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作业观后感

时间:2024.4.13

西北大学古代建筑文化期中作业


第二篇:观后感


每一段旅程都是智慧的结晶,在生命中慢慢沉淀,当这种沉淀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命运的轨迹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

——基督山伯爵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拉丁美洲人民心中桀骜不驯的英雄,“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共产主义的唐吉珂德。当一个人被无数的光环与称号所笼罩之时,他开始渐渐地离我们这些凡人越来越远,多彩的光芒与传奇故事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神”,一个为了自由而斗争的圣人。回首整个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人像照片之一,绝对少不了这张“世界上最具革命性最具战斗性”的人像——切·格瓦拉,更多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标志,象征着反叛、象征着文化、甚至象征着一种精神。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这同时也是一个缺少精神的时代,物质化、时尚化的快节奏生活正在一步步吞噬人们心中那份仅存的激情。这种关系,就好比是20世纪的小说与19世纪的小说之间的关系,20世纪的小说再也没有办法达到19世纪小说的那种高度;同样的,21世纪初期的现代人,也再也没有办法感受到20世纪初期人类的那种激情。那种为了理想、为了自由、为了信仰而全身心为之奋斗的激情。

切·格瓦拉所代表的正是那种20世纪的激情。他的一生是一段传奇,虽然这段传奇只存在过39年,并且在这39年中,最振奋人心的实际传奇,只有令人惋惜的15年。的确,切·格瓦拉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只有这短暂的15年时间,开始于19xx年,结束于19xx年的10月9日。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格瓦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头像依然是最时尚的标志,他的言语是公正的典范,他的精神是完美的象征。15年间,从古巴革命到支援刚果,一直到最终受难于玻利维亚,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格瓦拉的人生一点都不过分,要把这样一个圣人的故事拍摄成传记片,其难度可想而知。他的每一段经历都可以被当作影片的高潮大加渲染,每一个行为都可以成为影片最震撼人心的细节,把如此丰富的15年压缩成2个小时的电影,并且保持节奏感,恐怕这是传记电影中难度最高的挑战了。

《摩托日记》是切·格瓦拉传记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并且可以说是最平凡的一个部分,和他最辉煌的古巴岁月没有半点直接联系,在这里甚至连卡斯特罗的影子都没有一个。就像影片开头所说的那样,这并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是两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在那些时刻,他们为了共同的希望和梦想,在他们的旅途中奋勇前行。

就影片的定位来说,不能算作完整的传记片,它不是通过影像以及对时间跨度极大的真实事件的二次编纂来再现主人公的一生,它只是截取了格瓦拉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来讲述一个为了梦想而前行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换成完全虚构的人物,也能够讲述,但是《摩托日记》的主人公是切·格瓦拉与阿尔维托,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再平凡了。

19xx年,此时的格瓦拉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的一名学生。学生时期的格瓦拉就有周游拉美的喜好,在他的早年,一共有过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周游活动,第一次开始于19xx年的1月以及2月,他游历了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第二次,也就是《摩托日记》中的这次,休学1年,环游了整个南美洲;第三次,则是在他19xx年大学毕业之后,并且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政府的斗争。这三次旅行中真正使他踏上政治生涯的应该是19xx年的那次旅行,那次旅行是最多彩的,也是最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崭露头角的开始,若是把这段经历搬上荧幕,从故事性来讲,肯定是比《摩托日记》精彩很多。这其中有着精彩的游历,也有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局。但是导演与编剧并没有选择19xx年的第三次旅行作为切入点进行拍摄。他们选择了切·格瓦拉早年的第二次旅行作为故事的剧本,用最平凡的故事,来演绎这位圣人的传奇。

影片的故事开始于19xx年的12月,结束于次年的8月。刻画的重点聚焦在了“圣人”的诞生。导演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长来讲述那次旅行的主要事件,格瓦拉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的改变便是在这个过程中缓慢地呈现了出来。起先的旅途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他们尽情的参加派对,在花天酒地中消磨着自己的光阴。直到影片的中段,格瓦拉与好友阿尔维托来到了矿山,遇见了当地苦难的民众,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苦难的民众而伤心,并且头一次开始意识到拉美的统一不是不可能的,只有联合起来反对压迫才是走出苦难的唯一出路。

