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4.5.8

辩证法与时间的终结

——《精神现象学》读书报告

张翼

[摘要]:本文是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篇读书报告,本文通过辩证法初始的探究,已经时间终结的可能性的论证,来获得一种人类存在的启示。

[关键词]:辩证法 时间终结 绝对精神

在[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中,曾提到过基尔凯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基尔凯格尔看来,黑格尔试图借逻辑带回存在,他说:?这种用魔术变出的存在,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一样,黑格尔之所以能够完成这种戏法,全凭借他的著名的辩证法。?①那么黑格尔是怎么运用辩证法敲开存在的大门的呢?

?黑格尔说,我们从‘有’这样一个完全空洞没有任何具象存在的概念开始;这个‘有’产生了它的对立面‘无’,而从‘有’‘无’这对概念产生出作为二者综合的居间调和的概念。这个过程一直继续下去,直到辩证法的适当阶段,我们达到实在性这一层次,也就是说达到存在。?②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有?是一个概念,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结尾处写道:?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自身。?③那么这个?有?也便落入了时间的窠臼之中。之后,?有?和?无?的辩证运动到达实在性这一阶段,才达到?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存在是实在性的,

而在海德格尔那里,这种存在并不是存在本身,而仅仅是?存在者?。我们正是把视线放在了?存在者?之上,而忽略了存在。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第82节里,指出: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精神?之所以能够?落入时间?,并不是因为在黑格尔那里时间被解说为一个境域,而是由于?精神和时间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形式结构的自一性(Selbigkeit)?④也就是说,绝对精神和时间的运动也都是处于辩证法的框架之中。但辩证法却是依赖时间和绝对精神而存在的,为什么如此说?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在对感性确定性进行分析的时候,曾提到过?感性确定性的这种具体内容使得它立刻显得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甚至是一种无限丰富的知识。……但是,事实上,这种确定性所提供的也可以说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真理。它对于它所知道的仅仅说出了这么多:它是存在着。?⑤黑格尔从感性确定性入手,引出了?这一个?,?这一个?就是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聚集。为了说明这个聚集,黑格尔抽取了其中一个片断,通过一个?这时?、?这里?的限定,把?这一个?固定在某一点上。

感性的确定性单纯的说出了,它是存在着,却没有论证?存在何以成为存在?。黑格尔通过后面的的对?知觉?的分析,成功的把?这一个?变成了一个,由?这时??这里?的特殊推导到?时时??处处?的一般,但是这些都没有脱离开?存在者?的范畴,这些并不是?存在?。而由此,我把?这时?与?这里?,进行了另一方面的逆推,?这时?与?这里?是?这一个?的片断,那么我把?这一个?的片断更

加特殊化,把推往最初,也就是?最初的时刻?与?最初的位置?。做这样的推导,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是否有这样的位置。马尔库塞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中提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并不是起源于个人和自然界的斗争,因为在人类历史中,个体是共同体真正的后来的产物。共同体首先产生,尽管是在一个现成的、‘直接的’形式中产生。?⑥那么对于现成的,?直接的?产生的这种阐释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在这种产生之前,宇宙有其自身的原初,但是这个原初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后,才变得有意义。在黑格尔的时代,康德已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而发展到当今的时代,人类对宇宙的原初有着相对成熟的假想,那就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构建。这种构建对于?最初时刻??最初位置?的思考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137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爆炸之后,直至今天,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之中。 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而这种理论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提到的种子到果实的过程是多么的相近。类比一下,绝对精神就可以看做是大爆炸原初的点,它

包含了一切内容,而我们处于的正是绝对精神展开来的过程之中,而这个过程是落于时间之内的。

当我们推回最初的点,我们可以看到,是什么产生了辩证法的动力,是?有?和?无?这对对立,但是要保持这对对立的的运动,就必须要有时间这个必要的条件。那么是运动产生了时间还是时间度量了运动?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其自身的?尺度?,那么时间也就是其自身的尺度,在时间成其为尺度的过程中,绝对精神进行了自我的呈现。而在黑格尔那里,人是绝对精神手中的玩偶,那么这种自我呈现还有什么意义,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时间的终结?。既然说到终结,那就意味着,时间并不是无限性的,是有始有终的,而古往今来大多哲学家都认为时间是无限性的。那么终结何以可能?在黑格尔那里,?‘时间是概念本身。’这个本身既说明了时间环节在黑格尔概念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也说明了它的‘低’。时间是概念本身,但却是没有展开的概念,没有达到自我认识的精神。?⑦而我这里所提到的可以终结的时间,有双重含义。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提到过有四种时间和时间性:?本真?的时间性,非本真的时间性,世界时间,?庸俗?或?庸常?的时间。⑧这里提到的双重含义分别取自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时间与人类时间——?本真?时间的集合,两者都表现为历史性,而前者必然涵盖后者。这两种时间都有终结的可能,绝对精神的自身运动,必然有一个点可以达到最完满的状态,而绝对精神的运动停止了,时间也就变相的终结了。但现在讨论这种

