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观后感

时间:2024.5.4

十月围城观后感

清朝末年。孙文从日本赴香港,与13省的代表商量全国各地武装起义的大计。当时的香港正处于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下,苟延残喘的清政府排出大量的暗杀部队,准备刺杀孙文。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另一方面,以一群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中心的“孙中山保卫队”也在积极筹备中。

革命主角从伟人到贫民的转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我永远记得影片中陈少白对李玉堂说的那番话:革命之火就快要成燎原之势了,到时候整个中国就会地动山摇,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要来临了。这么伟大的运动,发源地就在我们这里,而你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啊!

革命,势在必行。

但是李玉堂只是个商人,商人重利,可他却源源不断地为革命提供资金,而没有想要从革命中获取任何利益。若说他参与这场具有危险性的运动是贪图什么,我们可以说,他想要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一个民主的中国。

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实现真正的民主之国,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这正是陈少白乃至李玉堂坚信的革命的目标。

可是剧中其他人物呢,他们真的懂得革命的含义么?阿四在孙中山赴港前一天对阿纯说,他明天要去保护一个很重要的人,可见阿四并不知道那人是谁。在政治上,这个伙夫是一窍不通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去参加这个危险的任务呢?因为金利源的所有员工都参加了,更是李玉堂组织的,也是他的少爷李重阳一直坚信和想要去做的。不管是为了友情还是恩情,阿四都必须去参加革命。

而少林的弃僧王复明,他也不是为了成就一个民主的中国而参加保护孙中山的任务的。他会参加,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理想:我要做一件伟大的事,然后风风光光地回到少林。他只晓得保护孙文是一项伟大的任务,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这个人,也不知道保护这个人是在革命。影片中方天参与革命的目的是他作为一个军人,要一雪叛将的耻辱,方红的参与,是因为他要为父报仇,赌徒沉重阳参与只是为了女儿心中的父亲形象,而流浪汉刘郁白更是一心求死。这些贫民中,究竟有多少人是信仰革命,相信孙中山的,我们不得而知。他们都是政治无知的普通人,可见仅仅是政治上的动员是无法发动一场革命的。

如果这些底层的民众不参与革命,那么孙中山的革命就只是纸上谈兵,或是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失败的起义,而不能被称为一种变革。老百姓不懂革命的含义。他们只想要过上好的生活。谁能给他们平静的生活,谁就能成为他们的领导。

孙中山主张的是暴力革命,推翻帝制。他在影片中说道:“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先经历文明之痛苦。”革命是一场感人的悲剧,在这场悲剧下面,我们看见无数尸骨。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就得想一想,这些血流的值么?

剧中清廷将领阎孝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他怀有满腔抱负,效忠朝廷,何尝不希望国家富强。但是他为什么要誓死斩杀革命党人?因为他不相信革命!他对陈少白说:“就凭你们几个开个会游个行就想救中国?先生,你是个教书匠,干不了大事的.....见血就晕是你的老毛病了吧,这就是你们的胆量?如果让你们成功,中国必亡!”

历史告诉我们,阎孝国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朝朱朱允文身边,有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三大谋臣,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的知识分子,哪一个不是政治上的理论家?可是朱允文还是败了,他败在自己的优柔寡断下,败在一帮知识分子的错误决断下。

同样的道理,要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革命是必要的,流血和牺牲是必须的,但他的成员,有文也必须善武。虽然孙中山是伟人,是革命家,但我们不能因为崇拜他就将此人神化。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孙中山只懂理论,指挥手下大量因各种因素走上革命之路的劳动人民

们(俗称莽夫),才有了更多的流血和牺牲。他们根本是在用尸体革命。这也正是为何辛亥革命成功后还会被袁世凯窃取政权的原因。文人掌控不好政治的权柄。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孙中山发动革命的正确性。当时的中国,就像久旱的大地,正需要革命的甘霖。革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这也是当时千千万万知识分子投身革命浪潮的原因。 “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助中国亿万大众。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两千余年专制之祸。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灾和罪恶连绵不绝。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否。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第二篇:十月围城观后感.共计2800字


一场革命,一场血泪,一场矛盾

——《十月围城》观后感

俯仰之间,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那是革命与战争的五十年,无论是对于世界,抑或是对于中国。辛亥革命便是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的开始。一直以来,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总得到强烈的认可,无论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官方意识形态,抑或是社会上的普遍观点,我们认为这是一场势在必行的革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也为革命最后的功败垂成而扼腕叹息,叹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恨袁世凯盗窃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我们眼里,辛亥革命一直被视为一个点而不是一个过程。自辛亥革命后,标榜爱国、民主和正义的激进洪流便势不可挡,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关闭激进主义洪流的那扇门,但是每一次运动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相比之下却无足轻重,这其中也包括辛亥革命。

