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文化风采

时间:2024.4.27

中国古建筑的文化风采

摘   要:中国古建筑依山伴水,就地取材,形式多样。有依山建筑,有平川建筑。山区多石木结构,平原多砖木结构,南方林区有干栏式建筑,东北地区有干打垒土房,黄土高原有窑洞建筑。中国古建筑所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重要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各地不强求、不攀比,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文化风采 精神弘扬 特点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讲求秩序是一个特点。北京古城建筑,中轴线是讲求秩序的突出表现。从南面的永定门开始,经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到北面是安定门,一方面是皇权至上,一方面是皇恩浩荡,表现了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过去北京有灯市口、珠市口,菜市口;有缸瓦市、羊坊店、琉璃厂,这些市场是交易形成的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表现了社会经济秩序。历史上的北京有“东富西贵”之说,围绕中轴线,有钱人住东城的多,坐官的人住西城的多。院子有大院也有小院,大院子分几进院落,有正房、厢房之分,表现了社会和人的生活秩序。秩序是十分重要的,秩序是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秩序使社会秩序得到明确和固化。


一、弘扬中国古建筑文化精神
  1.中国古建筑文化仍然放射着历史的灿烂光芒。
  中国古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曾有过秦汉、盛唐、明清三次历史发展高潮,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练、实践、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思想、制度和物质遗存在内的科学体系。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今年中国的GDP将达到20万亿元。外国人到中国来,一方面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一方面还是要看中国的历史文化。长城一定要去看看,紫禁城一定要去看看,北京的胡同一定要去看看。中国古建筑文化留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是历史、是文化、是传统、是自信、是骄傲。

                         
  2.中国古建筑文化仍然具有可吸收的丰富营养。
  中国有5000千年文明史,有辉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上的儒学、释学、道学对中国古建筑文化有着长期的和深刻的影响,并在中国古建筑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形成了丰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古建筑文化独树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我们有以广西为代表的岭南建筑,以安徽为代表的徽派建筑,以苏州为代表的园林建筑,以北京为代表的宫廷建筑,还有蒙古族、藏族、壮族、回族等几十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建筑,她们共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其中的木结构体系、建筑形式、建筑装饰、城郭形式等都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丰富的营养元素,为今天中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环境设计等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和有益的借鉴。
  3.中国古建筑文化仍然需要全社会的珍爱保护。
  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们是用了20几年的时间完成了欧洲用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解决初期,北京的城市建成区50个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发展到1000个平方公里。高楼林立,幕墙闪烁,马路宽阔,汽车飞弛,满目皆新。建设成绩令全世界为之仰目。但问题也来了,有些城市的历史建筑拆了很多、胡同少了,牌楼没了,历史街区“旧貌换新颜”了,古城风貌看不到了,古建筑文化消失得很快。这里面有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有对古建筑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尊重问题,更有对古建筑文化是不是给予了应有的继承和保护措施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越快,古建筑文化就越需要得到切实保护。


二、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 

 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目的在于继承和保护。
第一,因地制宜

第二,以人为本

第三,秩序井然
第四,崇尚节简
 三、中国古建筑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大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对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新建筑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来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版  刘敦桢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第二篇: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


特稿

傳統中國文化的體認──唐式木構古建築

志蓮淨苑

(一)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輝煌的年代。唐文化之美,在於其博大雍容,富有高度的凝聚力,無論在宗教、哲學、藝術及建築文化等方面能彼此交融,構劃出超越時代的東方文化,滋潤著後世。唐代佛寺建築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左右均衡和諧而對稱,風格雄渾雅樸,手法柔和細緻,在世界建築史上,獲致極高的讚譽。志蓮淨苑在規劃整個佛寺叢林重建時,正是仿照唐代這種木構四合院式的設計,展現出唐文化的寬弘氣象,無限優美。