终结是脱离实际的,是不以人为出发点的。对于人类自身来讲,不管人类终结之后,时间是否继续运动,人类的终结也就意味着?时间的终结?,那么此时具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如何尽可能的使得人类终结的时间延长。这种延长的方式的找寻,就要落在辩证法之上了。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在达尔文社会进化论下的,我们认为事物是发展的,这一点也符合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进展方向,但是实际上,这种发展在绝对精神之中是辩证法的哪个方面呢?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绝对精神中需要被克制的方面呢?绝对精神不是毁灭,所以它不可能放任毁灭它自身的因素存在,我们的发展是否走的是毁灭其存在的道路,这是值得思考的。而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我们所走的道路恰恰是使人类毁灭的道路。海德格尔所提到的技术的?促逼?、?座架?等等,都是对现代性的毁灭道路的批判。而他最后得出的也不过是泰然任之和敞开胸怀,这两者与黑格尔对于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不以人的作为所转移,也没有什么区别。人能把握绝对精神的走向吗?意识返还自身,黑格尔认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程度源于我们意识返还自身的程度。而这种返还达到一定高度,就有可能真正看清发展的路。所以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关键是心中可否充满敬畏,无论是海德格尔所提倡的主体人复归于天、地、神、人一体的存在,还是黑格尔的意识返还与绝对精神,都是一种皈依。当我们确定有一种东西可以伟大到我们不得不膜拜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所以面对这种归属,请让我们心存敬畏。

以上就是我读精神现象学的一点心得,望斧正。

参考文献:

①②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巴雷特著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P170—171

③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268

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翻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P483

⑤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63

⑥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P76

⑦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柯小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P8

⑧牛津通识读本——海德格尔,Michael Inwood著刘华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1,P92,93


第二篇:34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

(方刚)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马克思

黑格尔生平介绍

黑格尔(1770~1831)1770年生于德国斯徒加特。少年时代的他为人循规蹈矩,他最爱读的一本小说是《索菲游记,从默尔到萨克森》,当时许多德国文学名著他都未曾涉猎,但谁曾想到就是这个平庸少年日后竟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位的哲学家。

当然,黑格尔对古典作品终生都很喜爱,特别是对古希腊和罗马的作品常能熟背。中学毕业的论文是《土耳其人治下艺术与科学的衰落》,其中表达了他对古典时代的留恋和钟爱。 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期间,黑格尔和他同学中最伟大的两位荷尔德林、谢林结下了深厚友谊。荷尔德林日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诗人,而谢林则成为著名的哲学家。

1801年,黑格尔在耶拿大学谢林执掌的哲学系任无俸讲师,听他课的学生很少。1807年,就在普法战争前夕,他完成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写作,这本书后来成为德国唯心论极重要的作品。后在纽伦堡文科中学任校长期间他又出版了代表作《大逻辑》,创立了唯心主义辩证法范畴体系。1816年,他被海德堡大学聘为教授,声名日盛。两年后,普鲁士国王签署任命他为柏林大学哲学教授的敕令,他在这里撰写了《法哲学原理》、《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大量著作。这时他的课堂已坐不下来听课的学生,他已是德国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精神偶像。1831年逝世后,他的著作被文化部规定为大学哲学必修课程。 《精神现象学》一书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复杂、庞大而又充满矛盾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哲学史,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贯穿其中的逻辑线索。当然,这样就会给其“体系”哲学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强制性结构,使人很难理解其哲学的真正内涵。

今天研究黑格尔的学者很多,但分歧很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去阅读其哲学原著。马克思曾说过,《精神现象学》是其哲学真正的起源和秘密所在。