《摩托日记》中很多的细节刻画都非常精彩。切齐纳给了格瓦拉15美元让他经过美国的时候给她买一条短裤,这15美元成为了刻画格瓦拉性格特点的重要线索。好友阿尔维托一直都觉得应该用这15美元好好的吃一顿,以改善他们艰苦行程中的生活质量,但是格瓦拉诚信的品质每次都坚决地否定了阿尔维托的要求,并且告诫他不许再谈论那15美元。然而当他在矿山上遇到了那对共 产 党夫妇的时候,他的仁慈与同情战胜了他对于切齐纳的爱,他把15美元赠送给了这对苦难的夫妇,同时也完成了他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转变,“革命”这个字眼头一次出现在了他的大脑之中。

影片的后半段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格瓦拉在秘鲁一个麻风病人村做志愿者的事迹,他的国际主义思想在这个小村庄里得到了最好的培养,并且直接促成了他日后15年里所要做的伟大事迹。在这里,那个学医的格瓦拉正逐渐死去,而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格瓦拉正逐渐成长。

导演对于切·格瓦拉自身生理上的特点也做了非常细腻的刻画,格瓦拉在两岁的时候就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影片中多次对于哮喘的刻画使影片变得异常的真实。此外,格瓦拉喜欢足球,但是由于哮喘的缘故,他只能作为一个门将,在秘鲁的麻风病人村里的那场足球联谊更是把他的革命名言贯彻了其中,“足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南美的美丽风光是《摩托日记》中非常出色的色彩点缀,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都像一幅定格的油画,而油画中所站着的切·格瓦拉就好比是共产主义的唐吉珂德,端着自己的长矛,用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向一切压迫势力发出最坚定的呐喊。那片充满了野性的土地上,所孕育的是一颗更为野性的心,但是这颗心,确包涵着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理想。

《摩托日记》所讲述的是一位国际主义者的诞生过程,没有激烈的国际冲突,没有对于古巴革命的全景描绘,所拥有的只是2个年轻的青年对于自己梦想和希望的执着追求。

“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切·格瓦拉的日记》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感想

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想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建筑是古代一定社会历史的缩影是古老的珍贵的旅游资源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中国建筑史简介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公元19xx年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完成...

古建测绘观后感

古建测绘参观感想我们刚刚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古建测绘外出活动所到之处虽说没出江苏省但吴江高淳镇江以及江宁哪里的古建也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中高淳和吴江的游历尤为印象深刻先来说说高淳老街吧我们的车先经过溧阳再到...

建筑讲座观后感

建筑讲座观后感看了建筑师的讲座总结一下其主要讲了4个内容1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辩证关系2当代建筑设计师的现状和对建筑的理解3如何作出一个好的规划4通过案例分析规划与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建筑师提到规划在建...

建筑工地观后感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甲方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调动积极性实行工程项目承包管理责任制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甲乙双方因苏地20xxG3号地块定销房...

建筑工程施工观后感

XXX施工观后感前段时间监理单位组织XXX参建单位参观XXX后我感到十分感慨对比XXX施工建设的现场情况真心希望施工单位劳务单位能认真学习以期改善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通病及现场安全文明情况现将我个人看到的一些好...

超大建筑狂想曲--迪拜塔观后感

迪拜塔观后感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这是高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次由于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使许多不可能的...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观后感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主讲人刘加平今天的讲座是由刘加平院士讲演的主要阐述了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解释了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分析了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以及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

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

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在一次城市规划课上我们观看了有关巴黎建筑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巴黎的建筑风格设计的改造历程让我们领略了巴黎的建筑之美那么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法国之都巴黎建筑风格的改造者豪斯曼男爵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的塞...

《一个建筑师的理想》观后感

一个建筑师的理想观后感在陈老师的园林史课上陈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个建筑师的理想CCTV新闻对中国美术学院骄建筑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学奖获得者王澍的采访对此我获益良多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建筑的感悟建筑...

我的建筑师观后感

我的建筑师观后感19xx年3月14日路易斯康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尸体在纽约宾州车站楼下的男厕所里被发现随身的护照身份信息以及住址被涂抹没有告别没有解释没有嘱托尸体在停尸房停留了三天无人认领康的离去是突然和毫无征兆...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

真正的建筑文化读中国建筑史有感知道梁思成是因为他跟林徽因令人动容的爱情可真正认识梁思成是因为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且不说他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有多高只为了他不畏艰难困苦在抗战期间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而奔波操劳的精神他...

古建筑观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