可以说以往的任何讲述革命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上面的主题,从而一直都充斥着强烈的正反对立,主旋律式的剧情,影视作品和政治教化和政治宣传合为一体。最近的《十月围城》毫无疑问有着传统的主旋律式的色彩,却也让我看到了少有的一抹亮色。

以往任何讲述革命或激进运动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赞美革命的,而且电影的视角无非都是集中在革命的领导人身上,少数伟人的英明决策和叱咤风云。但是《十月围城》的焦点是属于底层的平民,不是英明神武的伟人们,底层民众的选择和付出才是电影所关注的。正因为如此,革命的更多细节得以披露。生命的价值与革命是天平的两端,《十月围城》就是这部衡量的天平。

《十月围城》视角的转变提高了电影的可解读空间,革命主角从伟人到平民的转变,使我们能够更深的去了解什么是革命。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群众运动,这是革命的主体。但革命的主体并非仅仅是无数个人简单的相加从而形成的集体运动,简单的个人不通过引导和组织,是不会形成集体力量的,因此对于革命主体的讨论,仅仅停留在无数个人这一现象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为什么会产生集体行为,这才是重点,而导致集体行动产生的力量,才是真正意义上革命的主体。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或许大家已经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有人早已给出了回答:因为政治上的正确,通俗的说就是:孙中山的暴力革命是正确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这个世界并非只是简单的按照政治标准而划分善恶,而把人民单一的归纳为某一群体也只是探讨问题上的偷懒,无助于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现象。试问,他们都能理解革命的目的和他的纲领吗?《十月围城》中,沈重阳、伙夫阿四、小贩王复明、流浪汉刘郁白、被通缉的军人方天和他的女儿方红等人,他们都是因为理解了同盟会革命党人才选择了义举吗?正如后面一个情节所讲的:阿四告诉他的未婚妻阿纯,他明天要去保护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他却不知道那个人究竟是谁,可见,政治上,他们都是政治上无知的普通人,在当时香港是如此,在中国大陆更是如此。单单是政治上的动员,是无法发动一场运动的,因而仅仅是政治上的正确性是无法成为革命的主体。

《十月围城》中的人物在诉求。通过诉求,我们往往能知道他们究竟为了什么。

曾经的将军方天,战争失败,清廷向联军妥协,方天由于协同义和团,因此被清廷通缉,逃亡香港,而方天的愿望便是以合法的身份回故乡。而当方天死后,方红的诉求则是为父报仇。小贩王复明,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但是他的正义感除了来自自己的感性判断之外,还有他对侠义人士的崇拜,愿意惟命是从。流浪汉刘郁白,他受到商人李玉堂的知遇之恩,愿意报答李玉堂。伙夫阿四,他的诉求就是——老板满意我就开心了,是一种很纯真的主仆之间的效忠纽带。沈重阳的愿望则是为自己以往的过失赎罪。

这些诉求,本质上都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但又都是乡土的,朴素的。虽然他们各不相同,

但是他们都离不开我们的传统社会的情结。阿四对李玉堂的效忠不亚于臣民与皇帝的关系;王复明和刘郁白,则是一股强烈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息;方天和方红,表面上是恩怨情仇,实际上对故土的眷恋才是他们的最大的动力;沈重阳希望能够做会一个爸爸该做的事;甚至是维护清廷的阎孝国,恪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伦理,即使是面对陈少白这位他眼中的“叛党”、“敌人”,师恩的远远高于政治利益上的生死,让他放走了其关键作用的陈少白。这种乡土情结,这种传统观念,它们并非为了革命而生,然而在革命当头,它们确能够为革命凝聚力量,或者说革命党人利用了这股力量,而不是他们通过政治宣传而产生的群众依附,比起后面这股力量,前者不可谓不强大。所以传统观念才是革命的真正主体,是传统观念让他们做出了这番生与死的选择。

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目标就是用暴力手段推翻清廷,取消帝制,然后建立新政权之后进行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在陈少白和阎孝国之间的争论中,陈少白认为封建等级和封建等级最大的象征——帝制,是导致国家衰弱的原因。暂且不讨论这种结论是否正确,如果革命的目标就是要将封建秩序连根拔起,那么辛亥革命后中国长时间的混乱和痛苦(1911——1949)或许已经有了它的必然性。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哲学的悖论:上帝会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同样的悖论是,革命会为了它的宗旨而毁灭了自己吗?事实上,革命所针对的对象便是它自己,它的主体,它所要推翻的,恰恰是它赖以发动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的社会理念,帝制所要求的君君臣臣,恰恰是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伦理等级向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帝制的存废,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上帝是聪明的,对于那个他是否能创造出他搬不动的石头,他没有给出回答,更不会去实践;而革命却往往是失去理智的,而更加可悲的是,革命的人却从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它一直到导演着一场自我毁灭的悲剧。这也就是革命所面临的最大悖论。