黑格尔研究专家阿尔森·古留加说,可以把《精神现象学》和歌德的《浮士德》相比,歌德用艺术语言,形象化地描写了浮士德所追寻的生活意义和黑格尔用哲学语言、非直观的概念化地叙述的现象学中的世界精神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精神世界的漫游或探险旅行。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部独出心裁的巨著,也是其系统阐述自己哲学体系的开端,黑格尔后来功成名就,回忆起自己是在普法战争这一场大战前夜完成此书颇感自豪。对于黑格尔来说,拿破仑就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在此书中所力图表述的就是世界精神的自我发展的历程。

黑格尔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是历史的产物,从个体出发就可以再现人类的历史。观念从自然中挣扎出来,经过主观精神(个体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最终到达绝对精神(绝对意识),这就是思维运动的三个阶段。黑格尔力图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运动、发展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看看他对个体意识的分析,这是一个包括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的三段结构。意识阶段又包括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它们都是以外界事物为对象,实际上这里讲的也就是所谓主客体关系。感性确定性是指人只要使用其感官(比如眼睛)就能确定某物的存在,这是人的意识最低级阶段,是一种纯粹的接受。感觉对于个体来讲是实在的。(比如你身上某处又痒又疼,你想抓又怕疼,不抓又痒,这感觉对于你非常实在,只有你个人可以体会。)

但如果你想把感觉表述出来就进入人的交流的公共领域,也就进入对事物的普遍性的表述之中,即黑格尔所说的知觉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已经把单一和普遍结合起来。比如人们可以知觉到盐是白色的、咸的、晶体状的。但这里就有了一个矛盾:事物一方面是单一的,另一方面又具有普遍特征。如果你要扬弃这一矛盾,你的意识便变成了思维,所思考的是经验科学中的规律的领域,这是一个超越了感觉与知觉的为知性所把握的范围了。知性从盐的多样中把握同一性,从而显示出这种种特征背后的统一来,从这些特征中判断出是盐。 上述三个阶段都把对象看作是异己的外在事物。意识进一步发展,把对象看作自己,自己也是对象,这样就进入到自我意识的阶段,知性则变成了认识客体。

自我意识以自身为对象,也就是以有意识的人为对象,这里就必然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有一个主客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五个阶段:欲望、主奴关系、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苦恼的意识。

自我意识有一内驱力欲望,就是扬弃有意识的对方。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消灭对方,达到主客统一。但失去了对方也就失去了统一。因为黑格尔的统一是对立统一,于是就过渡到主奴关系。主人发号施令、奴隶顺从;主人享受奴隶造出的东西。在这里黑格尔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观念。正是在劳动中,奴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产生了自我意识。而主人因为必须依赖奴隶的创造而生活就成为一个在物的面前无能为力的简单的消费者。这样主人成为奴隶,奴隶成了主人。自我意识以自由为目的,这首先就需要自我内心的解放,从而否定统治和奴役,这就是斯多葛派的哲学。但是这种自由纯粹是一种禁欲的心灵上的自由,不论在宝座上还是戴着锁链都无关系。所以黑格尔认为斯多葛主义是不现实的,于是就走向怀疑主义,即以主体否定客体,达到自由,而客体却是客观存在的,这样怀疑主义必然会言行不一,这样就为自我意识的最高形式即苦恼的意识所代替。就是把一真实的普遍的世界看作是彼岸世界,黑格尔指的是基督教。这也必然是一种消极的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当然也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需过渡到理性阶段。

这里“理性”一词指的是主体的对外物的意识和对自我的意识的统一。它分为三个阶段:观察的理性、实践理性、本质上实在的个体性。理性原则变对他物的否定为肯定,承认客观的东西中包含自我,也即理性。理性也即是客观的东西。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自在之物”的说法。试图在理性中把主客观统一起来。个体意识就成了普遍的、社会的意识。这样个体意识结束了其旅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精神的阶段。

在黑格尔的这本书里,“精神”指的就是社会或社会的各种形态。社会是个体与普遍的统一体。而“精神”的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黑格尔眼中的社会发展史了。他认为社会是主客统一的,社会发展就是一个统一、分化又统一的过程。这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真实的精神;伦理”。在这一阶段,主体(个人)和客体(集体)还未分化。社会仿佛一个家庭,人与人之间不是依靠利害关系而是依靠伦理(比如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来维持的,所以互相之间是和谐而无纷争的,古希腊城邦共和国可能是这种社会的一个典范。但是这一社会也存在着国家与家庭两种法则的对立。黑格尔分析了《安提戈涅》一剧中主人公安提戈涅和其兄弟为安葬父亲而违君命所酿成的悲剧,揭示了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必须以法来维系社会的存在。社会就会开始异化,从而过渡到第二阶段:“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所谓异化,本书是指精神的自我分裂,主体异体为客体。从现实的社会中的人来看,一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再就是人在劳动中的自我异化,产品反过来控制劳动者;另外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则表现为人与人彼此互不信任、格格不入。在这里,黑格尔给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对于另一个人都异己的。这个异化阶段是从前一阶段末期开始。有两个东西:国家权力和财富异化成了统治主体的东西。对于这些异化,一种

