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时间:2024.5.1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读后感

今天我拜读了张世英先生的新作《自我实现的历程——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该书既保持了原来通俗易懂的文风,同时在解释上和观点上又包含着新内容、新创造,这就恰好证明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同样一个真理,青年也会讲,但出自老人之口,却包含其全部生活阅历和意义,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

《解读》不只是对《精神现象学》著作的讲解,而且也是作者以新视角、新思维“解读”哲学史和哲学中许多重要问题,因而充满现代意识的专著。

从上世纪中叶以来,黑格尔被“打成死狗”,现代哲学都是以“叛离”黑格尔面目出现的。正如M.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一书中指出的:“几乎20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19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但同时他又指出:“现在不谈他的哲学,我们就无从讨论20世纪的哲学。”事实正是如此,在黑格尔之后,无论是反对黑格尔,还是赞成黑格尔,都不断地受到黑格尔的启迪,从中吸收营养。《解读》作者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着眼,把黑格尔放到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对此作了科学的分析: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或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古希腊早期哲学不分主客体,强调人与存在的“契合”,自然与精神的“实体合一”;柏拉图以后,特别是笛卡尔以后的近代哲学,建立了主客二

分(“主体-客体”式)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则主张主客融合或超主客式关系。这是西方哲学史几千年来所走过的历程,黑格尔哲学居于

第二阶段的顶峰。西方现代哲学从不同的角度批判黑格尔哲学,但又都以它为自己的发源地和出发点。可以说,不懂黑格尔哲学就不能理解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它是通向整个西方哲学的一把钥匙。作者以上的见解,不是停留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某种观点和理论的是与非来评述,而是从西方哲学发展的规律上揭示黑格尔的历史地位,在理论上更有其深度和透彻性。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这句话简明而准确说明了这部著作在黑格尔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但它又是黑格尔晦涩著作中最晦涩的著作。如何理解和把握这部著作的要义和中心思想,是历来西方黑格尔研究者所致力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有益的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例如被誉为美国黑格尔研究的权威鲁埃士,从“小我”(有限之我、个人意识)到“大我”(无限之我、普遍意识)的发展过程,讲解《精神现象学》一书的要旨。他生动地写道:“大我”不是什么躲在云雾和黑暗中的上帝,也不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问世事的最高存在,而是经历各种磨难,征服各种矛盾,身上布满了人类精神生活世世代代的风尘与血迹,遍体鳞伤,最后凯旋而归的一名斗士。张先生的《解读》在参考与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视野,从人学的维度,深刻地指出:《精神现象学》所描述的,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历程,是人达到物我一体最高境界的历程,也是人寻求自由的历程。作者紧扣住这个主题与

思路,通过对“意识”、“自我意识”、“精神”、“宗教”、“绝对知识”等意识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的阐释,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人自我实现的艰辛、曲折的图景。意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而每一个新阶段,都是前一阶段所包含的内在矛盾的解决的必然结果,都是自由的一个前进步骤。《精神现象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人生要勇敢地面对和战胜各种矛盾,经历各种磨难,以达到主客融合、人物一体的自由境界。这样,作者把极为晦涩的著作同人生的精神生活的经历联系起来,凸现了现实感与亲切感。对黑格尔,人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黑格尔哲学是一种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的抽象思辨形而上学。《解读》十分有说服力地告诉我们:黑格尔哲学不只是抽象概念,而且也讲人的现实问题。

《解读》最后在《精神现象学》的启示的标题下,专门撰写了“真无限?坏无限?”(第十章)和“超越之路”(附录一),内容精辟,观点新颖。对真无限与坏无限、在场形而上学与不在场形而上学、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等等重要哲学问题的阐释,凝结了张先生近二十年来创新的哲学思想与观点,其中包含的真知灼见,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不同意黑格尔重“真无限”轻“坏无限”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指出:黑格尔奉为至尊的“真无限”,实际上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抽象的概念世界,使人生变得苍白枯燥、贫乏无力。因为照黑格尔看来,“真无限”的重要特点就是追求绝对完满性,它是可以在有限之物中实现的。其实,现实之物根本没有绝对完满性,所谓绝对完满性只能存在于抽象概念之中。在现实世界中,当

前在场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但它的背后却隐藏着无穷无尽、千差万别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场的有限者植根于无穷无尽的不在场者之中。作者把这种哲学观称为“无底论”,把黑格尔追求绝对完满性的哲学观称为“有底论”。如何把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综合成一个整体?作者提出了“想像力”问题。“从对在场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到在场与不在场的想像中的结合和对不在场者的无限追寻,乃是人生全过程,那种只讲主客关系中对在场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不讲超主客关系式中对不在场的无限的想像与追求的西方'在场形而上学',可以说是在人生旅程半途而废。”“我们提倡通过诗与艺术品,超越在场的有限性,在未出场的无限性中翱翔,这也就可以说是登上了人生的高峰。”这两段话是作者代表性观点的精彩表述。最近我看到一本书《语言乌托邦》,这位青年作者写道:“语言乌托邦”标志着20世纪美学的理想境界。如果我套用这位作者的话,是否也可以说,《解读》中“语言乌托邦”显现着当代哲学的理想境界,使人领悟到哲学的真谛。