志蓮淨苑秉承這種無限開拓和融攝的唐代精神,以盛唐古建築為藍本,興建一座氣魄宏偉、完整莊嚴的佛寺叢林,以期中華民族文化在本港繼往開來。

政府規劃署在八十年代杪開始將鑽石山區列作策略性發展地區。按照市鎮整體發展設計,一個新市鎮必須有購物中心、文化中心及地區公園等主要建設。志蓮遂與政府十多個部門蹉商,將零散的綠化地合併為一整體,將地區公園配合志蓮淨苑唐代木構古建築的重建,開拓出一完善的宗教、文化、教育、福利及休息之清淨樂土,令環境規劃臻於美善。

志蓮唐式佛寺佔地十八萬平方呎,坐北向南,利用原有的地勢依山層疊而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

上,是世界上現存最大型手造木構建築組群。全寺佈局,以三進院落式設計。右 1

邊是中國傳統山水迴遊式園景,左邊則設枯山水庭園。一入山門,便是蓮池花園,四面以迴廊環繞,前望之雙樓一殿,是天王殿及鐘鼓二樓,乃敦煌淨土經變式建築。第二進丹墀兩旁的藥師殿和觀音殿,配合著巍峨聳立的大雄寶殿,莊嚴萬象。第三進就是珍藏佛典的藏經閣、念佛堂、法堂和方丈室。最後於東北面山丘的方型萬佛塔是整個建築群的標誌。此座大型手造木構建築群工程龐大,設計精妙,充份體現莊嚴的宗教藝術境界。

此完整配套木構古建築至今已甚稀有,僅剩國內山西省的佛光寺、南禪寺及日本的唐招提寺,三座均是單體建築,未能充份表現唐風之宏博與壯美。志蓮佛寺之建成可以讓今人體現古建築的藝術與智慧,透過各種教育活動,在輕鬆的氣氛下培養同學對傳統建築及藝術的欣賞能力,認識中國文化的涵養和意念,擴闊學生的欣賞藝術方面的領域和興趣。

(二)

漢魏晉之間,中國早與西域諸國建立邦交,因此引起文化之交流,尤以宗教、音樂、對術、雕刻、建築最著。自南北朝至隋唐,世界各國之文化,皆輸入中國,此乃中國以宏大度量而迎之採之,融為新文化,遂有大成之觀。有唐之世,中國實為亞洲的文化中心地。

? 世界文化交流薈萃中心

《中國建築史》(伊東忠太原著,陳清泉譯補)曾言:「唐代隋而統一中國 全土,其餘威殆壓亞細亞之全部,遠及歐土,此為中國民族大發展時代,亦即中國藝術達最高潮時代也。」唐繼隋後,政治由分而合,經濟迅速恢復,社會繁榮,民生安定,成為統一鞏固而強大的王朝。唐代不特文治武功為後世稱羨,在文化的各個領域則具有向世界開展的普遍性、統一性和融合性的特質,無論在學術、文學、繪畫、建築、雕刻藝術等,都成就卓越。海外各國仰慕燦爛的唐文化,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並將優秀的中國文化藝術流傳到海外。因此,唐代在當時是中華民族感到驕傲自豪的年代。

? 佛教興盛對社會文化和宗教影響

佛教東流,諸經紛陳,宗派廣演,經南北朝的長期攝取與調和後,佛教僧侶 2

對義理及修行實踐兩者並重。有唐一代,佛教隆盛,高僧碩學輩出,譯經事業空前大盛,十宗並弘,英才群集,廣受唐室上下之尊崇。尤以佛教寺院林立,文物燦然大備,成為中國佛教傳播之輝煌時代。各地僧侶紛紛來華修學佛法。如華嚴宗的智儼法師乃天水人,其弟子法藏是康居人、義湘是新羅人。又玄奘法師門下之圓測,亦是新疆人。日本更派大量留學僧前來取經,弘法大師空海更將中國文化移植回日本。可見佛教在隋唐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成為一嶄新的國際佛學中心。

透視唐文化之特性,當可發現佛教對推動當代社會文化與宗教有重大的影響。唐代寺院不但是宗教法的活動場地,更是多種藝術之展覽館。寺院僧眾亦負起社會教化的責任,經常為民眾講經說法,更摻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故事,稱為「俗講」,甚而以歌曲唱導,於是漸成為大眾喜愛的文化活動。而詩僧與士人的詩歌酬唱,更是唐代文學創作的一大特色。此外,不少詩人墨客在各地寺院中留下佳句,加以繪畫、雕塑及不少寺院內享受節慶、齋會、遊春賞花、圍棋等遊藝活動。由此可見,唐代寺院文藝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及其與各階層之緊密關係。