是服从、肯定的态度,被称做“高贵的意识”,一种是反抗、否定的态度,叫做“卑贱的意识”。“卑贱的意识”要进行反抗、打破固有秩序,把一切都颠倒过来,于是发展到“分裂的意识”。黑格尔以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里的拉摩的侄儿的意识状态作为这种分裂意识的代表。他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他既对统治者卑躬屈膝又鄙视上流社会。“他毫不夸张地把自然赋予他的优良的品质表现出来,但他也毫不羞耻地把他所接受的当时的一切恶劣的品质表现出来。”人格变成二重化了。这种人格分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专制主义法国人们矛盾心态的典型代表,启蒙思想中的功利主义外在目的论也无法达到主客的统一,真正地扬弃异化。要克服异化必须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黑格尔认为只有在道德里面,才能使精神由异化状态回归自身,从而克服异化。他把当时的德国及其文化、哲学、艺术解释为道德的统一。实际也就是以类似于康德、费希特,要求内在的东西的道德观念代替启蒙运动之功利主义外在的目的论,以法国哲学温和的改革,克服法国大革命的野蛮。在现实社会中,他把这种理想寄托在拿破仑的统治上面,他认为拿破仑的政策将促成法国的复兴。从而使道德与行动达到统一。

道德是普遍性的东西,行动则是个体性的。两者结合,才是理想社会,人的意义就是要使个体的东西成为普遍的东西,使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要达到这一步,世界精神还须继续前进,达到社会意识的阶段。比如宗教、哲学和艺术的系统。黑格尔认为只有在宗教里才能达到真正的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达到这种统治,必须使有限的个人和无限的整体合而为一,就会过渡到宗教的阶段。因为宗教是以无限整体为对象,才能跨出有限的范围。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论述宗教时,把宗教分为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和天启宗教三个阶段。实际上黑格尔的三段论无处不在,每一阶段又从最初的起点开始,所谓螺旋式上升指的就是这种三段论式的演进。自然宗教以物为对象,把无限当作物,这相当于意识阶段。艺术宗教把无限当作人的艺术作品,这相当于自我意识阶段,天启宗教就是基督教之上帝外化为人,耶稣基督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耶稣是人又是神,人和神统一起来。这似乎相当于理性阶段。

作为哲学家的黑格尔还须把这种思想以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就必须超越宗教,用哲学之概念把握无限,这也就是《精神现象学》的最后一章“绝对知识”所探讨的问题。黑格尔认为,只有到了绝对知识阶段,人才能从哲学的层面上透彻理解自身与世界。才能在人的层面上真正达到个体自我和绝对自我同一。哲学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态,而概念也就是主客体、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精神在其漫游的终点达到了主客体合一的绝对知识。这也是这本书的终点,也是黑格尔以后所探索的逻辑学的起点。

《精神现象学》一书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精神现象学》一书正如黑格尔的其他一些哲学书一样是晦涩的。其中逻辑的演进、阶段的过渡颇为勉强。后来新黑格尔学派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说,能理解《精神现象学》的人都死光了。我在这里也只是叙述了本书的一个轮廓。黑格尔日后又写了《精神哲学》一书,大家可以把两本书对照起来读,更能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及其变化发展。

《精神现象学》一书在黑格尔哲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本书既是其哲学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其整个哲学的序言和大纲。他在这本书中叙述了意识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到精神、宗教、绝对知识。同时他富有创建地把这些阶段看作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发展阶段的缩影,试图阐发历史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的同一。当然他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成为以物质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

2论述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描述的意识发展的过程。

推荐阅读书目:

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87版 2《逻辑学》(上、下卷)。[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

3《黑格尔小传》。阿尔森·古留加著,卞伊始,桑植译。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小学生读书笔记表

读书日期20xx年月日

读书笔记范文_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范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关于阅读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路人皆知培养孩子...

读书笔记范本(22篇)