第二篇:“历史哲学”第六讲:黑格尔


“历史哲学”第六讲:黑格尔

生平简介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

1788年10月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

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

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

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

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

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

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这些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历史观

黑格尔把历史分为三类: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 恩格斯说黑格尔是?那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

1、世界历史是精神在时间中自身发展的过程。精神是人类用自己的语言、心灵、文化所创造的一切。历史是精神自我发展的历程,也是世界走向自我意识的过程。历史的目标就是精神的充分发展和充分的自我意识。这个充分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由意识,它是宇宙发展的顶点。自由不是任意妄为,而是按照理性的标准行动。因此,历史就是我们的理性潜能逐渐实现为自由的过程,历史是一个理性自由的故事。

2、黑格尔知道历史的横暴和非理性。他从不幻想历史是一个光明美好的过程。但他认为历史外在的非理性不能否定它内在的理性目标。相反,历史中的非理性对于实现宇宙理性的最终目标是必要的。世界精神就是狡猾地利用了“世界历史个人”的非理性动机实现它的理性目标。一切历史的偶然性最终都可以在理性的必然性中得到解释。

(问题一:这种形而上学的目的论的解释是致命地笼统的。精神如何支配“世界历史个人”,使他们像他们所做的那样行动?如何来证明历史的目标是合理的(理性的),加入历史的目标还未完全呈现?而如果历史的目标已经呈现,凭什么说它是合理的?答案只能是个人行动的结果证明是合理的。但我们正是凭借假定的合理的理性目的才能判断哪些结果是合理的。这里显然有一个循环论证的问题。一切形而上学目的论都无法避免主义的循环论证。)

(问题二:在谈论历史的时候,人们很难不联系自己的历史经验,即使黑格尔自己也不免如此。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种种极其悲惨的历史事件后,人们很难相信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历史观,正如愈来愈少的人相信神正论一样。人们更难相信人类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牺牲都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也是不可避免的代价。我们的文明在微观层面上越来越理性化,而在宏观上看,几近荒诞和疯狂的地步,这使得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历史观更不可信。)

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有明显的末世论的色彩,精神自我发展的目标一旦达到之后,历史就圆满了;尽管经验的历史还在继续,但精神的可能性则已穷尽。

尽管十余年前美国的福山还用这种末世学来解释最近的历史,这种末世学还是十分可疑的,因为它很难消化历史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相关概念 1、偶然与必然。

在黑格尔看来,普通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历史是偶然性事件的堆积,这些事件发生便发生了,并无一个?内核?,象一条绳子把一堆散乱的珠子穿成项链。而黑格尔认为我们看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杂乱无意的种种现象,是具有内在的?必然?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理性(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2、微观与宏观。

并不是讲世界史的就是宏观,讲地方志的就是微观。宏观指的是对历史进行?总的思考?,思维需深入到历史过程的内部,以寻找出历史发展的本质。即把握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比如某个特定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也可以放到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比如在黑格尔看来,从东方民族到希腊民族到罗马民族到日尔曼民族,就是一个将?世界精神?象接力棒一样传递、承接、交替的过程。形象点说,你这个民族在现阶段承担了世界精神,你发生、发展、繁荣,而你衰落在与承担了更高世界精神的民族的接触之中,而那个更高世界精神的民族同前一样,发展、繁荣,直到衰落。

3、理性与自由

黑格尔说?世界历史表现原则发展的阶段,那个原则的内容就是自由的意识。?这个自由依然是自主的,它会用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概念。而世界历史最终必将发展到:以普遍的自由替代某些特殊的自由。 世界历史每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人的自由。比如:东方世界一个人是自由的(皇帝),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一部分人是自由的,而我们(日尔曼)知道一切人们绝对是自由的。

这种自由已经直指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理论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就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矛盾

理性的自由和人类的热情。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人类的热情。?我们深信人类的行动都发生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那个使他们行动,给他们决定的存在的原动力,便是人类的需要,本能,兴趣与热情?——从利已的企图而产生的人类活动——人类为了这类目的,可以牺牲其它一切。黑格尔认为世界精神是历史发展中的绝对统治力量,与之相比,国家,民族,伟人,普通民众都是世界精神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手段,工具,环节或因素。克洛纳说:?黑格尔思维的理性主义本身,也包含一种非理性主义……黑格尔的思维是多么理性的,就是多么非理性的、超理性的和反理性的。?