此外,唐代名山寺院,多處於交通便利,經濟繁榮,人文薈集之地,蔚然成為宗教文化中心。當時第一流思想家多為佛門高僧,精通義學,又能詩擅文,故士子樂從遊學。士子多居寺院苦讀,有習業山林之風尚。寺院為士人們帶來新的思想與學術風氣,所謂「隨方游學,往復辯論的風氣」。而唐代寺院藏書量豐,總攬經史子集各類叢書。近代發現之敦煌千佛洞大量藏書,已可徵知大概。自佛教傳入中土,對中國固有的哲學觀念起著刺激作用,隋唐佛學自成體系,為時代顯學,與中國儒道兩家並稱,奠定了唐代文化的恢宏氣象。由此可知,唐代佛教廣為社會各階層接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滲透到各個領域,佛寺更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樑,發明創造的溫床」。

? 唐代建築的藝術成就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建築文化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美學的結晶,忠實地 反映了人類思想與足跡。中國有文學記載的歷史大約四千年,而中國建築的歷史要比史書記載的年代還要遠古得多,所以「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賴其建築之遺跡或記載以測其文化。」中國著名的建築史學家梁思成先生又講:「建築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也。」而歐洲的史學家也稱建築是「歷史之鏡」。

3

中國古代建築歷來被建築史學家列為東方四大建築體系之一。其中的古代亞述、巴比倫建築為西亞古代建築體系,後起的有伊斯蘭教建築體系,和南亞地區的印度系建築,但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徵最顯著便是東亞的中國建築體系。

梁思成先生曾說,中國的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生命最久,散佈區域最廣的一系建築。建築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地理、地質、氣候、政治、經濟、社會、宗教和一切問題影響下的產物,所以就整個中國建築來講,它所反映的正是這個民族的偉大的性格。

大體而言,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故其結構形式為木柱及樑架承重,牆壁僅起圍護和間隔作用,因而平面佈局靈活,門窗佈置不受牆壁限制。這種形式的建築即使在極端不同之自然環境下始終適應,而且取材方便,施工較易。單體建築外部特徵明顯,輪廊迴異於他系建築,由崇厚臺基為襯托,以木質楹柱和玲瓏之門窗相間組成屋身,而最上面之曲線舒展,變幻多姿的坡面屋頂猶如一頂莊嚴美麗的冠冕。中國古代建築另一個特點是以多座建築組合而成宮殿、廟宇、官署乃至住宅等不同功能的建築群,布局一般多採用以中軸線為主,左右均衡對稱的形式,但在對稱中亦講求變化,往往通過合理的空間配搭、不同處理手法來表現整體建築群的神韻氣度。

唐朝是中國建築發展史的成熟時期,既繼承兩漢以來的基礎,亦兼容外來建築藝術而不衝突,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體系,成就卓越。唐時改大興為長安,修整城牆,建立城樓,使長安成為壯麗繁榮,四方使節和商旅雲集的國際性大都會。其後在長安修建了大明宮,興慶宮兩所宮殿,均以宮殿壯麗聞名。

自佛教東傳,唐代建築物發生了不少變化,其中佛教寺塔之形制轉變尤為明顯:唐寺的建築風格雄渾雅樸,氣度恢宏,其平面布局雖沿襲魏晉南北朝之傳統,以殿堂門廊等組成,又以庭院為單元,大寺可至十數院,且以二、三層樓閣為全寺的中心。位於古都長安城東南之慈恩寺即為一例,所謂「重樓複殿,雲閣洞房,凡十餘院,總一千八百九十七間」,其宏大可知。慈恩寺可說是中印建築藝術融合之結晶品。此外,塔在整體寺院建築中,原處於中心位置,然而唐寺佛塔已非組群之中心;儘管如此,塔仍是一重要建築組成部份。