或许我们还可以说,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实现一个强国的梦想,这种梦想也能凝聚千千万万的人投身革命,但是我们不禁要反问如果说孙中山、陈少白他们胸怀强国的理想,那么清廷以及阎孝国就不是如此吗?以往的作品里以立场为界,立场让所谓的反派连诉求上都是投降卖国的,而《十月围城》却给了阎孝国很大的空间,他让我们看到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正和反,陈少白与阎孝国的争论或许事关生死,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只是在为如何能强国而争论而已。

电影的最后,孙中山道出:“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十月围城》已经让我们见证了一出革命的悲剧,这出悲剧不仅包括社会每个个体肉体上的毁灭,而且也包括他们精神世界的灭亡,革命的最大合理性仅仅在于它用教条宣扬着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合理的世界,而当血淋淋的过程摆在我们的面前,当革命的热月过后,是无秩序的混乱而不是无秩序的美好时,我们难道不应该质疑“文明之痛苦”的必要性吗?我们的社会为了激进运动已经牺牲太多太多,如果鲜血还不足以唤醒我们,那么嗜血的群众和鲁迅笔下麻木的国民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场革命,一场血泪,一场矛盾。是传统观念成就了革命,而革命便是为了毁灭传统。

更多相关推荐: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牵着蜗牛散步铭记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世间情俯仰之间辛亥革命的腥风血雨已掩埋一个世纪之久那是一场救国救民势在必行的革命我们曾扼腕辛亥革命的功败垂成痛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反思革命的不彻底性虽然革命最终失...

观后感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观后感十月围城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要来香港与13省的革命代表开会商讨武装起义大计组织一场全国性的反清运动苟延残喘的满清政府派出暗杀部队要刺杀孙中山先生而一群由社会小人物组成的仁人义士为了不曾谋面的...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不可枚举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十月围城就借孙中山来香港开会的事情表达了这一主题十月围城中的人们身处历史转折点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饰演重...

十月围城观后感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十月围城讲述了19xx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

十月围城观后感

观影心得十月围城十月围城讲的是一个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尽管具有一定的虚构性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既体现了人性的懦弱也体现了人性的倔强与不屈故事发生在19xx年的香港得知孙文即将抵达香港的清廷派谴将军阎...

《十月围城》观后感1

十月围城观后感好久之前就有人推荐我看看十月围城包括老师也说过一直没挤出时间看这部2个多小时的影片但是昨天我下定决心了贪黑看完了泪水擎在眼中看着一个个人物死去好痛心我反问了自己他们都为了保护孙中山而死去值得吗但是...

《十月围城》观后感

我看十月围城第一次看十月围城心口久久凝噎第二次看十月围城却泪如雨下每一次都有一种新的感动十月围城主要描写了清末时孙中山要与十三省代表开会商讨发动革命来挽救危亡中的中国邪恶的清政府却派出杀手准备刺杀孙中三以阻止一...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当我看完十月围城这部电影的时侯内心有很多的感触一直以来孙中山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总得到强烈的认可无论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官方意识形态抑或是社会上的普遍观点我们认为这是一场势在必行的革命救民于水...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十月围城是一部非常自然写实的爱国题材电影这部电影很自然是因为每个突出的角色都是普通人有过去有伤痛有不能面对的过往当他们面对历史洪流时都做出了同一个选择身处历史转折点大概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电影中台...

十月围城观后感

看完十月围城这部影片之后很长时间了我都不能从戏里走出来虽然此片的片尾也像许多电影一样打了本片故事纯属虚构的字样可是我还是深信不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戏里的人曾经真实地存在着是什么让我在看这部戏的时候那么地全身投入...

十月围城观后感

我一闭上眼睛梦里全是中国的明天看完电影十月围城我茫然地闭上眼睛心被这句话塞得满满的真的被感动了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为了保护孙文安全离开那些社会最底层却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毫不犹豫地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感动于他们的壮...

十月围城观后感

看ltlt十月围城gtgt有感看过ltlt十月围城gtgt最大的感受是革命需要牺牲太多人的生命电影的即将结尾部分惨烈而悲壮英勇的仁人志士不顾生命的危险为了不同的目的为了老板为了哥们儿为了爱情为了救赎参与保护孙中...

十月围城观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