演义中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感人这个故事主要讲刘备感到在曹操身边很危险便找机会离开他有一次袁术要投奔袁绍刘备便向曹操请战趁机离开了曹操曹操发现了刘备的用...

千里跃进大别山观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