唐朝佛教興盛,在佛寺的建築上,亦已規模完備,並充分利用當時的建築、 4

繪畫、雕塑藝術來莊嚴殿堂。從歷史文獻、敦煌壁畫和遺留下來的實物建築,我們可以看到唐代佛寺的建築雄渾豐盈,宏大嚴整。可惜經過歷代戰亂和天災,以及自然侵蝕,現今可見的唐朝寺院已無復當年盛況,留下的僅有兩座單體建築,即位於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唐代佛寺的建築成就,影響日本甚鉅,今存唐招提寺為佳例,這些均由來華之使臣、留學生以及中國鑑真和尚等仿照唐式建築藝術而建造的。日本一向極之尊重保留傳統文化,佛教亦非常昌盛,大興土木建造木構寺院,如東大寺、西大寺、興福寺、藥師寺、元興寺、唐招提寺等。這些寺院將唐化文化一直保留至今。

(三)

唐代文化光裕四海,堪稱是我國最璀燦盛明的時代。在建築藝術上高度綜攝宗教、文化、藝術的精粹,實在是古今建築藝術之典範。在過去千多年的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生活到處可見到佛教的影響,而古建築藝術最能具體表現佛教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梁思成先生說:「佛教建築是我們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志蓮淨苑重建唐式寺院群,正是有鑒於香港今天亦值中西文化的交融時期,人們可以攜手開拓此古今相輝的文化成就。

5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中国建筑史简介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公元19xx年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完成...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闲来无事翻看了梁思成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收货颇丰不仅系统的了解了中国建筑的构造与形态还领略到中国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古典思想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

古建筑作业观后感

西北大学古代建筑文化期中作业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观后感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主讲人刘加平今天的讲座是由刘加平院士讲演的主要阐述了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解释了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分析了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以及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

建筑讲座观后感

建筑讲座观后感看了建筑师的讲座总结一下其主要讲了4个内容1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辩证关系2当代建筑设计师的现状和对建筑的理解3如何作出一个好的规划4通过案例分析规划与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建筑师提到规划在建...

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

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在一次城市规划课上我们观看了有关巴黎建筑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巴黎的建筑风格设计的改造历程让我们领略了巴黎的建筑之美那么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法国之都巴黎建筑风格的改造者豪斯曼男爵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的塞...

《一个建筑师的理想》观后感

一个建筑师的理想观后感在陈老师的园林史课上陈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个建筑师的理想CCTV新闻对中国美术学院骄建筑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学奖获得者王澍的采访对此我获益良多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建筑的感悟建筑...

建筑工程施工观后感

XXX施工观后感前段时间监理单位组织XXX参建单位参观XXX后我感到十分感慨对比XXX施工建设的现场情况真心希望施工单位劳务单位能认真学习以期改善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通病及现场安全文明情况现将我个人看到的一些好...

我的建筑师观后感

我的建筑师观后感19xx年3月14日路易斯康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尸体在纽约宾州车站楼下的男厕所里被发现随身的护照身份信息以及住址被涂抹没有告别没有解释没有嘱托尸体在停尸房停留了三天无人认领康的离去是突然和毫无征兆...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真正的建筑文化读中国建筑史有感知道梁思成是因为他跟林徽因令人动容的爱情可真正认识梁思成是因为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且不说他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有多高只为了他不畏艰难困苦在抗战期间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而奔波操劳的精神他...

《共筑中国梦美丽中国 幸福起航》读后感

共筑中国梦美丽中国幸福起航读后感读了共筑中国梦美丽中国幸福起航之后我突然意识到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第64个年头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衷心的祝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日益强大祖国的未来在于我们我们是未来的主...

筑梦中国观后感

筑梦中国观后感建党九十四载立国七十年一代代伟大的革命领袖数万万坚定的仁人志士声声振奋人心的革命救国疾呼万里长征不老魂热血男儿舍生取义驱除鞑虏东拒日寇共 产 党救民族捍中华明大义联蒋不计嫌报国不为私危难关头挺身出狭路...

中国古建筑观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