焦点 1、黑格尔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规律,历史在他看来是有意义、有内在联系的事件的系列与过程,但它决不是一个可以从简单的公式中推导出来的过程。历史深处隐含着特定的规律或逻辑,但这种规律或逻辑恰恰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其作用的。因此,黑格尔不曾轻视偶然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只是,重视偶然性并不是将历史描述为一幅众声喧哗,杂乱无章的画面,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内在原因与过程。也就是说,必然性不能以牺牲偶然性来达到,而是必须通过理解偶然性来达到。

2、在某些自称是黑格尔的传人那里,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分阶段的进步(进化)过程,是一线单向的同质过程。但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是一个充满内在断裂的异质性过程。承认历史的断裂,使黑格尔避免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偏见,而能承认其他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不同;承认现代和古代之间不是一线单传,而是存在

着规范形态的不同。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实是不同的世界,尽管它们都是精神的不同表达。黑格尔从未简单地将历史进程公式化。

3、虽然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这决不意味着历史只是理性凯歌行进的记录。相反,它是一个充满斗争的过程。因为作为历史的主体和理性的代理人,人并不是像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理解的那样,是按照机械模式来行动的。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作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具有的权利或性质,而是需要通过斗争和克服障碍得到。并且,这些障碍就是人活动的产物。所以黑格尔说精神是在与自己斗争,将自己作为自己最难对付的障碍来克服。总之,作为历史目的的自由,其形式是先天的,其内容却由人的生存斗争来规定。用黑格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精神将历史的一切阶段和因素包含在自身之内。

4、 人类的历史不只是精神自我完成的历史,而且也是精神自我否定的历史。世界精神通过所谓?世界历史民族?创造一种生活样式来实现它各个阶段目的。一旦这个民族的潜能在创造某种生活样式中全部实现后,它的历史作用就结束了。同时,创造的结果变成了桎梏,变成了导致该民族最终灭亡的毒药。?一个民族的生命结成一种果实,因为民族活动的目的在于贯彻它的原则。然而这一个果实并不回归到产生它的那个民族的怀中去;相反地,它却变成了那个民族的鸩毒,因为它对于这样的鸩毒具有无穷的渴望:这个鸩毒一经入口,那个民族也就灭亡,然而同时却又有一个新的原则发生。?这就是说,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都要否定它自己。这个自身毁灭的种子,不是别的,正是这个阶段的创造原则。人要克服的障碍不是令人厌恶的东西,而恰恰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结果是新的生活样式的出现,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阶段。

5、黑格尔认为,自由的精神在他的时代,确切地说,在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实现了。但要注意到,他对当时的?旧世界?还有另外一种看法。在《历史哲学》中,他借用拿破仑的话:?这个衰老的欧罗巴使我无聊?,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欧洲现状的真实看法,并且对新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还只是旧世界的?回声?表示遗憾。在给他的一个学生的信中,他对现代欧洲的否定就十分明显了,他认为欧洲已经成了一种监狱,在这监狱中,只有两种人仍似乎能自由行动,一种人是狱卒;

另一种是在这监狱中已经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人。也就是说,在这现代性监狱里,自由只是旁观者的自由。这显然是韦伯的?冰冷的铁盒子?的先声。黑格尔寄希望于美国和俄国,希望它们能发展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黑格尔眼中的中国(转帖) 黑格尔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论列历史上的各种主要事实,生气勃勃,鞭辟入里。他对中国的看法值得回味。

黑格尔认为中国是专制政体,在中国,皇帝好像大家长,地位最高,国家的法律一部分是民事的敕令,一部分是道德的规定。所以虽然那种内心的法律——个人方面对于他的意志力的内容,认为他个人的最内在的自己,也被订为外在的、法定的条例。这样黑格尔讲了这么一个事实,历史上的中国统治者,不但从人身上对其臣民统治,而且从意识形态上对臣民进行全面的专政。臣民个人的内在的东西,如“意见”“良心”“自由”等主观的东西都没有得到承认。用现在的话通俗的说,个人不能有另外的声音,黑格尔进一步的推论,在中国,法律被人们认为外在的东西,不是人们内在的个人意志的需要。

?古中国的高级官吏有着一种职务,就是要采集所辖封邑中每年编制的歌咏,带去参加常年的祭礼。天子当场评判这些诗章,凡是入选的便为人人所赞赏。?用现在的语言,中国封建制度似乎领先于其他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子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秦始皇?尤其是以攻击古文(特别是历史书藉和一般历史研究)著名于后世。他这样做,为的是要打算把以前各个朝代的记忆都消灭掉,他自己的社稷因此可以更加巩固起来。历史书藉既然被搜集起来,全给烧掉了,成百的文人、儒士就逃入深山,以便保全剩余下来的书藉。?

?实体??简直只是一个人——皇帝——他的法律造成一切意见。?皇帝的普遍意志?直接命令个人应该做些什么。个人敬谨服从,相应地放弃了他的反省

和独立?,?所以这个国家的总体缺少主观性因素,同时它在臣民的意见里又缺乏一种基础。?

黑格尔的另一个观点是:在中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就像家庭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中国人没有人格,家庭里只有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如同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这种家族的基础也是宪法的基础,因为皇帝站在政治机构的顶尖上,具有君主的权限,他在宗教事件和学术方面都是至尊。臣民的精神——他们像孩童一般不敢越出家族的伦理原则,也不能自行取得独立和公民的自由。?

我们西方,大家只有在法律之前和在对于私产的相互尊重上,才是平等的;但是我们同时又有许多利益和特殊权限,因为我们具有我们所谓的自由,所以这些权限都得到保障。在中华帝国内就不同了,这种特殊利益是不被考虑的,政令地出于皇帝一人之手,由他任命一批官吏来治理政事。?

对黑格尔以上的解读,严复理解较深,他在《论世变之亟》中,探讨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作伪,学者为了拍马屁,睁起眼睛说假话,二是官僚行政为私,搞腐败。学术作伪和官僚腐败何以在中国特别,而西方人对此问题解决得好一些,中国人则不然,严复认为,问题出在自由不自由上。私有财产不能得到保障,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言论自由,谁个吃了豹胆,去说真话,去和官僚腐败抗争。

在对待科学方面,在中国,?各种科学虽然似乎极受尊重和提倡,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可缺少主观性的自由园地,和那种把科学当作一种理想研究而的确可以称为科学的兴趣。这儿没有一种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的王国。能够称为科学的,仅属于经验的性质,而且是绝对地以国家的‘实用’为主——专门适应国家和个人的需要?。(6)其特色就是,凡是属于?精神?的一切,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离他们很远。 中国的?人民却把自己看作是最卑贱的,自信生下来是专门给皇帝拉车的。逼他们掉到水深火热中去的生活的担子,他们看作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就是卖身

为奴,吃口奴隶的苦饭,他们也不以为可怕?。 这是因为?只有一种顺服听命的意识?。难怪鲁迅先生笔下创造出一个阿Q。由于以上中国的国情,中国被黑格尔称作?永无变动的单一?,?无从影响?的国家。

更多相关推荐:
精神现象学读书笔记

辩证法与时间的终结精神现象学读书报告张翼摘要本文是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篇读书报告本文通过辩证法初始的探究已经时间终结的可能性的论证来获得一种人类存在的启示关键词辩证法时间终结绝对精神在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

《专业精神》读后感

专业精神读后感专业精神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动力而不是一时的激动和热情它是一种人生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

《罗文精神》读后感

罗文精神读后感王庆春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我拜读了罗文精神这本书一气读来意犹未尽细细品味颇多感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美西战争中罗文为完成上司交给他的任务在根本无法预知环境恶劣程度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冒着生命危险...

读职业精神有感

职业精神读后感谈起职业精神其实并不陌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明白但是当深入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还差得很多书里写到的那些情况剖析的那些心理真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是发...

《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无论多么寡言腼腆和平庸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愿望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培育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员工精神观后感

观后感敬业这几天的晚自习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员工精神的视频看了之后感受颇多也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里写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知道了我们每天的工作方向我们是一个团体就像一座桥梁要有桥墩支架否则难以流通千车万人一支玫...

《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读后感

人总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读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有感抚松分公司客服中心根据公司读书月学习活动的安排最近读了一本叫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的书读后感想颇深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人生的态度一种对待职业社会的态度毛主席曾说过人总是需要有...

西点精神读后感

了不起的西点西点精神读后感西点军校的大名听闻已久这次征文虽然只能写指定书目的读后感但是里面仍然有许多可供挑选的好书当我看到目录中有这本书时我便打定了主意非它不可啦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思路清晰有条有理的目录每...

敬业精神读后感

敬业让人生充满快乐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梅德辉先生编著的敬业才能立业一书从中我感受颇深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很多方面的角色工作岗位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角色之一一个人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就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古人云...

做一名有契约精神的员工读后感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受几千年来历史文化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行为准则无形中支配着大多数的中国人而做一个有契约精神的员工这本书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自己契约指的是两人以上相互间订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

员工精神3感想-王丽

员工精神3培训感想17号的晚上我们有学习了李强老师的员工精神3通过李强老师幽默的讲座使我明白了做事情不是喊出来的一定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不走形式主义只说不做没有任何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每天早起我们喊的口号问我们是...

员工精神观后感

观看员工精神有感李强一个以话语鼓励员工士气的领导者其幽默风趣自信睿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理念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思想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及信心虽然我观看的内容不太多只有一次内容但其抑扬顿挫的言语中深让我们肯定在其话语中...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